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

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

“而這,也是我畢生的追求。”

陳景恪的聲音並不大,但聽在朱元璋三人耳朵裡,卻是如此的振聾發聵。

朱元璋一時間竟有些失神。

朱標腦海裡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一段對話。

當初他詢問陳景恪的理想。

陳景恪是這麼回答他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當時他並不相信。

只以爲陳景恪年輕,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追求,就將聖人言拿來當自己的追求。

這種事情是很常見的,他自己也經歷過這個階段。

“根據研究蠻夷部落的情況可以得知,最早是以家庭爲單位來抱團的。”

陳景恪說道:“想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先要了解什麼是國家,國家又是如何形成的。”

朱元璋不再說話,只是傾聽。

“部落集衆人之力發展,慢慢的開始壯大,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通過觀察研究這些原始部落的情況,能得知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生存的,有助於推演我們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沒有金屬工具,只能用石頭打磨的工具。”

“我認爲,國家是生活在一個區域內的羣體,共同組成的政治組織。”

陳景恪接着說道:“沒有先進的工具,人類個體的力量是脆弱的。”

朱元璋恍然大悟:“咱還奇怪,這些蠻夷部落有什麼好研究的,原來你的目的是在這裡。”

他想知道,在天賦皇權和契約論之外,陳景恪還能提出什麼更先進的理論。

前世對於國家的解釋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朱標略微思索,緩緩點頭:“原來如此,國家誕生的原因更加複雜,生產力發展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陳景恪說道:“正是如此,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國家是什麼。”

“只有抱團才能驅趕猛獸對抗大自然,才能在惡劣的環境裡存活下來。”

想到這裡,他情不自禁的嘆道:“景恪真君子也。”

朱標提出疑問:“之前你講大禹治水的故事,不是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國家嗎?”

陳景恪卻苦澀一笑,道:“這都是蓋棺定論的評價,我不敢保證能否做到始終如一。”

既然要畫大餅,那肯定不能說的這麼赤裸裸,否則這個餅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他決定換個角度來解釋,將餅畫的好看一點。

“無法抵抗猛禽兇獸的襲擊,更無法應對大自然的天災。”

陳景恪沒有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正色道:

“方纔我們說了朝廷應當肩負的責任,卻還未說它爲何要肩負這個責任,又是誰給予的它這份責任。”

陳景恪自然不敢否認這個解釋,但現在是給皇帝畫大餅的時間。

“這與史書上描寫的,我們的祖先的生活情況何其相似。”

是統治階級發明出來,統治被統治階級的工具。

“不會織布,只能用樹葉獸皮製作衣服。”

“那麼這個羣體爲何要組成國家呢?是什麼促使他們這麼做的?”

“但是家庭的力量還是太脆弱,慢慢的不同的家庭開始組合在一起,形成更加龐大的羣體。”

現在才知道,那並不是模仿,而是真的。

“我曾經提出建議,讓朝廷記錄各個藩屬國和部落的風土人情,其目的就在這裡。”

陳景恪回道:“是的,生產力發展爲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物資基礎。”

所提的政策無不利國利民,從未爲自己謀取一分私利。

再回想認識至今陳景恪的所作所爲,不貪財、不戀權、不好色、不圖名。

“這個羣體可以稱之爲部落。”

“在大明周邊有很多原始部落,他們的生產力非常低下。”

“可生產力發展,就一定會形成國家嗎?不見得吧。”

“我的答案是,自然環境和內部競爭。”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直到三人都點頭表示懂了,才繼續往下說:

朱元璋也微微頷首:“咱大明也要出聖人了。”

朱標頷首問道:“方纔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卻沒有頭緒,不知景恪有何見解?”

朱標稱讚道:“至少現在你做到了,已經遠超其他人。”

朱雄英則已經默默地提起筆。

“快給咱說說,你都研究出了什麼。”

“而生產力的發展,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部落的強大。”

“但是,人類面對的敵人不只是大自然,還有人類自己。”

“部落與部落之間,因爲種種原因掀起了戰爭。”

“爲了應對更加殘酷的同類競爭,部落開始結盟,於是部落聯盟時代到來。”

“隨着競爭的日漸劇烈,各個部落聯盟內部抱團越來越緊密。”

“爲了獲得最終勝利,他們開始探索更加先進的制度,於是國家就誕生了。”

“比起部落,國家在制度上就先進太多了。”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國家能更好的調動羣體的力量。”

朱元璋皺眉說道:“這和大禹治水建立夏朝的推論相違背啊。”

朱標搖頭解釋道:“不,並不相違背,兩者恰恰是相互印證的。”

“不論是爲了應對同類競爭,還是爲了治理大洪水,都說明國家是人類面臨困境時抱團取暖的結果。”

朱元璋略微思索,才點頭說道:“確實如此,是咱有欠考慮了,你繼續說。”

陳景恪這才繼續說道:“解釋了國家誕生的原因,那麼朝廷肩負的責任從何而來,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咱們再重新回到部落時代……”

“部落的形成確實解決了生存問題,但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部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直白點說,大家對部落的需求是什麼,部落又該如何滿足大家的需求?”

“當時的組織形式是很鬆散的,權力不全掌握在部落首領的手裡,部落成員擁有極大的自由。”

“如果部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保證成員的利益,部落成員就會離開加入別的部落。”

朱元璋不禁頷首道:“個體的要求肯定是活下去,部落要滿足這個需求才行。”

陳景恪說道:“對,就是活下去,而活下去又可以拆分成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對安全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物資上的滿足。”

“用殿下的話來說就是,國泰民安。”

“所以,部落誕生之初,天然就肩負着‘國泰民安’的重任。”

“等國家誕生,這個責任自然而然的就交接到了它的手裡。”

“將部落看做一個有生命的個體,那麼它想要一直存在下去,就必須想辦法使‘國泰民安’。”

“如果做不到,成員就會拋棄它加入別的部落。”

“當失去所有成員,它也就不復存在了。”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天然肩負的責任嗎……”

朱標先是點頭,然後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方纔雄英提出的死刑問題如何解釋?”

“不論是契約論,還是抱團取暖,百姓都不可能賦予任何人處死自己的權力。”

陳景恪解釋道:“所以,太孫才說契約論太過於片面,國家制度的形成更加的複雜。”

“我以爲,除了國民賦予的那一部分權力之外,國家還從風俗習慣中借用了一部分權力。”

“在律法出現之前,如果有了矛盾要如何解決?”

“一般兩種方式,一種是拳頭理論,誰的拳頭大誰有理。”

“還有一種叫同態復仇,別人怎麼傷害你的,你就怎麼報仇。”

“用我們的俗話來說,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別人弄瞎了他一隻眼睛,他就把別人的眼睛也弄瞎一隻。”

“欠債就要還錢,殺人就要償命。”

“這種最原始的風俗習慣,被當時的人廣泛接受,大家都認爲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後來這個風俗就被部落繼承,慢慢形成了律法。”

三人再次點頭,有道理,這麼一說就解釋的通了。

陳景恪繼續說道:“但同態復仇太極端了。”

“有人無意中傷到了人,就要讓他受同樣的懲罰,是不是太冤枉了?”

“而且受到傷害的人也無法得到任何補償,最後兩個人都成了受害者。”

“如果兩個人都受傷嚴重失去勞動能力,就會變成兩個家庭的負擔。”

“還會造成極大的社會隱患。”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後來就有了更加人性化的律法,無意中傷了人,可以通過錢財賠償來彌補對方的損失。”

“這樣對大家都好……”

朱標連連點頭,說道:“很有道理,即便是現在,律法也是在風俗道德的基礎上制定的。”

陳景恪回道:“所以,制度不是憑空產生的,往往在很久以前就奠定了。”

“諸子百家的學問,也不是先賢一拍腦門想出來的。”

“而是他們總結以前的經驗教訓,再結合當前情況進行的改良。”

“這其中儒家是做的最好的,它繼承了華夏文明中的很多閃光點。”

“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大同世界這個終極理想。”

“大同世界,可以看做是國家肩負的責任的具象化。”

“以前人們只知道,朝廷肩負着責任。”

“可這個責任具體是什麼?做到什麼程度纔算合格?沒有一個標準。”

“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做。”

“現在儒家告訴了世人,這個責任就是建立大同世界。”

三人再次點頭,經過這一番剖析,他們終於對國家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對治理國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陳景恪見他們聽進去了,心中也非常高興。

這個餅是畫給朱元璋祖孫三人的,又何嘗不是畫給他自己的。

比起‘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這個冷酷的回答,他更喜歡自己畫的這張餅。

他無疑冒犯任何先賢,但現在是大明,解釋權掌握在他手裡。

這個餅,他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至於後人認不認同,無所謂了。

他努力過,就足夠了。

說的興起,他又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很多人抨擊大同世界,認爲是幻想,是騙人的東西,不可能實現。”

“這個論調一直存在。”

“就好比,有人說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也沒見誰去效仿他們啊?”

“樹立一個孤獨的道德標準,有什麼用?”

朱標馬上就想到了《鹽鐵論》這本書,這個論調是桑弘羊用來駁斥文學賢良的。

你們天天吹捧古代的聖賢,有個屁用啊,也沒見國家變好。

“我只能說,持這個論調的人,是在否認人類社會的真善美。”

“孤獨的道德標準就像一把尺子,告訴人們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如果沒有這些道德標尺,就好像人類嗅覺失靈,不知道什麼是香什麼是臭。”

“等餓了不是去廚房,而是聞着味兒就鑽進廁所了。”

額……三人都有些無語,這個比喻實在有點讓人噁心。

“我們不一定要去學聖賢,但必須要知道,他們的行爲是高尚的值得讚揚的。”

“與他相反的行爲,就不那麼值得誇耀了。”

“不要求人們去學他,只要大家別往相反的方向走就可以了。”

“儒家思想起到的效果也是一樣的,它的思想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但至少它確立的一套標準,讓人們知道該怎麼去做。”

“同理,大同世界也是一樣。”

“雖然這個終極理想很難實現,但有一個標準總比沒有標準要好。”

三人再次點頭,至少對他們來說這個邏輯是成立的。

朝廷肩負的重任,就是帶領黎民蒼生向着大同世界前進。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不過儒家也有缺點,太過於理想化。”

“他們提出了一個理想化的世界,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實現。”

“說起道理頭頭是道,問他們解決的方案,就只會追憶上古先王之治。”

“所以,儒家只適合用來當尺度,用來給人們樹立一個標準。”

“如何達成這個標準,還需要問法、兵等百家,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出來。”

朱標心中一動,說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這是漢宣帝的名言,一句話道盡了漢家制度的本質。

他還說了另外一句名言:亡我漢家天下者,太子也。

明知道劉奭不堪大用,因爲和許平君的感情,還是立他爲太子。

果不其然,西漢朝從劉奭開始,朝着亡國方向急速前進。

陳景恪最後總結道:“所以,國家採用什麼樣的學說,什麼樣的制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否帶領大明走向大同世界。”

“這是國家天然肩負的責任,是歷史賦予他的任務。”

 

第304章 氣運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58章 唯儒獨尊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第365章 滄海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71章 自古以來第43章 暴斃第297章 建文?嘉文?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360章 無題201.第200章 稅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3章 再出手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55章 正義執行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11章 鴕鳥朱標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309章 那啥無題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266章 破王廷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第65章 組建海軍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92章 河西戰略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73章 大課堂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351章 無題209.第208章 無題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37章 無題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8章 御下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45章 葬禮?秀場!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80章 發個單章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362章 大明週報第292章 河西戰略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春節快樂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90.第90章 做人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71章 自古以來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53章 帝國時代100.第100章 廷議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
第304章 氣運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58章 唯儒獨尊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第365章 滄海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71章 自古以來第43章 暴斃第297章 建文?嘉文?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360章 無題201.第200章 稅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3章 再出手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55章 正義執行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11章 鴕鳥朱標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309章 那啥無題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266章 破王廷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第65章 組建海軍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92章 河西戰略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73章 大課堂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351章 無題209.第208章 無題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237章 無題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8章 御下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45章 葬禮?秀場!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80章 發個單章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362章 大明週報第292章 河西戰略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春節快樂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90.第90章 做人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71章 自古以來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53章 帝國時代100.第100章 廷議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