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寶殿 張士誠今膛困雄兵

話說西吳賢王朱元璋,自於橋兵變以來,取襄陽,戰滁州,平蕪湖,克太平,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長江兩岸,於元順帝至正十六年,一舉佔領了江南重要城市南京。

義軍進城以後,搜剿殘匪,出榜安民,獎勵工商,賑濟飢庶。經過一番調理,使這座蕭條的城市,很快又興旺起來。

朱元璋把原來的金陵侯府改作王宮,日夜在那裡操勞。兩個月後,經文武羣臣的一再催促,他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從此,改國號爲大明,年號爲洪武,把金陵改爲應天府,置省臺司院衙門,大封功臣。

幾天後,洪武萬歲穩坐龍墩,傳下兩道聖旨。第一道。命開明王常遇春爲大將,率精兵十五萬,上將二十員,出征開封,扼守黃河兩岸,以防元兵入侵;第二道,派御總兵花雲、吳良守太平府,郭子興守鎮江府,胡神守瓜州府,張興祖守蕪湖,郭光卿守滁州,胡得紀守亂石山,朱亮祖守寧國……一張聖旨,派出了三十六家御總兵,把守重要城鎮。衆將領旨,先後離京而去。

書要簡短。洪武元年秋八月這一天,朱元璋正在後宮觀看兵書,忽有密使報道:“蘇州王張士誠起大兵三十萬,進攻大明帝國。前鋒部隊已攻佔了天長關,守將何二愣不幸陣亡。”

朱元璋聞聽大怒,馬上傳旨擊鼓撞鐘,召羣臣上殿議事。

時間不長,文武羣臣來到金鑾寶殿,朝賀已畢,列立兩旁。

朱元璋道:“朕與張士誠素無冤仇,如今無故出兵,犯我疆土,殺我愛將,實屬欺人太甚。朕欲興師問罪,卿等以爲如何?”

定國王武殿章出班奏道:“張士誠坐鎮蘇州,已有十幾個年頭。他手下兵多將廣,能事者甚多。此人嫉賢妒能,妄想獨吞天下,實乃我大明一害。今出師有名,本應乘此機會,收復東南。”

丞相李善長道:“想那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馬增善等,名爲義軍,實則淨做不義之事。萬歲欲北趕大元,必先統一南方七省,以解後顧之憂。如此看來,眼下正是出兵之時也!”

朱元璋聽罷,就想即刻傳旨征剿。可是,略一思索,又猶豫了。爲什麼?因爲中山王徐達重病在身,不能出征;軍師劉伯溫正在兩湖考察民情,尚未歸來;開明王常遇春遠在開封鎮守,未在身邊。這三人是他的左膀右臂,沒他們隨軍,朱元璋放心不下啊!於是,他將心思對羣臣述說了一番,又說道:“此番出征,何人能領兵帶隊?”

護國王胡大海奏道:“這有什麼發愁的?他們不在,不是還有我嗎?你給我一支精兵,我把張士誠抓來就是!”

武定王郭英說:“二哥魯莽,又不曾單獨領兵帶隊。倘若有失,大不利也!”

胡大海很不服氣,瞪着眼睛說道:“我說老七,你怎麼也小瞧起二哥來了?你好好想一想,自咱起義以來,什麼大事不是我辦的?大江大浪我都不怕,何況一個小小的張士誠呢!”

那位說,胡大海怎麼稱郭英爲老七呢?書中交待:想當年,在安徽亂石山出了七位結義好友。他們是:老大武殿章,老二胡大海,老三湯合,老四朱元璋,老五鄧玉,老六常遇春,老七郭英。按這樣排下來,胡大海才叫郭英爲老七。

閒話體提。朱元璋聽着衆人的議論,琢磨片刻,說道:“你們不必爭論了,朕要御駕親征!”

李善長一聽,忙出班奏道:“主公乃萬乘之尊,金枝玉葉。如今,國本初定,百業待興,還是不去爲好。”

胡大海接了話茬兒:“哼!你們當文官的,就會溜鬚拍馬。當皇上的爲什麼不能帶兵,這是哪家的規矩?老四,你若領兵出征,可以壯軍威,鼓士氣,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李善長被胡大海搶白了一頓,覺得不是滋味,可是,又不敢跟他辯理,只得暗自憋氣。

朱元璋聽罷羣臣議論,說道:“朕意已決,卿等不必爭議了。”說到這裡,向殿前掃視了一眼,“孫堅何在?”

欽天監孫堅出班施禮:“臣在!”

“朕欲興兵問罪,何日出師吉利?”

孫堅取出曆書,推算了一陣,奏道:“八月初五是黃道吉日,主公出徵,定然大吉大利。”

“好!”

朱元璋站起身形,傳出口旨:“朕親統大兵十萬,命郭英爲先鋒,湯合、鄧玉爲左護使,武殿章、趙玉爲右護使,後軍主將朱亮祖押運糧草,胡大海蔘贊軍機。八月初五祭旗出師,不得有誤。”

“遵旨!”

朱元璋將口旨傳罷,拂袖退殿。接着,羣臣散朝,各自去做應戰準備。

書不贅述。到了八月初五這一天,朱元璋頭戴雙龍雙鳳金翅盔,體掛金鎖大葉連環甲,外披杏黃緞九龍團花戰袍,腰繫百寶穿花珍珠帶,足蹬龍頭鳳尾牛皮戰靴,左肋懸一口五金安鐵寶劍,在衆將簇擁之下,先祭天告地、拜別宗廟,又到大校場檢閱了三軍。接着,炮響九聲,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開出南京。文武百官也尾追而行,一直把朱元璋送到十里長亭。

這陣兒,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后,率領三宮六院衆嬪妃,早已在此候駕多時。朱元璋見了,急忙下馬,與皇后相見。

馬後端起酒杯,雙手遞到朱元璋面前,強作笑臉:“萬歲興師遠征,必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願陛下保重龍體……”說到此處,她嗓子便嚥了,眼淚圍着眼眶直轉。

馬氏與朱元璋是患難夫妻。多少年來,出生入死,過的是血雨腥風的歲月,擔的是數不清的風險。自來南京,太平日子過了還不到半載,又要開兵見仗。而且,這次是丈夫親自領兵,作爲恩愛的妻子,怎能不替丈夫擔心呢?可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她又不能過於悲傷。所以,她強忍悲痛,故作笑臉。

朱元璋對妻子的心情,瞭如指掌。他接過酒杯,笑道:“休要替朕擔心。料那小小的張士誠,掀不起多大風浪。此番出征,定能凱旋而歸。”接着,又把京營殿帥張玉、副殿帥薛鳳槁、應天府府尹梅四祖喚到面前,囑咐道:“你們要聽從皇后宣詔,好好守衛京城。”

“遵旨!”三人唯唯領命。

朱元璋把後事安排妥當,這才上馬出發。

馬皇后目送元璋走去,率領文武回城。這且按下不提。

且說朱元璋,統領雄兵十萬,曉行夜宿,飢餐渴飲,直奔天長關進發。

先鋒官郭英帶領人馬,逢山開道,遇水搭橋,長驅直入,遙遙領先。這一日,來到天長關外,紮下營寨。次日,四更起牀,五鼓造飯,平明列隊,討敵罵陣。

蘇州王張士誠手下的大將張克亮,殺出城來,與明軍搦戰。郭英一馬當先,大戰張克亮,只用了十幾個回合,一槍刺張克亮於馬下。蘇州兵大敗,郭英乘勢攻佔了天長關。入城後,出榜安民,並派專人向皇上紅旗報捷。

翌日,朱元璋進城,嘉獎有功人員,並命大將範永年留守天長,餘者繼續向西南進軍。

書要簡短。明軍所經之地,攻必克,戰必勝,勢如破竹,捷報頻傳,眼看離蘇州越來越近了。朱元璋心情非常舒暢,暗自思忖道:可笑張士誠自不量力,竟敢與朕爲仇,真乃飛蛾撲火也!蘇州是魚米之鄉,風景秀麗,有“人間天堂”之稱。朕攻佔蘇州之後,定要好好慶賀一番。想到這裡,恨不能一口將蘇州吞掉。他不斷傳旨,催促三軍速行。

這一天,朱元璋正督軍前進,忽然,先頭部隊不走了。他不解其意,派人前去打探。

時間不長,藍旗探馬跑來啓奏:“啓稟萬歲,前面有一出家道人,攔住去路,口口聲聲要見陛下。武定王不允,他便躺倒在地。武定王命人將他擡走,可是,十個人也擡他不動。現在還在爭吵,請旨定奪。”

胡大海聞聽,喝喊道:“老七真是個飯桶,把妖道殺了算啦,還用這般麻煩?老四,待我去收拾他!”

胡大海要走,被朱元璋喝住:“慢!二哥不可莽撞。依朕看來,這個道人必有來歷。咱何不將他喚到馬前,問個原委?”

胡大海不服氣地說道:“哼!出家人沒有好東西,理他做甚?”

朱元璋一聽,笑了:“話不能那麼講。軍師劉伯溫不也是出家人嗎,怎麼說沒有好人呢?”

“我是說,除了他之外,沒有好人。”

朱元璋知道胡大海一貫嘴硬,無理攪三分,便也不再與他鬥口,傳旨道:“速將道人帶來!”

“遵旨!”探馬答應一聲,轉身而去。

時過片刻,只見軍兵往左右一閃,武定王郭英領着一個老道,來到朱元璋面前。衆人閃目一瞧,但只見:

這道人,立馬前,

相貌堂堂不平凡。

頭上戴着魚尾冠,

無暇美玉上邊安。

八卦衣,身上穿,

圓領大袖飄飄然。

百寶囊,挎在肩,

水襪雲鞋腳上穿。

面如玉,前額寬,

獅鼻闊口柳眉尖。

二眸子,亮如電,

五絡長髯飄胸前。

一把拂塵手中晃,

好似神人降凡問。

朱元璋看罷,暗自稱奇。

老道轉着眼珠,四處蜇摸了一番,單手打問詢,口唸:“無量天尊!貧道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問道:“請問仙長在何處修行,法號怎麼稱呼?”

“貧道自幼在蘇州天后宮出家,法號妙真是也!”

朱元璋又問:“仙長見朕,欲奏何事?”

“貧道斗膽問一句,萬歲意欲何往?”

朱元璋答道:“去蘇州討伐張士誠。”

“俗家征戰之事,與我出家人無關。不過,今有一事,不可不奏。”

“有話請講,朕願聞高論。”

老道說:“如今是金秋八月,農家正在開鐮收割。萬歲引兵十餘萬,輜重連軫數十餘里,所到之處,人踏馬軋,對莊稼危害極大。爲此,百姓怨聲載道。萬歲興仁義之師,名爲拯救天下黎庶,實則卻給他們帶來了苦難。言行相背,此乃大不義也!貧道斗膽,冒死進言,請陛下三思。”

胡大海聽着刺耳,把牛眼一瞪,說道:“你這老道真來無理!自古行軍打仗,哪有不在地上走的?我們又沒長翅膀,能飛到蘇州去嗎?糟踏點莊稼算得了什麼,用不着你瞎操心!”

朱元璋怕胡大海再說難聽話,忙接過了話頭:“仙長言之有理。朕本不忍心糟踏莊稼,怎奈人多路窄,進軍不便啊!但不知仙長有無良策?”

老道笑着說道:“主公真乃仁德之君也!貧道自幼生長在此地,對這裡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萬歲如不嫌棄,貧道願爲主公領路,既不糟踏莊稼,又可早日到達蘇州。此乃兩全之法也,不知萬歲龍意如何?”

朱元璋聞聽大喜,邊笑邊說道:“承蒙仙長惠願。單等平定蘇州,必與你重修廟宇,重加賞賜。”

“貧道不敢貪慾多求,但願黎民少受塗炭,已是求之不得的了。”

朱元璋命郭英撥給老道一匹快馬,在前邊帶路。老道千恩萬謝,策馬而去。

此時,胡大海又說道:“哼,我看這妖道來得蹊蹺,不像善類。萬歲因何聽他胡言?”

朱元璋道:“二哥言之差矣!人家說的俱是正理,咱們焉能不聽?況且,人家至誠進言,咱卻之也不恭呀!”

胡大海還是犟着他的死理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哼,還是多長几個心眼兒爲好!”

武殿章說道:“我看不會有什麼差錯,二弟休再猜疑。”

郭英道:“既然主公已傳口旨,我們多加提防就是。”

簡短捷說。從這天開始,明軍便離開大道,繞山路而行。起初,山路還不太難走,車馬輜重仍可以通行,可是到後來,山路越來越難走了。翻過一架山,又是一道嶺,古木廊林,道路崎嶇。軍兵累得呼呼喘氣,通身冒汗,一個個口出怨言,叫苦不迭,都想返回原道。

朱元璋心中生疑,命軍兵去尋問老道妙真:“此處是什麼地方,因何這樣難走?還需幾時才能到達蘇州?”

時間不長,軍兵回來奏道:“稟知我主,妙真道長說,這個地方叫金鎖山。轉過這架大山,就是蘇州。他還說,最多再走兩日,便可到達。”

朱元璋心想,如此說來,不論往前走、往後退,都一樣費勁,還是繼續前進有利。於是,馬上傳旨,曉諭三軍,再鼓一把勁兒,衝過難關。

到了第二天黃昏,山路變得寬闊多了。掌燈以後,大軍來到一塊盆地。

朱元璋剛要傳旨安營,突然間,郭英慌慌張張來到馬前:“啓奏陛下,情況有變,那個老道不見了!”

“什麼?!”朱元璋倒吸了一口冷氣,忙問道:“何時不見的?”

郭英答道:“掌燈時分。”

胡大海說道:“-!我說出家人沒有好東西嗎,你偏不信,怎麼樣,我沒說錯吧?”

郭英道:“事已至此,悔也無用。我看咱們往後撤吧,呆在這裡,于軍不利。”

朱元璋點頭:“快傳朕的口旨。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調頭撤軍!”

口旨傳出,軍心浮動,人喊馬嘶,亂作一團。

正在這時,探馬來報:“啓稟陛下,大事不好!”

“何事驚慌?”

探馬道:“我軍的歸路已被蘇州官兵截斷,糧草全被劫到山外。”

郭英忙問道:“後軍主將朱亮祖哪裡去了?”

探子道:“下落不明,無法探聽。”

朱元璋聽罷,額角上滲出冷汗,緊咬牙關疾呼:“衝出去!一定要衝出去!”說罷,他把御鞭一晃,雙腳點鐙,飛馬直奔後隊。衆戰將不敢停留,各率親兵尾追而去。

他們來到後隊,勒住坐騎,定睛觀瞧。只見鐵槍將趙玉,正指揮軍兵搬運石塊。爲什麼?原來,山口已被蘇州兵用巨石和叉車堵死了。什麼是叉車呢?就是裝滿石塊的普通馬車。蘇州兵把它從山頂扔到山口,左一輛,右一輛,橫七豎八地交錯在一起,搬不好搬,挪不好挪,是最厲害的障礙物。

朱元璋仔細觀看,見叉車、巨石已把山口封嚴。若想打開,談何容易呀!可是,事到如今,怕費事也不行了。他親自指揮三軍,動手消除障礙。

正在這時,忽聽山頭上鑼聲震耳,炮號連天。霎時間,箭矢、火銃、飛石、土炮,一齊奔明軍射來。勢如狂風,疾如暴雨,直打得硝煙瀰漫,火光沖天。明軍死傷慘重,鮮血染紅了山野。朱元璋見勢不妙,忙引兵退出險地。

簡短捷說。一夜之間,明軍連衝了七次,也未衝出山口。結果,損傷了人馬五、六千名,把朱元璋急得五內俱焚。

次日天亮,朱元璋等人才看明白。他們四周全是大山。這些山,山勢險惡,立如鏡面,無處可攀。山上旌旗林立,佈滿了伏兵,只有南北兩座山口可以出入。但是,北山口已被叉車堵死,南山口又被蘇州兵用重炮封鎖。這樣一來,想要出去,比登天還難。

朱元璋看罷,不住地捶胸叫苦,對胡大海、郭英等衆將說道:“千錯萬錯,都錯在寡人身上。朕不該耳軟心活,中了妖道的詭計,致使諸公跟我受累。”

右護使武殿章道:“智者千慮,難免一失。諸葛亮乃古之聖賢,還錯用馬謖,失了街亭。何況主公乎?”

胡大海也說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你日後多聽點別人的話就好了。如今,後悔能頂何用?”

正在這時,山頭上突然炮響三聲,打斷了他們的談話。衆人擡頭觀看,只見山上繡旗搖擺,閃出一簇人馬。緊接着,人馬列立兩旁,中間露出一把銷金傘。傘下罩定一人:頭頂金冠,身披黃袍,腰橫玉帶,足蹬龍靴,肋佩寶劍,面如重棗,三絡長鬚,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此人並非別人,正是蘇州王張士誠。

朱元璋舉目再瞅,見張士誠左側站立一人:身高體壯,頭戴卷檐兒荷葉盔,斗大皁纓飄在腦後,身穿大葉烏金甲,外罩青緞子戰袍,面如鍋底,黑中透亮,豹頭環眼,燕額虎鬚,真好像三國的張飛再世。此人正是蘇州兵馬大元帥張九六,綽號賽張飛。

朱元璋再一細瞧,見張士誠右側站立着一個出家道人,正是那個領路的妙真。書中交待:他的真名叫張和對,綽號賽張良,是張士誠手下的軍師。在他們左右,還站着幾十名大將,一個個威風凜凜,氣宇軒昂。

朱元璋正在觀瞧,就見一個偏將朝山下喊話:“明軍聽着!請你們的皇上出來答話!”

朱元璋也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催馬出陣,站到隊伍最前邊,仰面答道:“朕就是皇上陛下,爾等有話就講吧!”

蘇州王張士誠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地說道:“元璋兄,別來無恙乎?自當年十王興隆會一別,屈指算來,已有十載。不期在這牛膛峪相遇,幸會啊幸會!”說罷,哈哈大笑。

朱元璋直氣得渾身戰慄,面色蒼白,用手點指蘇州王:“張士誠!朕與你一無冤、二無仇,都是義軍,爾何故不宣而戰,奪我城池?今日,你施奸計將寡人困在此處,意欲何爲?”

張士誠聽罷,滿臉奸笑道:“本王對你實說了吧!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你自封爲帝,把本王置於何地?這就是我困你的原因。你是個明白人,若能依我三件大事,我便馬上放你們逃生;如若不然,定叫你們都死在這牛膛峪中!”

朱元璋問道:“哪三件大事?”

張士誠說道:“一,你咬破中指,馬上下一道血詔,答應把南京、太平、瓜州、鎮江、蕪湖、滁州等重要城池,劃歸我有;二,你必須脫袍讓位,北面稱臣,讓我做皇帝;三,把你的軍隊如數交出,歸我統率。這三件缺一不可,望你三思。”

還沒等朱元璋說話,胡大海早就忍不住了,扯開大嗓門罵道:“放你孃的狗屁!別說三件,就連半件我們也不答應!”

張士誠大怒:“哼,良言難勸該死的鬼。爾等已死到眼前,還敢如此放肆!來呀,大炮伺候!”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四十八回 朱永傑夤夜探惡陣 羅老道意外逢高人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二十一回 康郎山英雄遇好漢 兩軍陣神槊會寶刀第二十七回 金眼刁軍陣鎮元魔 脫金龍疆場誘明將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十三回 救明主援兵進牛膛 平反王雄師困蘇州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二十六回 小英雄施恩救病漢 老豪傑賭氣戰兇頑第十二回 莽英雄施計擒敵帥 老俠客奮力挫三傑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五十二回 李文忠反目斥明主 胡大海忍怒問君王第十回 老英雄詞嚴驚敵膽 小太保藝高壓羣魔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三十八回 元大王技窮擺惡陣 明主公招賢訪高人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四回 馬皇后傳音調兵將 花總兵走馬戰的頑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六十六回 御校場再鏢奪魁首 花燭夜銀鈴得真情第六十三回 施暗計羣毆張天傑 催快馬窮追元順帝第四回 馬皇后傳音調兵將 花總兵走馬戰的頑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三十三回 露絕技常勝挫敵將 使暗器玉環敗英雄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二十二回 鄱陽湖元璋陷重圍 截龍嶺友諒下絕情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十一回 小常茂戲耍無敵將 胡大海智激衆將軍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二十五回 鼓大勇奮力戰疆場 闖奇禍投軍赴前敵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十四回 使暗器賀肖驚羣雄 離前敵胡賓訪名師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寶殿 張士誠今膛困雄兵第十七回 救戰將走險駙馬府 盜解藥勇登丞相門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三十一回 救主公金花獻妙計 追雄兵元將入樊籠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二十二回 鄱陽湖元璋陷重圍 截龍嶺友諒下絕情第十九回 莽英雄藝高抓三傑 朱洪武意重赦反王第十二回 莽英雄施計擒敵帥 老俠客奮力挫三傑第十三回 救明主援兵進牛膛 平反王雄師困蘇州第六十三回 施暗計羣毆張天傑 催快馬窮追元順帝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六十五回 花槍將無意遇公主 銀鈴女有心立校場第四十回 矬英雄二探黃羊觀 無敵將神槊砸剎門第三十八回 元大王技窮擺惡陣 明主公招賢訪高人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寶殿 張士誠今膛困雄兵第二回 胡大海走險闖連營 張九六出營截猛將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四十四回 破惡陣徐達布雄兵 求戰切於皋討將令第六十八回 牛角嶺公主遭不測 龍口峰徐方遇強手第二十三回 劉伯溫巧定哭喪計 陳友諒弔孝入樊籠第七回 老夫人含恨悔前約 寧彩霞大義許終身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二回 胡大海走險闖連營 張九六出營截猛將第六十二回 剿敵寇徐達發重兵 戰兇頑常茂逢強敵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二十六回 小英雄施恩救病漢 老豪傑賭氣戰兇頑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四十二回 斬仇人朱森試寶刃 救明主徐方辨高僧第二十五回 鼓大勇奮力戰疆場 闖奇禍投軍赴前敵第五十二回 李文忠反目斥明主 胡大海忍怒問君王第六十二回 剿敵寇徐達發重兵 戰兇頑常茂逢強敵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四十八回 朱永傑夤夜探惡陣 羅老道意外逢高人
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四十八回 朱永傑夤夜探惡陣 羅老道意外逢高人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二十一回 康郎山英雄遇好漢 兩軍陣神槊會寶刀第二十七回 金眼刁軍陣鎮元魔 脫金龍疆場誘明將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十三回 救明主援兵進牛膛 平反王雄師困蘇州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二十六回 小英雄施恩救病漢 老豪傑賭氣戰兇頑第十二回 莽英雄施計擒敵帥 老俠客奮力挫三傑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五十二回 李文忠反目斥明主 胡大海忍怒問君王第十回 老英雄詞嚴驚敵膽 小太保藝高壓羣魔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三十八回 元大王技窮擺惡陣 明主公招賢訪高人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四回 馬皇后傳音調兵將 花總兵走馬戰的頑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六十六回 御校場再鏢奪魁首 花燭夜銀鈴得真情第六十三回 施暗計羣毆張天傑 催快馬窮追元順帝第四回 馬皇后傳音調兵將 花總兵走馬戰的頑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三十三回 露絕技常勝挫敵將 使暗器玉環敗英雄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二十二回 鄱陽湖元璋陷重圍 截龍嶺友諒下絕情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十一回 小常茂戲耍無敵將 胡大海智激衆將軍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二十五回 鼓大勇奮力戰疆場 闖奇禍投軍赴前敵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十四回 使暗器賀肖驚羣雄 離前敵胡賓訪名師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寶殿 張士誠今膛困雄兵第十七回 救戰將走險駙馬府 盜解藥勇登丞相門第二十八回 脫金龍敗兵回連營 朱元璋率將赴盛會第三十一回 救主公金花獻妙計 追雄兵元將入樊籠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二十二回 鄱陽湖元璋陷重圍 截龍嶺友諒下絕情第十九回 莽英雄藝高抓三傑 朱洪武意重赦反王第十二回 莽英雄施計擒敵帥 老俠客奮力挫三傑第十三回 救明主援兵進牛膛 平反王雄師困蘇州第六十三回 施暗計羣毆張天傑 催快馬窮追元順帝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六十五回 花槍將無意遇公主 銀鈴女有心立校場第四十回 矬英雄二探黃羊觀 無敵將神槊砸剎門第三十八回 元大王技窮擺惡陣 明主公招賢訪高人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寶殿 張士誠今膛困雄兵第二回 胡大海走險闖連營 張九六出營截猛將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四十四回 破惡陣徐達布雄兵 求戰切於皋討將令第六十八回 牛角嶺公主遭不測 龍口峰徐方遇強手第二十三回 劉伯溫巧定哭喪計 陳友諒弔孝入樊籠第七回 老夫人含恨悔前約 寧彩霞大義許終身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二回 胡大海走險闖連營 張九六出營截猛將第六十二回 剿敵寇徐達發重兵 戰兇頑常茂逢強敵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二十六回 小英雄施恩救病漢 老豪傑賭氣戰兇頑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四十二回 斬仇人朱森試寶刃 救明主徐方辨高僧第二十五回 鼓大勇奮力戰疆場 闖奇禍投軍赴前敵第五十二回 李文忠反目斥明主 胡大海忍怒問君王第六十二回 剿敵寇徐達發重兵 戰兇頑常茂逢強敵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四十八回 朱永傑夤夜探惡陣 羅老道意外逢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