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維華在聽到皇家統計局所公佈出來各地的衛所數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衛所註定是要保不住了。
其中問題最大的不僅僅是人員流失,而是在側面程度上,衛所制度正在佔用大明大量的資源,而並沒有發揮其作用。
可能會有疑惑,衛所制度當初不是在建立時候號稱,不花一分錢,養活百萬兵嗎?
爲什麼還要說他會佔用大量資源呢?
就算糜爛,就算不堪一用,可朝廷不是也沒有花錢嗎?
但佔據大量土地的軍戶衛所再也無法爲朝廷創造任何價值,當然這就不得不說到衛所制度爲什麼會崩壞?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還是錢。
洪武年間,大明強盛無比,永樂年間,大明更加強盛。
那時候的大明衛所可是外人羨慕不來的好差事,首先衛所中的軍戶是世代要爲大明貢獻力量的,也就是說這就是一份可以世代延續下去的差事。
並且種地不納稅,也不需要服徭役,朝廷每年還有額外的補助,雖然不多但也可以讓軍戶的日子過得不錯。
可後來就變了。
軍戶不僅僅要遭受衛所長官的欺凌,霸佔屬於自己的土地,讓那些衛所的軍官徹底成爲了變相的地主。
軍戶也就成爲了衛所軍官的家奴,而且產出的糧食首先要給衛所長官一部分,還要承擔朝廷打仗需要的軍糧,還要納稅,還要應對官員的額外貪污。
國家的補貼沒有了不說,自己還得生活啊..
在這種情況下,軍戶都活不下去了,你還說他不能轉籍,要他家世世代代都爲大明繼續服務,可在這些軍戶眼裡。
這已經不是吃皇糧,種皇家的地的問題了。
這是要給朝廷陪葬啊。
於是紛紛化作鳥獸散,就是拼着被抓到的風險,都不可能再幹下去了。
衛所制度至此,逐漸開始崩壞,崩潰。
逐漸演變成爲大明一支很模糊的地方武裝力量,說他存在,的確存在,可真的到你需要用它的時候,坑不死你纔怪。
朱由檢迫切的想要解決目前的這種尷尬局面。
可在其他大臣們看來,這裡面的問題可就多了去了,更何況其實衛所糜爛最嚴重的不是其他時候,正是前朝天啓。
要知道萬曆一朝雖然已經開始朝廷放寬對於各地地方衛所的掌控。
但總的來說還不算迫害的太過嚴重,可天啓卻並非如此,短短數年便使得各地衛所紛紛在此期間陷入崩潰。
更有甚者,軍戶逃亡後紛紛進了大山當了土匪,也是如今大明匪患的一大誘因。
這些手持較好裝備,還具有一定戰鬥能力,甚至還有點偵察和反偵察的軍戶紛紛落草爲寇,使得大部分的州縣省府地方根本沒有能力剿匪。
“朕在想,應當如何解決如今大明沉積已久的衛所弊病,同時還能夠儘可能的發揮剩餘價值,於是在經過多方會晤之後...朕決定從即日起,大明衛所制度徹底廢除,全部改製爲軍墾農場。”
而就在此言一出當時,霍維華便重重的跪在地上,大呼:“皇上,皇上,萬萬不可如此大規模的裁撤衛所啊!此舉定會動搖我朝根基!”
而霍維華更是頂着朱由檢滿臉不悅,開口繼續說道:“皇上,裁撤各個地方衛所,甚至如陛下您所言改制都沒有任何問題,但邊關是萬萬不可改制啊!”
其實霍維華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衛所儘管在大明境內多有糜爛,但類似於山西衛所一般,也在如今爲守衛邊關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如果短時間瞬間使得如今正在北方邊關上進行守備的衛所一夜之間下崗,這在霍維華看來無異於一場災難的爆發。
一旦安置不好,或者操作上面出現一點問題。
這些衛所兵可不是善茬,尤其是駐守邊關的這些軍戶,那可真的是在戰場血淚拼殺出來的狠人,一旦冒犯了朝廷制度。
一旦趁機就反水了呢?
邊關大開,守備糜爛,大明的北大門一旦敞開,蒙古人可不是綿羊...
而且此舉無疑是在給皇太極大開後門,如果一旦建奴藉此機會繞道破關,霍維華覺得自己到時候就算是有一百個頭都不夠朱由檢砍的。
畢竟一旦邊關出事,說破大天都是他這個兵部尚書不作爲。
然而朱由檢卻是絲毫沒有要和霍維華商量的意思,但朱由檢的心裡也清楚,這件事就如同霍維華所言一樣。
一旦處理不好,帶給大明的就是在這剛剛起步的萌芽階段。
又一次的沉重一擊,於是朱由檢還是開口說道:“改制之事絕無商量,但朕並非對此沒有防備和考慮,邊關的問題一時半會朕並不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大刀闊斧的大作改動,就算是要全面改制,也是逐步推進的。”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而這句話一說,霍維華如臨大赦一般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這可引得朱由檢有些笑意:“怎麼,你擔心朕是個油鹽不進,一意孤行的獨裁昏君嗎?”
霍維華重新行禮後說道:“臣並未如此擔心,反而是對陛下十分感激,衛所之事如今已經成爲兵部,乃至大明的拖累和惡疾,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
“皇上如今能夠下定決心,不惜花費如此沉重的代價對衛所進行改制,無疑是給臣,給兵部,給如今的大明幫了大忙...”
朱由檢笑着點了點頭。
說道:“在朕的構想之中,未來的朝廷衛所,將不能夠如同之前一般是鬆散、分佈在各地的零散軍事機構,這樣無論到什麼時候都註定會出現問題的。”
“所以朕覺得將衛所改製爲軍墾農場,是如今所必須面臨的改革,首先第一點就是要讓衛所兵放下手上的刀劍,重新拿起鋤頭,爲自己,爲國家,爲朕做好農耕事務,而在改制期間的一切開支,都將由大明皇家銀行承擔。”
“未來開墾出的大片良田,將成爲朕的底氣,大明的底氣,只有百姓吃飽肚子了,再去談論其他的改革和建設纔有意義,不然..大明永遠都無法說什麼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