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

宋老太爺回到朱氏水泥廠,李州橋帶着招募的苦力們正在朱氏水泥廠北面一里左右的位置,開挖地基。

這裡是新水泥廠的廠址。

京師大學堂的天才學子已經增加到了三百人,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了,三年間培養了各種人才。

李州橋擅長基建,朱舜就把他和一些同樣擅長基建的天才學子從京師大學堂調過來,使用水泥建造工業化的廠房。

只有理論是不行的,現在正好有機會,讓李州橋這些擅長基建的天才學子們進行實踐。

朱舜從宋老太爺嘴裡得知趙班頭黃掌案這些鄉紳的想法,對於這件事很重視,這一批鄉紳可以說是同化的第一批鄉紳。

有了他們作爲標榜,就在官僚鄉紳階層鑿開了一個口子,慢慢的同化這個階層,直到徹底改變大明的社會結構。

在這過程中不免會遇到頑固份子,對於這些頑固份子,只能是革命流血了。

朱舜給了宋老太爺最大的權限,儘可能的吃下本地鄉紳,不過有兩點一定要堅持。

一是,必須加入紡織協會。

二是,蒸汽工廠只能建立在永定河岸邊。

本地鄉紳私底下接觸宋老太爺是爲了什麼,朱舜心裡很清楚,這些老謀深算的本地鄉紳,想要佔盡好處,又不想得罪東林黨,兩頭獲利。

世道哪有這麼好的好事,朱舜提出的這兩點,是爲了讓他們做出一個選擇。

要麼徹底站在朱舜這邊,從此和東林黨徹底對立,要麼繼續眼饞新式機械。

至於怎麼權衡其中的利弊,就要看本地鄉紳有多大的魄力了。

有了宋老太爺的牽頭,文契過戶很快就辦下來了,北面的石膏礦山、黏土礦山、石灰石礦山,全部落在朱舜手裡。

賈訟師做事還真夠損人不利己的,眼看作坊帶不走,直接一把火給燒了。

這樣也好,朱舜省去了拆除作坊的工序。

礦山有了,水泥也有了,接下來就要大搞建設了。

朱舜帶着李州橋楊百歲等一批天才學子,坐在礦山一里外的河岸邊,這裡有一大片臨時搭建的棚戶,給泥瓦匠和苦力們臨時居住。

李州橋手裡攥着一張圖紙,許是在朱舜面前有些緊張,平時寶貝到孃親都不讓碰的圖紙,攥出了褶皺。

附近灰塵很大,手心出了不少的汗,光潔的圖紙上留下了一道灰泥印子。

李州橋把手裡的圖紙交給朱舜,瞧見上面有灰泥印子,又急又是緊張,爲人性格又比較靦腆,頓時鬧了一個大紅臉。

楊百歲這些天才學子們看着臉紅的李州橋,哈哈大笑。

朱舜接過來掃了幾眼,這張圖紙是針對石膏蒸汽工廠設計的一張廠房圖紙。

其中有幾處設施,堪稱突破性的設計。

朱舜真沒想到李州橋能有這麼超前的眼光,指着圖紙上廠房旁邊的一處設施說道:“講一講這個水塔。”

水塔,正是這張設計圖紙的靈魂所在。

談到自己最擅長的水利興修,向來靦腆的李州橋,渾身的氣質瞬間就不一樣了,多了幾分自信從容。

李州橋接過來圖紙,站起身來,指着石膏礦山,開始侃侃而談。

礦山的礦石運輸一直是最大的難題,往往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畜力,也是一座礦山的主要人力畜力成本之一。

石膏礦山距離潮河雖然很近,卻也有長達一里的距離,石灰石礦山更是遠在五里以外。

潮河的地勢是北高南低,上游地勢高於下游地勢。

爲了節省人力畜力,更加方便快捷的運輸石膏料,正好可以藉助北高南低的地勢,修建一處水塔。

水塔位於石膏蒸汽工廠的上游,這樣就能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勢,使得水流向下游的石膏蒸汽工廠流過。

水塔不能直接挖掘,反而要墊高,用水泥建造在地面上。

直徑90米~100米,深度爲5米,高於地面2米。

水塔南側的水道出口有三個,分別流向石膏蒸汽工廠,黏土蒸汽工廠,石灰石蒸汽工廠。

水泥建造的水道,整體呈弧形。

至於具體角度是多少,還要根據三座廠房建好以後的具體位置,精確測量以後再定。

抽水機械,使用更加節省煤炭的第二代蒸汽機。

楊百歲等天才學子們看着站在潮河岸邊,高談闊論的李州橋,哪裡還有半點柔弱書生樣子,分明就是一位指點江山的大儒。

說不出的士子風流。

朱舜看着面前的李州橋,也是頻頻點頭,這是大明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提出水塔運輸系統。

對於水利運輸有着重大意義。

正是因爲是第一次,建造都沒建造過,更不要說發生事故了。

很多事情只有在錯誤中,才能不斷進步,這個大明首創的水塔運輸系統,自然還有不少的缺點。

這些缺點如果不進行完善,就有可能發生事故,造成大明子民的傷亡。

朱舜直接指出了這裡面的缺陷:“州橋,還有你們一定要記住,不管是房宅修築,還是水利興修,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以後你們考慮任何建築,首先考慮的第一點就是安全問題。”

“水塔的直徑是90米~100米,已經不是一個水塔了,而是一座小型水庫了,還高於地面2米。”

“水塔牆壁的強度如果達不到要求,時間長了,很有可能發生水漫金山,大量的河水就會變成小山洪,沖垮廠房。”

“廠房沖垮了還可以再建,裡面的老百姓可就要遭殃了。”

李州橋的臉色有些煞白,何止是遭殃,在蒸汽廠房裡做工的老百姓,沒有一個能活下來。

嘴角不免有些苦澀,難道設計了無數個晝夜的水塔運輸,只是個失敗的產物?

朱舜接下來的話,讓他又振奮了起來:“水塔運輸系統完全是可以的,只不過建造水塔不能用水泥和青磚,要用強度極高的混凝土直接澆築。”

“爲了以防萬一,水塔的四壁厚度最低要在一米左右,還要專門安排人盯着,定期對水塔進行檢測。”

“只要是發現裂縫,立即停止使用水塔運輸系統,迅速排完裡面的河水,進行修繕。”

臉上帶有頹色的李州橋,立即振奮了起來:“山長的意思,這個水塔運輸完全是可行的?”

朱舜點了點頭,又交代了一些細節,讓歡呼雀躍的李州橋重新設計一份圖紙。

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
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七十九章 傳染病的預防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四百九十四章 壓在成本線的硫酸紙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四百九十五章 範永斗的慘死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線和深水港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二百三十八章 東林黨要壓價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七十五章 要結束了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五百一十四章 孫傳庭殺鄉紳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大使用壽命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五百零一章 皇太極的丟臉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三百零八章 小伯爺哀求宇文德?第六百零一章 宗藩世子的炫耀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五百八十一章 戰略處的爭執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634.第630章 工業崛起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六十六章 開放火器局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二百九十五章 福王世子去工業之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搶朱舜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一百零二章 來自松江府的震撼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九十七章 新式織布機的關鍵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五百二十八章 開始進攻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五百一十章 細菌和巫蠱之術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四百一十一章 新式火炮對騎兵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