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欲擒故縱

五更時分,已經算是黎明瞭,大明軍開始了出發渡河,大軍對於渡河相當的謹慎,早早的就對渡河十里內的河段進行了嚴密的監視,以保證渡河的安全性。建奴玩的炸冰冰半渡而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大軍進行當中,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這方面注意一些,是再正常不過了。

到了遼陽城西方十里處,太子河邊,明軍一字長蛇陣擺開了開始渡河,如此渡河的速度可以加快上許多,三萬人,十里長的隊伍,用不了多少時間。

朱由校站在座駕之上,他的肩頭立着白閃,小傢伙相當的好奇看着眼前幾萬人的大軍,不明白他們要幹什麼。朱由校也在期待着,明軍一旦渡過了太子河,將一路北上,一百多裡的距離,頂了天的,三天就能到達瀋陽那個建奴的政治中心,令出之所。那時候才真正是決戰之時,意義無窮。

這個時候遼陽方的建奴再沒有迴應的話,那隻能是擦肩而過了。

好象是爲了應和朱由校的想法似的,遼陽建奴真的來了。遼陽西肅清門、正北鎮遠大開,建奴騎兵喊殺聲嘶力竭,魚貫而出,騎兵直指渡河隊部的最東頭,一會的功夫就要到了。

“皇上,建奴來勢洶洶,不知爲何?”孫承宗、袁可立不明白建奴所爲何來,這是不是傳說中的自殺式衝鋒?依着明軍的戰鬥力,雖然建奴把拳頭集中到了一個點上,而指定的位置僅限於明軍的右翼。但明軍是吃素的嗎?

現在戰場之上,俞明勳與莊海鳴這兩支一個槍陣在前,一個炮陣在後,俞明勳直接的將右翼槍兵開始分列成了四陣,其中五百槍兵帶着所屬裝槍兵已經迎了上去。他們的排兵列陣與陸戰隊一致,基本上把太子河以及太子河北岸給排滿了。就這樣的一支燧發槍陣、豎盾陣,又有整裝待發的騎兵居中,對付衝鋒而來的建奴豈不是綽綽有餘嗎?建奴這是鬧的那一出啊?

“兩位愛卿,朕估計這是黃臺吉捨不得朕離開遼陽,想着留客吧。”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校的心裡算是平定了下來。雖然不知道黃臺吉又要玩什麼鬼花樣,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一旦到了瀋陽兵臨城下,事情就會出了他的意料之外。飛出他的掌握之中了。那時的大金這個僞政權。大廈將傾。他再也沒有什麼凝聚力可言,只能看着建奴們分崩離析了。

而此時遼陽兵的出兵,那只是個幌子罷了。按着朱由校的推測,一是爲了明軍大開方便之門,二是爲了讓遼陽的兵將,及時的兵發瀋陽,那裡的力量實在是太薄弱了。

孫承宗與袁可立不由的相互望了望,相當的不適應皇上這種風淡雲輕裝13式講話。

“皇上,建奴征戰無數,詭計多端其狡似狐,聖上一直小心,如此怎會輕視起來。”胸滿成竹是好事,那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感覺誰都喜歡。但大冷天你非要來個羽扇綸巾附庸風雅,那就不對勁了。袁可立相對來主直爽了一點點,不由的提醒道。

“朕從來沒有輕視過誰,獅子搏兔的道理,誰都明白。此次遼陽出兵僅僅是第一步而已,黃臺吉想演半渡而擊,應當是全本的,所以從西南方的代善、東南方的黃臺吉,這兩隻部隊應當都會參與進來,而北方的瀋陽是否出兵,朕猜不透。這才只是一個開始,吩咐下去,重裝武器渡河繼續,準備迎敵,慢慢打,不着急。”朱由校笑笑說,對於袁可立善意的提醒,他當然聽的出來。現在的明軍只要穩紮穩打,滅掉建奴,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但如果是貪功冒進,一招不慎陰溝裡翻了船,那可就大爲不值了。朱由校從進大明以來,一直算是唯唯諾諾,不自信,但養居之下,這身上的氣質改變了,自信心更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養了出來,判斷力也越來越強。對於遼陽不正常的開城出兵,是自己預判已久的,已經摸準了黃臺吉的脈搏,哪裡還能不自信呢?

“皇上的意思建奴還有後手?”孫承宗一愣。

“孫老師,朕感覺建奴這是欲擒故縱之計,目的還是我們所分析的那樣,請君入甕之計而已。我軍棄攻遼陽,這一點讓建奴有所不適,這是來給我們送勇氣來了。不過爲掩耳盜鈴,當然還得有其他部隊的參與,方顯這場戰鬥真實,更能給我軍增加信心。現在天光剛剛大亮,建奴的部隊也應該被光報所偵察到了。”朱由校笑了笑,自從蓋州城的空城計至今,就沒有這麼開心過。

“皇上英勇。”這樣的推斷無理無據,但皇上一些反常,讓孫承宗袁可立不敢有疑。

“此戰只以殲敵爲主,節奏無須太快,更不得衝鋒,最好是粘住敵人打,使其如陷泥潭爲最。”朱由校所說的當然是一種理想狀態,最大程度的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這個目標誰都想完成,但建奴不是傻子,能不能完成,更需要他們的配合。

遼陽城裡的城守現在是愛新覺羅?碩託,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二子。碩託初授臺吉之職。天命六年(1621年),跟從大軍伐明,攻打奉集堡。天命十年(1625年),偕三貝勒莽古爾泰救援科爾沁。天命十一年(1626年),跟從代善討伐喀爾喀巴林部,又再討伐扎嚕特部,兩戰皆有軍功,授爲貝勒。

碩託前文有所交待,與他的同母哥哥嶽託一樣,都是後孃養的,有後娘就有後爹,這話聽着有點偏激,但有時候它還真的存在。他的後爹代善差一點點就把他給幹掉了。

憑着自己的勇敢、奴兒哈赤的愛護,碩託一點點的在戰場上立功受獎,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在大多重量級的人物走到了蓋州之後,身擔守衛着遼陽城之職。

因爲從小就與哥哥嶽託、黃臺吉一齊長大,所以現在他與嶽託站在了一起,對黃臺吉是一個鐵桿的奴才,忠心耿耿。與嶽託有所不同的是,對於他的爸爸是分毫不讓。那一次代善污衊他投明,差一點就送了性命,這使得父子徹底的反目。

本來碩託就是一個好對手,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是可以最大可能的配合明軍的。明軍的可怕他當然早有耳聞,但他屬於那種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黃河不死心的人,這種毅力相當的可貴。但小夥子年紀輕輕,不知道江湖險惡,整天抱着建州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思想,是相當可悲的,也是相當可憐的。

連耀州的楊古利都被生擒活捉,他心裡卻沒有惴惴不安,仍然自大的認爲,那是耀州城太小而已,楊古利兵微將少所致。但遼陽就不同了,戰兵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幾經集合,且都是沙場老兵,而且加上漢軍,這種力量相當恐怖。足可以與大明一戰。

本來想打開城門與明軍會戰,以及力挽狂瀾,建奴不朽功績。但天不遂人願,黃臺吉強令守住遼陽即爲大功一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而今終於得到黃臺吉的命令,要將遼陽所有的建奴騎兵參戰可以戰,但戰的目的是爲了拖住明軍的腳步。如果這個目的在其他部隊的配合之下可以達成的,就回遼陽城,如果不成準備隨時隨地準備北撤。如若明軍騎兵追出,則往既定的位置而去,那裡有層層的埋伏,如不追則直接伺機而動。以戰馬速度的優勢牽住明軍。

這讓碩託相當的不滿,想自己少年得志,名滿天下,那赫赫戰功,又豈非僥倖得來,那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又豈會對自己一項看不起的明軍服氣。

軍令如山,不容自己有牴觸情緒,憑着對黃臺吉的信任、尊重以及敬畏,還是自覺的遵守着。

不過中過來兩軍接觸之後,他立刻認識到了明軍的厲害。那爆豆子的槍聲。遠遠的就把前方的八旗部隊給打了一小片。八旗兵中有的是從海州、鞍山一路逃回來的,有的是在各個莊子逃回來的。有見過明軍的,也有沒見過的。現在建奴內部,對明軍的戰鬥力傳的相當的邪乎,有膽戰心驚的當然也有傻大膽似的。

就在兩軍對峙之時,沒等光報反應過來,代善率的西鳳山部出現在了明軍的左翼。這支部隊在三岔河以西,晝伏夜出分散而主,讓光報部隊沒有辦法觀察到,而明軍的夜不收更是沒有越河的習慣。連出動了十一個方向的白桿兵,天雄軍也沒有遭遇,爲的就是關鍵的時刻。

與其一樣目的手段的伴仙山部,也同樣來了二萬部隊,他們對着的是明軍的右後翼,沒有渡河的部隊。這隻部隊是伴仙山絕對的主力了,大清河一戰,致使建奴元氣大傷,分爲了三部,一部在代善手裡,一部在黃臺吉手中,另一部則在朱由校的手裡。當然朱由校手裡的已經自宮了,成爲了爲大明中興建設的一股力量。)

第524章 軍魂永傳第424章 災後重建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51章 白銅大錢第2章 再臨死亡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594章 驅除韃虜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431章 徵西無帥第680章 地道戰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115章 銀行水泥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175章 裁撤京營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42章 又見抄家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34章 親力而爲第674章 主奴易位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360章 阻敵衝鋒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794章 談判開始第52章 鑄幣權回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432章 光海戰策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96章 信王選秀第494章 河套產權第265章 大破蒙軍5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64章 天軍罷訓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74章 談雨論風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40章 衆無名白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629章 飽和攻擊第707章 好好清算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658章 心膽俱喪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678章 建奴使者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22章 驛站光報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764章 休妻風波第362章 艱難選擇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86章 三千錦衣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57章 東廠情報第279章 陣地佈置第85章 大明銀行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16章 造衛生紙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677章 斬草除根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212章 淨軍出征第473章 普天同慶第612章 東江皮島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21章 大明驛站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254章 防線收縮
第524章 軍魂永傳第424章 災後重建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51章 白銅大錢第2章 再臨死亡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594章 驅除韃虜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431章 徵西無帥第680章 地道戰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115章 銀行水泥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175章 裁撤京營第204章 靈丘地震第42章 又見抄家第294章 錦衣屠奴9第34章 親力而爲第674章 主奴易位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360章 阻敵衝鋒第111章 天主傳教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794章 談判開始第52章 鑄幣權回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432章 光海戰策第145章 選舉皇帝第96章 信王選秀第494章 河套產權第265章 大破蒙軍5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64章 天軍罷訓第625章 建奴陣營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272章 盧公回京第74章 談雨論風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40章 衆無名白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629章 飽和攻擊第707章 好好清算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133章 礦權所有第514章 官員實習第658章 心膽俱喪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587章 大炮主力第678章 建奴使者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22章 驛站光報第426章 又見新招第764章 休妻風波第362章 艱難選擇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86章 三千錦衣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57章 東廠情報第279章 陣地佈置第85章 大明銀行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16章 造衛生紙第545章 漢奸極刑第677章 斬草除根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212章 淨軍出征第473章 普天同慶第612章 東江皮島第579章 港口血戰第128章 三百神弩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21章 大明驛站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254章 防線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