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臨陣磨槍

整個大金朝野上下,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鑲藍旗十五個牛錄全軍覆沒,旗主被捉,這樣的消息是何等的震撼人心。這給一直信心爆脹的建奴一個響亮的大耳光,打的是啪啪作響。怎麼會有如此的敗績?六七千人,就是排隊殺,也得殺一陣子了。就這樣頭天還有信傳回來說進展順利已經和遼將聯繫上了,轉過天來就傳回來全軍覆沒的消息。

消息是右屯那邊送過來的,兇手據說就是隔海相望的萊登水師,袁可立。大金控制的廣寧、西平兩地在接到了此噩耗後,迅速的派人趕往事發地,這可是震驚整個大金國的大事,哪裡能不重視。在現場的查看之中,看出了一些問題。

除戰場上被射死的外,其餘的在戰場之外集中被射殺的都是斷手斷指的,明顯是任人射殺而死。六七千人無一活口,特別是那羣集中死亡的,臉上無不露出了極度怨恨的表情。其間並沒找到三位政要的屍體。這種離奇的事件可不是兩地的牛錄額真這種級別的能夠處理的,這才把這一噩耗和右屯方面的傳言再傳瀋陽。

舉國哀傷,六千多人,十五個牛錄,僅僅光算算這十五個牛錄就是四千五百個家庭。雖說瓦罐不離井邊破,大將難免陣前亡,但如此大規模的成編制的死亡,是大金成國後絕無僅有的一次。排名第二的鑲藍旗從三十三個牛錄一下降到了十八個牛錄,牛錄數量在八旗中正數的第二名變成了倒數第二。

大金的戰兵本來就少。每旗原則上應該包含二十五個牛錄,每個牛錄有三百人。共計七千五百人。但是實際上,每旗的牛錄數量都是不一樣的、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隨時可以按照皇帝個人的愛好而不斷變更的。現在八旗牛錄數量分佈爲:正黃旗四十五個牛錄,鑲藍旗三十三個牛錄,鑲紅旗二十六個牛錄,正紅旗二十五個牛錄,正白旗二十五個牛錄,鑲黃旗二十一個牛錄,正藍旗二十個牛錄。鑲白旗十五個牛錄。一共就那麼二百個露頭的牛錄,就是整個大金所有的依仗了。

但就這一場戰鬥,就折了十五個牛錄,損失了大金國近十分之一的戰鬥力量。舉國上下,不吵成一團那纔怪了呢。皇臺極,這位最有希望繼承大金皇位的皇子,其實早已對大明皇上的種種舉措表示了極大的關心。其手下的漢人謀士,也不斷的出謀劃策。比如范文程負責的北路,現在就是通過山西八大商來攪動大明的國內戰爭以及在河套地區的漢蒙戰爭。而細作的那是由寧完我來負責的,其目的就是爲了敗壞明皇上的名聲、盜取情報、裝備等。

現在明皇所啓用的袁可立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潛入大金的國度,殺死了十五個牛錄。的確把皇臺極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他萬萬沒有想到,遠在大同邊牆以外的明皇,竟然把手越過了遼東,直接伸了進來。自己雖然已經高估了明皇,但沒想到竟然高到了這種程度。看來蒙古的牽制還需要加強。

而其它的各各不同的政治歸屬們,則不停的嚷嚷着要出兵報復大明。這種事情給大金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若不把這股風打下去,那袁可立代表的明軍可以完勝建奴的消息會讓整個金國受辱,大金樹立的無敵形象就會受到極大的挑戰。而且十五個牛錄的仇已經可以算是血海深仇了,從他們死的情況不難看出,他們或者是死前已經放棄了抵抗,都把手剁掉還遭到射殺;或者是因爲他們被射死後,被明軍剁下手指、手掌。兩種情況都是不可讓人原諒的仇恨,如此血海深仇也是不可不報的。

岱海,蒙古聯軍部,在這三天裡,沒見一支過來給明皇送信、送物資的隊伍,讓本來打算圍點打援,不斷的把皇上困在這裡的蒙古聯軍們,開始了疑惑,大明怎麼可以如此對一個被二十倍以上兵力包圍的皇上,不聞不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他們不願意要這個皇上了?

因爲山西八大商拍着胸脯保證軍需,困皇上一日,就提供給蒙古聯軍一日軍需,所以歸化城這邊的部隊當然的樂見其成,來到了岱海這邊。有好處的事情大家都會捧場的去做,那是爲了雙贏,所以對於圍困,當然是都來了。但送死的事情是沒有人願意做的,在歸化城裡,大家都聽到了明皇手中的武器,在沒有尋找到有效的剋制武器之前,誰也不會動手的。

八大商人中的範永鬥在歸化城就獻上了‘對樓’的設計圖紙。這是一種在古代常見的攻城利器。又名臨衝呂公車,是一種安有八個車輪、高五層的攻城塔。最下層是推動車前進的士兵,其它四層裝載攻城的戰鬥士兵。車高約四丈、寬二丈、長三丈。

衝車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可以直接向城樓、城牆甚至是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牆,破壞女牆(垛牆),直接攻打城牆上的守敵。車中除了裝備有各種長兵器,還常常裝載強弩、石炮等重武器。

接合着蒙古的現實情況,又稍稍的改良了一下,取名爲百牛車,加大了長和寬,分別爲十丈和四丈,降低了高爲二丈三層,下層裡面置百牛於內,由牛在裡面拉着對樓後面的四輪,帶動整個對樓前進。二層爲蒙古士兵藏匿其內,三層則是小型投石機。在正前的樓板上弄上防巨弩的一些如絲綢、加厚之物,上面和前臉的樓板上蓋濡溼的氈毯、皮革,以防火攻。

蒙古聯軍的頭頭腦腦們,一見此攻城利器,還怕什麼明皇的神弩、汽油彈啊,這個對樓或者衝車完全就是爲這場戰鬥量身打造的。神弩再厲害,那也只是能射到視野之內二十多丈的目標而已,連普通的木盾都射不穿,有了這個衝車,對付起來簡單的很。即使是那種巨弩,也只是能穿透了木板而已,雖然恐怖了一點,但面對着十輛百牛車,他射哪裡?再說了,前臉是加厚的,做了相應處理的,根本就不怕射擊。而那個能着火、爆炸的瓶子也不怕,是水就克火,這個衝車可是有防火設備的。

就這樣蒙古各部是信心倍增,來到了岱海先圍困起來皇上,然後一方面打着圍點打援的戰略思想,一方面等待着這百牛車,以便一鼓作氣的衝鋒陷陣,直接的把皇上給擒了。

當看到了陣地的壕溝,他們又開始了猶豫,這個壕溝可是百牛車的大障礙,有了他,百牛車就只能停止不前,那所有的心血就算是被浪費了。但這時候有人出了對付壕溝的主意,和古代的許多戰例一樣,當然是選擇鋪架板或者填土平壕。最後蒙古衆將還是選擇了填土平壕溝,因爲鋪架板也不現實,衝車太重了,而且加上百牛,那樣的重量無論什麼樣的木板都難承受得了,還是實打實的填土來的比較實在。

接着他們又不斷的研究、商討一些大體的細節,儘量的不犯前期歸化城土默特部溫帥那些輕敵的錯誤,明皇的那些戰績的確把他們給嚇着了。

現在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等着百牛車這個攻擊利器了。

朱由校那邊仍然是穩作釣魚臺,接着訓練他的士兵,打仗靠的是什麼,再好的武器誰來操作?這些都需要兵員的戰鬥素質,在這大兵壓境的時候訓練,每個戰士都緊繃着一根弦,訓練起來,可比在後方懶散的方式要強的多了。朱由校當然喜歡這種情況的持續下去。看着他的士兵一天一個樣子的成長速度。對於他們的訓練,看看都叫人頭疼,和淨軍初練的時候一個模樣,對於軍事素養完全是幼兒園階段,左右不分,碰頭踩腳。

三天的訓練,使得各個部門都有着相當大的提高,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階段,難是難了點,但有着淨軍、錦衣衛們有一個示範,還是快了許多的。皇上每天也是過來耳提面命,更讓這些新來的天仇、天仇感動不已。抓軍權這是朱由校必然要做的。現在自己手裡的部隊就只有淨軍和錦衣衛,這明顯不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方式。安祿山之變就是最好的例子,唐明皇先期如此英明的君王,最後年老色衰了,再也把握不住手下的兵了,結果將整個唐朝毀了,然後江河日下,唐朝徹底完蛋。這不是一個上位者應該做的,把一個地方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安全,放在一支部隊之手,一旦有變,那就是慘禍。在朱由校的眼中,錦衣衛可以做爲京師的衛戍部隊。而其他的‘路’也要有相應的部隊,這些部隊的領導權都抓到自己的手裡,兵權就是自己的了。而這些部隊的前身,就是這些自己親近的信的過的部隊。象邊兵和以前的兵戶,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還是功未成身先退吧。(。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第646章 建奴撤兵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2章 再臨死亡第693章 東江屠奴第678章 建奴使者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1章 人體炸彈第642章 架架大鷹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549章 一己之私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266章 大破蒙軍6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87章 羣測皇上第827章 琉球久米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400章 賴皮打法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607章 兵發鄭屯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7章 賑災事宜第62章 內廠成立第250章 大明英烈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698章 三路出發第721章 攜子以死謝罪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442章 環保精神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622章 天塌地陷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3章 判斷形勢第747章 棄關而走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65章 勝利油田第796章 道場不保第2章 再臨死亡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188章 兩臣勸帝第2章 再臨死亡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209章 朝臣認慫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9章 老魏歸心第615章 糧草功略第350章 谷中血戰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321章 臺吉上位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92章 留住聲音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548章 好大手筆第356空中飛人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7章 賑災事宜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574章 西北軍戶
第646章 建奴撤兵第264章 大破蒙軍4第2章 再臨死亡第693章 東江屠奴第678章 建奴使者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1章 人體炸彈第642章 架架大鷹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549章 一己之私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266章 大破蒙軍6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87章 羣測皇上第827章 琉球久米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400章 賴皮打法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607章 兵發鄭屯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7章 賑災事宜第62章 內廠成立第250章 大明英烈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698章 三路出發第721章 攜子以死謝罪第800章 天主教酷刑第442章 環保精神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622章 天塌地陷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3章 判斷形勢第747章 棄關而走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65章 勝利油田第796章 道場不保第2章 再臨死亡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188章 兩臣勸帝第2章 再臨死亡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649章 冰河被毀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209章 朝臣認慫第573章 軍事制度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9章 老魏歸心第615章 糧草功略第350章 谷中血戰第542章 近臣產業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403章 救援來到第239章 自如自首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321章 臺吉上位第194章 集 體閹割第92章 留住聲音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399章 兵臨城下第548章 好大手筆第356空中飛人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7章 賑災事宜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574章 西北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