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第200章 稅

第200章 稅

陳景恪早就見過朱棡和朱棣,可還是第一次以妹夫的身份相見,總覺得有點不習慣。

不過朱棡對他倒是很熱情。

之前就說過,朱棡這個人性情高傲。但一旦獲得他的認可,他是很有禮貌的。

無疑,陳景恪已經獲得了他的認可。

朱棣就有點小尷尬了,說起來陳景恪還給他媳婦看過病。

只是因爲前年徐達那一番話,讓他對陳景恪很是不服氣。

現在是服氣了,只是心裡多少有點彆扭。

不過都是大男人,聊了一會兒之後他自己都笑了,太小氣了。

因爲知道是陳景恪提出的封王建制,他們也就說了一下自己的理想。

朱棡想打穿西域,讓大明重現漢唐雄風。

不過現在又多了一個夢想,在碎葉川建立自己的王國。

碎葉川是唐朝名稱,指的是中亞地區的楚河,地點在費爾幹納盆地。

在漢朝這裡被稱爲大宛。

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的關中,當地最爲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朱棡準備將國家放在這裡,足見他是真的瞭解過當地情況。

但眼下想打這裡,太難了。

現在西域歸屬察合臺汗國,中亞霸主是剛剛崛起的帖木兒汗國。

也就是說,他要先消滅察合臺汗國,再打敗帖木兒,纔有機會完成理想。

只能說,再接再厲吧。

朱棣的理想也不小,封狼居胥。

至於封國的事情,暫時還沒想過,等打敗北元再考慮也不遲。

陳景恪不禁在心裡琢磨,要不以後讓他下西洋?

算了,以後再說吧。

每到年底就有彙總,朝廷各部門也少不了。

對於大明來說,整體上是蒸蒸日上。

但明年也註定了是忙碌的一年。

比如這次朱標回京,就是帶着完整稅改方案回來的。

“大明立國已經十八年……再過幾天就十九年了。”

“民間漸漸恢復了元氣,但稅收這一塊依然在使用老辦法,這是很不合理的。”

“經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制定了一套新的稅收方案……”

朱標將自己的方案給大家詳細介紹了一遍。

總結起來就是,徵收商業稅,規範經商環境。

對各種關卡稅歸併徵收,只要拿着稅票理論上就可以通行天下。

避免一地一收,導致稅比貨物價格還高的情況出現。

另外還有車船稅、營業稅等等。

“漁業稅廢除,百姓飼養捕撈魚類不再徵稅。”

“只對出售的魚類徵收商業稅。”

“對於糧食、蔬菜、瓜果、肉蛋等,關係民生的物品,採用輕稅制度,只三十抽一。”

朱元璋連連點頭,說道:“這個好,糧食的稅太高,不利於轉運。”

“也會導致糧價過高,最終坑害的還是百姓。”

朱標最後總結道:“除了新稅法規定的稅種,其餘所有苛捐雜稅一律廢除。”

“若有非法徵稅者,一經查出按律嚴懲不貸。”

朱元璋那是相當滿意:“好好好,標兒最後這句話咱喜歡聽。”

“當年元朝定的稅並不高,可下面的貪官污吏巧立名目,徵收各種苛捐雜稅。”

“雜稅比正稅高了好幾倍。”

“最後這些錢,全都落到他們自己口袋裡去了,元廷一文錢都沒見到。”

“元朝社稷敗壞,很大程度是這些貪官污吏導致的。”

“咱大明不能給貪官污吏留下這樣的空子,把稅定死了。”

“誰敢巧立名目額外徵稅,全都處死。”

馬皇后、朱雄英和朱棡、朱棣也都不禁點頭,這新稅法確實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雖然看起來名目很多,但比起之前的苛捐雜稅,已經簡化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很多稅種,也只是針對相關從業者,對普通人沒什麼影響。

比如車船稅,比如營業稅。

不行船不做生意,就不用繳納。

陳景恪也不禁讚歎,這份稅法就當前來說,確實非常合適了。

尤其是取消了關卡稅,在他看來纔是這部稅法最大的進步之處。

古代一城一關卡,一地一關卡,貨物從南到北需要經歷幾十個關卡。

過關稅要超出貨物價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這也是爲何之前,百姓都喜歡去金鈔局倉庫兌換貨物的原因。

甚至有小商販去那裡進貨。

原因就是金鈔局不需要繳納關卡稅,商品價格非常便宜。

可以說,關卡稅是發展商業的最大阻礙之一。

現在雖然不是直接取消,但只要繳納一次,就可以憑票通行天下,已經是一種極大的進步了。

對商業是一個極大的刺激。

這時,朱元璋習慣性的問道:“景恪啊,你覺得這部稅法如何?”

馬皇后、朱標和朱雄英,也都向他看來。

朱棡和朱棣有些詫異,什麼情況?

看這架勢,好像他不同意,這部稅法就不能行是吧?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有一個小小的問題,漁業稅廢除。”

“百姓養殖捕撈水產品不再交稅,只有出售的時候才交稅。”

“那麼養雞、養羊、養牛……雞下蛋、牛羊下崽……需要交稅嗎?”

朱雄英、朱棡、朱棣包括朱標,都有些懵,這還用問嗎?

朝廷也沒說這些東西要交稅啊。

但朱元璋和馬皇后,卻馬上就想到了問題所在。

朱元璋點頭說道:“景恪這個問題提的好,此事不說清楚,就有人敢問百姓徵收這些稅。”

見四人有些不相信,他就嘆道:“你們啊,對下面的情況瞭解還是太少。”

“元朝時期貪官污吏挖空心思巧立名目,養雞要交稅,雞下蛋也要交稅……”

“這些稅咱可都交過的。”

“別說是前朝,大明有些地方,背地裡就有人在徵收這些稅。”

朱標四人有些不可思議,倒不是懷疑朱元璋的話,而是沒想到大明竟然會出現這種離譜的情況。

陳景恪說道:“律法必須要全面,有時候哪怕是一句廢話,也要加上去。”

“當立法者以爲,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啊,何必再多此一舉寫進法條?” “殊不知,這就會給人留下鑽空子的機會。”

“永遠都不要小瞧貪官污吏巧立名目的本事。”

朱標一副受教的模樣,說道:“我懂了,這就在稅法里加上一句話。”

“百姓自產自用之物,一律不得收稅,只有售賣才需要收商業稅。”

陳景恪又問道:“賣給鄰居家一枚雞蛋也要收稅嗎?”

“雖然看起來是笑話,但如果有人就要較這個真怎麼辦?”

“所以最好規定,民間小額交易無需交稅。”

“這個小額到底是多少,就需要殿下根據民間情況,制定一個標準了。”

朱標苦笑道:“我本以爲這部稅法很完善了,沒想到竟漏洞百出。”

陳景恪說道:“殿下這部稅法,比起前朝任何稅法,都更加的完善,也更加的人性化。”

“尤其是統一關卡稅,和禁止徵收苛捐雜稅,更是前所未有的善政。”

“只是時代在變,國家面臨的經濟情況也在不停變化。”

“稅法也要不停地調整,才能適應新的情況。”

朱標頷首道:“稅務變革之後,我會讓金鈔局、戶部和稅務局多關注地方情況,及時調整稅法。”

朱元璋又問道:“還有沒有什麼漏洞?要不你先把稅法拿回家好好琢磨琢磨吧。”

陳景恪連忙搖頭,說道:“優秀的律法是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不是閉門造車想出來的。”

“我對大明的基層情況,瞭解也不是很多,很難研究出什麼東西。”

“就我看來,殿下制定的這部稅法,在方向上是沒有問題的。”

朱元璋點點頭,不過還是有些不放心的問道:

“那就依此推行了?”

陳景恪猶豫不已。

朱元璋指了指他,沒好氣的道:“我就知道伱小子肯定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說吧。”

馬皇后也說道:“不要有什麼顧慮,這裡又沒有外人。”

朱雄英一看這熟悉的架勢,馬上就準備好小板凳,抓了一把松子。

開課了開課了。

陳景恪深吸口氣,說道:“倒不是殿下的這部稅法有問題,而是我覺得兩稅法已經過時了。”

聞言,朱元璋、馬皇后、朱標頓時就興奮起來,好傢伙,這是準備直接對根本稅法下手啊。

朱雄英則是一副早有預料的樣子。

朱棡和朱棣則大吃一驚,之前陳景恪指出新稅法的缺陷,他們只是覺得他考慮事情比較全面。

可是沒想到,他竟然敢對兩稅法下手。

從唐朝開始至今,兩稅法就是國家的根本稅法。

可以說,兩稅法事關國家存亡。

這也敢動的嗎?

而且爹孃大哥這模樣,似乎很期待啊。

你們就這麼信任他?

陳景恪沒有直接講,而是先思考了一番,該怎麼展開這個話題。

本來想給他們講一講稅法變遷史,但想到朱標編寫新稅法,肯定研究過這玩意兒。

朱元璋和馬皇后就更別提了,那更是大明制度的創建者,肯定也瞭解過。

所以決定簡單提一下,主要講自己的想法。

“稅法是在不停變遷的,我們能查到的歷史,主要可以分爲三個時期。”

“其一爲井田制時期,百姓替國家耕種‘井’中間那塊地,以作爲繳納的賦稅。”

“然後就是秦漢時期,秦朝正式開始徵收丁稅和地稅,漢武帝時期在兩稅的基礎之上,加徵了商業稅。”

“但秦漢時期,除了這三種稅之外,其它稅種亦是繁多。”

“這麼多種稅,徵收是非常困難的。”

“要麼就徵收不上來,要麼就是百姓被逼死。”

“到了唐朝,爲了解決這種情況,就將所有的稅都歸於丁稅和地稅,也就是兩稅法。”

“兩稅法簡化了稅種,降低了徵稅的難度,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對朝廷和百姓,都是非常有利的。”

“後來的各朝稅法雖有所變動,但底子依然是兩稅法,包括大明。”

衆人都不禁點頭,兩稅法已經如此優秀,莫非你還能想到更好的法子?

陳景恪繼續說道:“從稅制的發展來看,呈現出三個特性。”

“其一,由繁而簡;其二,越來越全面;其三,減輕百姓負擔。”

朱元璋點頭道:“這個總結很好,簡化稅種能降低收稅難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貪官污吏巧立名目。”

“百姓身上的擔子輕了,能吃飽飯了,就不會造反。”

馬皇后和朱標也點頭贊同,是這個理。

陳景恪見他們果然都理解,就不再囉嗦,直接進入了主題:

“但兩稅法依然不夠精簡,也很不公正,百姓身上的擔子也並未減下來。”

朱元璋追問道:“你一一給咱說說,到底哪裡有問題。”

陳景恪解釋道:“先說不夠精簡,這一條針對的是地稅。”

“地分三六九等,每塊地種植的莊稼也不同。”

“有種植棉花的,就用棉花交稅。”

“種小麥的,就用小麥交稅……”

“種粟的,所交的稅就是粟……”

“種同樣的莊稼,因爲土地品質不同,繳納的稅額也不同。”

“同樣一個地方,徵收上來的農作物,可能就有七八種之多。”

“放之全國,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這些東西征收時麻煩,儲存也同樣很麻煩……”

“再說不公平,這一點體現在丁稅和徭役上。”

“東家有五口人一千畝地,西家也有五口人,卻只有十畝地。”

“可是徵收丁稅的時候,兩家要出一樣的錢。”

“徵徭役的時候,東西兩家也都是各出一個人。”

“表面看這很公平,可仔細想想,對西家太不公正了。”

“憑什麼東家更富有,承擔的義務和西家一樣?”

“而且一旦出事,西家承受的風險也更大。”

朱元璋、馬皇后、朱標等人,眉頭都皺了起來。

陳景恪沒說他們還沒想到,確實有些不對。

可再仔細一想,又覺得沒問題啊。

兩家都是五口人,有什麼問題?

“咔。”朱雄英咬破一個松子殼,悠哉的看着陷入苦惱裡的衆人,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朱標氣不打一處來,喝道:“將松子給我放下,現在正討論國家大事,你還有心情嗑松子?”

“給我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到底哪裡不對。”

朱雄英悻悻的放下松子,說道:

“這有什麼難的,您要是知道什麼叫公平,什麼叫公正,就知道問題在哪了。”

(本章完)

第362章 大明週報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1章 揭皇榜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47章 貨幣第73章 皇恩浩蕩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242章 新羅婢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65章 滄海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346章 血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18.第217章 無題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13章 思烹狗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07.第107章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13章 思烹狗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51章 無題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60章 無題第298章 無題第268章 無題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15章 太孫伴讀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8章 御下第30章 預見能力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
第362章 大明週報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1章 揭皇榜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47章 貨幣第73章 皇恩浩蕩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242章 新羅婢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65章 滄海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第346章 血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18.第217章 無題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13章 思烹狗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07.第107章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13章 思烹狗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51章 無題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260章 無題第298章 無題第268章 無題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44章 這孩子,能處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15章 太孫伴讀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8章 御下第30章 預見能力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