第288章 民心民意

“陛下!萬萬不敢這般啊!!”

盧觀象臉色大變,面朝朱由校作揖拜道:“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如若在北直隸境興此等大工,則北直隸必危,此事一旦實施,短則一兩載,長則三五載,陝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流民、佃戶、逃戶等,勢必蜂擁凝聚於北直隸各地,其規模必超數百萬之衆,到時北直隸必不堪重負!!”

說着,盧觀象撩袍跪到地上,朝朱由校行跪拜之禮,以此來表明態度和決心,希望天子能重視起來。

“臣附議!”

“臣附議!”

孫國楨、餘應桂、邵捷春幾人沒有任何遲疑,跟着盧觀象就跪到地上,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天子竟然要做此等大事。

“你們這是做什麼?”

朱由校手持指揮棒,皺眉看向衆人道:“有事就說事,朕先前就強調過,不要動輒就行跪拜之禮。”

對於大明的禮制,朱由校有些是認可的,有些是不認可的,就像這個跪拜之禮,哪怕跟建虜的跪禮有區別,但在朱由校的眼裡,官場上,文場上,除了一些特殊時節,要進行跪拜之禮,別的時候就不能跪,跪在地上的次數多了,膝蓋也就軟了,禮儀傳統是要遵循,畢竟大明是禮儀之邦,不過也要分場合。

當然有些禮制吧,朱由校更是厭惡之際,其中的典型莫過於裹小腳,此等封建陋習必須剷除,不然開放包容純屬扯淡!

“陛下!此事不一樣!”

盧觀象行拜禮道:“陛下想讓少府舉債,對外頒售債券,臣儘管心裡有想法,但還是願奉詔行事。

但是在北直隸境興大工,要凝聚這般多人口,臣萬萬是不敢奉詔行事,我大明北地諸省產糧有限,北直隸之糧需要經漕運南糧北運,以此來滿足用糧所需,期間要損耗海量的糧食來兜底。

如果在北直隸治下諸府州縣,敢多出數百萬人口雲聚,臣實在不敢去想,需多少漕糧才能滿足所需啊!”

“是啊陛下!”

孫國楨緊隨其後道:“陛下愛民之心,臣能理解,不想叫破產的羣體沒有保障,但此事幹系太大。

不知陛下想過沒有,倘若北地諸省的流民、佃戶、逃戶等羣體,大批蜂擁北直隸從事興工,萬一糧食供應不足,則將會面臨何等處境嗎?”

“望陛下收回成命!”

“望陛下收回成命!”

餘應桂、邵捷春幾人此刻叩首道。

在對外頒售債券一事,除了孫國楨持反對意見外,其他少府高層的態度,或許有不理解,不認同吧,但是都沒有跟朱由校唱反調,因爲他們知道天子所想,必然有他們沒有考慮到的層面。

可是在得知北直隸大規模興工後,盧觀象他們一個個都站不住了,此事一旦這樣做,萬一出現任何差池,那他們就是大明的罪人,倘若北直隸敢亂,那大明社稷必然傾覆,這是原則性問題,斷然不能任由天子隨性。

任重道遠啊。

見到此幕的朱由校,心底暗歎一聲,說實話,他也沒想到盧觀象他們,在聽到自己所講想法時,會有這般大的反應。

可是想要發展北直隸,讓其成爲核心基本盤,讓諸多集約型產業落地生根,這些是必須要走的路。

連一定的人口基數都聚不起來,就想要發展集約型產業鏈,那純粹是扯淡的事情,沒有人就沒有一切!

“難道你們所講的這些,朕先前就沒有考慮過嗎?”

朱由校放下指揮棒,看向盧觀象他們,“若真是沒有考慮到,朕爲何要在天津開海通商呢?爲何要籌建天津十三行呢?”

“陛下是考慮過。”

盧觀象順着話茬說道:“可是陛下啊,糧跟別的不同,大明的產糧是有限度的,哪怕南直隸、湖廣、浙江等地是產糧大省,但終究與北直隸相隔較遠啊,何況北直隸人口稠密下,旺盛的用糧需求,勢必會造成糧價飛漲,這些不是靠天津開海便能解決的,海運終究是有風險的啊。”

“你們是不是把問題想的過於極端了?”

朱由校皺眉道:“朕知道缺糧會帶來什麼後果,可數百萬人口雲聚北直隸,這需要數載時間,難道在這數年間,朕無法解決此事嗎?少府無法解決此事嗎?

海運供糧,只是其中一環。

徐光啓所領隊伍,在京畿各處皇莊,培育新糧種一事,莫非伱們忘了?誰說畝產就只能恆定不變的?

內廷所轄諸皇莊的田產你們忘了?

最重要的一點,誰告訴你們,在我大明之外的地域,糧食就都是短缺的?北上西夷海商想在天津停靠通商,就必須攜糧停靠,不然他們別想通商。”

“可是陛下,這些都建立在設想下啊。”

孫國楨開口反駁道:“陛下難道忘了,戍守北疆九邊要地,那麼多的軍隊和將士,同樣需要大批糧食啊,尤其是遼東那邊!”

“那朕要是在遼東引水種稻呢?”

朱由校皺眉道。

“這根本就不可能!”

餘應桂規諫道:“遼東自古就苦寒,種植糧食時間短,而水稻想要存活,就必須考慮到時間,還要兼顧到氣候等,不說臣爲官多久,就說臣活這般大,便從沒有聽說過,能在遼東種植水稻一說。”

這便是新舊理念的碰撞。

朱由校看着跪地的諸臣,想要在小農經濟下的大明,逐步推行集約型產業發展,就會面臨諸多困境與挑戰。

也恰恰是這樣,使得朱由校將目光鎖定在北直隸,因爲他能看得見,哪怕遇到問題,也能及時進行調整。

第184章 老奴的野望第63章 想做方孝孺?你還差點!第177章 卒要有卒的覺悟第54章 朝野驚第349章 新世界(4)第238章 後宮(1)第83章 文與武(2)第70章 豐臺與西山第207章 天子大婚第301章 國貧民富第307章 鹽改第261章 這不可能第10章 國事堪憂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296章 集約發展(1)第329章 論功行賞第128章 天啓(8)第96章 立威第156章 傳教士第244章 幹清宮廷議第131章 錢公高見第295章 差事第146章 黑!真黑!!第315章 直隸之亂(1)第5章 駱思恭第27章 大朝會(1)第125章 天啓(5)第233章 再議海河第273章 鹽法侍郎第305章 殺手鐗第227章 大明之恥第47章 帝王心術第84章 遼局(1)第319章 粉墨登場第54章 朝野驚第192章 大明武運第198章 這就是政治第47章 帝王心術第254章 諸黨(2)第229章 獨夫!暴君!第66章 天津兵備道第216章 殺!殺!殺!第108章 廷推(2)第283章 京城之變第302章 財相出手第88章 軍工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95章 殺!碩鼠當誅!第331章 軍務院第30章 大朝會(4)第30章 大朝會(4)第138章 一出好戲第103章 明君與暴君(1)第6章 增擴錦衣衛旗校第340章 暴君當道第241章 各顯神通第50章 協理京營戎政第59章 蓄勢第98章 白杆抄家,威武之師第117章 論道西南第270章 帝王心術第338章 財源滾滾第263章 當醉第226章 五虎之威第39章 紫禁之巔(1)第317章 直隸之亂(3)第327章 大明軍魂第233章 再議海河第170章 打蛇七寸第242章 河患疏第139章 鐵案第245章 諸巡河御史第250章 國本,斷不可動搖第127章 天啓(7)第367章 暗涌(1)第267章 不安穩因素第297章 集約發展(2)第125章 天啓(5)第287章 興工第289章 預熱第46章 大明武夫第59章 蓄勢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160章 度量衡釐定第12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291章 朱由校的教育第202章 怒第322章 裂變第47章 帝王心術第161章 整軍出海第230章 國子監之辯(1)第123章 天啓(3)第320章 逼宮而已第21章 想玩?那朕陪你們玩!第162章 漕糧也敢動?第347章 新世界(2)第353章 武運昌隆第307章 鹽改第98章 白杆抄家,威武之師第140章 大明,是怎麼了
第184章 老奴的野望第63章 想做方孝孺?你還差點!第177章 卒要有卒的覺悟第54章 朝野驚第349章 新世界(4)第238章 後宮(1)第83章 文與武(2)第70章 豐臺與西山第207章 天子大婚第301章 國貧民富第307章 鹽改第261章 這不可能第10章 國事堪憂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296章 集約發展(1)第329章 論功行賞第128章 天啓(8)第96章 立威第156章 傳教士第244章 幹清宮廷議第131章 錢公高見第295章 差事第146章 黑!真黑!!第315章 直隸之亂(1)第5章 駱思恭第27章 大朝會(1)第125章 天啓(5)第233章 再議海河第273章 鹽法侍郎第305章 殺手鐗第227章 大明之恥第47章 帝王心術第84章 遼局(1)第319章 粉墨登場第54章 朝野驚第192章 大明武運第198章 這就是政治第47章 帝王心術第254章 諸黨(2)第229章 獨夫!暴君!第66章 天津兵備道第216章 殺!殺!殺!第108章 廷推(2)第283章 京城之變第302章 財相出手第88章 軍工第247章 天津一十三行(1)第95章 殺!碩鼠當誅!第331章 軍務院第30章 大朝會(4)第30章 大朝會(4)第138章 一出好戲第103章 明君與暴君(1)第6章 增擴錦衣衛旗校第340章 暴君當道第241章 各顯神通第50章 協理京營戎政第59章 蓄勢第98章 白杆抄家,威武之師第117章 論道西南第270章 帝王心術第338章 財源滾滾第263章 當醉第226章 五虎之威第39章 紫禁之巔(1)第317章 直隸之亂(3)第327章 大明軍魂第233章 再議海河第170章 打蛇七寸第242章 河患疏第139章 鐵案第245章 諸巡河御史第250章 國本,斷不可動搖第127章 天啓(7)第367章 暗涌(1)第267章 不安穩因素第297章 集約發展(2)第125章 天啓(5)第287章 興工第289章 預熱第46章 大明武夫第59章 蓄勢第248章 天津一十三行(2)第160章 度量衡釐定第12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291章 朱由校的教育第202章 怒第322章 裂變第47章 帝王心術第161章 整軍出海第230章 國子監之辯(1)第123章 天啓(3)第320章 逼宮而已第21章 想玩?那朕陪你們玩!第162章 漕糧也敢動?第347章 新世界(2)第353章 武運昌隆第307章 鹽改第98章 白杆抄家,威武之師第140章 大明,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