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

朱玉剛回到京中的時候得知發生了一件大事由一些大太監在幕後操縱戶部尚書聯合了一武官員準備向皇帝呈遞一份請願書上面有上百位大臣的集體簽名要求對以劉瑾爲首的八個太監處以極刑。吏部尚書許進卻加以反對認爲此舉操之過急不僅不能扳倒劉瑾等人而且還會引火燒身幾個士中除了李東陽外其他幾人也參與了這次行動。等到李東陽派人向朱玉剛報告這個消息時卻來不及了劉瑾已經採取了行動。

原來上書的官員中有一個人是劉瑾安排的內線他在那些大太監和官員密謀的時候把消息透露給了劉瑾劉瑾頓時怒不可遏他讓那些準備上朝的官員集體站在午門外等候上朝當時正是烈日當空衆人又飢又渴劉瑾又特別吩咐不許任何人給他們椅子坐和茶水喝那些上了年紀的大臣紛紛倒下。如果有誰出言反對一旁窺視的錦衣衛立刻送上一頓皮鞭衆大臣雖然在上書前一個個羣情激昂但此刻卻都屈服於劉瑾的淫威之下一個個敢怒不敢言。即使有幾個想出頭的也早被劉瑾收了。

見鎮壓住了大臣們劉瑾還是餘怒未息於是叫上其他六個太監因爲馬永成已經死了一起來向皇帝訴苦他自恃皇帝對他一向言聽計從又不懂事雖然最近一陣有點不對勁對他比以前冷淡了許多但劉瑾還是不懷疑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此番如果不能徹底擊倒那些反對他的大臣以後肯定還會有人效仿的因此不僅要從上打倒他們更要從精神上戰勝他們。

張永雖然也在“八虎”之中但很明顯他和其餘幾人是不同心的不過衆大臣的矛頭對準的卻是他們七個人爲了不引起劉瑾等人的過分懷疑他也尾隨着一起來見朱玉剛。

朱玉剛正在養心殿裡思考對策剛聽到這事的時候他簡直是怒髮衝冠劉瑾竟然敢對大臣如此無禮他就算身爲皇帝也從未這麼嚴厲的對待過大臣在明官的地位還算是可以的一般沒有大的過錯皇帝也會給他們一點面子的沒想到今天劉瑾狂妄到如此地步一定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才行啊。

正在思索間劉瑾等七個人已經進來了朱玉剛冷冷的望了他們一眼哼了一聲就把身子轉過去不再理睬他們。

不料劉瑾卻像一條賴皮狗一樣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三步兩步的爬到朱玉剛腳下抓住他的褲角口中連連哭泣道“皇上您要給老奴等人做主啊外面有很多人都要老奴等人的命啊!他們根本就不把皇上放在眼裡皇上還沒說要我們的命他們就自作主張上書了!”

其餘幾人見劉瑾如此姿態也跟着跪倒在地上一起搶天呼地的哭了起來太監的嗓子本就陰尖這麼多人一起哭泣頓時把養心殿吵得幾乎翻了天張永夾雜在中間不敢出頭只好低頭沉默不語靜待形勢的發展。

朱玉剛不曾料到劉瑾這麼大年紀了竟然還如此恬不知恥他厭惡的甩開劉瑾的手向前走了兩步回過頭來冷冷的說道“如果不是你們爲非作歹引起公憤他們也不會出此下招啊你竟然敢把他們攔在午門外誰給你的權力?”

劉瑾一愣他沒有料到皇帝對他是如此嚴厲頓時尷尬無比一張老臉恨不得鑽進地下去但他畢竟老奸巨滑臉皮又厚很快恢復正常繼續哀求道“皇上老奴等人平時的所作所爲也是爲了皇上啊但他們根本就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才——”

劉瑾話中有話朱玉剛豈會聽不出來?他的意思就是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了朱玉剛的諭旨即使朱玉剛沒有明令下旨他們也是揣測了他的意思去做的總之說到底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他皇帝朱玉剛本人!

朱玉剛頓時怒火萬丈劉瑾如此囂張出乎於他的意料之外轉念一想事實的確如此正德皇帝所幹的荒唐事可不是大部分由劉瑾等人出面去做的嗎?可是自己不是正德皇帝難道他做的事也要自己去承擔嗎?朱玉剛腦中轉過無數個念頭既想立刻呵斥侍衛將劉瑾等人拖出去痛打一頓又想爲自己辯解幾句但都被他自己否定了他想起王陽明所說的現在一切尚未籌劃好百官上書只是一個突發事件如果貿然動手的話後果難以預料忽然朱玉剛腦中想到一個計策不如將計就計麻痹一下劉瑾等人將此事大事化了小事化無不了了之既不傷害百官又不使劉瑾等人起疑心。

劉瑾見朱玉剛站在那兒悶聲不語臉色鐵青還以爲他馬上就要大發雷霆了急忙朝其餘幾人一使眼色於是衆人一起不停的磕起頭來把個養心殿的地板上磕得“咚咚”直響劉瑾則繼續施展着他的表演天賦“皇上你是不是不要老奴等人了老奴們是年紀大了不能服侍皇上了應該退位讓賢可是皇上您難道忘了嗎小的時候是老奴等人陪伴在皇上身邊替皇上找好玩的好吃的皇上有了煩惱也是老奴們想方設法逗皇上開心的那時候他們在哪裡呢?他們爲什麼不站出來替皇上解憂這時候卻一個比一個厲害?”劉瑾說着還不停的抹着眼淚看上去真是傷心欲絕。

劉瑾如此逼真的表演差點使朱玉剛上了他的當幸虧他知道了劉瑾的真面目這也更加增添了他的厭惡之心他故意不耐煩的說道“好了好了你們快點起身吧都跪在這兒哭哭啼啼的像個什麼樣子朕不追究你們就是。”

“真的那真是謝謝皇上大恩了!”劉瑾等人見目的達到頓時都喜笑顏開轉眼間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不過那些大臣你就讓他們回去吧他們也是爲了朕爲了朝廷你這樣對待他們豈不是讓他們感到寒心?以後誰還肯說真話啊?朕希望你們以和爲貴以後不要再起干戈了。”朱玉剛語重心長的說道。

“是是老奴這就去叫他們都回去。”劉瑾忙不迭的回答。

劉瑾自以爲在這次事件中佔了上風不僅逃過了大臣們的彈劾而且還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皇帝總算還給了自己幾分薄面說明他還念着昔日的情誼以後還有誰再敢到老虎口中拔牙呢?劉瑾得意的帶領其他幾個太監迅速離開了看着他們的背影朱玉剛暫時忍下心頭這口惡氣不管怎麼樣劉瑾的猖狂得意只是暫時的大臣們的體面還沒有完全喪失殫盡如果按照原來歷史的發展大臣們還會遭到劉瑾的陷害自己總算保全住了他們。

劉瑾的殘酷、陰險加上朱玉剛的故意忍讓可惜大臣們不知道他內心的想法他比任何人都強烈渴望除去劉瑾等人大臣們感到心酸於是衆多大臣竟然集體向朝廷遞交辭呈准備解甲歸田了這分明是用另一種方式在向朝廷表示不滿和失望。朱玉剛暗暗嘆息他們不明白他以進爲退的的計策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又傳來了壞消息。

原來分封在陝西中部的安化王一直以來就對朝廷不滿他認爲自己纔是皇位的最合適人選對由正德這樣的人當皇帝耿耿於懷而恰在此時劉瑾派到陝西的朝廷官員開始對對軍田實施新的稅率並下令逮捕和責打欠稅的人。欠稅人是屬於戊軍的士兵此舉觸動了他們的根本利益而安化王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在背後鼓動那些士兵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騷動的潮流。

於是安化王決定起事他在某個夜晚在府中宴請當地所有的高級官員宴會中事先埋伏好的士兵衝了進來將那些官員和鎮守太監全部殺死另外一些士兵則立刻前去佔領當地的府衙。

一切準備妥當後安化王發佈了一篇其中歷數劉瑾的種種罪行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他身爲皇室的一員有責任有義務爲皇上清君側除奸佞。這篇貌似正義凜然的被分發到了各處官員的手中令人欣慰的是起來響應安化王的人並不多大概他們認爲這是朝廷的事安化王此舉反叛之心實在太過明顯恐怕不得人心。

不過朱玉剛畢竟沒有經過大風浪發生如此鉅變還是感到了一絲慌亂他慌忙召開御前會議大臣們議論紛紛衆說紛官大部分主張安撫武將卻又要求鎮壓。而安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將劉瑾等人捉拿歸案以堵安化王之口安化王師出無名自然不攻自破了;如果派兵前去平亂一時之間卻又找不到合適的帶兵將領。明代這時並沒有特別傑出的將領。朱玉剛被他們吵得頭昏腦漲一時委覺不下而劉瑾等人卻都不見了蹤影一爲避嫌二爲躲禍。朱玉剛突然想到了王陽明他尚在驛館中不如去聽聽他的意見。

朱玉剛甩開那些還在爭吵不休的大臣帶上陳其武換上便裝直奔驛館而去到了那兒才發現戎帥也在二人看到朱玉剛並不感到驚慌看樣子似乎早就預感到朱玉剛會來找他們於是行過禮後三人各自坐下。

朱玉剛顧不得和他們多作寒暄開門見山的將來意說了出來王陽明皺了一下眉頭說道“不瞞皇上其實臣和允漢也在商量此事正想託陳公公來找皇上呢。”

朱玉剛心中一喜連忙問道“先生認爲該怎樣做朕一籌莫展呢!”他知道王陽明在軍事上也是一個好手寧王之亂都能平息何況一個小小的安化王呢?

“皇上微臣認爲對待叛臣賊子絕不能心慈手軟應該堅決鎮壓以儆效尤否則天下還會以爲皇上軟弱好欺將會羣起而效之!到那時情況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樂觀了。”王陽明的態度很堅決。

“他們要是都像你這樣想就好了。”朱玉剛嘆口氣說道“可惜除了爭吵一無所長朕也覺得這個安化王實在是可惡朕恨不得御駕親征親自將他擒獲!”

“請皇上不要意氣用事朝廷還需要你來主持大局呢!”王陽明和戎帥還以爲朱玉剛真的要親自掛帥呢慌忙站起來勸道。

朱玉剛見他倆如此緊張倒是一愣忙讓他們坐下呵呵笑道“你們放心好了朕只是說說而已沒有那麼衝動的再說了朕又不會打仗去了也是於事無補。只是如果真的要派兵去討伐的話該由誰作統帥呢?”

“皇上不必擔心臣有一個人選不知道皇上以爲如何?”

“哦是誰?快說!”

“就是士楊一清此人頗懂軍事對付安化王那樣的人綽綽有餘。”王陽明非常自信。

楊一清?朱玉剛腦中浮現出這個人的印象來果然還和歷史發展的一樣那麼安化王的叛亂被鎮壓也是早晚的事了根本無須擔憂想到此他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道“好朕即日就下旨由楊一清統帥大軍前去平叛!”

“皇上不如再派張永爲監軍一來他也懂軍事二來可爲將來作謀劃那楊一清也是反劉之人。”一直不說話的戎帥突然插口說道。

“如果此番能夠大勝歸來那麼皇上我們可以開始收網了。”王陽明深沉的說道。

朱玉剛明白他們說的是什麼意思王陽明既然敢這麼說那麼肯定早就計劃好了不如就聽他的於是他點頭說道“好朕回去後立刻下旨!”

“朕決定再派錦衣衛副指揮使古孝天帶上‘三千營’隨軍助陣以防萬一。”朱玉剛靈機一動突然想到這是將“三千營”從劉瑾手中收回來的大好時機。

“皇上英明臣等佩服。”王陽明和戎帥一怔之下還是驚訝於朱玉剛的多謀善斷。

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十六章 紅顏知己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一章 探訪軍營第十八章 後宮之首第七章 豹女丰姿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二十七章 神秘少女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一章 探訪軍營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二章 酒肆驚變第九章 朝堂之爭(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十六章 紅顏知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落魄江湖載酒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五章 陰謀(下)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七章 臨幸媚娘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三章 明朝奇聞落魄江湖載酒行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五章 巫山雲雨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三十章 權監伏首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
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十六章 紅顏知己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一章 探訪軍營第十八章 後宮之首第七章 豹女丰姿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二十七章 神秘少女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一章 探訪軍營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二章 酒肆驚變第九章 朝堂之爭(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十六章 紅顏知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六章 虎膽龍威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落魄江湖載酒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五章 陰謀(下)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七章 臨幸媚娘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二章 調戲宮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三章 明朝奇聞落魄江湖載酒行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五章 巫山雲雨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三十章 權監伏首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