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

三柱線香,一聲長諾。

恭諾之後,偌大的帥帳中再無人能私語談笑,除了少數幾位墨者,所有人都深陷在驚喜莫名的情緒當中。

三柱香前,他們驚歎於沙盤的精巧,感慨於墨門工匠手藝之絕倫,如李斯特之類,還想着是否出些金錢,讓墨者爲他制個咸陽的沙盤置於帳中,以此慰藉思鄉之苦。

但現在,添置了無數組件,便得益發精巧的沙盤反倒不能再吸引他們了。

看着沙盤,他們彷彿能看到遼闊的草原機關橫行,雄建巧機拔地而起!

難怪李恪要鐵了心留在荒僻的北境,就連將他視作聖人的雁門都無法吸引他的注意,因爲同樣的規劃放在大秦的任何一郡,莫說五年,便是五十年也休想實現!

一言以蔽之,利!

中原之地,或者說有法之地,舊有的規矩早已編織成網,縱橫之節點便是利益。

利益之重,傳統之便,妄動些許都要權衡利弊,但牽一髮,必動全身。

這個問題在河間郡全不存在。

當年的庫不齊是無法之地,草原上無一座城,無一畝地,所有的一切,名義上屬於大秦,實際上屬於各部。

現在的河間郡,除了軍人,便是戰俘與土著。軍令如山,軍人無言,生殺由主,戰俘無言,那些土著只有牛羊,稍有些話語權的都被李恪趕出郡去,成了中原不會種地的外來爵民,所以土著也無言。

立言而成法,這就是李恪來此的目的麼?

在滿帳敬奉的目光當中,李恪施施然坐回正席,雙眼一閉,換作扶蘇站起來。

他的笑容遠比李恪和煦,說出來的話,聽在非墨的官員耳中,也更有秦廷與遠在咸陽的始皇帝之意的韻味。

“都把眼睛從沙盤中拔出來,河間的建設再佳也是墨家的功績,便是總攬牧區建事的劫君,你問問自己,當真懂得麼?”

誰都沒想到素以溫玉著稱,帶着此等和煦之容的扶蘇嘴裡會蹦出如此辛辣的話語來。

衆人皆羞臊,被點了名的馮劫更是面色漲紅,卻又說不出一字反駁。

幸好,扶蘇仍是扶蘇。

“治亂安民,百業興盛。牧民之要在於治,治爲本,建爲末,政爲本,工爲末,諸君切勿本末倒置,平白費了墨者五年的苦功。”

敦敦之言,直入人心。閉着眼睛的李恪偷偷撇了個嘴,心說,倒是會蠱惑人心。

扶蘇從沙盤邊拈起長杆,在堂中緩緩踱步。

“河間之地,地廣人稀,精牧廢農,與中原之地不同,而從九原、雲中二郡來看,秦律也不擅治理這等的郡縣。故牧民之要在治,治民之要在新,推陳出新,不因循守舊,此河間之要事。”

這句話有言毀法家,惡論秦法的嫌疑,若是由李恪來說,諸法吏首先就要表示反對,這是法家自尊的需要,由不得他們去想自己的本心是否同意。

扶蘇就不同了。

他是大秦的皇子,二蒙的弟子,天生就有秦貴和法士的標籤在身上,同樣的話由他來說,就是就事論事,不必昇華到學派相爭的地步。

所以無人異議。

扶蘇笑着看了李恪一眼:“治民之一,治牧。經此一亂,河間郡如今仍有自由身的牧人怕是連四十所都編不齊整,但夏原仍要按十二縣來分。衍君、平君,詳編民籍,力行分戶,戶滿一所便編一所,編余四所便成新縣。戍所相關各丞、尉、軍侯、校尉,要在牙中備足補吏,足民成所,勿使牽延。”

“唯!”

一言落地,扶蘇又起一言:“治民之二,治農。河間少農,索性暫時也無田可耕。農之由來,暫且來說一在鼓勵士卒落戶遷室,二,郡守已向咸陽求告,實邊萬戶。有鑑於此,?君,優先建成塞上縣並田渠城郭,先安置,再分遷。”

史?無言領受,扶蘇對他點了點頭,繼續說:“我與恪商議,河間農事多用機關,四季人力富餘,所以在依秦律按裡編民之餘,馭民之法卻要改。”

“仿苦酒裡之成法,合耕,衆工,開裡坊,建裡肆,統籌民力,公私共盈。坊肆之事,奔君,由你主持。”

扶蘇說的是生產合作社的秦變產物,參考了苦酒裡的私營和陽周的純公營,用一種工分制和股份制相結合的分配方式實現全民共得和多勞多得。

具體的方案隨着扶蘇分派由親衛交在呂奔手裡,呂奔作揖,躬身接過。

“治民之三,增民。眼下的河間郡,俘多,民少,遷民實邊會遷來萬戶,待直道施工隊入郡,又會帶來數萬徭役。”

“河間郡要大建,人力必不可缺,但隨着大建推進,峻工日增,對人力的需求卻會越來越低。故增民二法,留人、釋俘。”

“留人者,推行獎懲,凡徭役、兵卒中行爲優者,晉爵,授田,減租,吸引其將家眷遷來河間。釋俘者,以現有戰俘之數目,五年內開釋其中八成,男立戶,女婚配,願耕者耕,願牧者牧。總之無論如何,需保民足,此河間興盛之本也!”

這一攬子威逼利誘,坑蒙拐騙的法子由素來端正的扶蘇說出來,聽得衆人白眼直翻。

他們也知道扶蘇說得沒錯,一個地區興盛與否最終還是看人口,人口衆,稅賦就足,商貿就繁,潛力就大,就算遇上敵襲入境,也需要人口才能有強大的動員力。

衆人齊應諾,扶蘇頓了頓,說第四策。

“治民之四,分民。河間要治,就要使夷狄崇夏,夏人多尊。要實現此事,重在分籍。籍分上、中、下三類,說秦言,識秦篆爲上民,稅賦八分,可任少吏,子嗣入學室。說秦言,不識字爲中民,稅滿,不任吏,子不可爲佐史。不能熟用秦言者爲下民,稅增五成,餘者與後父、贅婿一同。”

“民用夏姓,起夏名,無姓名者爲下民。”

“民晉爵、爵晉級有考,抽試夏禮、秦律三題,不知者補試,三次不成者不晉。凡夏子籍晉爵者,轉民籍,爲秦人。”

“各縣普推夏禮及簡禮,冠、昏、喪三禮行夏禮者,縣牙賜羊兩頭,錢千錢。”

“縣治立學室,各城立學堂,年八至十四歲免束脩,戍所立學站,授秦言,秦篆,年八至十四歲不學者,罪其翁媼,訾牛一頭。”

“此事,以衍君、儒君主持,不得有誤。”

陸衍和儒肅立起身:“唯!”

“治民之五,官吏。恪君已經將直道總指的官吏皆要來了,你等建牙,可以他們爲班底,不足之數清算上報,統一請咸陽調撥。各地少吏、有秩之任用則以本地爲主,切記非上民不可任用,不足之數,則以軍中功士退伍補之。”

“以上五條,可有疑議?”

扶蘇用一句問話結束訓話,然後環視一圈,確定衆人皆無意見。

事實上他們也沒法提意見。

郡內官佐中,凡李恪的親信、嫡系都知道扶蘇所說的是李恪的心思,不可能反對,而不是李恪親近的,則估不準扶蘇的發言中有幾分始皇帝和大秦勳貴的用意,也無法強硬反駁。

而且扶蘇所言並沒有過份離經叛道,就算是與大秦慣例差別最大的分民一策也對秦人有足夠的偏幫。

農牧混居的治理畢竟是大秦的新課題,很多事情總要嘗試,纔有完善改正的餘地。

議題通過,李恪睜開眼迎回扶蘇,也預示着會議進入第三階段,細節。

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二八六章 夏蟲語冰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二五二章 一觸即發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七七四章 惡意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一七九章 劍名遂願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三七二章 挽霸下之繮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
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五零四章 墨夏子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二八六章 夏蟲語冰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二五二章 一觸即發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七七四章 惡意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一七九章 劍名遂願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三七二章 挽霸下之繮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