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大權轉移

【今天的猜謎是,請問:山東與河南兩地包稅的銀子數目是多少:】【回覆謎底到我的微信公衆號:,即可獲得微言準備的紅包喲。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外站的同學也請支持一下微言的寫作吧~】

“終究是有些風險……有些風險。眼下內憂外患,禁不住折騰了。”朱由檢親政以來,是真的感覺到局面一點點壞下去,不知何時才能挽起。在原定歷史上,更是逼得朱由檢一點點走上極端與絕望,最終纔在李自成的進攻之下倉皇走上煤山。眼下見朱慈烺收拾了局面,已然是沒有那種破罐子破摔,豁出一切的勇氣了。

朱慈烺聞言,卻沒有見有幾分膽怯,而是更見笑意,道:“父皇。這份風險,不如就由我承擔吧。”

“嗯?”朱由檢愣了下,忽然間便明白了過來。

眼下的大明,悄然間已經有了兩個權力中心了。一個皇帝,一個太子,其實都有了自己的基本盤。在朱慈烺出宮之前,不管他說得再天花亂醉,風險總是要由朱由檢去承擔的。但而今朱慈烺出宮建立了自己的基本盤,成了一方權力中心,這風險如何,朱由檢已經悄然之間沒有了決策權。

顯然,朱慈烺說的風險就是這個要自己承擔。

“烺哥兒說說罷。”當週皇后離開後,兩人的氣氛已經緩解許多,朱由檢已經內心平靜許多,漸漸接受了朱慈烺已經成一方格局的事實。

“財政之法,不外乎開源節流。開源,就如同孩兒所言興工商,安百農,帶民有餘財。則財賦漸盛。節流,便是……改漕運爲海運。漕運雖然比較陸運而言是節省的。但比起海運,成本又是差得太多了。而且漕運之上。積弊甚多……”朱慈烺侃侃而談。

“烺哥兒……”朱由檢卻忽然打斷了下來:“你看上了河南山東對吧?”

“孩兒一心爲國,只想爲陛下做點實事。別無他念。”朱慈烺輕聲道。

“我相信的。”朱由檢說不清楚什麼情緒,朱慈烺其實戳中了朱由檢的一個最關心的地方。那就是財政問題。

一個帝國的崩潰,最先發出預兆的肯定是財政的問題。比起宋朝這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不提,就說比起元朝,明朝的財政都是十分簡陋不專業,甚至可以說在頂層設計上就有缺漏的。

但朱由檢卻不想動,問題還是和之前一樣,他怕亂子。更怕朱慈烺一動,就讓士紳不再支持朱家皇朝了。但同樣,嚴酷的現實與缺乏財源的現狀讓他無法維持舊有的軍隊,也難以打造更強大的軍隊。

想到這裡,朱由檢沉聲道:“大明既有體制上的東西,不動爲好。添磚加瓦可以,但不許動搖基底。原有財賦之政就不要動了。你要開護工坊,要興商貿,朕都允了。但大運河之事,不必再動。如士紳田稅。更是不要在朕面前提。另外朕問你,若這兩個地方朕交給你代朕監權,你能否保證稅賦的問題?”

“算上遼餉等務?”朱慈烺問。

“這是自然。”朱由檢着急的就是這個。

“河南爲李自成所患。摧殘殆盡,百姓耕作剛啓,田賦之事恐怕無以爲繼。山東一地亦是被建奴摧垮,百姓不得稍歇。若田賦可免……兒臣以爲還是可以試一試的。”朱慈烺心道,大明鼎盛的時候全國天賦也就三四千萬石。朱慈烺的斬獲都能頂得上小半的全國稅賦了,還擔心不能玩一個包稅?

只要撐過頭一年,到時候朱慈烺甚至還能大賺特賺。

果不其然,朱慈烺這麼一說,朱由檢頓時喜上眉梢:“朕可以免河南五年田賦。免山東三年田賦。如此一來,你能否給朕一個保障?”

“兒臣算了。河南與山東兩地,去年不計田賦一共是一百六七十萬三千八百十九兩。兒臣可以下軍令狀!今年開始。這個數字上繳毫無問題。”朱慈烺心中頓時一喜,看來這兩處的實權從今往後,就可以由朱慈烺自行安排了。至於那麼一點錢財,在朱慈烺看來反而是毫無問題。

朱由檢一聽,頓時大喜過望。

此刻,他站起身來,繞着桌案拿起一封奏章,來來回回翻閱,芳霞,然後又拿起一封奏章,繼續來回翻閱。

如是過了小半個時辰,朱由檢也不知道繞着桌案轉了多少圈子了,這纔開口道:“烺哥兒,你現在以爲當今時局,是攘外必先安內,還是攘內必先安外?”

聽朱由檢這麼疑問,朱慈烺頓時凜然。

一開始,朱慈烺是打着用內寇練兵去對付強敵的。

畢竟,最後真正得了大明天下的還是建州女真人,而不是李自成這個獨眼龍。

當然,朱慈烺很清楚大明君臣的心思。在他們看來,外患只是一羣強盜,搶完了就跑。但縱觀史書,奪了自家天下的唯有內寇。

按照朱慈烺熟悉的歷史,大明也的確是被李自成給攻破了京師,逼得崇禎皇帝上吊。

這麼一個死仇在,以至於其後南明建立也不忘記給朱由檢報仇雪恨,硬生生以一個三家之中軍力最弱的政權頂着強大的兩家爲敵。

在後世看來,南明這樣做委實不智,但換做朱慈烺去做,這樣卻有不得已的考慮。殺父之仇不報,天下人如何看待他這個位置的合法性?朱慈烺也一定會堅定舉起剿滅大順的旗幟,至多在軍事上聯合後來的大順軍抵抗清軍。

這樣一來,接下來的戰略到底是“攘外必先安內”還是“攘內必先安外”就顯然是國策的抉擇了。

思量良久,朱慈烺卻突然響起了一個名字:“左良玉。”

不僅如此,還有這個平賊將軍麾下糟糕的軍紀。

大明起了內患,賊寇固然是殺人盈野,但比起賊寇,官軍拉的仇恨更是一點都不少,甚至逼得地方百姓反而投效賊寇。

一念於此,朱慈烺堅定道:“若依兒臣看,清軍始終是頭號大敵。至於內寇,兒臣有信心輕易平定。反而是……我大明內部,有太多太多需要整肅的地方。現在,官逼民反的例子太多了,以至於多到人心喪盡的地步。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這個前提,無論是攘外安內都無從提起!”

朱由檢聽着,怔怔無言,良久,彷彿又掙扎了一下,他終於下了決心。(未完待續。)>

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二十九章:救我第六十二章:征途漫漫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一百三十五章:信不信吳三桂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九章:京營賬冊第十一章: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二十二章:新的來客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六章:軍團建制第二十二章:沙裡院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七章:下西洋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二十一章:發招了第四十九章:見面禮第一百三十五章:公開太子身份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八章:虛實不清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六十三章:千代姬與疫苗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一百三十三章: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九十五章:這是雅克薩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六十章:開封攻守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三十二章:中華天威不容褻瀆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十七章:新考成法第一百一十四章:思鄉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三十一章:無知者無畏第五十六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四章:督師出京第三十九章:拍賣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二十四章:新政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籌謀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一百零四章:攪局者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二十五章:井陘關易手第一百四十八章:這纔是大明強軍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四十四章:露布告捷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一百三十二章:伺機而戰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三章:埃及帕夏第二章:輿論清議第七十九章:明軍威儀
第二十七章:皇帝陛下抵達日本第二十九章:救我第六十二章:征途漫漫第十一章:軍事會議 今晚還更明天限免加更第一百三十五章:信不信吳三桂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一百零六章:海西邊疆直隸州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一章:京師住了外國人第九章:京營賬冊第十一章:第六十五章:愛國赤子之心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二十二章:新的來客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六章:軍團建制第二十二章:沙裡院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七章:下西洋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五十四章:遼東女將第二十一章:發招了第四十九章:見面禮第一百三十五章:公開太子身份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一百零八章:新任荷蘭總督第八章:虛實不清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六十三章:千代姬與疫苗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三十七章:江南變局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一百三十三章: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九十五章:這是雅克薩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五十七章:拖天狗下水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六十章:開封攻守第三十四章:封鎖臺灣第三十二章:中華天威不容褻瀆第六十九章:太貪了第三十九章:來者似不善第十七章:新考成法第一百一十四章:思鄉第四十八章:心悅誠服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三十一章:無知者無畏第五十六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四章:督師出京第三十九章:拍賣第六十九章:多爾袞造反第四十五章:怒斥洪承疇第三十一章:遼東漢兒烈如鐵第八章:首裡城的新客人第一百一十三章:回國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二十三章:天賜良機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二十四章:新政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七十二章:海上敵情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籌謀第五十八章:親軍鎮場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一百五十一章:大將之風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一百零四章:攪局者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二十五章:井陘關易手第一百四十八章:這纔是大明強軍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四十四章:露布告捷第八十章:關廟立碑第一百三十二章:伺機而戰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四章:另類的歷史第一起……第一百四十六章:打人就打臉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三章:埃及帕夏第二章:輿論清議第七十九章:明軍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