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謀

皇上既然已經有了旨意,請大學士代爲斟行,想是皇意,也該是要援於安南,畢竟安南諸王向來也是受我大明冊封。”譚綸略沉吟半晌,又開口問道,“不知蕭大人眼下可有了定策?”

“皇上說要救了嗎?”蕭墨軒不慌不忙的擡頭問道。

“這……”譚綸只是直浙總督,也不好多問其他的事兒,只是因爲這份密旨牽涉着西洋人,蕭墨軒纔會拿了給他看,“安南一事畢竟比不得東南緊要,眼下當是重於興化城下才是。”

“皇上說不救了嗎?”蕭墨軒緊跟着又問了一句。

“這……”譚綸又是一陣語塞,一時間竟不知道如何作答纔是。

“皇上既有重託,還望大人早拿主意纔是。”徐渭瞅着譚綸左右爲難的模樣,連忙出來解圍。

“兩千軍該是夠了吧。”蕭墨軒左手託着下巴,右手的食指在桌面上輕輕的敲着。

回答蕭墨軒的,是一片沉默。兩千軍若要從兩廣調,兩廣總督張臬那裡,應該不會很難爲。只不過,眼下安南的情形知道的並不多,兩千軍派過去,能起多大的作用還未可知。

“就兩千吧。”蕭墨軒騰的一下站起身來。

“大人,是否再派人往安南詳細探察一番纔是?”徐渭的心裡繃得緊緊的,硬着頭皮出來說話。

“若是少了,就不夠用了。”蕭墨軒大方的擺了擺頭,席間衆人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立刻往兩廣發文。”蕭墨軒已經開始準備下令。

“大人……”衆人一起站了起來。

“令兩廣總督張臬發兵兩千入諒山。”蕭墨軒一字一句的說道,“穿插迂迴,做出大軍雲集姿態。但不得越諒山一步。”

“蕭大人,只怕西洋人未必會知道。”譚綸有些擔心,眼下佛朗機人還在河內以南,即使大明軍隊在諒山佈下疑陣,消息也未必能傳到他們那裡。

“我是做給那些南蠻子看的。”蕭墨軒笑而答道,“他們若是知道我大軍在諒山集結,便以爲有了後援,無論如何,也會與西洋人決戰到底。”

“只怕那些安南人仍是頂不住。”蕭墨軒又坐了下來,“再讓張臬準備一批火器。送於安南。南京庫存的新備火藥,無論如何也要想法子送了些去給他們,一月之內,必須送到。”

“大人是想讓西洋人和安南火併一場,挫其銳氣,然後再乘勢而入?”譚綸畢竟是直浙總督,通曉軍事,聽蕭墨軒這麼一說,頓時也有些明白了過來。

“不但是要挫西洋人地銳氣,也要挫一挫安南的銳氣。”蕭墨軒呵呵笑道。“那些南蠻子,不是整日想着自立門戶嘛。自以爲自個什麼事情都能搞掂。”

“這回西洋人來的正好,安南精銳不滅,我大明不派一兵越諒山。”蕭墨軒臉上泛起一絲寒意,“還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得讓他們知道,沒有我們,他們什麼也不是。”

“什麼第三軍事大國?”王浚一頭霧水的回道。

“噢……吹牛……他們吹牛……”蕭墨軒連忙掩飾,“都是些安南王室折騰出來愚民的話,好顯得國家安定,只說是四海之內。若只論軍力,安南已可以排得第三。”

“安南人有如此之說?”譚綸聽見比較這個,頓時也來了興趣,“那前兩位的倒是誰個?我大明該是算一個。那還有一個倒是誰?我倒是看,只怕那些倭寇也能把安南給佔了。”

“嗯……我大明算是……算是。”蕭墨軒心裡一陣後悔,只埋怨自個適才太得意。怎麼冒出了這麼一句話來。放在下巴上的左手不禁移到了額頭上,似乎有些出汗。

“那還有一個是誰?”王浚有些不依不饒的追問。

“還有一個……不知道。”蕭墨軒無奈的攤了攤手,“我又不安南人,更沒細細查問過。”

“興許說的是韃靼吧。”王浚自作聰明地接上了話來。

“興許……興許。”蕭墨軒拼命的點着腦袋。媽的,我怎麼和你們解釋呢,我總不能告訴你們,他們說的前兩位是美國和蘇聯吧,還根本沒我們中國人。

我要是這麼說,你們不得回家提刀和安南人拼命去,說不定還願意考慮一下和佛朗機人共分安南。看來,無論是在什麼時代,一羣男人在一起,說起這樣的話題來總是那麼有興趣,更何況,這一羣人裡頭一大半都和軍部牽連着關係。

“蕭大人此計若是能成,當是妙計。”仍是徐渭冒出來幫着蕭墨軒解了圍,“以安南之兵去消耗佛朗機人的銳氣,總比讓我大明士卒去要來得更好。況

皇上和蕭大人計算着經略南洋,安南積弱,只對我大

“徐先生此言大善。”蕭墨軒拍着巴掌應和,只有他自個心裡才清楚,其實他是感謝徐渭給自個解圍呢,“本大人正是此意,若是能在安南之南謀得一二個港口,以爲我大明經略海洋所需,纔是最妙。”

“大人英明。”一羣人點着腦袋,一臉佩服的看着蕭墨軒。他們雖然眼下還不甚清楚,在安南佔個地盤下來,到底會有多少好處,但是心裡估量着,如果要經略南洋,似乎這也不算壞事,更可以顯得帝國威加海內。

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爭奪,其實就是這麼殘酷。爲了大明的崛起,你們必須落後。這是一種悲哀,但也是在一段時間裡的必然定律。以後嘛……如果有了精力,興許可以撒點胡椒麪。

“眼下譚大人緊要之事,便是整肅直浙精兵,操練火器,若是東南陸上陷入僵局,便就拜託譚大人您了。”蕭墨軒繼續分配命令。

“得令。”譚綸高聲回道。其實就算蕭墨軒沒有這些吩咐。這些也是譚綸要去做地事情。

“王將軍。”蕭墨軒把目光轉向了王浚,“眼下直浙海道還有多少兵船?”

“眼下浙江海道過半的兵船已經去了福建。”王浚回道,“浙江海道剩下地兩千料以上的海船尚有四艘,其餘四百至一千料地,約有五六十條。南直隸水師不歸着末將管轄,但依着末將看,也該是與浙江差不甚多。”

“好。”蕭墨軒點了點頭,“拿我的手書,我要半月之內,直浙兩省剩下的兵船全部集結在松江和嘉興。寧波一帶,所有兵船,一應歸你統轄。所有兵船之上,必須換上新的火藥和火銃,若是不夠,只管從海道衛所去拆。”

“末將得令。”王浚的聲音喊得比譚綸更高,雖然眼下兩省剩下的兵船全加在一起,未必有之前浙江一省的多,但是蕭墨軒給他的這個任命,代表了一種地位。

我王浚可是蕭大學士地人。就連南直隸的水師我也管了。以前浙江和南直隸地水師見了面,兄弟之間也會掰掰腕子。爭個高低。以後就不必爭了,不管我王浚是在浙江還是以後換到了南直隸,兩省的海道上邊,我都是老大。

“蕭大人,若是帶走所有水師,再拆走衛所地火炮,是否太過兇險?”譚綸忽然想起了什麼,臉色有些發白。

“若是再給我幾年,我自然不會這麼做。”蕭墨軒的臉色頓時嚴肅起來緩緩說道,“可是眼下。我只能賭。賭贏了,我大明雄於天下,若是輸了……”

蕭墨軒說到這裡,卻是停住了話。下面的衆人,也是一起蔽住了呼吸。其實一直到現在,他們對於眼下地情形都不是太明白。蕭墨軒現在和他們解釋,也只會越解釋越糊塗,他們只是能感覺到,蕭大人是真心爲了大明。

“若是在海上輸了,陸上便就拜託譚大人了。”蕭墨軒長吸一口氣,“這回我會親自隨船出海,龍江船塢和清江船塢所造的大號福船,眼下已經有七艘預備齊全,可以下海迎敵。三日之後,這七艘福船會奉命駛入松江府。還請譚大人和王將軍選備精英,以充所用,南下之前,便就留在松江操練。蕭某誓與我大明水師共存亡。”

大明水師眼下想要壓制佛朗機人,可能要靠的就是這七艘六千料的福船了,還有那麼幾艘兩千料以上的福船也可堪一用。其他地小型船隻,在水戰中“賊若方舟爲陣,亦可用其小者。但放時,火力向前,船震動而倒縮,無不裂而沉者。須另以木筏載而用之可也。”

小噸位的兵船,承受不了大口徑火炮發射時地強大後座力,安裝幾門佛朗機炮,就已經是極限了,大發熕和紅夷大炮只能安裝在大噸位的兵船上邊。

當然,蕭墨軒對七艘六千料的福船還是有信心的。眼下蕭墨軒手裡可用的八九艘福船,雖然只有七艘可以下海迎敵。可是六千料的福船,折算成現在的排水量,大約是兩千多噸,即使拉到歐洲去,也可以算是鉅艦。在這幾條船上,蕭墨軒是下足了血本。

每條船上都裝上了一百多門各種口徑的火炮,七條福船加在一起,就是一千門火炮。其中大發熕和紅夷大炮超過了一百門。如果七條船一起開炮,完全可以在海上編織一條死亡火線。這麼多火炮,甚至可以隨意征服一個國家。

當然,這一千門火炮中的超過一半,並不是專門爲了裝備這幾條船所鑄造的,就想要鑄造,一時間也花不起這個代價,銀子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地。整個南直隸和

只要火炮多的州府,幾乎沒有被“盤剝”過的。就牆上,也被拆了十多門大發熕和紅夷大炮下來。

只有蕭墨軒才知道,龐大地帝國其實已經沒有了退路。有些艱難,也有些辛酸。看似風光的蕭大少爺,就是這樣步履蹣跚的爲帝國尋求着出路。

“難道諸位以爲我們會輸?”蕭墨軒努力想使公房裡地氣氛緩和一些。

“大明不敗。”王浚咬着牙齒,用力的吐出一句話來。這裡的幾個人,其實王浚是最沒有退路的。即使輸了,對譚綸地影響並不是特別大,田義也可以回宮繼續做他的太監;至於徐渭。如果他願意放棄用斧頭砍自個腦袋的想法,也可以悠閒的繼續隱居。只有王浚這回率領水師隨着蕭墨軒出征,已經沒了退路。

還好他沒說“東方不敗”,蕭墨軒心裡暗自慶幸。

“眼下朝廷裡的狀況,想是諸位都清楚。”蕭墨軒咳嗽一聲,平復着自個的情緒,“上上下下,都指望着東南了,這一回,我大明賭的是國運。若只是倭寇。我軍在陸上仍有抵抗之力,但若是海上歸了西洋人,我大明日後即便是連派兵船出海剿倭也不可能,而倭寇和西洋人,隨時可以入寇陸上,至少十數年間,東南將無寧日。”

“屬下定當在陸上緊爲操執,使蕭大人無後顧之憂。”譚綸心知此時再說什麼也是多餘。

“蕭大人,那南洋海貿一事又該如何?”一直在一旁默不作聲的田義開了口,“眼下市舶司仍有十多艘貨船在佛朗機人手中。若是西洋人怒起,奪我貨物。毀我船隻,該如何是好。只對着響應大人的兩省大戶,也是無法交代。”

“我們有東西在西洋人手裡,難道西洋人就沒東西在我們手裡?”蕭墨軒微微一笑,“管他是否奪我貨物,毀我船隻,只要此戰能勝,這一票我們賺定了。”

“西洋人有東西在我們手裡?”田義一時間沒明白蕭墨軒的意思。

“到時候就知道了。”蕭墨軒呵呵笑着擺了擺手,示意田義先坐了下來,不要急噪。

“大人剛從京城回來地時候。並未提及西洋人,爲何眼下卻對西洋人如此忌憚?”徐渭有些好奇的問道。

“此一時,彼一時。”蕭墨軒搖了搖腦袋,“剛從京城回來的時候。信報並不齊全,雖然我心裡也有所想,但是並不便言明。彼時倭寇也仍有可以突圍下海的時間和機會。所以不可妄下定言,自亂陣腳。”

“徐某請與大人一起出海。”徐渭頓了一頓,堅定的說道。

這麼些年來,徐渭自視頗高,即使出山爲蕭墨軒謀劃,也自以爲是爲了報答蕭墨軒的知遇之恩。可近些日子來,卻愈覺自個的見識遠遠趕不上蕭墨軒所想,心裡頭不禁暗暗有了些壓抑,反更覺得欠了蕭墨軒頗多。

眼下聽說蕭墨軒要親領水師出海作戰,並且誓與水師共存亡,當下也定了念想。如果蕭墨軒不幸身亡,自個也便就舍了這幅皮囊,也纔算是真正報了知遇之恩。

士爲知己者死,約莫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蕭墨軒知道徐渭是存了這般念想,只怕心裡頭倒真會有些欣慰。我大明的氣節尚在,還沒有淪落。

“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蕭墨軒卻是答應的十分乾脆,“徐先生熟知兵法戰術,這一回當是有了用武之地。蕭某想做壯士,徐先生不甘人後也殊爲可敬。”

“謝大人。”徐渭心中欣喜,一個作揖,手幾乎觸到了地上。

“聽說王世貞,鳳洲先生眼下仍在蘇州太倉老家?”看着徐渭,蕭墨軒突然又想起了當日馮保對自個說地話。說實話,蕭墨軒這一回出海,雖是兇險,可並不直接做了殉國的想法,日後地事兒,還是該安排安排纔是。

王世貞仍在太倉老家,蕭墨軒其實是聽李時珍說的。蕭墨軒也沒想到,王世貞居然和李時珍兩個頗有交情。聽說蕭墨軒要去請王世貞,李時珍李大先生甚至還欣喜的代爲修書一封,交給了蕭墨軒。

“鳳洲先生……”徐渭微微皺了下眉頭,“在下與王先生只是神交。”

蕭墨軒一開口,聰明如徐渭,便就知道了蕭墨軒想的是什麼。

“王先生是名士,徐先生也是名士,這名士還得要名士去見。”蕭墨軒呵呵笑道,“蕭某隻陪着徐先生一同去便是。再過幾日,你我乘舟順江而下,正好經過蘇州。”“敢不從命。”徐渭欣然回道。

第50章 遠征計劃第6章 危局第26章 舊相識第24章 夜叉第24章 暗潮涌動第54章 封鎖第1章 寫生奇遇第7章 利器第28章 刀鋒初現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7章 計定東南第32章 清風明月第71章 新鮮東西第52章 重壓之下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30章 口令第32章 定北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22章 二牛相角第17章 餘暉脈脈水悠悠第9章 寧家財女第27章 此乃天意第15章 燈下美人第12章 利益團伙第41章 向南第3章 命自我立第3章 迷糊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5章 中計第12章 止步第37章 金翅大鵬第23章 醉酒迷魂第17章 餘暉脈脈水悠悠第3章 迷糊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5章 我亦取義第35章 標尺第16章 一團和氣第30章 口令第30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6章 經略江南第10章 舉有怪異第54章 封鎖第10章 振武軍變第54章 封鎖第13章 泡沫散盡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34章 初政第45章 虎焉羊焉第45章 種葫蘆?第29章 密旨第71章 新鮮東西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10章 舉有怪異第13章 反守爲攻第36章 春暖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1章 沒頭緒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31章 養身之道第60章 三朵金花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4章 淵源第22章 經營第36章 春暖第43章 台州大捷第31章 兵者詭道第23章 地震西北第21章 大明超市第49章 抽絲剝繭第44章 血性與良將第2章 國手聚診第32章 豆子上火第12章 止步第31章 兵者詭道第22章 二牛相角第22章 真假倭寇第42章 搶收第4章 潛在同黨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65章 雙犬會第45章 虎焉羊焉第4章 殿前大法第25章 靜默第12章 止步第5章 以德服人?第6章 背後之人第28章 兄弟,絕不輸給你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1章 沒頭緒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21章 大明超市第10章 寒夜驚第48章 金殿鼓第32章 建戌金菊第41章 難題
第50章 遠征計劃第6章 危局第26章 舊相識第24章 夜叉第24章 暗潮涌動第54章 封鎖第1章 寫生奇遇第7章 利器第28章 刀鋒初現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7章 計定東南第32章 清風明月第71章 新鮮東西第52章 重壓之下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30章 口令第32章 定北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22章 二牛相角第17章 餘暉脈脈水悠悠第9章 寧家財女第27章 此乃天意第15章 燈下美人第12章 利益團伙第41章 向南第3章 命自我立第3章 迷糊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5章 中計第12章 止步第37章 金翅大鵬第23章 醉酒迷魂第17章 餘暉脈脈水悠悠第3章 迷糊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5章 我亦取義第35章 標尺第16章 一團和氣第30章 口令第30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6章 經略江南第10章 舉有怪異第54章 封鎖第10章 振武軍變第54章 封鎖第13章 泡沫散盡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34章 初政第45章 虎焉羊焉第45章 種葫蘆?第29章 密旨第71章 新鮮東西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10章 舉有怪異第13章 反守爲攻第36章 春暖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1章 沒頭緒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31章 養身之道第60章 三朵金花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4章 淵源第22章 經營第36章 春暖第43章 台州大捷第31章 兵者詭道第23章 地震西北第21章 大明超市第49章 抽絲剝繭第44章 血性與良將第2章 國手聚診第32章 豆子上火第12章 止步第31章 兵者詭道第22章 二牛相角第22章 真假倭寇第42章 搶收第4章 潛在同黨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65章 雙犬會第45章 虎焉羊焉第4章 殿前大法第25章 靜默第12章 止步第5章 以德服人?第6章 背後之人第28章 兄弟,絕不輸給你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1章 沒頭緒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21章 大明超市第10章 寒夜驚第48章 金殿鼓第32章 建戌金菊第41章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