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姑蘇時報

三四五 姑蘇時報

在翁弘農看來,蔡國熙蔡兵憲對他翁家還是很有好感的。他卻不知道,這種“好感”之下,隱藏着多麼大的厭惡。

在蔡國熙看來,若不是高閣老真真出了力氣保他,他哪裡能夠坐上蘇鬆兵備的位置?而自己原本平坦的仕途,正是因爲翁家而受到了影響。幸好沒有釀成大禍,而翁家還是一個金庫,時不時可以去打打秋風,這纔是蔡國熙沒有跟翁家撕破臉皮的主要原因。

大明官員的俸祿實在是太低了,而要想辦事,手下不能沒人。要人做事,不能不給報酬,這是任何一個文明世界都通行的規則,所以蔡國熙藉助翁氏的地方還很多,隨着往來次數增加,之前的冷漠狀態又有所回暖。

翁弘濟從松江回到蘇州,將自己辦報爭取話語權的事與翁弘農商議了一番。他們在翻閱了所有能夠蒐羅到的《曲苑雜譚》之後,整個人都充滿了幹勁,說話間眉飛色舞,欣喜異常。

翁弘農道:“徐元佐能想到這個買賣,果然是天縱之才,可惜他終究是朱裡小販之子,見識實在太少。你看他辦的這報紙,明明看的人許多,歸類起來卻不過三個內容:第一便是音律——好吧,也不知道是他真心喜歡,還是想投人所好,反正用這報紙說些這事,足可謂殺雞用牛刀。”

翁弘濟深以爲然。他絲毫不覺得清倌人有什麼了不得,也不覺得那些陰陽頓挫的曲調有什麼吸引人的。反倒覺得鬧騰,還不如專心喝花酒,還能上下其手,直接爽利。

翁弘農繼續道:“第二便是各種話本,真是無趣。聽人說唱也就罷了,落在文字上,看着既累,又幹巴巴的沒有趣味。”他頓了頓,道:“最重要的是這副刊上的文章。且不說那些商旅消息。無非就是水牌罷了。也不說那個仲裁會的判書。最爲重要的是那些士紳發在上面的文章。這些文章有遊冶的詩文,有練筆的習作,固然不錯,可都比不上他們對地方雜事的評論。”

“據說這就叫‘社論’。社會之論。”翁弘濟道。

“這纔是真正能夠左右公論,甚至移風易俗的東西。”翁弘農說着,重重敲了敲桌子,好叫自己的話聽起來更加有氣勢。他鑽研了這麼幾天,好不容易找到了這個訣竅。就好像是從沙礫之中刨出了一塊金子,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咱們也這麼幹?”翁弘濟試探道。

翁弘農成竹在胸:“咱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做好社論這一塊就是了。”

翁氏在姑蘇是有頭有臉的豪族,家裡該有的都有,自然也有刻書坊。翁弘濟又從南京找了幾個老工匠,調製水墨,雕版刻字。再尋了兩個秀才主筆,這麼一份旨在鍼砭時弊的《姑蘇時報》就輕而易舉地炮製了出來。

“從版面上看有些單薄。”翁弘農拿了小樣,覺得不如《曲苑雜譚》厚實。現在這份只有社論的《姑蘇時報》更像是揭帖,尤其像那種趁着半夜無人悄悄投入人家家裡的揭帖。

這種揭帖就像是後世的大字報。大義凜然地發人陰私,名聲很不好聽。

“看來那些糟粕也是有用的。”翁弘濟小心道。

翁弘農看了又看,不肯承認自己的決策有誤。他道:“不管怎麼說,主要是寫這文章的人水平不夠。除了滿紙空話,並無一點真材實料,清湯寡水叫人不喜。”

翁弘濟暗道:這種文章有人肯給你寫就已經不錯了,你還要人寫出花來麼?再者說,咱們給的潤筆還沒《曲苑雜譚》給的一半多,上哪找文筆好的讀書人來寫?

他雖然打聽到了《曲苑雜譚》的潤筆費——這不是秘密,在小圈子裡早就是公開的標準了。不過他卻不知道《曲苑雜譚》上真正有誘導性的社論,都是找的特約撰稿人。上至王世貞,下至縣衙的書辦、精通訴訟的訟師,就連華亭知縣的師爺李文明都經常投稿。

這些人都是在自身領域有經驗有思考的專業人士。寫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是門外漢泛泛而談。尤其是稿子交到了報社之後,還有吳承恩這麼個高人坐鎮把關。他科舉時文做得一般,但是明嘲暗諷、弦外之音、摻雜私貨這套東西玩得極溜——《西遊記》被很多人貼上 “諷刺小說”的標籤,並非無因。有他把關,輿論的引導根本不用徐元佐費心。

“咱們這在文章上,還是得多多下點本錢。”翁弘農道:“無論如何也得出師大捷。把徐元佐的勢打掉。上面那些老爺不是傻子,等他們發現咱們這兒能隔空喊話,自然會組織清客文主幫着寫稿子了。”

“徐元佐那點微未聲望,怕是不會引起老爺們的在意吧?”翁弘濟有些猶豫道。

翁弘農道:“要打就打他的靠山,徐階徐華亭!”

翁弘濟兩腿有些發軟,就像是在萬丈深淵的邊沿,略一低頭就頭暈目眩,彷彿要跌下去一般。

“徐華亭……有些過了吧?”翁弘濟雖然並不尊重那個致仕回鄉的老閣老,但是腹誹歸腹誹,最多私下裡罵罵過過嘴癮,要是白紙黑字去跟人打嘴仗,這貌似還是有些嚇人。不管怎麼說,人家還是江南士林領袖之一啊。

“不要點名道姓便是了。”翁弘農道:“咱們只說士行的事。徐家在華亭名聲如何?”

“呃……很好。”翁弘濟道:“他家開了書院,凡是裡面的讀書人,每日都有茶點招待。徐華亭還爲他們請來江南大儒講授課業,哄得那幫窮酸子將他視作再生父母一般。他家還捐了好多地出來,賑濟窮困,修橋鋪路,接納流民,在松江府的名聲真是沒得說。”

翁弘農斜眼看了看翁弘濟,心中盤算了一陣,道:“他家哪裡來這麼多銀子?還不是販布所得?這分明就是與民爭利啊!”

“他又不是官家,本來就是民啊。”翁弘濟暗道:要是這也成了罪狀,咱們家怎麼辦?

翁弘農一想也是,強詞奪理道:“但他是士林領袖!身爲士子。捨本逐末,不事生產,整日以投機牟利,這豈不是敗壞士行?”

翁弘濟一愣:“有道理啊!他不是讀書人麼?讀書人不好好種地讀書。幹嘛要經商!”

翁弘農咧嘴笑道:“就照這個主旨寫吧。”

“找誰寫呢?”翁弘濟問道。

翁弘農摸了摸下巴上的鬍鬚:“我看這種文章就該交給那些訟棍破靴黨去做。他們能顛倒黑白,把死的說成活的,寫這種東西最是拿手不過了。”自拿到這麼一份不合意的小樣,他就對那兩個酸秀才十分不滿了。

翁弘濟也大爲讚歎,由衷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所謂破靴黨。原都是家境破落、品行不端的讀書人。他們有功名在身,可以在衙門裡走動,所以勾結胥吏,包攬訴訟,吃了原告吃被告。有時候條件成熟,也會做些謀人家產、奪人妻女等喪盡天良的惡事。這些人只要有錢拿,要寫什麼便寫什麼,不少人文筆都還過得去。

蘇州是海內大郡,這種人自然更不會少。翁弘濟很簡單就找到了一個,曹光久。這人是吳縣有名的訟棍。跟衙門裡許多書辦都有往來。最擅長的就是顛倒黑白,只要叫他咬上一口,不扯下來一塊肉是絕不肯放鬆的。

曹光久聽了翁家兄弟的要求,心中明知這是得罪人的文章,但是自己反正不會落款。甚至可以叫徒弟謄抄一遍再給他,無論怎麼說都牽連不到他頭上。而且潤筆頗高,又不是誨淫誨盜的文章,反倒是正氣凜然的道德文章,爲何要拒之門外呢?

曹光久因此答應下來,隱約間已經嗅到了翁家兄弟要惹事的氣息。他最不怕事。最好天下大亂,才能渾水摸魚。於是一篇文辭犀利,立意高潔的社論因此出爐,還額外附送了一些含沙射影。將矛頭指向松江徐華亭的內容,叫翁氏兄弟看得酣暢淋漓,大覺得物超所值——這也就是姜百里拿到的那篇。

“曹先生如此才學,居於閭左實在是太浪費了。若是曹先生不嫌棄,我家在城廂還有一進院子,願意送給先生居住。”翁弘農慷慨道。

曹光久端坐在官帽椅上。目不斜視,良久方纔緩緩道:“無功不受祿,不知翁公有什麼要學生效勞的。”

翁弘農道:“便是將這《姑蘇時報》撐起來。松江有《曲苑雜譚》,我姑蘇若是沒有一張報紙,豈不是弱了一頭?再說了,這報紙之物,頗有深意,可邀人心,可正世風。若是隻讓他一家胡說八道,咱們不能以正視聽,豈不是大大不妥!”

——原來是要跟那《曲苑雜譚》罵仗。

曹光久心中暗笑:任你撒潑打滾還是指桑罵槐,這事爺爺從未輸過啊!

“翁公這是爲江南百姓計!學生焉能不從?不過一棟宅院也實在太貴重了,學生定然是不能生受的。”曹光久以退爲進:“每月有些潤筆,足夠維持生計,學生便知足了。”

翁弘農將這個破靴黨視作大將之才,着意招攬,哪裡會在乎銀子?他既然已經說了要送宅院,肯定是不會收回來的,於是額外又給了這曹光久一個月八兩銀子的薪金,還商定了潤筆,視文章內容長短酌情貼補。

曹光久因此便答應了下來,很快就帶着家人搬進了翁家送的宅院,正式主持《姑蘇時報》。

他在這個行當也算有名,四處聯絡了一些同爲破靴黨的無賴讀書人,要組稿子還是很簡單的事。這些稿子之中,他挑些內容無礙、文字冗長的出來,略一改動,署上自己的名號,便可以找翁弘農再拿額外的潤筆了。這個關節反倒成了他最大的財源,甚至比一月八兩的薪金都要高些。至於那些稿子的原作者,想想反正也有潤筆拿,若是得罪了曹光久,就連潤筆都沒了,倒也不去計較署誰的名字,甘心作個槍手。

略過了些時日,許多窮措大都知道了寫文章還有銀子拿,紛紛託門路給曹光久遞稿子,潤筆越開越低,最後甚至到了百字五文錢的程度——這就跟在城隍廟給人代寫書信一個價格,實在低不下去了。即便如此,稿子也是源源不斷,各種鍼砭時弊的內容都有,眼看着《姑蘇時報》就能跟《曲苑雜譚》一樣,從五日刊變成日刊了。

翁弘農撐了一段時日之後,覺得花錢真如流水一般,也不知道徐家是怎麼受得了這樣的賠本買賣。他又不捨得就此停下,連大頭都給出去了,何必在意一些紙墨錢呢?每有新刊出來,他都要送到蘇州各個衙門。那些收了好處的師爺、書辦便會將《姑蘇時報》放在老爺們的案頭,也算是體察民情的一種方式。有些人腦子活絡,還會從文章中摘錄、提煉一些文字出來,好叫老爺們看得更輕鬆些。

就這樣熬了一段時間,《姑蘇時報》竟然也熬出了名頭,府縣和巡撫衙門開始關照報社:但有新刊,務必進呈。

蔡國熙還特意招翁弘農過去說話,隱約中透露的意思是:他願意將這報紙呈遞京中,好叫京中貴人得聞吳風,要他好好“用心”去辦。

翁弘農大受鼓舞,花再多的銀子都不心疼了。

隆慶四年是鄉試之年,南直士子在八月之前就要去南京應試。這時候便看出“蘇鬆一體”來了。但凡是蘇鬆兩地來的士子,人人都有讀報的習慣。只是蘇州士子讀的是《姑蘇時報》,松江士子讀的是《曲苑雜譚》。

官面上說起來,蘇州士子關心時政,頗有濟世胸懷。不過在勾欄行院,曲中女郎們卻更喜歡讀《曲苑雜譚》的松江士子。從《曲苑雜譚》上,她們能夠看到許多熟悉的內容,就連文字語調都像是同類人寫的,甚至有姑娘已經按捺不住,開始打聽如何投稿的問題了。

南京的官場本就是跟勾欄緊密結合的養老院,《曲苑雜譚》倒是比《姑蘇時報》更早地進入了南京六部官員的視野。許多人都是通過《曲苑雜譚》才知道還有一本《姑蘇時報》,而且這《姑蘇時報》還整日間對同行的冷嘲熱諷,指桑罵槐。

光是這一點,就很有小人習氣,不討人喜歡。

更何況,《姑蘇時報》還犯了政治錯誤。

*(未完待續。)

三三七豐財之議第84章 請客二六七公益事業第63章 小風波二零四章 順水推舟第185章 面試第25章 少爺第90章 假前焦慮綜合症第85章 貴客駕到三九八戰爭號角三八五連環計第67章 新的戰略部署三四三潛流第5章 流星第43章 折磨二八七方略第194章 一網打盡第49章 小心打行第63章 小風波一二八邀約求月票第167 女孩子女海賊三一三主義之爭第41章 學問文章一九六章 回程三一五生意上門二一三建築設二八四劉永和第12章 宏觀經濟一零七戰略重心二八四劉永和三六九臨行前的禮物四零七救場第14章 進城二九三護衛船隊一二六掰開揉碎再碾壓三更求月票二一九吳撫私服一六零曲驚四座求月票一三九搭頭求月票第41章 學問文章第76章 白鵝入彀一五四住店二二七零考察三八五連環計三二九遼人嚮導一三九搭頭求月票第188章 瑚璉之器第303 肺腑之言二八六可以歸去月票加更第180章 山陰張氏第74章 家訪三三一馬首是瞻三四五姑蘇時報第10章 小畜牲第1章 滾出去第400 舒振邦的出息第33章 上陣父子兵三七一精氣神二六五少年熱血二零八章 下手二七四來客二三零故事第41章 學問文章一五零必考題求月票第53章 鋪路三零二扁舟送風來三四一遇敵二九四年尾第191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四一一國公爺二三三從龍二九五災民第86章 暗藏洞天三三三冰雪之國三七二長樂二一四新領域三一八拓林計劃四零二禮物四零五家事第322 堂會第25章 少爺一九七章 金山島巡檢司一四二三大產業求月票三九七章 市民崛起三一三主義之爭一一五開小竈求月票推薦票一五二天真求月票三五六機械廠三三五銅錢的故事二零八章 下手三三一馬首是瞻一四四準備開業求月票第77章 合作第168章 與姐姐一起看海一零九章 商談三一八拓林計劃第12章 宏觀經濟二三一上船第65章 抵達第21章 安六爺
三三七豐財之議第84章 請客二六七公益事業第63章 小風波二零四章 順水推舟第185章 面試第25章 少爺第90章 假前焦慮綜合症第85章 貴客駕到三九八戰爭號角三八五連環計第67章 新的戰略部署三四三潛流第5章 流星第43章 折磨二八七方略第194章 一網打盡第49章 小心打行第63章 小風波一二八邀約求月票第167 女孩子女海賊三一三主義之爭第41章 學問文章一九六章 回程三一五生意上門二一三建築設二八四劉永和第12章 宏觀經濟一零七戰略重心二八四劉永和三六九臨行前的禮物四零七救場第14章 進城二九三護衛船隊一二六掰開揉碎再碾壓三更求月票二一九吳撫私服一六零曲驚四座求月票一三九搭頭求月票第41章 學問文章第76章 白鵝入彀一五四住店二二七零考察三八五連環計三二九遼人嚮導一三九搭頭求月票第188章 瑚璉之器第303 肺腑之言二八六可以歸去月票加更第180章 山陰張氏第74章 家訪三三一馬首是瞻三四五姑蘇時報第10章 小畜牲第1章 滾出去第400 舒振邦的出息第33章 上陣父子兵三七一精氣神二六五少年熱血二零八章 下手二七四來客二三零故事第41章 學問文章一五零必考題求月票第53章 鋪路三零二扁舟送風來三四一遇敵二九四年尾第191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四一一國公爺二三三從龍二九五災民第86章 暗藏洞天三三三冰雪之國三七二長樂二一四新領域三一八拓林計劃四零二禮物四零五家事第322 堂會第25章 少爺一九七章 金山島巡檢司一四二三大產業求月票三九七章 市民崛起三一三主義之爭一一五開小竈求月票推薦票一五二天真求月票三五六機械廠三三五銅錢的故事二零八章 下手三三一馬首是瞻一四四準備開業求月票第77章 合作第168章 與姐姐一起看海一零九章 商談三一八拓林計劃第12章 宏觀經濟二三一上船第65章 抵達第21章 安六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