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密旨

蕭墨軒接到了信報之後,倒也不敢怠慢,吩咐蕭甲趕快去擺好了香案。蘇兒尚在月子裡頭,自然起不得身,便只帶着依依換好了官服。

依依平日裡穿的都是和蘇兒幾個自個裁料做的衣裳,雖然看的養眼,卻算不上正式。換上了誥命夫人的正裝,挽了一個鼓髻,走過來叫蕭墨軒看。手裡提着裙腳,露出一截蓮步小襪來,莊重裡頭透着一絲嫵媚。

可憐蕭大人前些日子光顧着打劫和打戰了,剛回了南京又正巧是蘇兒分娩的時候,已經老久沒近了香澤,只這麼一看,不禁有些遲了。笑着臉湊過去想湊些便宜,卻已經跑開了,只能聞了聞袖子上的餘味,板起了臉,朝前堂走去。

“問蕭大學士安。”這回京裡派來的欽差,只是司禮監的一個隨堂太監,由南京左通政使方健陪着,由戶部街大張旗鼓的轉了過來,剛邁進了門,見蕭墨軒已經正裝站在廳前侯着了,連忙一個箭步上前,彎下了腰來。

“欽差大人一路安好。”蕭墨軒見欽差行了大禮,也不知該如何回禮好,想了一週,仍是隻俯身作揖回道。

“蕭大人可還記得小的不?”這貨也算是蕭墨軒見過的最沒欽差氣度的欽差了,把聖旨和方健丟在身後,扯着滿臉的笑。

“你是……”蕭墨軒經他這麼一說,仔細看了幾下,倒是覺得有幾分眼熟。

“小的是司禮監裡的吳連春,當年嚴黨在京城的府上鬧事兒的時候,黃公公便就是遣了小地去的。此後小的也跟馮公公去過一回府上。”欽差太監自報家門。

“哦,呵呵,原來是吳公公。”蕭墨軒也換上一副笑臉,雖然他原本就不知道吳連春的名頭,只知道是黃錦和馮保的人,“吳公公是司禮監裡的人,見官大一級。不必如此客氣。”

“那是對尋常的人說罷了。”吳連春倒也識數,“小地若是失了禮,等回頭見了皇上和馮公公,又哪交代的過去。”

“馮公公眼下可好?”蕭墨軒這些時候一直沒在南京,也沒聽到絲毫關係馮保的音訓,倒確實有些牽掛。

“唉……”吳連春聽蕭墨軒問到這個。臉上的肌肉微微跳了一下,回頭瞥了一眼,見方健等幾個在後頭站着,又收回了臉色。

“蕭大人,還是先行聽小的宣旨吧。”吳連春站直了身子說道。

“也好。”蕭墨軒點頭回道,“吳公公難得來一次南京,今個就由在下作東。等聽了旨以後小酌幾杯。如何?”“甚幸,甚幸。”吳連春求之不得,連連點頭,另一邊手指微動,旁邊有人奉過一個黃匣來,裡頭放的便就是聖旨。

“文華殿大學士,蕭墨軒接旨。”吳連春拉長了聲音,大聲喝道,包括蕭墨軒在內地諸官一應伏下。三呼萬歲之後,吳連春才繼續念道,“夜值子時,忽聽江南軍報,聽蕭卿率虎師而定東南。朕欣喜而一夜未能寐也……宣蕭墨軒攜俘入京。聽旨之日,刻日而行……朕自當親迎於德勝門內。”

通篇之內。未見有一絲一毫封賞的意思,只宣蕭墨軒立刻回京,但是最後一句的“朕自當親迎於德勝門內。”倒是顯得分量極重。

“蕭大人,接旨吧。”吳連春畢竟是欽差,也得顧着皇家的威嚴,誦過了旨,也不好幫着蕭墨軒送過來,又是一番山呼之後,蕭墨軒才從吳連春接過了聖旨,交給蕭甲,小心的吩咐收好。

“蕭大人,皇上還有密旨一份。”吳連春跟着蕭墨軒往前廳走,等進了廳門,又小聲的說道。見蕭墨軒轉過了身,從袖子裡取出一份封好的黃絹,託了過去。

“適才在下問起馮公公,吳公公卻是一番嘆氣,竟是爲何?”蕭墨軒雖然極想知道皇上地密旨裡寫地是啥些東西,可是顧着吳連春還在面前,一時間也不好走了開來,只算着先陪一會,等膳前找個藉口,轉到後面去看看。

“蕭大人近來不在京裡,不知道宮裡的事兒也不奇怪。”吳連春示意蕭墨軒先去招呼方健。蕭墨軒剛纔正好想着找個藉口先離開片刻去看密旨,便依了吳連春,帶着蕭甲,先把方健等人安排在花廳坐下,接着也不急着回前廳,卻是轉到了後進的書房,關上了門,抽出黃絹來看。

“撲哧!”剛張開了黃絹看了一眼,已是禁不住笑出聲來。

“鑽錢眼裡了呢。”蕭墨軒自言自語的笑道,原來偌大一張黃絹上,竟是隻有兩個字,便就是“銀子”。

蕭墨軒在蠔鏡發了筆洋財的事兒,蕭墨軒原本就沒打算瞞着,可當時也沒報了上去,沒想到這麼快皇上竟也是知道了,難怪他急着招自個回去,又要親自在德勝門迎接,敢情不是想接自個,倒是想着接銀子了。

真個是沒見識,只怕以後太倉裡的銀子你數也沒數過來,蕭墨軒自個在心裡逗着笑,拿皇上開起了涮。

又翻了幾下,捏了一捏,確信黃絹裡頭再沒寫什麼其他東西,也沒有什麼夾層之類的,才又收了起來。

“耐吳公公獨坐,久等了。”蕭墨軒轉回到前廳裡,見吳連春獨自坐在那裡喝着茶,蕭甲已是留在花廳陪着方健等人了,於是難免又客氣一番。

“蕭大人,馮公公可是日夜盼着您老回京吶。”吳連春四下又瞅了幾眼,急切的說倒,引得蕭墨軒不禁摸了摸臉,想看看是不是因爲連日操勞累着了,真的長了皺紋,竟當了一個“老人家”地稱號。

“聽說蕭大人平南大捷的信報,不但是皇上,便就連馮公公也歡喜的一夜未曾安寢。”吳連春小聲的說着話。

“馮公公遇見了什麼不順心的事兒?”聽見吳連春這樣說,蕭墨軒才意識到,可能京城裡頭近日來真地出了什麼大事兒。

“蕭大人可聽說過稅改地事兒?”吳連春的聲音更壓低了些,神秘地說道。

“稅改?”蕭墨軒不由得一愣,南京這裡,可是一點風聲也沒傳過。

“便就是效法北宋王安石,要實行什麼一條鞭法?”吳連春見蕭墨軒確實沒有聽到風聲的模樣,又加了一句。

“一條鞭法?”蕭墨軒心裡頭更是扯了一下。實行一條鞭法確實是條出路,蕭墨軒自個也知道。但是在大明實行“一天鞭法”的,只有在張居正掌政的那段時候裡。蕭墨軒自認沒那個能力和權勢,這麼長時間裡,在人多的地方提也沒提起過。

“一條鞭法”雖然是役法改革,涉及到的不單是田賦,也有徭役。但是誰都知道,這其中的田賦一塊,纔是重頭,只要有了錢銀,其他的事兒都好說。

大明朝從開朝以來到現在,實行的都是人頭稅,便就是按照戶丁向百姓徵收賦稅,家裡人丁越多,所要繳納的賦稅越多。在蕭墨軒看來,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滑稽的賦稅制度,同樣是十丁的人家,有的擁有良田百畝,有的卻連一星半點也沒,但是實際上在賦稅上頭,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只拿直浙兩地說,前年的一場大水,雖然朝廷有了賑災,但是隻管得度過災期那半年。大水退後,雖然趕插秧苗,但是收成定是不如常年,到了春荒的時候,也有不少小農不得已把自家的田地賣給了地方上的大戶,以求一份口糧。

每年徵稅的時候,窮苦人家難免會有收不上來的,大明的稅吏即使威風再大,面對家徒四壁的人家,也是無可奈何,而新增了田地的大戶,多收了糧,仍交着和常年一般的賦稅,長此以往,朝廷和地方上的賦稅只能是越收越少,即使能收得上來,也是逼得一些百姓焦頭爛額,怨聲載道。

而“一條鞭法”卻有些不同,不再是按照人頭徵收賦稅,而是按照一戶人家所有的田畝,以及當年的收成來收。這樣一來,多得了的便就收的多,窮苦的人家沒有田地,便收得少了,甚至不收。

可是這樣一來,大戶家裡難免便要受了損。這天底下,沒良心的人多的是,把該負的擔子全扔給了朝廷和衙門,只想着自個的錢米袋子,哪管得其他人的死活。若是真要實行“一條鞭法”,只怕是不知道有多少該天殺的會跳了出來。

拿張居正身故後的下場比較下也便可知,張居正身故之後,他所操執的“一條鞭法”也隨之作廢。張家不但被炒了家,兒子被逼自殺,甚至還落了一個鞭屍的後着,這其中的兇險究竟有多大,這可是和全天下的大戶作對的事兒。

鄒元標,江西吉水人,萬曆五年正值張居正當政期間,鄒元標時以新科進士之名入刑部觀察政務,因張居正父喪而不奔,三次上疏痛斥,直指其貪戀權勢,無類禽獸。受廷杖發配貴州。

數十年後,再次回到京城的鄒元標,拖着一條當年被打斷的瘸腿,四處呼號,試圖爲張居正平反,喚回當年的“新政”,可是最終只爲張居正謀回了一個名分。曾經生機無限的“新政”,終於再也沒能回來。

此後不久,輝煌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終於似春江流水一般,在內憂外困之下,走到了盡頭,轟然倒塌。

第4章 除夕紅第32章 械鬥第32章 清風明月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21章 厚禮第42章 皇家也有煩心事兒第5章 螟蛉義女第15章 東征日記第21章 厚禮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23章 是福是禍?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17章 謀財害命第23章 爭議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28章 刀鋒初現第1章 翰林新秀第42 目的第14章 萬壽帝君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25章 爭於不爭第38章 火起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34章 淵源第9章 夜半驚第2章 酒論天下第34章 神秘番子第19章 如遭雷擊第4章 潛在同黨第25章 又生變故?第43章 牛角尖第23章 醉酒迷魂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46章 火樹銀花第45章 同仇敵愾第23章 地震西北第9章 月下逐第52章 重壓之下第29章 裕王入宮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29章 寒匕初現第22章 真假倭寇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37章 爭便宜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12章 共處一室第30章 寡人有疾第49章 黃雀在後第38章 火起第32章 械鬥第8章 學道理第21章 大明超市第10章 振武軍變第9章 目光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10章 遺詔第45章 偷歡?第41章 血戰台州第10章 喜笑顏開第1章 寫生奇遇第24章 關門打狗第36章 委屈第9章 月下逐第4章 人才第31章 我不知道第22章 真假倭寇第8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5章 偷歡?第25章 嚴府之邀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7章 落葉欲歸第29章 同生共死第22章 奇貨第18章 五大罪第29章 當世名醫第9章 寧家財女第46章 心虛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8章 蝃蝀在東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30章 寡人有疾第12章 嚴氏花槍第22章 心臟第71章 新鮮東西第25章 爭於不爭第23章 三才奇陣第6章 黃梅時節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60章 三朵金花第21章 八月十八第66章 橫嶼之危第30章 走漏風聲第37章 險中求勝第52章 關鍵證據第24章 邊陲之患第15章 如此立威?
第4章 除夕紅第32章 械鬥第32章 清風明月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21章 厚禮第42章 皇家也有煩心事兒第5章 螟蛉義女第15章 東征日記第21章 厚禮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23章 是福是禍?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17章 謀財害命第23章 爭議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28章 刀鋒初現第1章 翰林新秀第42 目的第14章 萬壽帝君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25章 爭於不爭第38章 火起第48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34章 淵源第9章 夜半驚第2章 酒論天下第34章 神秘番子第19章 如遭雷擊第4章 潛在同黨第25章 又生變故?第43章 牛角尖第23章 醉酒迷魂第15章 如何纔是治本第46章 火樹銀花第45章 同仇敵愾第23章 地震西北第9章 月下逐第52章 重壓之下第29章 裕王入宮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29章 寒匕初現第22章 真假倭寇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37章 爭便宜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12章 共處一室第30章 寡人有疾第49章 黃雀在後第38章 火起第32章 械鬥第8章 學道理第21章 大明超市第10章 振武軍變第9章 目光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10章 遺詔第45章 偷歡?第41章 血戰台州第10章 喜笑顏開第1章 寫生奇遇第24章 關門打狗第36章 委屈第9章 月下逐第4章 人才第31章 我不知道第22章 真假倭寇第8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45章 偷歡?第25章 嚴府之邀第51章 三日之期第27章 落葉欲歸第29章 同生共死第22章 奇貨第18章 五大罪第29章 當世名醫第9章 寧家財女第46章 心虛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8章 蝃蝀在東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30章 寡人有疾第12章 嚴氏花槍第22章 心臟第71章 新鮮東西第25章 爭於不爭第23章 三才奇陣第6章 黃梅時節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60章 三朵金花第21章 八月十八第66章 橫嶼之危第30章 走漏風聲第37章 險中求勝第52章 關鍵證據第24章 邊陲之患第15章 如此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