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不與少爭

“這些有些銀子,大家拿了去分了吧。”眼下蕭墨軒揣得就是這樣的思想。

吃獨食雖然是爽快,可是一是要拿出足夠的本錢來;二是風險太大,招人眼紅不說,若是自己勢衰了,這苦心經營的一切便也要一起付之東流,這是蕭墨軒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蕭墨軒眼下最緊要的,便是要拉人入夥。大明朝再美好,蕭墨軒也不得不承認,這畢竟是個封建王朝。

封建王朝的主子們若是窮急了,可是會掄起刀子殺大戶的。可凡事也有個背面,比如同樣算是嫡系之一的延寧總督王崇古,他家眼下就是揚州數一數二的鹽商之一。

眼下王家的背景,除了原來的兒女親家,兵部尚書楊博外,又添了蕭家。甚至可以說通過王崇古這邊,蕭家和楊家也成了一條線上的螞蚱。

眼下朝廷裡頭,已是硬生生的被劃成了四系,和之前相較,也多了許多變數。打首的一系,自然是首輔徐階一流,其中徐階自領戶部尚書,此外和徐階走得近的,還有工部尚書徐杲。徐杲此人在京城各部的主官裡頭,算是“學歷”最低的一個。他本是個木匠出身,屬於專業人才,後竟官至工部尚書。

一個木匠出身的工部主官,自然少不得被那些文人出身的官員所鄙。倒是徐閣老“高瞻遠矚”,老早將他羅致帳下。

此外還有都察院左都御史趙貞吉。算得是徐階地半個學生,又和當年裕王府裡的其他人搭不上關係,眼下也唯徐階是聽。

最後還有一個內閣大學士,工部侍郎張居正。雖然蕭墨軒知道,張閣老對徐閣老未必就那麼牢靠,但是自從張居正隨着徐階起草了嘉靖帝傳位新皇的詔書後,高拱一幫人早就將張居正恨進了骨頭裡。

高拱可以放過蕭墨軒,因爲他只是“從犯”,而張居正已是和徐階一樣放在了“主謀”的位子上。

高拱那邊雖然在六部二司裡只掌了一個禮部,不過倒也有高拱和郭樸兩位閣老。況且這兩人的關係遠要比徐階和張居正之間來的更緊密,高拱和當今皇上的親近也是徐階比不得的。所以在朝廷裡的話權雖是還不及徐階,但是已隱隱有分庭抗禮之勢。

那第三系。自然就是蕭家這邊了。蕭墨軒已授了文華殿大學士,皇上也傳了口諭,讓近日去文淵閣述職。蕭墨軒在事實上已經是朝廷的第六位閣員了。

不過,蕭墨軒雖將要入閣。但是眼下在六部裡卻沒有位子。正式入了閣,直浙經略地任肯定也是要卸了,即使到時候再補個哪個部的侍郎什麼的給他,短時間內也握不上六部裡地權柄。

但是這不打緊,要知道蕭大人可不止一位。蕭天馭早就是任了吏部尚書,吏部爲六部之首,蕭家父子合在一起,便就是一股驚人地勢力。再加上和蕭家暗通款曲的兵部尚書楊博,大理寺卿萬。論在朝廷裡的勢力。蕭家這邊至少可以排到第三。眼下卻是大多守着中立。

那最後地一系,便是以內閣次輔李春芳。刑部尚書黃光升爲首,這一派除了當年的嚴黨,其他地誰也不招惹。徐階和高拱都屢次試圖招攬卻未有結果,尤其是李春芳,擺明了老好人一個,誰也不想得罪。有事兒只放在心裡明瞭,卻絕不和外人去說。若是徐階幹掉了高拱,他約莫會在一邊點頭稱好,要是高拱幹掉了徐階,估計他還是會點頭稱好。

這樣的人,即使偶然被他絆了一下,也沒辦法恨起他來。

除了朝堂上,宮廷裡也不是清水一片。馮保和蕭墨軒最是交好,但是和徐階也有些瓜葛,而且他眼下暫且失了勢。眼下在宮裡最得勢的,卻是和高拱走得近的陳洪。

不過,李妃是蕭家的義女,又新誕下龍子,尊位更甚。即使馮保果真失了勢,蕭家在宮裡的勢力也不比高拱和陳洪小。

這幾派之間,瓜瓜葛葛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無論是得罪了哪一邊,都會引起一場不小的震動。

既然要發財,那就得大家一起發。財力不足,便就是最好地藉口。又有江南惠豐錢莊瘋狂斂財地例子在前頭,擺明了是可以做的事情。

隆慶帝也算是聰慧之人,在蕭墨軒幾回比畫下,也是明白了大半。雖不急着表態,但是心裡頭已經算計着此事可行。

雖說朝廷缺錢地時候,向錢莊借錢需要支付一些利息。可是如果朝廷日後賦稅足夠,也就不一定會借上太多。況且以前的太倉虧空,是虧空的就要見了底,那時候嘉靖帝也就未必沒有借銀子來堵窟窿的念頭。關鍵是那時候沒人敢借給朝廷,萬一你借了他不還怎麼辦。

按照蕭墨軒的意思,如果要籌措到足夠的錢銀來維持錢莊的運轉,那麼至少要數十上百家來參股,我蕭家可沒那麼多錢,有也不能拿出來。

那麼這麼一來,這個錢莊就是各大世家共有的東西。就算遇見個昏聵的君主,你殺一家奪財還行,你總沒本事去殺數十,上百家吧。

大明朝到了現今,文官勢力極大,若是真殺了那麼多人家,那這個皇帝怕是也幹不下去了。

“可若是按子謙這般做,又置戶部印鈔局和鈔庫司於何地?”隆慶帝權衡一二,卻又搖了搖頭。

眼下通寶和紙鈔的發行流通,太倉錢銀的計核,都是由印鈔局和鈔庫司。除此之外還有管錢銀儲備的太倉銀庫,若是真有了蕭墨軒所說的那錢莊,只怕也是要規模大減。

蕭墨軒也說了,若是朝廷的錢銀多了,也可以存到錢莊裡去,也還一樣有利息拿呢,這樣肯定比放在庫房裡養耗子強得多吶。

“該撤即撤,該減即減。”,蕭墨軒的態度要比隆慶帝堅決的多。

西安門外,徐府。

“徐閣老,那蕭墨軒雖不是正經的外戚,可李貴妃家中早已盡喪倭寇之手,便就也是親的差不多。”趙貞吉託着一隻茶杯在手上輕晃,裡面的茶水幾次像是要溢出來一般。

“還有,按照我大明祖制,內閣大臣不得與吏部尚書同出。”趙貞吉又繼續說道,“可眼下蕭氏一門雙虎,便就和兼着內閣大臣和吏部尚書無

“孟靜,不可胡言。”徐階適才還眯搭着眼睛,像是在打瞌睡一般,只等趙貞吉剛說完了,卻立刻睜了開來。

“雖似是違了祖制,可是畢竟是多了一個似字。”徐階不緊不慢的回道,“是且就是,不是且就不是,豈可以似是而斷人。”“孟靜,你這脾氣可是該轉上幾分了。”徐階伸出腿來,讓一邊的婢女輕輕捶着,“給蕭子謙拿着,也總勝過給他們吧。”

“閣老,小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趙貞吉被徐階說了幾句,臉上也生出一片青紅來。

“孟靜,你我今年各是多少年紀了?”徐階微微一笑,對趙貞吉的話不置可否。

“閣老是弘治十六年的生辰,學生則是正德二年生的。”趙貞吉回道,“閣老六十歲了,學生也五十六了。”

其實若只論年紀,徐階也只比趙貞吉大四歲,不過徐階卻在嘉靖二年就以探花及第登科,而趙貞吉卻直到嘉靖十四年才考上了進士。

徐階其實和高拱一樣,也做過國子監祭酒,爲新晉的翰林們授過課,新錄的進士們都要經過翰林學士這一段門檻,故而趙貞吉纔會稱徐階爲老師。

“那蕭墨軒,又是哪年生的?”徐階又問。

“學生聽說他是嘉靖二十年生的。”趙貞吉老老實實的回答,“今年該是二十三了。”

“二十三,呵呵。”徐階呵呵笑着收回腿來,吩咐左右的婢女先退下,“兩個蕭墨軒加在一起,也才抵得上一個趙孟靜的年紀,難道你我還要去和後生們爭不成。”

“你我還能在這朝廷裡呆上幾年?”徐階笑着擺手道,“給我大明朝,留幾支可用之材吧。蕭天馭,年歲也已是不小嘍。”

“可是……”趙貞吉張了張嘴,卻又不知道該拿什麼話來說。

“閣老,宮中來人求見。”徐階和趙貞吉正說着話,卻見府裡的管家徐壽走了進來,附在徐階的耳邊,小聲的說了一句。

“哦。”徐階面上不動聲色,卻是瞥過眼來,看了趙貞吉一眼。

第15章 中計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4章 春第41章 一聲嘆息第33章 談權論勢第22章 心臟第35章 迎頭棒喝第30章 慵懶之人第16章 值房燈影第34章 神秘番子第32章 定北第20章 請魚上鉤第28章 誰搞的鬼?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35章 良知忠魂第7章 計定東南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19章 套獸第29章 密旨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72章 野心第6章 經略江南第5章 馮保之託第59章 玉脂香粉第41章 一聲嘆息第18章 粗染藍布第48章 禮物第35章 迎頭棒喝第5章 馮保之託第31章 養身之道第19章 以臣迫君第49章 抽絲剝繭第18章 粗染藍布第3章 庭舞八佾第54章 封鎖第1章 大謀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4章 神秘番子第44章 認死理第7章 桑中意第6章 背後之人第26章 舊相識第73章 陷阱第26章 風暴前兆第52章 重壓之下第6章 東方的野心第18章 早該想到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46章 心虛第43章 爲何而戰第15章 如此立威?第18章 粗染藍布第22章 天指地使第5章 以德服人?第4章 殿前大法第11章 海上游戲第4章 人才第45章 種葫蘆?第7章 桑中意第15章 中計第33章 不信第16章 一團和氣第9章 目光第6章 背後之人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7章 捷報請功第30章 王府兇案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69章 最佳配比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13章 陰謀詭計第15章 我亦取義第33章 看熱鬧第3章 迷糊第24章 夜叉第22章 經營第1章 國富民強第11章 天降祥瑞第52章 縱慾?第47章 流言第25章 又生變故?第26章 風暴前兆第38章 古井絕第14章 首輔徐階第19章 以臣迫君第32章 建戌金菊第47章 花前月下第11章 涼河心第40章 皇城劍影第39章 官私合營第45章 大事將至第38章 火起第3章 迷糊第19章 套獸第18章 黃龍之怒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九 卷奉安大典
第15章 中計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4章 春第41章 一聲嘆息第33章 談權論勢第22章 心臟第35章 迎頭棒喝第30章 慵懶之人第16章 值房燈影第34章 神秘番子第32章 定北第20章 請魚上鉤第28章 誰搞的鬼?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35章 良知忠魂第7章 計定東南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19章 套獸第29章 密旨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72章 野心第6章 經略江南第5章 馮保之託第59章 玉脂香粉第41章 一聲嘆息第18章 粗染藍布第48章 禮物第35章 迎頭棒喝第5章 馮保之託第31章 養身之道第19章 以臣迫君第49章 抽絲剝繭第18章 粗染藍布第3章 庭舞八佾第54章 封鎖第1章 大謀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4章 神秘番子第44章 認死理第7章 桑中意第6章 背後之人第26章 舊相識第73章 陷阱第26章 風暴前兆第52章 重壓之下第6章 東方的野心第18章 早該想到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46章 心虛第43章 爲何而戰第15章 如此立威?第18章 粗染藍布第22章 天指地使第5章 以德服人?第4章 殿前大法第11章 海上游戲第4章 人才第45章 種葫蘆?第7章 桑中意第15章 中計第33章 不信第16章 一團和氣第9章 目光第6章 背後之人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7章 捷報請功第30章 王府兇案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69章 最佳配比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13章 陰謀詭計第15章 我亦取義第33章 看熱鬧第3章 迷糊第24章 夜叉第22章 經營第1章 國富民強第11章 天降祥瑞第52章 縱慾?第47章 流言第25章 又生變故?第26章 風暴前兆第38章 古井絕第14章 首輔徐階第19章 以臣迫君第32章 建戌金菊第47章 花前月下第11章 涼河心第40章 皇城劍影第39章 官私合營第45章 大事將至第38章 火起第3章 迷糊第19章 套獸第18章 黃龍之怒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九 卷奉安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