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

僅僅是弓箭戰,蒙古人就讓葉爾羌人大吃苦頭,蒙古人的箭快,又強過葉爾羌人,更主要的是會跑,只要葉爾羌人一追上來,他們策馬離開,在奔馳中射殺敵人,正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而葉爾羌人只有少量的箭術好手能夠射中蒙古人,問題是強弩之末,不能射穿魯縞,難以擊穿蒙古人的護甲,有的箭就釘在了護甲上被蒙古人帶着走。

這是一場蒙古人大佔優勢的戰鬥,背後則是大明的雄厚國力!

看到葉爾羌人被他們秋風掃落葉一般地射下馬去,蒙古人懂得感恩了,明白到如果沒有大明的裝備,用他們以前配備的皮甲和弓箭,那些石質或者骨制的箭頭,難以造成如今強勁的殺傷力!

蒙古人大舉出動,至少有六千人,變成了六千隻嗡嗡鳴叫的蒼蠅,圍繞着葉爾羌三萬人的部隊不停地打着轉,時不時地叮上一口,摸上一把!

當葉爾羌人的騎兵大隊出動時,蒙古人馬上撤退,但當葉爾羌人稍一懈怠,蒙古人的弓箭就落在了他們身上。

這種近似於無賴的遊擊作戰方式讓王弟泰維斯亞恨得差點咬碎了滿口的牙齒,誰讓汗國的精銳部隊都在庫爾勒人間蒸發了呢。

事實上,蒙古人進軍速度之快,出乎葉爾羌人的意料,他們也得不到庫爾勒前線的消息,以致於謠言滿天飛,人心惶惶。

阻攔蒙古人的葉爾羌騎兵在騎射方面不是蒙古人的對手,而站地上的步兵則更是糟糕,他們的弓箭還遜色過騎兵的,兵器也差,事實上,長年的和平加上貧瘠的自然環境使得葉爾羌內地的軍備極爲落後,衝上前的步兵往往都被蒙古人射殺。

其實葉爾羌人也通過各個渠道得到了一批火槍,有的來自遙遠的歐洲,有的則是土耳其,更多的是印度。

說起來很搞笑的,別看三鍋是個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民族,但當中藏龍臥虎,比如當中的一個普什圖族中的一個部落,他們居住在阿富汗和印度交界的山區,這裡的人就擅長鍛造、冶煉手藝,世代都以做刀和長矛爲生。

當火槍出現後,他們就開始仿製,對於心靈手巧的部族人來說火槍不過是把燒火筒,製造火槍不成問題!

由於他們仿造的零件精度好,火槍的優點都得以保存,而且還使用方便,不易損壞,因此他們仿造的火槍生意紅火異常。

葉爾羌人能通過商路進口一些,他們認爲火槍很有發展潛力但戰場價值不大,就戰果來看有時候還不如弓箭。雖然有能工巧匠的精心改進,無論就射擊速度和射程威力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總體上來看好像還有所欠缺,到目前爲止,葉爾羌人軍中有經驗的軍官大部分認爲它最大優點就是容易培養射手——與弓箭兵動不動幾年的訓練培養相比,火槍兵的訓練週期要短得多。

中國人則在火器的使用上是個特例,而葉爾羌人使用的都是相對落後的火繩槍與滑膛槍,命中率差,射得也慢,射程更近。

葉爾羌軍中也有五百個火槍手,可是他們根本派不上用場,當他們開一槍,蒙古人能夠射三箭,射得比他們遠。

泰維斯亞覺得非常尷尬,他的部隊處於被人射,射不到人的狀況,這場仗還能怎麼打!

一個可怕的場面發生了,葉爾羌人的一支千人隊可能是忍受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們向着蒙古人衝去,漸漸地脫離了大陣,離開大陣遠了一點。

蒙古人來了個左右包抄,二千人分左右衝來,亂箭一輪射出,把葉爾羌人給射得七零八落的,然後蒙古人悍然亮刀,拍馬殺來!

他們來勢極快,場面也變化得很迅速,那支葉爾羌人的幾乎是眨眼間竟被蒙古人精騎分割,遭遇上優勢兵力的打擊。

待葉爾羌人數千人的大隊人馬衝到那個戰場時,蒙古人已經退去,地上留下的盡是葉爾羌人的屍體。

不到十分鐘,蒙古人乾脆利落地把葉爾羌人的千人隊給屠殺殆盡,顯示出驚人的高效率。

很多葉爾羌人都是被蒙古人的馬刀劈死的,如果用箭的話,可能有殘餘的葉爾羌人等到救援。

此戰看得葉爾羌人心中寒氣大生,這讓一些罵蒙古人不是男人、沒有勇氣上前放對的葉爾羌人的嗓門徒然降低了三分!

如此一來,葉爾羌人出戰的勇氣缺乏,麻煩大了!

他們陷入了對射不是對手,又不敢出擊的窘境。

換作是中國人,那就不同了,試試來攻擊中國人駐守的堅城與寨子看看,包任何來犯之敵撞個頭破血流,五千中國兵敢敵五萬的任何敵人!

接着軍號吹響,三千人一批的蒙古人象退潮一般地退了下來,換上另外一批的三千人,這是讓先前進攻的蒙古人可以休息。

此舉令葉爾羌人心生絕望,人家分批來輪自己,自己卻要頂着盾牌當小受,這仗還能怎麼打!

泰維斯亞看到了不利,下令後軍先退入巴楚城---他們是背城作戰的,準備分批進城,溜之大吉了。

說時遲,那時快,當葉爾羌人後軍的旗號轉動,進入巴楚城時,蒙古軍後陣吹起了進攻號!

馬上有蒙古人中識葉爾羌語的人大吼道:“葉爾羌汗國已敗,汗國已敗!”

衆蒙古人一起高吼,氣勢洶洶地發動了衝鋒!

人數只有區區六千的蒙古騎兵向着足足二萬五六千人的大部隊發動了大規模的衝鋒,這是一個令人激動萬分的時刻,蒙古馬所到之處,葉爾羌人望風披靡,大敗虧敗!

他們看到後軍旗號入城,知道自已打不贏,誰愛打誰打,爺不奉陪了。

個個都想着別人去擋箭,個個都想着自己先跑,能不敗嗎?

泰維斯亞萬萬沒想到的不過是一會兒的功夫,已軍竟然逃跑了,原本在他面前列陣的步兵方陣一鬨而散,蒙古人不過是百多人的部隊衝過來向他放箭!

箭枝呼嘯而來,親兵們爲他擋箭,泰維斯亞轉身就走!

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970節 東哥都不如俺顏大少哩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686節 王太子顏琨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2100節 執行處決地計劃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903節 開國閱艦式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644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一)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625節 領悟玄機第514節 素丹的憤怒!第1727節 又破一個關隘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116節 皇帝最大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817節 舊事不須再提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848節 與黃道周的爭論第322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殤痛第898節 新朝事務(一)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第1448節 硬剛(四)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333節 好看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110節出診部族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794節 不對眼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1310節 明義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369節 打死老傢伙第1882節 死狗太多準備撤退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1703節 今上的的道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847節 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390節 被膩死的糖人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089節 一個巴掌
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970節 東哥都不如俺顏大少哩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2090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五)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1686節 王太子顏琨第999節 藍軍在行動(一)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2100節 執行處決地計劃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528節 代號“老鬼”第803節 我能說個不字嗎?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903節 開國閱艦式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644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一)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1489節 超級大炮毀城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625節 領悟玄機第514節 素丹的憤怒!第1727節 又破一個關隘第752節 今非昔比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116節 皇帝最大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817節 舊事不須再提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651節 黃臺吉的真實想法第848節 與黃道周的爭論第322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殤痛第898節 新朝事務(一)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619節 葡萄牙人成大贏家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943節 華人在印度的攻略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2055節 原形畢露的包頭佬第1120節 新發丘中郎將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第1448節 硬剛(四)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333節 好看第552節 在南京之面子之爭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1478節 世俗化埃及是必需的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436節 新兵一枚之見識第1766節 十五年前的佈局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110節出診部族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923節 皆大歡喜第1149節 勝利的真正原因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331節 幕府之窘第1794節 不對眼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829節 烈火焚城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1310節 明義第374節 讓大家一起發財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369節 打死老傢伙第1882節 死狗太多準備撤退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1703節 今上的的道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847節 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390節 被膩死的糖人第1220節 太祖也不頂用!第1089節 一個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