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

在漫長的先秦時期,奴隸是較土地更爲重要的社會財富。

奴隸主們通過比較奴隸的多寡來炫耀財富,也爲了搶奪奴隸發起戰爭,他們擄劫人口,肆意生殺。夏、商、周還有僅存於傳說中的唐虞二朝,再早一些的炎黃時期皆屬此類,這段歲月在後世被稱作奴隸制時期。

戰車或許是奴隸制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暴力象徵。

在周以前,戰車是大奴隸主獨有的標誌。

黃帝軒轅氏勇武非凡,每戰爭先。在他駕車衝殺之時,身後跟隨着自己的奴隸,身旁並駕着自己的屬臣,成千上萬人的戰爭,真正被稱之爲人的,其實不過寥寥數人。

周朝在社會生產力上有了躍進式的提升,較於前朝,也終於有更多的自由民能夠負擔起戰車這種昂貴事物的花銷。

統治者以井田爲基礎,以八戶爲單位,要求治下民衆供養戰車,八戶一乘,徵員三人,入軍伍,戰四方。

這個乘便是戰車的作戰單位,一駕戰車,三個乘員,他們組成戰陣衝殺,每輛戰車身後,都跟隨着屬於他們的足百奴隸。春秋時期的千乘之戰動輒有十萬人搏殺,但作爲數字計入史書的,卻只有“乘”。

一乘以三人記數,戰爭的規模突兀地從幾人之戰,上升到百千人之戰。

奴隸制的社會形態自戰國開始崩壞,新興地主階級興起,從各個方面挑戰奴隸主們的統治權威,諸侯國內掀起變法奪權的熱潮,諸侯之間,擁有完整人權的自耕農戶成爲了戰爭的主力。

人民與人民的戰爭從那時真正開始,百十萬人的戰爭規模也從那時起躍上臺面,兩百年後,關西的大秦脫穎而出,成爲了最終的勝利者。

奴隸主的概念就此消散,但奴隸卻沒有隨之消失。

秦朝依舊有奴隸,而且爲數不少,僅從苦酒裡計,戶民四百餘,臣妾官奴兩者相加,也接近三百之數。

但秦朝的奴隸又與此前各代大有不同,雖說失去自由,隸屬於主,可他們卻保有了最根本的政治權利,封爵。

奴隸是可以封爵的,還可以通過降爵來換取自己和家人的自由。與之相對的,奴隸這個字眼也不再代表某種固化的階級,而逐漸成爲一種被懲戒者的身份。

觸秦律者或罰爲隸,與秦爲敵者擒之爲奴,隱戶匿農,遊蕩天下者捕之成奴,窮苦黔首插標賣首,亦等於放棄自由,墮入隸籍。

奴隸可以成爲自由民,自由民隨時可能墮爲奴隸,李恪不知道這樣的轉遍到底算是歷史的進步還是社會的倒退,身處其間,他只知道自己不想變成那四者中的一員,且被送來句注軍市這般的市亭當中,如牲畜般供人挑選。

真的……打死也不想!

眼下他就身處在句注軍市當中。

粗大的極富軍寨風格的原木立柵,在四個山頭之間的平谷處圈出一片寬闊之地。

亭門是正經的轅門,車轅朝天,廂板對望,邁步踏入,內裡則凌亂分佈着售奴的高臺。

沒有道路,沒有列肆,全亭僅有一座構築,樣式依舊是軍帳。帳前兩邊,各有甲士持戟而立,人後又豎兩杆大旗,白底黑字書曰【句注】,黑底白字則僅有一個碩大的【始】字。

那兩杆大旗迎風而展,與院門之外那面殷紅的市旗遙相輝映。

此地不愧是和臨治亭齊名的雁門郡三大官市之一,人流之密,稱得上比肩繼踵,激流填塞在軍帳與高臺之間,行進有如軍伍,全無半點散亂。

這一羣羣的過往中間,真正的客人很少,人羣一波波來,一波波走,帶頭的往往衣着光鮮,殿後的大多服飾亮麗,四下還配有三五壯漢,佩劍掌刀,惡形惡狀,這些人共同圍成大圈,圈內則是數量龐大的襤褸衣衫,也就是句注軍市售賣的商品,奴隸。

奴隸們是極易分辨的,除了髒、破之外,他們的脖頸上還繞着索,手腕上也拴着繩。繩索相連,拉緊扣實,相互間不留餘地,奴隸們只能擠作一堆,推搡前行。

不過片刻之間,李恪身邊已經擠過去三大波這樣的人羣,少的那波牽着三十餘個奴隸,大的那波粗略估算足有百人之多。

這中情形讓李恪暗自乍舌,他有些想不明白,秦朝怎麼會有這麼發達的奴隸貿易。

奴隸制度瓦解了,列國紛爭也平息了,統一的大秦朝哪兒來那麼些個奴隸用於交易,始皇陵不修了嗎?

李恪驟自出神,一時不查撞在了旦寬闊的背上,這一撞正中鼻尖,疼得他呲牙咧嘴,痛哼出聲。

“旦,你無緣無故停下來幹嘛?”

“唔……路堵了,不得行。”

李恪恨恨地白了旦一眼,揉着鼻子,沒好氣地說道:“亭裡哪哪都是被踩成禿瓢的草地,何來道路可堵!”

旦翻了個白眼,指向身前:“確實是堵了,前頭圍了一大羣人,聽響動似是有奴隸摔倒,主人羞怒,正在打罵……”

“打罵?”李恪皺了皺眉,靜下心來仔細分辨,果然聽到不遠處傳來叫好聲與怒罵聲,還有拳腳擊打肉體上發出的密集悶響。

這些聲音混在市亭的喧鬧聲中,乍聽並不顯眼,細聽卻顯得格外刺耳。

光天化日的,就這麼當街毆打?

李恪有些難以置信,擡步就有鑽進人羣的打算,哪知卻被癃展一把拉住。

“公子,怪事不怪,切勿多事。”

李恪甩手掙脫癃展,指着人羣說:“展叔,大庭廣衆之下便行如此暴虐之事,竟是無人管束嗎?”

“契卷既立,錢貨兩清,人家打罵的是自家隸人,就是毆打至死,也屬非公室告。官府勿聽,與人何尤?”

李恪呆住了。

沉默了半晌之後,他深深嘆了口氣:“旦,向左走,去尋軍侯始成。這地方就跟瘋了似的,我們還是着緊些辦事,不逛了。”

經此一遭,李恪心裡對這座官市再無一絲好感。

苦酒里民風淳樸,即便是刻薄人家也少有打罵臣妾,官奴倒是偶有毆打,也是因爲他們太不像樣,被摘出來殺雞儆猴的緣故。

所以即便背過秦律,李恪依舊下意識地把秦朝的奴隸與電視電影中那些賣身的僕從等同,爲主爲奴,至少在爲人這一點上,大家都是一樣的。

然而在這座把人視作商品的深山老市當中,道德的約束突然間蕩然無存。

當街施暴,無人制止不說,反倒喝彩起鬨。這一切,當是誰人之過?

秦律對奴隸主的保護是無原則且無底線的,主擅殺臣妾屬於非公室告,官府不會管,臣妾更沒有訴訟的權利,告者有罪。

但是李恪卻相信,走出這座深山之後,便是放眼整個大秦也難得會出現剛纔那樣肆意打罵臣妾的場面,因爲這是爲人的底線。

唯有在這裡……

環顧四下,到處都有奴隸被拽上高臺,被強迫着瞪目咧嘴,任人品評,然後明碼標價,公開叫賣。

顧客和奴隸被人爲地區分出兩大類,幾乎不像是一個物種。而一旦出現了物種的隔閡,該有的憐憫和剋制自然消失,順理成章。

李恪很不喜歡這種氛圍。

這種不喜歡驅策着他加快腳步,只想快些辦完事情,逃離開去,更讓他第一次對秦律產生了某種厭煩。

秦律是公平的,是綿密的,也是先進的。可一部法若是徹底失了人性,真還值得人們去依從嗎?

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加更特告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六九一章 陳勝王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蕩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八零五章 公子,請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七七四章 惡意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
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加更特告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六九一章 陳勝王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蕩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八零五章 公子,請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七七四章 惡意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三一二章 是個仗義的漢子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