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

bookmark

很快。

造謠者就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事情都給交待的一乾二淨,背後指使其在四處生出事端,傳播謠言的居然是山東當地的士紳。

鄉紳們看到自己大量的佃戶開始舉家帶口的想要前往安南。

那?

人都走完了,誰來給自己種地啊?

這可急壞了這羣地主鄉紳們,畢竟他們賴以生存的與其說是自家的土地,不如說是能夠給自家幹活的佃農們。

沒了他們,難不成讓自己下地幹活種糧食嗎?

爲此,他們纔想到了這樣的方式。

試圖恐嚇那些想要離開前往東番或者安南的佃農們。

...

一直以來。

皇權和鄉紳地主之間就如同有着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這種糾纏主要就體現在了很長時間以來。

皇權,背後,就是士紳階級。

而在朱由檢登基以來,對於這些爲禍鄉里,橫行霸道的惡紳,視同其如殺父仇人一般,畢竟到明朝後期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шωш ☢тт kán ☢¢O

鄉紳,佔據了其中一個不小的影響因素。

而當這羣人敢於阻攔朱由檢的移民計劃時,毫無疑問的朱由檢決定下手了!

“傳朕的口諭,若是還有此等敢於在移民計劃之中挑弄是非者,一律按違抗聖旨治罪!抄家入牢!”

“臣,遵旨!”

刑部的郭貞重重地點了點頭,隨後便連忙下去擬定行文。

...

安南,紅河入海口處。

如今已經和當初平南軍來到這裡的時候有了翻天覆地一般的變化。

大量的漁港、碼頭,平南軍甚至在距離入海口不遠處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城市,而剛剛抵達這裡的大明移民船。

剛一靠港,船頭上的百姓們便開始歡呼雀躍起來。

長時間的海上航行說到底不是玩的..除了最後在瓊州也就是後世的海南進行過一次停靠補給之後,百姓們就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沒有見到過陸地長什麼模樣了。

“到了?到了!我們到安南了!”

“對啊!終於到了..我都記不清楚我們到底坐了多久的船了!”

儘管船上什麼都不缺。

淡水、糧食,移民計劃開始之前就已經在各個始發港口準備妥當。

並在沿途任何一個補給點。

都能夠獲得充足的補給。

“下船啦!咱們到地方了!”

如今的安南,已經在霍維華提前的規劃下..專門爲大明的百姓留出了大片良田,並且將其規劃爲大明移民安置區。

並且這樣的安置區,整體都是沿着中部向南延伸的。

北邊的山地。

根本沒有被霍維華看在眼裡。

至於說原本的那些安南農民們都到哪裡去了..一部分被霍維華“妥善”的安置到了更偏南邊的地方,一部分被安置在了安南北部。

還有一些,甚至直接被安置在了海外的某處海島之上。

大明的百姓移民還有徵求意見,儘量自願..甚至要動用龐大的宣傳武器來動員百姓,可面對安南人的時候。

霍維華哪裡明白客氣兩個字怎麼寫。

要麼走,要麼從這一刻開始你就是流民了。

..

“大家別亂走!我們按照不同船的編號,在對應的移民安置點領取自己的身份腰牌,到時候這都是分配土地所必須的!”

分配土地??

一名官員正在用鐵皮喇叭不斷的衝着剛剛下船的百姓們講話,但就在說到最後的分配土地時,人們瞬間沸騰了。

“咱們能分到多少土地啊!真的像是報紙上說的那樣!一個人就有一百畝嗎?”

馬老九第一個開口說道。

身旁的其他村民紛紛拉了一把他,似乎有些不滿他爲什麼要第一個說話。

人生地不熟的,出風頭可算不上一件好事。

但..那位官員的眼睛卻是一亮!

連忙開口說道:

“對!沒錯....剛纔那位大伯說的一點也沒錯,朝廷規定的政策都是一視同仁的,大家來到了安南,經過短暫的安置之後就可以領取到屬於自己的土地了!”

說完之後,在場的大明移民們紛紛爆發出歡呼聲!

一百畝!

那可是一百畝!

還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百畝良田啊!

隨後的一段日子裡。

馬老九過上了他從前沒有想到過的生活,在安南,似乎什麼都不那麼匱乏..在不遠處的山林之中,他甚至看見了很多樹上都有爛掉的果實。

“這要是在俺們老家..到了饑荒的時候,恐怕就連樹皮都要被扒光啊!”

馬老九剛剛說完話。

身旁就走近了一位移民安置點的官員,笑嘻嘻的說道:“您不知道啊..這安南比起咱們山東,可有着很大的區別咧!”

馬老九有些驚慌失措,連忙說道:“大人!?您也是山東的?”

“是啊!我老早就知道,咱們船上的都是俺們山東的老鄉,所以專門申請成爲咱們在安南的引路人啊!說起來..你可不要叫我大人!”

“我啊..等把咱們大傢伙都安置好了,就要迎接下一批移民咯!”

說完,馬老九有些疑惑。

自己老家的官員平日裡儘管不像往年那般高高在上,可哪有眼前這年輕人這般好相處,隨即又謹慎的說道:“哎!您是大人..我就是一個農民,若是有了冒犯的地方..還請大人不要怪罪啊!”

“瞧你這話說的..老伯,你還拿不拿我當老鄉了!”

“我給你講一講啊..”

“這安南,土地肥沃...四季常春,每年糧食最多可以三熟!也就是可以種植三茬的意思!”

剛說到這,馬老九瞬間驚呼一聲!

“我滴個乖乖喲!一年能種三茬?那這的一百畝地,不就是趕上俺們山東老家的三百畝了?”

安置點的那名年輕人笑了笑說道:“這還是有點區別的,由於安南的天氣和咱們山東老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糧食儘管可以一年三熟..但由於成熟期短,所以產量上面還不如咱們山東!”

“可缺少的那部分,比起一年能夠三熟來說..倒也不算什麼了!”

說完後,安置點的官員起身說道:“晚上咱們在安置點還有專門的講解,到時候你可一定要去聽啊!”

“好..!俺們一家老小,都去!”

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六十章 鑄幣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五百章 沒轍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
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二百一十章 商隊在草原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循環與攬儲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三百二十章 儒學控蒙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落難遇故友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五十六章 跑快點啊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三十章 四處亂入謝子華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九十章 薅羊毛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九十九章 江戶協定第六十章 鑄幣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五百章 沒轍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六十八章 皇家礦務局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願回國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規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二年來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一百五十章 平淡之中乍現的驚喜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四百八十九章 送個大禮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二百三十二章 玉米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第一百三十九章 復州!復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旨焚燒東林書院第三百六十一章 推廣遇阻第二十三章 大明展銷會,京城好百姓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軍隊監督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