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銜尾追擊

思來想去之後,高懷遠最終決定,索性儹越一下,效仿當年孟宗政那樣,也搞一個私募大軍,授之以軍,令其成爲宋軍之的一員,在和衆將商議之後,衆人也同意他的意見,只是這件事華嶽勸高懷遠先莫要擅做決定,畢竟這是組建一支新軍,沒有朝廷的同意下,這是一種謀逆的行爲,省的招惹麻煩,倒不如等等請示過官家之後再說,到時候也名正言順,不會招致朝大臣的非議。!nBEn!。

高懷遠想想也是,現在他雖然在朝地位如日天,但是也不是所有人看着他都順眼,假如他這麼做的話,說不定就會授人以柄,成爲攻擊他的一條罪狀,故此這件事暫時也只能壓下,待到徹底解決了李全之後,再另行處置。

於是高懷遠在和衆將商議之後,決定暫時收繳這些降兵的武器,朝廷負責供應他們糧食,暫時讓他們在楚州城修葺城牆,正好經過此番大戰之後,楚州城城牆坍塌殘破不堪,假如不進行修繕的話,便等於成了一座開放式的城池了,這件事遲早要做,倒不如先用這些免費勞力做起來再說。

這個決定高懷遠還專門詢問了像時青這些降將的想法,時青現在初投宋軍,不敢有其它想法,連連點頭表示同意,並且拍胸脯表示願意出面說服這些降兵幹活,於是其他的那些降將也紛紛答應願意幫忙,於是這些降兵的安置問題便暫時如此解決了。

接下來高懷遠不能再拖下去了,他令劉大勇暫時鎮守楚州城,監管這些降兵降將使之不能鬧事,同時派人通知徐晞稷立即領兵前來楚州接防,代爲處理地方政務,負責清剿周邊散佈的李全軍的殘部,而他自己親領剩餘的大軍,繼續出兵進攻沭陽,務必要儘快將李全擒獲,徹底解決李全這個麻煩。

於是楚州城被破第四天一早,高懷遠便領着黃嚴的忠順軍以及殿前司一部、步軍司一部共兩萬大軍,出城朝着沭陽方向開進而去。

楚州城的老百姓在這次宋軍入城之後,看到高懷遠所率兵將軍紀十分嚴明,絕少出現擾民的情況,不但對老百姓秋毫無犯,而且還開倉賑濟他們,讓老百姓深感這支宋軍的不同之處,大多數人心存感激,在得知高懷遠率軍再次離開楚州城出征討伐李全的時候,紛紛出城相送,數萬民衆直大軍出城十多裡,沿途綿延都是跪倒在路邊的老百姓,讓高懷遠和麾下將士們好不感動,老百姓就是這樣的人,誰有恩於他們,他們便心存感激之情,無形之讓軍將士們產生出一種自豪感,覺得這仗打得值得,總算是替大宋揚眉吐氣了一把。

故此出征將士在得以休息了幾天之後,士氣更加高昂,一路高歌朝着沭陽方向開去。

李全在楚州城破之際,悽悽惶惶帶領了少數殘兵敗將,一路不敢歇息,一天多時間狂奔百里,趁夜一頭扎入了沭陽城。

而在此時,付大全也正在領兵猛攻沭陽,因爲他兵力有限,沒有防備着李全會突然間奔至這裡,措手不及之下,讓李全穿過了他在城外的防線,闖入了沭陽城,在得知李全領兵到了沭陽之後,付大全先是吃了一驚,開始還以爲李全在楚州擊敗了宋軍,率軍過來馳援沭陽呢,結果當他查問過李全所率的兵力之後,卻覺得事情有些不太對頭,正好他的部下在城外抓了一個受傷的李全部下,審訊之後才得知李全原來是丟掉了楚州,這是領着殘兵敗將逃到了沭陽,付大全才放心下來。

於是付大全下令加緊攻城,想要在高懷遠面前露臉一下,趕在高懷遠到來之前,幹掉或者抓住李全,但是沒成想李全到了沭陽之後,雖然帶兵不算多,但是卻加強了不少防禦的力量,而且沭陽本身也有過萬李全的兵馬,在李全到了這裡之後,更加強了他們的防禦力量,以至於付大全領兵猛攻兩天,還是未能攻破沭陽城,反倒因爲太過急功近利,損失了不少的兵將。

當日李全楚州兵敗的時候,雖然沒有來得及**太多兵馬,但是城還是有不少的兵將從東北兩面逃出了楚州城,這幫人在宋軍的追擊之下,有的奔逃向了鹽城方向,也有的被宋軍追上要麼殺了,要麼投降,更有一批人得知李全逃往沭陽之後,集結起來逃往了沭陽。

而李全打不過高懷遠的宋軍,卻倒也不太怕付大全,在沭陽稍微休整了兩天之後,恢復了一些元氣,重新整編了手下的兵馬,在第三天的晚上,突然親自率軍出城偷襲了付大全的兵營,結果付大全一時不備,被李全所敗,損失了不少的人手,再也無力包圍沭陽,不得不收攏潰兵,撤往了灌雲縣。

沭陽之圍暫時得以了緩解,而李全也趁機又收攏了三千多從楚州逃出來的舊部,增強了沭陽的兵力。

但是李全心知自己眼下的局面撐不了幾天,宋軍隨後便會趕來沭陽,繼續圍攻沭陽,想一下宋軍這次的表現,李全便心有餘悸,他從起兵之時,身經百戰,雖然也曾經被金軍打得很慘,但是卻沒有遇上過這麼驍勇之師,他想不通這次高懷遠所率的宋軍是不是吃錯藥了,居然變得如此能打,居然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將他從苦心經營的楚州城給趕了出來,現在惶惶如喪家之犬一般,逃到沭陽躲避。

李全心滿是恨意,他知道這次自己兵敗一是上了姓高的當,讓他掘地道炸燬了城牆,二是手下有一幫人趁機作亂,更是讓他雪上加霜,以至於造成了楚州兵敗的結局,現如今他後悔也來不及了,他需要考慮的是下一步該何去何從的問題。

李全又是將近一夜沒睡,思考着這個問題,現如今他很清楚姓高的是絕不會奪得楚州之後便就此罷手,他這次來勢洶洶,拍胸脯保證要掃平自己,就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接下來高懷遠定會領兵追擊到沭陽來,沭陽雖說是他經營時間不短的地方,而且現在也擊退了付大全的飛虎軍,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長期一來沭陽就一直處於和飛虎軍對峙的前沿,這裡這些年連遭戰事,此地的糧草儲備在近期付大全率領的飛虎軍的猛攻之下,早已告罄,現在城所剩軍糧不夠他們支撐十天的時間,一旦宋軍追到這裡的話,飛虎軍的付大全又一次派兵圍過來的話,以他目前的兵力,想要在沭陽即潰宋軍和飛虎軍的聯軍的話,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大的問題是一旦宋軍和飛虎軍將沭陽包圍的話,不用他們長時間攻打沭陽,只需死死將沭陽圍困住,只需十幾天時間,他就要斷糧,到時候再想逃走,恐怕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了。

李全越想越覺得沭陽守不得,在這裡呆下去的話,恐怕沭陽就成了他的葬身之地,那麼不守沭陽,他又該去哪兒呢?李全被這個問題困擾住了。

高懷遠在穩住了楚州的形勢之後,立即點齊了兵馬,再次出楚州,朝着沭陽方向殺去,李全連楚州這個老巢都丟了,他到了沭陽,又能堅持多久呢?高懷遠下定決心,要在沭陽將李全拿下,省的這廝又跑到別的地方去,畢竟這廝這些年來佔了不少的地盤,要是兜着圈跑的話,還真是有點不好追他呢!

這次楚州之戰雖然打的漂亮,但是其還是有不少遺憾的,一是因爲分兵之後,他兵力有限,不足以包圍楚州城,以至於城破之後讓李全得以逃脫,二是他沒有料到李全不朝鹽城跑,卻帶着殘兵敗將跑到了正在打仗的沭陽,打了付大全一個措手不及,以至於讓付大全的飛虎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這說明李全這傢伙確實有點本事,這個時候居然還能出乎意料的反擊一下,難怪他縱橫京東十多年時間,現在看來,這傢伙是有他不凡之處,所以高懷遠這次領兵進攻沭陽,也就小心了許多。

大軍行動不比李全潰逃時候的速度,李全當時是亡命而逃,拋棄了所有輜重,而宋軍卻要攜帶大批糧秣輜重等物,行動起來就要比李全慢了許多,雖說楚州離沭陽也只是二百里左右的距離,但是宋軍畢竟步軍爲主,一天走不了多遠,待到高懷遠率軍抵達沭陽境內的時候,已經是四天之後的事情了。

當大軍距離沭陽城尚有二十餘里的時候,高懷遠看看天色,令大軍停歇下來,就地安營紮寨埋鍋造飯,一邊派出斥候前出到沭陽城外,查探李全軍的情況以及沭陽的防守情況,而他在紮下大營之後,便立即和華嶽、黃嚴等人商討明日攻打沭陽的計劃來。

第119章 陳震勤王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28章 入川平叛第61章 鴿癡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6章 父親第76章 曬太陽第190章 順利第97章 人贓俱獲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78章 前村第328章 首戰第13章 民報第57章 火藥第86章 誰更缺德第73章 親情第148章 甕中捉鱉第1章 鄉勇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103章 決勝2第24章 飲宴(上)第33章 豐原布莊(下)第66章 京東有變(上)第366章 慘烈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92章 可疑的火災第342章 伏兵第35章 陣前顯威第122章 忠衛第112章 趙昀的決定第215章 定局第193章 密謀第232章 惦記第267章 四娘勸夫第35章 兄弟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239章 斥候第225章 花園夜會第138章 勳章第113章 生死籤第303章 小勝第31章 賊巢(下)第35章 特種行動第10章 挑釁第43章 代理商第42章 中伏第7章 遇襲第25章 堵口第13章 民報第88章 懸案第309章 投機者第30章 交鋒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84章 激戰城下第68章 遊說(下)第99章 漁翁之利第44章 無恥第10章 戰馬第99章 膽小如鼠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49章 低調第13章 民報第98章 叛軍軍師第197章 斷糧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149章 斥候建功第57章 決死抗擊第27章 勸慰第125章 廷杖第145章 佯攻第73章 親情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1章 迷茫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173章 揚州聚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經黃州第99章 真相大白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69章 揮師追擊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上)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287章 策反第126章 攤牌第9章 羣毆第369章 入城第40章 鬱悶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75章 分化處之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1章 亡金第7章 遇襲第8章 變局
第119章 陳震勤王第175章 再見嶽琨第28章 入川平叛第61章 鴿癡第233章 鎮江大營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6章 父親第76章 曬太陽第190章 順利第97章 人贓俱獲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78章 前村第328章 首戰第13章 民報第57章 火藥第86章 誰更缺德第73章 親情第148章 甕中捉鱉第1章 鄉勇第173章 契丹遺族第103章 決勝2第24章 飲宴(上)第33章 豐原布莊(下)第66章 京東有變(上)第366章 慘烈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92章 可疑的火災第342章 伏兵第35章 陣前顯威第122章 忠衛第112章 趙昀的決定第215章 定局第193章 密謀第232章 惦記第267章 四娘勸夫第35章 兄弟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下)第27章 蓬州兵亂第144章 紅介山山口第239章 斥候第225章 花園夜會第138章 勳章第113章 生死籤第303章 小勝第31章 賊巢(下)第35章 特種行動第10章 挑釁第43章 代理商第42章 中伏第7章 遇襲第25章 堵口第13章 民報第88章 懸案第309章 投機者第30章 交鋒第22章 不過如此第284章 激戰城下第68章 遊說(下)第99章 漁翁之利第44章 無恥第10章 戰馬第99章 膽小如鼠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49章 低調第13章 民報第98章 叛軍軍師第197章 斷糧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149章 斥候建功第57章 決死抗擊第27章 勸慰第125章 廷杖第145章 佯攻第73章 親情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31章 衆志成城甕中捉鱉第226章 憂心忡忡第1章 迷茫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173章 揚州聚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經黃州第99章 真相大白第156章 兩面三刀第69章 揮師追擊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18章 殿前都指揮使(上)第130章 撥亂反正第111章 先下一城第287章 策反第126章 攤牌第9章 羣毆第369章 入城第40章 鬱悶第221章 發兵之爭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下)第75章 分化處之第131章 出使吐蕃第1章 亡金第7章 遇襲第8章 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