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夏原吉的牢騷和希冀
戶部。
“夏尚書,又見面了。”朱瞻壑笑着將牌子交給了面前的夏原吉。
藩王進京,在京中也是有用度的,這些全都由戶部買單,所以朱瞻壑也必須要到戶部交接一下。
“世子殿下?”
本來夏原吉正埋頭處理公務,最近因爲藩王進京和諸國使臣朝拜的事情他都快忙飛了,但在聽到朱瞻壑的聲音後他還是訝異地擡了起頭。
“上次一別, 已經快一年了吧?夏尚書看起來還是風采依舊啊。”
朱瞻壑笑着接過夏原吉遞過來的那帶着戶部印信的摺子,這就是他未來的一段時間在京中花費所需要用到的東西了。
“夏尚書你忙,我先回宗人府了。”
“誒……”夏原吉站了起來。
“世子殿下……”
“嗯?怎麼了?”朱瞻壑帶着幾分驚訝轉過身,看着起身的夏原吉。
“出去走走?”憋了好一會兒,夏原吉才憋了這麼一句話出來。
“我倒是無所謂。”朱瞻壑笑了起來,指了指夏原吉的身後。
“不過夏尚書你這……”
“無妨。”夏原吉笑着擺了擺手。
“都已經申時過半了, 早就散值了。”
“那……”朱瞻壑想了想, 覺得也沒什麼, 伸手說道。
“請?”
“請。”
散值,其實就是下班,明朝也就朱元璋能夠做到日日早朝,到了朱棣這就已經是三日一朝了。
在不上朝的日子裡,官員們都是卯時到值,這就是“點卯”的由來,而下午申時下班,被稱爲散值或者散衙。
明朝沈周所做的《暮投承天習靜房與老僧夜酌》就有說到過:“臨昏細雨如撒沙, 城中官府已散衙。”
這裡的“臨昏”“散衙”就是指晚上下班。
萬安街, 一個平平無奇的館子裡。
一個當朝漢王世子,身穿只有親王才能穿的團龍服,一個戶部尚書,穿着當朝正二品才能穿的官服, 就坐在這麼一個小館子裡,惹人側目。
不過倒也不是沒有好處, 他們周圍很大一塊地方都沒有人敢落座。
“夏尚書最近怎麼樣?看你這狀態,尤勝當年吧?”吃着剛剛上來的飯菜, 朱瞻壑笑着開玩笑。
“世子殿下您就別哪壺不開提哪壺了。”也不知道爲什麼,再次見到朱瞻壑的夏原吉放鬆了不少。
沒有了去年見他時的恭敬, 話裡話外都好像是兩個多年不見的老友在聊天。
只不過,這兩人的年紀差的有點兒大。
“那你哪壺是開的?我提開的吧。”朱瞻壑也是笑得格外開心。
“我啊,哪壺都不開,您就別提了。”夏原吉苦笑着放下了筷子,拿起了酒壺,朝着朱瞻壑示意。
朱瞻壑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茶杯,笑着搖了搖頭。
“您又不是不知道,今年的事情不少,花錢的地方更是多,您要是覺得維喆辛苦,那就把那宗人府要用的印信還給維喆,維喆就開心了。”
夏原吉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笑着開起了玩笑。
他給朱瞻壑的戶部印信是用於朱瞻壑在京中這段時間的花費的,雖然不少,但就這麼一份,對於偌大的一個王朝的戶部來說,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夏尚書這就過分了啊,我爹都已經去就藩了,我又不是當年的那個我,這點錢你戶部都要摳?”
朱瞻壑笑着舉起了茶杯:“夏尚書是生怕你那個夏老摳的名號不夠響亮嗎?”
“嗐!”夏原吉夾了一筷子肉, 大剌剌的擺了擺手。
“要是世子殿下您能留在京中,別說是那個名號了,再給維喆來一個也不嫌棄。”
夏原吉大抵是這段時間被壓抑得有些狠了,喝了一點酒之後有些口不擇言了。
不過好在,他的理智還在,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夏尚書說笑了。”朱瞻壑微微一笑,揭過了這個話題。
其實他知道,夏原吉就是想跟他共事就是了,因爲前兩年自己這個殺神沒少給夏原吉搞錢。
第一次在浙江一帶殺倭寇和貪官的時候戶部得了一些錢,雖然不多,但聊勝於無。
第二次是北征,因爲朱瞻壑的建議築了京觀,大明多出了大量的牛羊戰馬,讓戶部回了一大口血。
第三次是揚州,朱瞻壑殺了兩萬多人,抄了不少人的家,戶部又得了一大筆錢。
至於第四次……
反正朱瞻壑這樣的隊友,對於夏原吉這種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尤其是在經歷過今年的事情之後,夏原吉就尤其懷念去年的日子。
“夏尚書牢騷不少啊。”朱瞻壑揭過了話題,重新又開了一個。
“能說出這種話,讓我猜猜,是耕牛代養一事的最後收尾不順利吧?”
“唉……”夏原吉聞言輕嘆一聲,又灌了自己一杯酒。
“世子殿下果然不愧是一開始就看透了這件事的人,什麼都瞞不過您。”
“夏尚書言重了。”朱瞻壑笑笑,拿起酒壺給夏原吉倒了一杯酒。
“其實想也知道,這件事不是那麼簡單的,夏尚書您心心念唸的都是錢,脫離百姓太久了,總是要出事兒的。”
“是最後收回耕牛的時候出岔子了?”
“服了。”夏原吉拱起手,滿臉的佩服。
“最後戶部去回收耕牛的時候,官員們倒是沒多少敢動手的,雖然有一些,但全部算下來也只有六十一人,實在是九牛一毛。”
“不過維喆沒想到,百姓那邊也會出問題。”
“正常。”看着夏原吉大倒苦水的樣子,朱瞻壑覺得很好笑。
“天底下不是所有百姓都是淳樸的,當時爺爺和你將名單的擇選交給我,我雖然能實地走訪,但畢竟過萬的人家,只能是大略瞭解一下。”
“這人啊,誰都貪婪,對於一個沒了頂樑柱的家庭,一頭耕牛無異於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神明,他們自然是不願意放手的。”
“有句話叫做窮山惡水出刁民,雖然有些以偏概全了,但也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
“世子殿下果然高明。”夏原吉拱起手,一臉佩服的模樣。
“不過,世子殿下您這次回京……”
話說了一半,但夏原吉的臉上已經帶上了希冀的色彩。
萬國來朝,以前也不是沒有過,鄭和下了三次西洋了,前兩次也帶回了不少使臣。
以使臣和祭祀宗廟爲由召集藩王進京,合情合理,但也不是那麼的必要。
這,就讓夏原吉想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