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遼將叛變

孫承宗收拾了一下心情,把皇上的意思順了順,開始給遼東將士寫信談判。這信孫承宗寫的已經是相當的慎重了,其措辭相當的嚴謹,既把皇上的意思清楚的表達了出來,又顧及到了遼東將士的一些感受,畢竟自己也和他們呆過一段時間,還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

但事實再如何的粉飾,也是事實,把他們從軍事編制中剃除出去,發配到河套地區這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待遼東將士接到這樣的信函之時,立刻是一陣大譁。現在莽古爾泰就在右屯那邊等着,但皇上的意圖就是這樣的,讓遼東將士情何之堪呢?

皇上讓他們去蒙古,這當然沒二句,吃着皇糧當然要聽命令出征,這是作爲一個將軍戰士責無旁貸的義務。但注意了那是吃着皇糧的前提下才可以聽命令服從指揮的。現在皇上讓自己去蒙古,但言下之意是一人給個五十畝草原上的田地,然後就不管不問了。五十畝地是什麼概念?第一併不是皇上自己的,那是處在蒙古人的控制區之內的,皇上去了,打了幾個勝仗而已。在哪裡種地,和在遼東種地基本是一樣的,都得整天的提心吊膽的想着會不會有人來搶,面臨着生命和財產安全問題。第二,都慷他人之慨了,還就給區區的五十畝,這也太摳門了,還不如別讓自己走,直接出個一千畝的遼東地給自己呢。第三,草原本身就是半乾旱地區,雖然是塞上江南,但也是塞上,那裡的沃野千里,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新的開墾,這樣的活計是遼東將士們不願意乾的,如此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日沒夜的開墾,怎麼比得吃着皇糧那樣的痛快。

這就是遼東將士是主要的心理。他們想到的是皇上爲什麼讓他們上蒙古去,那是利用他們去打蒙古、去屯田的,那就是還用着他們。但皇上還不管吃喝、不發糧餉,這自古以來都是皇上不差餓兵,他老人家倒好,弄個五十畝地把自己打發了,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又想好又想巧。賣頭老牛還不想讓吃草,簡直是欺人太甚!越是議論越來越出離憤怒,大罵皇上的刻薄寡恩,讓前線的戰士流血又流淚,如今有了大撤退守山海關的決策就把他們象個包袱似的拋棄到了蒙古,堅持不同意。簡直是欺人太甚了!

在他們的眼裡,他們是受了大明幾世幾代的軍餉之家族,怎麼能容忍一腳就被踢出這個體系,如今爲了彌補前一段時間犯下的遼餉過錯,已經放低放低再放低身段了,又是拿錢又是負荊請罪,但換來的卻是如此結局。這是他們實在沒法接受的。

皇上這一把他們扔到蒙古的策略,讓遼東將士深深的感到了屈辱。假設皇上就是讓他們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來個卸甲歸田,光榮退伍,然後入關自謀生路,這已經是他們這段時間做的最壞打算了。但就這樣把他們扔到蒙古利用了他們還不給錢,這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但是他們忘記了一點,那就是朱由校做出這個決定的前提是什麼?是他們已經在出賣了國家利益的情況之下。僅僅是假淪陷一事,就死了多少非遼籍的將士,造成了全國多大的恐慌。更不談他們浪費國家這麼長時間的遼餉,讓多少老百姓省吃儉用的省了錢‘給’他們。所以遼將與皇上的矛盾實在是太大了,出發點也是大不相同,根本是無法調和的。

現在莽古爾泰又從蓋州折返而回,仍然在以前的右屯大捷的位置。揚言阿敏的恥辱,要在袁可立身上重新找回來。可能是爲了配合莽古爾泰的囂張,袁可立真的沒有再來。但遼將們卻不得不面對着莽古爾泰的催促,牆頭草的特性讓他們沒敢給莽古爾泰有什麼失禮之處。語言上保持着客氣,行動上也是比較禮貌,就差沒有過營勞軍了。

莽古爾泰也是表達着客氣,投降的條件不變,雖然是催促不斷,但沒出一句惡言。這樣郎有情妾有義的交流直到現在。

現在遼將們在皇上如此迴應之下,又要面臨一次選擇了,這個選擇雖然難了點,一經作出,將沒有任何後悔或者回頭的路。皇上那邊沒有給他們留路,讓他們背井離鄉遠赴蒙古,還要衣食無着。這條綁在大明戰車之上的路子已經被皇上堵死了,皇上再厲害,也不會對他們有什麼照拂。俗話說,你不仁我不義,所以,他們拋棄了那份對皇上兵力的恐怖感。道不同不相爲謀,怕了你了,遠遠的躲開就是。所以他們轉身面向了他們的新主子——建奴。

但有一個條件,爲了不與故主大明發生矛盾,所以請降後,能夠移師金朝邊線,不與大明相爭。這樣遼將們的聰明之處,既然皇上的戰力非凡,爲什麼還要硬抗呢?惹不起,咱躲得起吧。

此事不是莽古爾泰一人能夠決定的,本來遼將們的投降,都是以後參與作戰的前提,不管作戰的對象是大明還是蒙古還是朝鮮,否則養兵何用,對作戰對象還推三阻四的,這種兵將哪個敢要。但對方提出了這個談判的重大條件,卻讓他不得不回報瀋陽。

大金對此次的遼將投降相當的重視,黃臺吉更是從政治層面、軍事層面出發做了深入徹底的研究。因爲只要這些遼將投降了,政治因素且不談,僅就地盤上,就將直接貼地了山海關,再無任何緩衝。更何況在軍事層面上,此消彼長,把大明最精銳的遼將體系全盤拿下,變爲已用,與大明的力量對比那是相當明顯的,如此可見這幫遼將的重要性了。況且大金的朝鮮功略馬上開始,有這幫人的衝鋒陷陣,也可以減少大金的軍事力量投放。基於此,黃臺吉同意了這個意見。那剩下的就是具體小問題了。

就這樣,在大明國內尚不知情的前提之下,遼東將士毫無懸念的投降了建奴。

九月十日,岱海,看着、聽着老虎山方向不斷傳來、修路、驛站建設的進度消息,朱由校還是相當高興的。但朝政的瑣事也是相當之多。但總結了一個字,錢。

因爲稅收制度的取締,各地官府的公務費用出現了告急,什麼這家的官衙漏雨了,那家的走水,這邊沒有錢去辦公差了,那邊連貼告示的錢都沒了,等等等等,當然也不都要小錢,還有要大錢的,比如說宗室子弟錢糧的發放。

偉大的太祖朱元璋,這小農意識的確不淺,所定的各種祖制也是遺禍不少,最厲害的,當然是他的宗室制度了。天真無邪的他,認爲宋元之滅一個重要的原因竟然是,皇室的宗室不強,受大臣的左右。就是主弱臣強,皇帝得不到宗室藩屏。如果能夠宗室滿天下,那宋元就不會被滅。所以他必須打造一個大明No.1宗室,於是在有目的有預謀的前提之下,開始了他的宗室種馬計劃。太祖之所以成爲太祖,並不是因爲他多英明睿智,但軍事能力的確是超一流的大家,但治世的經濟能力等卻無限的接近於草包,這點不僅是明太宗,許多的太宗均有如此,(大家不要對號入座)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如此精明強幹之人,軍事能力強悍如斯,竟然被一個才智平庸的弟弟宋光軍幹掉了,被人家搶走了江山。直接導致了整個大宋的先天不足,元朝、清朝那能力不提也罷。(接着的例子大家自己去想想。)

老朱家的種馬計劃從開始到最後都是相當成功的,質量暫且不談,但數量上的確是世界上絕對的第一,這點可說是無人能及。即便是晉唐的十姓加起來都不一定是老朱家的對手。

朱元璋本人就生了二十六個兒子,這也算是一炮走紅,爲朱家屹立在世界之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晉王府的慶成王朱濟炫,則多達100多個兒子,且全部成活,接着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因爲歷史上沒有統計過,到底是周文王的百子多,還有劉備的十三先祖劉勝中山王,也生了120個兒子,這三個人都是超級種馬的人物,但到底最兒子最多,歷史上也是爭論不休。全老朱家的人多那麼肯定的了,如此到了朱由校這裡,已經是數不過來了。

徐光啓對明朝宗室人口進行研究後說:“洪武中(約公元1382年)親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耳,至永樂(約公元1412年)而爲位者百二十七,是三十年餘一倍矣。隆慶初(約公元1567年)隸屬籍者四萬五千,而見存者二萬八千;萬曆甲午(公元1594年)隸屬籍者十萬三千,而見存者六萬二千,即又三十年餘一倍也。頃歲甲辰(公元1604年)隸屬籍者十三萬,而見存者不下八萬,是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餘一倍也。”

如今這種幾何數的發展,早已突破了二十萬戶的大關,這絕對符合太祖‘人多力量大’的要求了。估計這樣發展下去,可能真會比敵人造的箭支都多,如此家族宗室無論到了哪裡,都是一支絕對的力量。

,!

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398章 林丹挺進第160章 宮廷政變5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72章 義賣現場1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90章 氮磷鉀肥第3章 判斷形勢第395章 應天夜行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34章 親力而爲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31章 五金零件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59章 御用調料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815章 狙擊威風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116章 貂嬋張嫣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430章 意外之喜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509章 發電電動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629章 飽和攻擊第723章 破鏡重圓第134章 見袁可立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388章 煙霧瀰漫第44章 備羽絨服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2章 再臨死亡第43章 農場牧場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548章 好大手筆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281章 山海關內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44章 備羽絨服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770章 老魏請罪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655章 臺吉傻了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324章 福建海盜第1章 人體炸彈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267章 天仇軍立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33章 路遇兵匪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324章 福建海盜
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398章 林丹挺進第160章 宮廷政變5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72章 義賣現場1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683章 墨攻之解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90章 氮磷鉀肥第3章 判斷形勢第395章 應天夜行第748章 北牆收復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34章 親力而爲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31章 五金零件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322章 奇襲連雲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59章 御用調料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815章 狙擊威風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116章 貂嬋張嫣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430章 意外之喜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509章 發電電動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629章 飽和攻擊第723章 破鏡重圓第134章 見袁可立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388章 煙霧瀰漫第44章 備羽絨服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2章 再臨死亡第43章 農場牧場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548章 好大手筆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281章 山海關內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44章 備羽絨服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770章 老魏請罪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655章 臺吉傻了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699章 各懷心思第324章 福建海盜第1章 人體炸彈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267章 天仇軍立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33章 路遇兵匪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324章 福建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