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

話說花總兵在兩軍陣上,大戰各路反王,一鼓作氣,連勝三木

南漢王陳友諒大怒,催馬擺刀,來戰花雲。二人刀棍並舉,互不相讓,殺了個地覆天翻。

九江王陳友必恐兄長有失,率領諸王,一同衝殺過來,將花雲困在垓心。

俗話說:“強狼難勝衆犬,好漢抵不住人多。”花雲力戰羣頑,把他累得盔斜甲歪,熱汗直流。

副總兵姚猛、吳良一看,急忙麾軍衝殺過去,把花雲救出重圍,逃回太平府內。

陳友諒餘怒未消,命人架炮攻城。

花雲回到城內,傳下令箭,死守太平。他親定各項守城軍規,違者嚴懲不貸。花雲和姚猛、吳良,衣不解帶,日夜巡城,親自督戰。戰鬥一直進行了三天,花雲連眼都沒有合過。

到了第四天晚上,他率領幾名親兵,視察東城,見那裡除一部分軍民守城外,其餘人都睡覺去了,防守得很鬆懈。花雲大怒,命人把守將白如山找來回話。

白如山睡眼——,衣甲不整,來見主帥。

花雲怒斥道:“本帥已頒下嚴令,各城須嚴加把守。你因何私自離開?”

白如山嚇得熱汗直淌,不住地叩頭道:“末將一連三天沒有睡覺,實在有點支持不住了。”

“你困,別人就不困嗎?若都去睡覺,誰來守城?你身爲營官,擅離職守,抗我令箭,這還了得!來人,把他推出去砍了!”

衆將一齊跪倒,苦苦求情。花雲不便駁回衆人的面子,這才把他饒過。不過,活罪沒免,狠狠地打了他二十軍棍。消息傳開,三軍肅然,誰也不敢再偷懶了。

且說白如山。這傢伙口服心不服,越想越恨。他把幾個好友找來,密儀道:“太平府乃彈丸之地,怎能抵住九國的兵將?花雲沽名釣譽,暴虐無情,我等何必保他?不如多個心眼兒,投降了吧!”

“對!”衆死黨道,“獻城立下大功,陳王爺決不會虧待咱們。”

“對,就這麼行事。”

幾個人密議已畢,又蒐羅了死黨二十餘人,在四更左右,由白如山領着,殺死門軍,開關落鎖,獻了東城。

此時,花雲正在帥府議事。忽聽街上叫喊連天,忙命人出去察看。

片刻,一個親兵跑來報信:“陳友諒殺進城裡來了,街上正在混戰!”

花雲“哎呀”一聲,幾乎栽倒在地。他手提寶劍,剛要出去,副總兵姚猛急衝衝跑了進來。花雲定睛一瞧,只見他渾身是血,滿臉是傷,連頭髮、鬍子都染紅了。

姚猛急促地說道:“完了,一切全完了!請大帥快把家眷找來,隨本職逃命去吧!”

花雲聽罷,情知大勢所趨,忙跑回內宅,把母親、妻子、嬌兒找到一處,說明了原委。

花老夫人說道:“爲娘年紀高邁,不累贅你了。快,帶着他們孃兒倆逃命去吧!”

花雲道:“事急矣,請母親速行!”

老夫人聽罷,略一思索,轉身走到內室。花雲等了片刻,不見母親歸來,入室一看,老夫人已懸樑自盡。花雲撫着母屍,放聲痛哭。當他轉身走出內室的時候,見妻子盧氏也橫劍自刎。到了此刻,花雲也顧不了許多了,領着又哭又鬧的兒子花茂,來到議事大廳。

姚猛見花雲許久纔來,急得直跺腳:“大帥,快點走吧!再晚一步,可就出不了城啦!”

花雲說道:“這是我子,名叫花茂。請你將他帶回南京,好好撫養。”說罷,讓孩子給姚猛磕了三個響頭。

姚猛驚問道:“大帥這是何意?”

“食君祿,當報皇恩。城在我在,城失我亡。”

姚猛說:“自古沒有不打敗仗的將軍。只要留得三寸氣在,何愁報不了仇呢?大帥,隨我逃命要緊。”

姚猛再三苦諫,花雲執意不從。

正在這時,府門外一陣大亂。緊接着,幾個親兵跑進稟報:“陳友諒的大軍,已殺到帥府來了!”

花雲果斷地說:“我領人抵擋一陣,你帶領孩子從後門逃命去吧!”

姚猛無奈,把花茂背起來就走。孩子捨不得離開爹爹,把嗓子都哭啞了。

花雲把牙關一咬,吩咐左右:“擡棍帶馬,開門迎敵!”

這陣兒,他身邊只剩下五六十個人了。花雲在前,軍兵隨後,從轅門殺出,衝進敵隊。

俗話說:“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花雲現在已豁出性命,所以倍加勇猛。只見他棍起處刀槍亂飛,死屍翻滾,把敵兵打得紛紛倒退。

此時,有人飛報陳友諒。南漢王親領軍兵,來到近前,閃目一瞧:只見花雲好像一頭狂怒的雄獅,橫衝直闖,如入無人之境。陳友諒又氣又恨,調來三百弓弩手,大聲喝喊:“步騎兵後撤,弓弩手上前!”說罷,“呼啦”一聲,聯軍向四面一閃,把花雲和十幾名士兵暴露在空地上。

陳友諒喊道:“花雲,還不下馬投降!”

徐州王李春也喊:“再不歸順,就叫你們變成刺蝟!”

陳友必接着暴叫:“這小子橫骨插心,勸也無用。射吧!”

花雲四外掃視了一眼,狂笑道:“自古忠臣不怕死,爾等休得囉嗦!”

陳友諒無奈,傳令放箭。霎時,箭如飛蝗,奔花雲射來。可嘆花雲與那些士兵,皆死於亂箭之下。後人有詩讚曰:

大將出寒門,

赤膽極君恩。

十年征戰苦,

一朝變忠魂。

名利心不撼,

富貴不能淫。

光輝照史冊,

萬古美名存。

花雲死後,陳友諒念他是條好漢,命人用棺槨收殮,葬於城郊。又命人撲滅戰火,出榜安民。在此歇兵兩日,向南京進發。

再說飛叉將姚猛。他帶着親兵三百餘人,揹着花茂,冒着煙火,從西門殺出太平府,奔南京疾進。天亮之後,忽聽背後有人喊話:“姚將軍,請等一等!”

姚猛回頭一看,正是雙鞭將吳良。只見他滿身血垢,衣甲破碎,眉毛、鬍子都燒沒了,真是慘不可言。他身後的十幾個親兵,也都衣冠不整,滿臉是傷。

吳良追上前來,失聲大哭:“花將軍爲國捐軀了!”

姚猛聞聽,心如油煎,不住地垂淚。二將邊走邊談,走不多時,忽見對面來了一哨人馬。仔細一瞅,原來是自己的軍隊,爲首大將乃薛鳳稿。薛鳳稿是從哪兒來的?前文書已有交待,他是受了張玉之命,來太平府救援的。雙方見面,述說了原委。

姚猛道:“陳友諒勢大,不可死拼。待咱回京見了娘娘,再作定奪。”

薛鳳稿心想,可也是呀!手中只有三千軍兵,無濟於事。想到此處,只好收兵,與姚、吳二將回京交旨。

馬娘娘得知太平府失陷,嚇得魂不附體;又聽花雲捐軀,更是痛斷肝腸。她撫扶着花茂的肩頭,不住地哭泣。片刻過後,馬娘娘擦乾眼淚,傳下風旨,追封花云爲義侯,子襲父職,並且,讓姚猛把他收養在府中。

次日,警報傳來,九國聯軍已屯兵紫金山,眼看就要攻打應天府。

馬娘娘連夜將羣臣召來,商討對敵之策。張玉道:“娘娘千歲放心。南京城池堅固,兵精糧足。臣等願拼死守護,決不讓陳友諒得逞。”

馬皇后問道:“卿手中有多少人馬?”

“五萬掛零。”

馬娘娘又問;“大將都不在京城,何人可以禦敵?”

張玉答道:“現有七家太保在京,俱可領兵殺敵。”

馬皇后忙問:“這七家太保都是何人?”

張玉說:“有常茂、朱沐英、丁世英、武盡忠、武盡孝、常勝和胡強。”

馬皇后聽罷,眉頭舒展,又問:“聽說常茂等人已隨常遇春出鎮開封,但不知他們何時回到南京?”

“他們昨夜剛從開封歸來。”

馬皇后大喜;“妙極了!只要有常茂、朱沐英在,咱就不怕了。卿快替哀家傳旨,宣七家太保上殿。”

“臣遵旨!”

簡短捷說。頓飯的工夫,張玉把七家太保帶到勤政殿內。

常茂、朱沐英領頭,跪倒在地,給馬皇后叩頭:“參見娘娘千歲,千千歲!”

“給四大娘叩頭!”

“給四嬸嬸磕頭!”-!粗聲,細聲,什麼味兒的都有。

馬皇后說道:“免禮平身!”

太保們站起身來,垂手列立在御桌案前。

馬皇后問常茂:“你爹爹常遇春可好?因何故將你們打發回來?”

常茂翻着雌雄眼,晃着大扁臉,說道:“我爹都忙透了,成天排兵佈陣,巡邏放哨,把黃河兩岸把守得銅幫鐵底,固若金湯。可是,元兵賊心不死,時常派兵到黃河南岸騷擾。不過不要緊,都被我爹給整治了。”說到此處,把淌出的鼻涕擦了擦,又接着說,“我爹聽說皇上御駕親征,擔心京城空虛,才把我們打發回來。”

馬娘娘點了點頭:“六爺想得太周到了。不用我說,你們大概也都清楚。現在,皇上被張士誠困在牛膛峪,你胡伯父闖出連營,回朝搬兵。南漢王陳友諒,組成九國聯軍,趁火打劫。昨日,太平失陷,花將軍陣亡。敵兵貪得無厭,欲搶南京,現已屯兵紫金山,說不定明後日就要大戰。你們想想,怎樣才能將敵兵殺退?”

金錘殿下朱沐英道:“請……請母后放……放心,俗……俗話說……”

前文書說過,朱沐英是個磕巴嘴,口吃得很厲害。只見他伸着脖子,晃着腦袋,青筋蹦起老高,五官都挪位了:“兵來將……將擋,水來土……上屯。陳友諒沒……沒什麼了……了不起,來多少咱就收……收拾他多……多少。”

“你快歇會兒吧,都快把我們急死了!”常茂打斷他的話,說道,“請四大娘放心。我們小哥們兒把敵兵包下了,管叫他們有來無回!”

衆太保也一齊說道:“娘娘放心。有我們在,南京就沒事兒。”

馬娘娘聽着,不住地點頭,對張玉說:“張愛卿,這些孩子就交給你了。他們的父兄都不在眼前,千萬不要出了差錯。”

“臣謹遵鳳旨!”說罷,領着衆位小英雄,下殿而去。

馬後退殿,文武歸府,按下不提。

單表大帥張玉。他把衆位小英雄帶到府中,挨着個兒地作了交待。小太保領命,各自歸府。

次日未時,陳友諒發兵,攻打江東門。張玉聞訊,披掛整齊,升坐帥府,把副元帥薛鳳稿和大將姚猛、吳良,以及各位小太保請來商量。

張玉道:“本師受皇上重託,負守衛京師之責,關係重大,非同兒戲。陳友諒胸懷野心,一再與我主爲仇。今又領兵犯我京城,實乃本朝一患。願諸位協力同心,殺敵報國。”

薛鳳稿說:“請大帥放心,我等願與京城共存亡。”

張玉點頭,操起大令分派道:“姚將軍與府尹梅四祖同守內城,嚴防奸人搗亂。如發現可疑之人,立斬不赦;吳良將軍領兵三千,保護皇宮及各府的安全;薛副元帥領兵一萬,把守水旱十三城,以防敵兵偷越城池。各位小太保,隨本帥出征。”

衆將領命,分頭而去。

張玉命中軍大將樑雲,點齊精兵一萬二千人,放炮三響,開關落鎖,殺出東門。

張玉將人馬埋伏在江東橋兩翼,由兩千弓箭手射住陣腳,他親帶七名太保,立馬橋頭,向前觀看,但見敵兵似海浪,旌旗遮日光,戰鼓咚咚響,刀矛閃寒霜。鋪天蓋地,無邊無沿,盔甲鮮明,龍騰虎躍。再仔細一瞅,見纛旗之下,立着一匹戰馬,馬上端坐一人。見此人:金甲紅袍,青馬大刀。誰?南漢王陳友諒。身後甲士林立,虎視眈眈。

張玉看罷,挺槍躍馬,來到陣前,高聲喝喊:“對面可是陳友諒?”

陳友諒單手背刀,手捻三絕鬍鬚,洋洋得意地說道:“不錯,正是本王。你不是張玉嗎?”

張玉點了點頭:“嗯!陳友諒,你這個人面獸心之徒,無故犯我城池,殺我臣民,本帥正欲興師問罪,爾卻送上門來。還不過來送死,更待何時?”

陳友諒聽罷,冷笑道:“張玉,你是個聰明人,別辦糊塗事。也非本三小看你,就憑你能守住南京嗎?眼下,本王親統大兵二十萬,戰將數百員,已將南京團團圍住。可以說戰無不勝,無堅不摧。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你若明白事理,趕快獻城歸順;你若執迷不悟,只有死路一條!”

徽州王左君必也鼓着蛤蟆眼,扯開破鑼嗓,喊道:“張玉,放聰明點兒!我們早就知道,南京兵微將寡,朝大空虛,你還逞什麼能耐?不如早些投降,哥們兒保你吃喝不愁。”

衆反王聽了,不住聲地狂笑。

張玉大怒,剛要出戰,忽聽身後有人喊話:“殺雞焉用宰牛刀?大帥,把這幫壞蛋交給我吧!”

張玉回頭一看,正是常遇春的長子常勝。他略一思索,說道:“你要多加小心。”

常勝笑着說:“請大帥放心。”說罷,催開戰馬,手舞長槍,直奔兩軍陣前。

張玉把馬一撥,迴歸本隊,觀敵-陣。

常勝衝到陣前,用槍點指,厲聲喝喊:“陳友諒,有種的過來,和你家小爺爺大戰三百合!”

衆反王擡頭觀看,兩軍陣上閃出一員小將!但只見:

獅子盔,張口吞夭,

朱雀鎧,虎體遮嚴。

素羅袍,藏龍戲水,

八寶帶,高貴長綿。

護心鏡,亮如滿月。

肋下懸,玉把龍泉。

梅針箭,密插寶袋,

犀牛弓,半邊月彎。

鳳凰裙,雙遮兩腿,

魚-尾,鉤掛連環。

掌中槍,神鬼怕見,

胯下馬,走海登山。

真像哪噸三太子,

飛身跳下九重天。

陳友諒看罷,暗中叫絕。略停片刻,對左右說道:“天底下竟有這樣的英俊少年。誰去戰他?”

“某家願往!”話音一落,身後鑽出猛將蘇成。他催開棗紅馬,手擎三尖兩刃刀,來到陣前,緊勒絲僵,問道:“對面這個小娃娃,報上名來!”

“我乃常勝是也!你是何人?”

蘇成惡狠狠地說道:“老子縱橫九省,藝壓三江,大將蘇成便是。”

常勝道:“原來是無名的小輩。少爺的槍雖快,不扎無能之人。你趕快回去,叫陳友諒過來送死!”

蘇成聽罷,氣得哇呀暴叫:“小娃娃,胎毛未豐,乳臭未乾,竟敢口出狂言。來,今日叫你嚐嚐爺爺的厲害。”說罷,掄刀就剁。

常勝一不慌,二不忙,翻着眼睛往上看着。眼看大刀到了,雙手橫槍往上一架,大刀正砍到槍桿上,“噹啷”一聲,把刀崩開。還沒等蘇成變換招數,常勝的雙手一抖,大槍奔蘇成的咽喉刺來。蘇成趕緊往旁邊一閃身形,這一槍扎空了。蘇成使了個金龍纏腰,大刀奔常勝攔腰砍來。常勝使了個懷抱琵琶,把他的大刀磕了出去。一來一往,二人廝殺在一處。

別看常勝年紀不大,武藝卻不俗。他這條槍使得太好了,像蛟龍擺尾、怪蟒翻身,神出鬼沒、上下翻飛,把蘇成逼得眼花繚亂、手足無措。戰着戰着,常勝看出破綻,使了個壓頂三槍,扎眉心、掛雙眼,蘇成急忙抽刀向上招架。誰知常勝這是虛招兒,他冷不丁把槍頭一低,奔蘇成的胸前扎來。蘇成情知不好,可是,再想躲閃已經來不及了,這一槍正扎到他的左乳之下,扎進足有半尺多深。常勝陰陽一合把,把槍尖拔了出來。霎時間,一股熱血噴出有五尺多遠。蘇成慘叫一聲,死於馬下。他的棗紅馬見主將陣亡,忙逃歸本隊。

常勝擡靴子,亮靴底,把槍尖上的鮮血擦淨,看着敵兵把屍體搶回,這才又喝問道:“哪個再戰?”

此時,陳友諒身後又有人喊道:“王爺,待我把姓常的收拾掉,給蘇將軍報仇!”

陳友諒點頭。

這個人催馬搖鞭,直奔常勝而來。常勝一看,這傢伙長得又矮又胖,項短脖粗,圓胳膊圓腿,好像一個大肉墩子。只見他頭頂虎頭盔,身披鐵鎖甲,雙手擎着一對雙鞭。看樣子,倒有一把氣力。

常勝看罷,問道:“來將通名!”

“吾乃江東名將——賽周倉的周正是也!”說罷,掄鞭就打。

常勝正要動手,忽聽身後馬蹄聲響,有人說道:“有飯大家吃,有功大家立。哥哥你累了,快回去歇會兒,把這個肉墩子交給我吧!”

常勝一看,是“壞小子”丁世英。他把馬一撥,笑着說:“兄弟,多加小心。”

“沒事兒!”

不提常勝迴歸本隊,單說丁世英。他把戰馬一提,來到周正面前,上一眼,下一眼,這個看呀!一邊看,一邊唸叨:“我說你這個人,長得怎麼那麼難看?比水缸多四條腿,比菜墩子多個腦袋,真是人間的怪物,讓人看了多難受哇!活着也丟人現眼,快死了得啦!”

周正一聽,氣得直哼哼。心裡說,這小子的嘴可太損了。他擡頭一看,嚇了一跳。怎麼?見對面這個人:又瘦又小,臉上乾巴巴的,沒有血色。沒有眉毛,小三角眼,眉角朝下耷拉着,歪鼻子,薄片嘴,滿口大板牙,兩隻扇風的耳朵。身穿青衣,頭頂小帽,腰裡繫着一條繩子。兩隻雞爪手,託着一條光腚槍,連槍纓、槍檔都沒有,槍尖都生了鏽啦。騎的這匹馬,光板沒毛,馬尾巴是根,還一個勁兒地直撲棱。人也缺德,馬也難看,把周正氣得哈哈大笑:“山要大了,什麼野獸都有;人要多了,什麼模樣都有。你還說我難看呢,我看哪,比你可強多了。小輩,你是誰呀?”

丁世英少氣無力地說:“我說小子,你小點兒聲好不好?打仗憑的是能耐,聲大頂啥用?我鬧病剛好,你可別把我嚇着!”

周正一聽,說道:“就憑你這個模樣,還能打仗嗎?某家不欺弱小之人,你快逃命去吧!”

丁世英眼珠一轉,四外一蜇摸,悄聲對周正說道:“你呀,是不知道內情,我們那個大元帥張玉算損透了!這不,城裡兵馬不多,他傳了一支將令,把大人、小孩兒都拉出來湊數。我重病還沒好,也得被迫出征。他還給我們定了個規矩,每人都得對付一個。誰要辦不到,就不給飯吃。所以,我跟你商量商量。咱倆假打假戰行不?哪怕打個平手,我也好有個交待。你是英雄,我是狗熊;你是大人,我是孩子。大概你不會不答應吧?”

周正聽了,心裡合計,嗯,小孩子不會說瞎話,城裡肯定缺兵少將。要不,這個病孩子還能出陣嗎?

諸位,周正信了丁世英的話,可上當了。也不光是周正,但凡頭一次跟丁世英打交道的人,幾乎沒有不上當的。他生來就是一副病態,其實,一點兒病也沒有。他使的這條槍,乃是著名的兵器“獨牛戰杆”,連寶刀、寶劍都剁不動它。他騎的這匹馬,名叫“千里橡皮駒”,它也不是沒毛,它是和大象一樣,毛太短,緊貼到身上了。這匹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一匹出名的寶馬。周正是個一勇之夫,哪曉得其中的奧妙?丁世英一貫以病騙人,要不,怎麼得了個“壞小子”的綽號呢?

書接前文。周正想罷,冷笑道:“好吧,本將軍成全你了,陪你走幾趟吧!”

丁世英滿口稱謝,一晃獨牛戰杆,奔周正當胸刺來。不過,他這一刺,連一點勁兒也沒有。周正漫不經心,用鞭輕輕地往外撥開。丁世英又扎第二槍,奔他的頸嗓。周正一歪腦袋,又問了過去。丁世英雙手一抖,又奔周正的小腹扎來。周正一看,這條槍直哆嗦,看樣子都有點端不住了。他也不躲閃,大大咧咧地用鞭往外撥拉。哪知,沒有撥動;再用力,還沒撥動。剎那間,就見丁世英的三角眼瞪圓了,兩隻胳膊也由細變粗了,大吼一聲,洪若撞鐘:“小子,你就死在這兒吧!”那獨牛戰杆一紮有千斤力氣,一下子刺透周正的小腹,槍尖從後腰都露出來了。周正口吐鮮血,撒手扔鞭,死於非命。

丁世英把死屍挑在馬下,又現出了病態,大口大口地喘着氣說:“你這個人長得太糟了。怎麼剛一碰就完了?哎喲,可累死我了!”

此時,陳友諒和衆反王看得真切,一個個把鼻子都氣歪了,命令軍兵將周正的屍體搶回。

徐州王李春跟周正非常要好,又是乾親家,哪有不痛之理?他大吼一聲,飛馬衝到了世英面前:“小輩休走,着刀!”

丁世英把千里橡皮駒一撥,將刀閃過,說道:“你們都想欺負我這個病孩子呀!”

“呸!”李春罵道,“少他孃的裝蒜!拿命來吧!”說着,又是一刀。

再說雌雄眼常茂。他是各家太保的“元帥”,大家都聽他的指揮。他見了世英打了勝仗,心中痛快,扯開嗓子喊道:“我說病孩子,見好就收吧,回來歇一會兒,有人替你!”

丁世英見“元帥”發了話,不敢不從,於是虛晃一招兒,策馬迴歸本隊。

常茂看了一眼野人熊胡強,說道:“我說野小子,該你的班兒了,快過去把那個傢伙弄死!”

“知道了!”胡強答應一聲,手舞虎尾三節棍,邁開飛毛腳,衝到兩軍陣前,要大戰李春。

欲知勝負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四十四回 破惡陣徐達布雄兵 求戰切於皋討將令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五十回 小英雄回京傳捷報 十王爺進宮探真情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六十四回 元順帝駐兵沙雁嶺 朱元璋派將金馬城第十七回 救戰將走險駙馬府 盜解藥勇登丞相門第六十五回 花槍將無意遇公主 銀鈴女有心立校場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六十四回 元順帝駐兵沙雁嶺 朱元璋派將金馬城第六十六回 御校場再鏢奪魁首 花燭夜銀鈴得真情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六十八回 牛角嶺公主遭不測 龍口峰徐方遇強手第七回 老夫人含恨悔前約 寧彩霞大義許終身第六十七回 銀鈴女巧設賽馬場 田再鏢施計離樊籠第三十二回 戰山口王爺退兵將 討軍令常勝攻臺坪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四十九回 朱元璋麾軍破惡陣 元順帝化裝出燕京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六十六回 御校場再鏢奪魁首 花燭夜銀鈴得真情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十七回 救戰將走險駙馬府 盜解藥勇登丞相門第二十三回 劉伯溫巧定哭喪計 陳友諒弔孝入樊籠第三十一回 救主公金花獻妙計 追雄兵元將入樊籠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六十二回 剿敵寇徐達發重兵 戰兇頑常茂逢強敵第六十五回 花槍將無意遇公主 銀鈴女有心立校場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三十二回 戰山口王爺退兵將 討軍令常勝攻臺坪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五十一回 朱洪武暗中胭粉計 元奸細藉機斬切臣第五十回 小英雄回京傳捷報 十王爺進宮探真情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三十一回 救主公金花獻妙計 追雄兵元將入樊籠第三十三回 露絕技常勝挫敵將 使暗器玉環敗英雄第三十六回 取糧草派將聚寶山 救英雄搬兵臺坪府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三十回 朱元璋率兵闖重圍 固大英投軍戰敵將第十六回 顯手段席前驚羣雄 獻計謀城中救高徒第三十六回 取糧草派將聚寶山 救英雄搬兵臺坪府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五十一回 朱洪武暗中胭粉計 元奸細藉機斬切臣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二十二回 鄱陽湖元璋陷重圍 截龍嶺友諒下絕情第四回 馬皇后傳音調兵將 花總兵走馬戰的頑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二十五回 鼓大勇奮力戰疆場 闖奇禍投軍赴前敵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三十八回 元大王技窮擺惡陣 明主公招賢訪高人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五十七回 田再鏢藝高勝虎將 韓金虎力大舉千斤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十回 老英雄詞嚴驚敵膽 小太保藝高壓羣魔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二十三回 劉伯溫巧定哭喪計 陳友諒弔孝入樊籠第二十一回 康郎山英雄遇好漢 兩軍陣神槊會寶刀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六十七回 銀鈴女巧設賽馬場 田再鏢施計離樊籠
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四十四回 破惡陣徐達布雄兵 求戰切於皋討將令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五十回 小英雄回京傳捷報 十王爺進宮探真情第十五回 小常茂無端生是非 老俠客決意赴疆場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六十四回 元順帝駐兵沙雁嶺 朱元璋派將金馬城第十七回 救戰將走險駙馬府 盜解藥勇登丞相門第六十五回 花槍將無意遇公主 銀鈴女有心立校場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七十回 沙雁嶺北俠戰惡道 雁門關軍師迎將軍第二十四回 朱元璋兵發開封府 脫金龍肆虐兩軍陣第六十四回 元順帝駐兵沙雁嶺 朱元璋派將金馬城第六十六回 御校場再鏢奪魁首 花燭夜銀鈴得真情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六十八回 牛角嶺公主遭不測 龍口峰徐方遇強手第七回 老夫人含恨悔前約 寧彩霞大義許終身第六十七回 銀鈴女巧設賽馬場 田再鏢施計離樊籠第三十二回 戰山口王爺退兵將 討軍令常勝攻臺坪第四十一回 刁步正巧施胭粉計 朱永傑遇難逢真人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四十九回 朱元璋麾軍破惡陣 元順帝化裝出燕京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六十六回 御校場再鏢奪魁首 花燭夜銀鈴得真情第三十五回 於化龍大義保明主 常遇春領兵助親生第十七回 救戰將走險駙馬府 盜解藥勇登丞相門第二十三回 劉伯溫巧定哭喪計 陳友諒弔孝入樊籠第三十一回 救主公金花獻妙計 追雄兵元將入樊籠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六十二回 剿敵寇徐達發重兵 戰兇頑常茂逢強敵第六十五回 花槍將無意遇公主 銀鈴女有心立校場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三十二回 戰山口王爺退兵將 討軍令常勝攻臺坪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五十一回 朱洪武暗中胭粉計 元奸細藉機斬切臣第五十回 小英雄回京傳捷報 十王爺進宮探真情第十八回 四俠客奇聚蘇州城 老英雄勇闖銀安殿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五十六回 皇后驅輦奔前敵 花槍將討令闖重圍第三十一回 救主公金花獻妙計 追雄兵元將入樊籠第三十三回 露絕技常勝挫敵將 使暗器玉環敗英雄第三十六回 取糧草派將聚寶山 救英雄搬兵臺坪府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三十回 朱元璋率兵闖重圍 固大英投軍戰敵將第十六回 顯手段席前驚羣雄 獻計謀城中救高徒第三十六回 取糧草派將聚寶山 救英雄搬兵臺坪府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五十一回 朱洪武暗中胭粉計 元奸細藉機斬切臣第四十三回 陳友諒帶路訪高人 朱元璋應親納賢士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六十回 施巧計誆騙張天傑 拼力氣頑戰元都督第二十二回 鄱陽湖元璋陷重圍 截龍嶺友諒下絕情第四回 馬皇后傳音調兵將 花總兵走馬戰的頑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五十八回 朱元璋派將傳書信 田再鏢率兵闖元營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二十五回 鼓大勇奮力戰疆場 闖奇禍投軍赴前敵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五十四回 朱元璋親征白陽關 雌雄眼搦戰無名將第六十九回 小矬子夜探天罡寺 老俠客雲遊沙雁嶺第三十四回 於金萍救將醫傷疾 於天慶替妹聯姻緣第三十八回 元大王技窮擺惡陣 明主公招賢訪高人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五十七回 田再鏢藝高勝虎將 韓金虎力大舉千斤第五十三回 紫禁城玉環解窘境 午朝門緊急報軍情第四十七四 沙克明冒名闖軍帳 花刀將省悟歸連營第三十九回 朱洪武失蹤中途路 徐英雄初探黃羊觀第五十九回 柳河川面見開明王 天蕩山奇遇火龍祖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三回 胡大海戲耍賽張飛 寧伯標營救護國王第九回 山大王身離二傑嶺 寧伯標發兵牛膛峪第十回 老英雄詞嚴驚敵膽 小太保藝高壓羣魔第二十回 九江口元璋搬兵將 周家寨常茂降妖魔第六十一回 韓駙馬疆場泄私憤 老俠客陣前辨忠奸第六回 野人熊威懾兩軍陣 小磕巴誤走鳳凰莊第二十九回 洪武帝斥敵顯雄才 虎印將練拳露鋒芒第二十三回 劉伯溫巧定哭喪計 陳友諒弔孝入樊籠第二十一回 康郎山英雄遇好漢 兩軍陣神槊會寶刀第五回 陳友諒兵團應天府 小太保搦戰江東橋第四十六回 花刀將反目傷元戎 兇水陣無情淹明將第六十七回 銀鈴女巧設賽馬場 田再鏢施計離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