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

第201章 攤丁入畝

朱標被氣樂了,你還考起我來了。

這倆詞沒什麼本質區別。

公平公正,意思是相近的,只是適用於不同情況罷了。

話到嘴邊,又及時收了回去。

看這小子一副得瑟的樣子,不會真有什麼不同吧?

他天天和陳景恪學習,指不定還真給弄出什麼區別來了。

而且仔細想想,這倆詞意思還真不完全一樣。

只是平時大家習慣混爲一談,就以爲它們的意思一樣罷了。

可真要讓他說具體有什麼區別,一時間他還真說不上來。

不行,不能被這臭小子給問住了。

“咳,那你來和我說說,公平公正有何不同?”

朱雄英一副你果然答不上來的樣子,起身說道:

“這倆詞的意思有些複雜,直接解釋怕您不好理解。”

“我就舉個例子吧,您一聽就明白了。”

把朱標給氣的牙癢癢,好小子,看來伱是欠缺一個完整的童年啊。

朱棡和朱棣也面面相覷,這大侄子有點飄啊。

陳景恪忍俊不禁,這小子就是喜歡嘚瑟。

朱元璋和馬皇后心下莞爾,他們當然知道朱雄英的性格。

在至親面前喜歡耍乖賣萌,在外人面前還是很穩重的。

主要是心裡什麼都清楚,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所以他們纔沒有強行糾正。

朱雄英察覺到了一股危險氣息,從自家老爹身上散發出來,連忙裝作正經的解釋道:

“有三個人,其中兩人掉進河裡。”

“岸上的人不管不問,任由掉進水裡的兩個人自己求生,生死全看他們自己的能力和運氣。”

“這叫公平。”

“如果掉進河裡的兩人中,有一人會游泳,另外一人不會游泳。”

“岸上那個人手裡有一把弓箭,他用弓箭威脅會游泳的人,將不會游泳的人救出來。”

“最後兩個人一起脫離了危險。”

“這就叫公正。”

除了陳景恪,其餘幾個聽衆全都愣住了。

這個比喻實在太過形象,聽過之後馬上就明白了公平公正的區別。

可正因爲明白,他們才更加的震驚。

朱雄英很是得意,繼續說道:“就方纔景恪說的那個問題。”

“如果追求絕對的公平,那就不管他們有多少地,按照人口出人服徭役。”

“家裡地少的那一家,死活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和別人無關。”

“如果追求公正,那自然是地多的那一家,承擔更多的義務。”

“作爲國家,我們不能只追求絕對的公平,還要追求公正。”

“如果過於追求公平,就會讓弱者無立錐之地。”

“如果一味的追求公正,就是否認了個人的努力,會讓人失去積極性。”

“所以,作爲朝廷就要在公平和公正之間,達成一個平衡。”

朱元璋恍然大悟,說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朝廷施行的是天道,就要重新分配財富。”

“讓有錢有勢的人多承擔義務,讓窮人能夠活下去。”

朱雄英點頭道:“對,就是皇爺爺您說的這樣。”

“但現在的情況是,擁有一千畝地的人家承擔的義務,和只有十畝地的人家差不多。”

“甚至大戶還能通過種種手段,將自己的義務轉嫁給窮人,讓窮人承擔更多的義務。”

“這是朝廷的失職,所以景恪纔會說兩稅法有問題。”

“如果不改,早晚還會出大問題。”

說完,嘚瑟的下巴都快揚到天上去了。

朱元璋重重點頭:“是這個理,咱總算明白了。”

然後他看向朱雄英,滿意的道:“果然不愧是咱的乖孫,懂的比皇爺爺都多。”

朱標也猶如醍醐灌頂,想通了其中蘊含的道理,讚歎道:

“原來如此,公平公正,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景恪學究天人,世上無人能及也。”

朱棡和朱棣是最震驚的,簡直不敢相信,這一番話是從大侄子嘴裡說出來的。

之前只知道他很聰明,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並沒有親眼見過,總是缺乏直觀認識。

在他們心裡,他還是那個需要他們關愛的小孩子。

今天終於親眼見到了,比傳說中的還要厲害。

這就是大明的未來繼承人嗎?

好啊,真是太好了,大明未來有望啊。

對於建制立國,也更加的有信心了。

三代明君,還怕打不下足夠的土地嗎?

同時,心中也終於開始正視起‘太孫’這個身份。

不知不覺雄英都這麼大了,也懂事了。

以後可不能再單純的,把他當小孩子對待了。

至於陳景恪,兩兄弟徹底服了。

大侄子這一身學問,肯定不是爹孃和大哥教出來的。

只可能是跟着他學的。

所以陳景恪的學問只會更深,果然稱得上是學究天人。

關鍵是還不藏私,願意把真本領傳授給太孫。

難怪老爹會破例嫁女兒,他值得所有的禮遇。

然後兩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也生活在應天,不知道有沒有學到什麼好東西啊。

不行,回頭一定要好好問一下。

不過兩人心裡也清楚,有些學問肯定是隻有朱雄英才能學的。

朱元璋和馬皇后腦子是很清醒的,培養儲君和藩王,採用的是兩種教育。

朱標堪稱全能,學的是爲君之道。

其餘皇子要麼偏文,要麼偏武,政治方面學的也都是爲臣之道。

朱棡還好一點,文武雙全。

朱棣偏科很嚴重,腦子全用在軍事方面了。

當然,這只是以前。

現在既然要給諸王建制立國,那肯定要教一些爲君之道的。

我是來不及學這些了,就靠濟熺(高熾)了。

一想到這裡,兩人心中就充滿了期待。

而且兄弟倆幾乎同時升起了一個念頭:

爹在前方拼殺,你在後方看家。

完美啊。

兒子,好好學啊。

這一席話,說的讓衆人茅塞頓開。

同時也讓他們,對陳景恪即將提出的稅制改革,充滿了期待。

朱元璋催促道:“景恪,你繼續說稅制的問題。”

其餘人也都豎起了耳朵,準備聽聽他的意見。

陳景恪心下也是有些得意的,壓住上翹的嘴角,說道:

“先說公正的問題,我們要想辦法讓地少的人少承擔義務,讓地多的人多承擔義務。”

“但在明面上,又不能讓地主知道他們多承擔了義務。”

“否則他們會心有怨言,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讓地主多交稅,又要保持明面上的公平。”

說白了,咱們既要公平,也要公正。

也就是方纔所說的,公平公正達成平衡。 衆人都陷入了沉思,難,太難了。

又要讓人多出錢,還不能讓人知道,儘可能維護公平。

太難了。

朱棣嘴快,說道:“這怎麼可能,地多的人又不是傻子,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多交了稅。”

朱棡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只是他更穩重一些,沒有將疑問說出來。

但朱元璋和馬皇后等人,卻完全是另外一種態度。

陳景恪既然說了,那肯定是有辦法的。

於是,朱元璋再次催促道:“景恪你就直接說答案吧,別吊人胃口。”

陳景恪倒不是故意吊人胃口,而是希望他們思考,加深印象。

見時機差不多,就說道:“將丁稅和徭役摺合成錢糧,均攤到全國所有土地上。”

“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稅。沒有地的人,一文錢的稅都不用交。”

“以後朝廷需要使用徭役,也不再是免費徵用,而是花錢招募役夫。”

“如此一來,表面看很公平。”

“但實際上地多的人,繳納的賦稅變多了。”

“而地少的窮人,需要繳納的賦稅減少了。”

“還能通過當徭役,賺取一筆錢財補貼家用……”

“此法我稱之爲,攤丁入畝。”

朱元璋一拍大腿,激動的說道:

“好,好一個攤丁入畝,簡直太妙了,此法深得公平公正之精髓也。”

朱標也激動的連聲道:“好好好,此法當真絕妙矣。”

“景恪,果然不愧是你啊,從未讓我失望過。”

馬皇后雖然沒有說什麼,但表情也透漏出興奮之意。

朱棡和朱棣再次被震驚到了。

雖然已經知道陳景恪的能力,可還是再一次被刷新了認知。

同樣是人,爲啥他的腦子就這麼好使呢?

朱雄英則覺得理所應當,有什麼好驚訝的,景恪想出這種法子不是很正常嗎。

真是大驚小怪。

雖然覺得此法可行,但國家大事不能草率,還是需要一定的論證的。

接下來朱元璋幾人,就開始討論起攤丁入畝的可行性。

“民間棄嬰溺嬰之事屢禁不止,就是因爲太窮養不起。”

“少了徭役和丁稅,能大大緩解百姓的壓力,減少棄嬰之事發生。”

“有助於人口增長。”

“人多了,就能開墾更多的土地,生產更多的糧食。”

“人多了能徵更多的兵,能打下更多的土地。”

“將來諸王建制立國時,諸藩屬國就可以從國內,遷徙更多百姓過去。”

“漢人百姓多了,能更快的教化改造化外之地。”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將自己能想到的好處,全都一股腦說了出來。

越討論越覺得此法可行。

攤丁入畝,比兩稅法高明瞭不知道多少倍。

到最後,朱元璋直接拍板:

“咱大明就要施行這攤丁入畝之法,標兒你儘快完善此法細節,越快越好。”

朱標說道:“好,您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

他手下擁有一支逐漸成熟的團隊,在創意方面不如陳景恪。

但完善制度方面,絕對是當世佼佼者。

陳景恪提醒道:“此事不能急,想推行攤丁入畝之法,就要先了解大明有多少人口和田畝。”

“沒有詳細的數字,我們制定的律法,很可能會成爲害民之法。”

朱元璋頷首道:“是這個道理,大明也是時候進行一次,真正的人口和田畝清查了。”

說着,他目光在朱標、朱棡、朱棣三人身上掃了一遍,最後停在朱棡臉上:

“老三,你大哥的身體情況你也知道,不能過於操勞。”

“英兒年齡又太小,不足以承擔此重任,這件事就由你替你大哥去辦吧。”

“咱將錦衣衛交給你,務必給咱得出一個精確的數字。”

“若有敢阻攔瞞報者,該罰罰該殺殺,不要心慈手軟。”

朱棡肅然起身,道:“是,我保證完成任務。”

不過隨即他又擔憂的道:“我不在,山西那邊的情況怎麼辦?”

朱元璋說道:“你放心,我會派信得過的大將前去鎮守。”

“還有老四,別光盯着北平那一畝三分地。”

“明年北邊就只剩你一個塞王了,要兼顧全局。”

朱棣起身道:“是,我一定守好北邊,不讓北元南下半步。”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本來我準備明年對遼東動手,打下遼東就等於斷了北元的臂膀。”

“還能切斷他們和高麗的聯繫。”

“現在看來,這個計劃要等到後年去了。”

朱棡若有所思的道:“爹,我認爲明年更應該攻打遼東。”

朱元璋知道這個兒子的能力,聽他如此說,驚訝的道:

“哦,爲何?”

其他人也都看了過來,等着他的理由。

陳景恪也不例外,都誇朱棡是朱元璋所有兒子裡,軍事能力最強的。

今天終於要見識到了嗎。

朱棡說道:“您不想輕啓戰端,是怕清查人口和土地,觸動太多人的利益,有人起兵作亂。”

“但我覺得您完全不用擔心這一點。”

“經過軍改,大明現在還擁有九十五萬軍隊,且都是優中選優的精銳。”

“打遼東只需要二十萬人就夠了,剩下七十五萬足以穩定國內。”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你說的咱又何嘗不知道,只是大明已經佔據優勢,更應該穩紮穩打,不給別人機會。”

“遼東就在那裡,咱隨時都可以拿下,不急於一時。”

其他人也不禁點頭,是這個理啊。

陳景恪也很認同朱元璋的話。

正常發展下去,大明對周邊國家的優勢,會越來越大。

完全沒必要冒這個險。

朱棡卻說道:“您且聽我說完,如果國內真的有人作亂,必然會先聯繫北元內外夾擊。”

“到那時,我們就是腹背受敵。”

“遼東是北元必救之地,如果我們攻擊此地,他們必須出兵救援。”

“如此,他們就無力南下和國內的逆賊配合。”

“咱們在遼東的二十萬大軍穩紮穩打,就算北元傾巢出動,也無懼。”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大不了退入北平。”

“趁着這段時間,咱們早就將國內叛亂平息了。”

“到時再從國內出兵支援遼東,說不定還能給予北元主力重創。”

聞言,朱元璋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說道:

“你的想法不無道理,不過還需要和諸將商議之後才能做決定。”

陳景恪也不禁感到佩服,不論最後這個計策能不能通過。

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朱棡的戰略目光非常高。

他內心其實是支持朱棡的,以現在大明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兩線作戰。

只不過他不懂軍事,這方面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只能看朱元璋他們商議的結果了。

接下來,衆人的話題又回到稅改和清查人口土地上來。

這時,朱雄英跳出來說道:“你們這是做什麼啊,景恪還沒說完呢。”

“方纔他只說了公平公正的問題,還沒說如何精簡稅法呢。”

(本章完)

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37章 無題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346章 血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51章 新的課題97.第97章 繼續說啊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55章 正義執行第296章 博望侯第8章 御下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15章 太孫伴讀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71章 自古以來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42章 新羅婢111.第111章 出關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300章 閃電戰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54章 目標,倭國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47章 貨幣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318章 洛下學宮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231.第230章 無題第43章 暴斃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296章 博望侯231.第230章 無題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54章 無題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90.第90章 做人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45章 葬禮?秀場!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請假一天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
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37章 無題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346章 血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51章 新的課題97.第97章 繼續說啊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55章 正義執行第296章 博望侯第8章 御下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15章 太孫伴讀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71章 自古以來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42章 新羅婢111.第111章 出關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300章 閃電戰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54章 目標,倭國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47章 貨幣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318章 洛下學宮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231.第230章 無題第43章 暴斃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296章 博望侯231.第230章 無題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54章 無題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90.第90章 做人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45章 葬禮?秀場!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請假一天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