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拓拔野

拓拔野,現在拓拔氏部落的首領,羌族大族長,羌族的神。

少年時代的拓拔野,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常常帶百餘騎兵,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三蓋相隨,左右簇擁,煞是耀武揚威。

他幼讀詩書,對兵書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優傾心於治國安邦的律法著作,一向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

帝國邊將曹瑋,早想一睹拓拔野的風采,但總不能見到,後派人暗中偷畫了拓拔野的圖影,曹瑋見其狀貌不由驚歎:“真英勇也!”

拓拔野成人後,對於先輩稱臣於帝國,特別是依賴帝國的恩賜而改變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十分不滿。

父親對他說:“吾久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年錦綺,此秦恩也,不可負!”

拓拔野反駁父親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爲?”

李拓拔野嶄露頭角是三十年前,宣德二年,進攻張掖的回鶻族的戰爭,這年拓拔野二十四歲。以張掖爲中心的回鶻人和佔據南部的吐蕃都是帝國得以聯絡而挾制羌族的盟友,拓拔野之父爲了使羌族得以鞏固和發展,首先採取攻佔河西走廊的戰略,並由其子拓拔野擔當西攻的重任。

拓拔野接受了西攻回鶻的重任後,採取突然襲擊的戰術,使回鶻可汗來不及調集兵力,張掖治下的固城即被攻破。此後,相繼降夏。拓拔野由於這一顯赫戰功而被其父冊封羌族繼承人。

接着拓拔野又按其父意圖,在率軍回師途中,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乘勢突破吐蕃 ,一舉成功。

突襲的成功,不僅使羌族的勢力擴展到河西走廊,也使年輕的李拓拔野贏德了榮譽。 宣德八年十月,拓拔野其父病死後,李拓拔野以繼承人的合法身份和自己的軍事才幹以及顯赫的戰功,取得了羌族的最高統治權。

此時,羌族所控制的領土“東盡金城,西界玉門,南接風雲帝國,北連張掖”,“方二萬餘里”,

事實上已形成了在大陸西部與大秦帝國、風雲帝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拓拔野繼位後,爲了強化民族意識,增強羌族內部的團結,爭取貴族上層和廣大羌族部落人民的支持。

首先拋棄了隋、秦王朝賜封給其祖的鐵姓、楊姓,拓拔野自以爲祖宗爲鮮卑拓拔,爲了懷念祖先,保持舊俗,他率先自禿其發,剃光頭,並穿耳戴重環飾,以示區別。同時強令羌族部族人一律“禿髮”,且限期三日,有不服從者,任何人都可以處死他。一時間,羌族民衆爭相禿髮。

宣德十四年,拓拔野在繞城城內大興土木,擴建宮城,廣營殿宇。繞城的佈局,仿照大隋帝國都長安、大秦帝國都東京。

雖然這個時候羌族在名義上歸帝國所統治,但實際上羌族已成爲一個獨立政權,只不過帝國不願意承認罷了、

拓拔野在地方分別設州、縣。對羌族文武百官的服飾和官民服飾分別做了嚴格的規定。這些措施,進一步推進羌族社會內部日益增長的封建關係,同時也適應廣大新佔領地區的統治的需要。

作爲一個軍事統帥,拓拔野深知他佔有包括河西走廊在內的廣大地區後,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及嚴格的兵制,對內統治和對外防禦都將失去保證。爲此,在原有軍事組織的基礎上,隨着疆域的擴大,拓拔野進而將十二個部落武裝改變爲十二個軍事行政區,分別在各駐地置十二監軍司,諸軍兵總計五十萬。

每一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貴戚豪右充任;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伺禁官等數十員,羌族人,漢人都可以充任。

同時拓拔野從出身豪族而擅長弓馬技術的士兵中挑選出來的五千侍衛親軍,由拓拔野親自掌握。

拓拔野致力於加強同中原地區的經濟聯繫,吸收中原先進的經濟體制,改變羌族原有的社會經濟結構分不開的。

拓拔野在疏通原有的渠道的基礎上,又修築了長達200餘里的水利工程,後人稱之爲“拓拔王渠”。

“拓拔王渠”等的修築,使繞城周圍成爲羌族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拓拔野還在羌族機構中設置“農田司”以管理農業。羌族歷來以畜牧業爲其經濟基礎,在拓拔野攻佔了自古既有“畜牧甲天下”的河西走廊後,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基礎更爲雄厚。

著名的“羌族馬”及其他牲畜和畜產品是羌族族與帝國地區進行貿易交換的主要商品。頻繁的戰爭,大量消耗和損失牲畜,沒有畜牧業的發展也難以維持。正因爲畜牧業在羌族社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拓拔野十分重視,爲了使本民族的傳統經濟繼續得到發展,設立了專官全國畜牧業的羣牧司。

拓拔野不僅是一個十分有頭腦的政治家,還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作戰時,多針對客觀情況指定戰術,,爲了爭取作戰的勝利,拓拔野不惜採用種種手段,調動各種力量,用謀略取勝。每戰或誘降,或詐降,或行間,或偷襲,或設伏。

上一次方樹樑出兵武威,拓拔野之所以派幫相助,其目的就是伺機佔領涼州,然後約謀正式獨立。

哪知道方樹樑是一個廢才,二十萬羌族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如果不是這二十萬大軍是臨時組建的牧民,拓拔野就是連哭都沒地方哭。不過就是如此,拓拔野在羌族的威望大幅度降低。

對此拓拔野對楊成風有刻骨銘心的仇恨,如果不是楊成風,他有二十萬大軍在方樹樑軍中作內應,自己帶二十萬羌族正規軍與之裡應外合,可以一舉佔領涼州,開國立廟。

拓拔野其實也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楊成風給他的,他一定會以百倍,千倍的代價還給楊成風,所以在方樹樑兵敗後,他無時無刻都在籌劃反擊……

第25章 激烈戰鬥第35章 掠奪人口第5章 領兵第9章 馬氏家族第66章 霸道第27章 羌族第3章 毛遂自薦第27章 羌族第五十四章第63章 李先念第6章 擒賊擒王第7章 金陵秦淮第四十章第23章 易學手段第41章 朝廷爭論第33章 寧王使者(下)第26章 憤怒第44章 白熱化(三)第19章 攻克蘭州第34章 戰起第31章 寧王使者(上)第65章 窮途末路第27章 重騎顯威第62章 六盤山第61章 寧夏第五十四章第2章 陰謀第28章 皇莊(上)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7章 比殺第8章 朝野震動第13章 蘭州第51章 狄道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6章 城破第50章 論兵第11章 勝利第13章 雷霆震怒第18章 守軍第46章 尚福林第4章 選官制度第75章 孤軍深入第30章 拓拔野第6章 擒賊擒王第20章 慘烈第30章 論禮第27章 王樸的抉擇第33章 處置第18章 守軍第10章 目標羌族第70章 西行第34章 戰起第34章 戰起第15章 風雲突起第60章 城下之戰第52章 謝蓉蓉第68章 朝會(二)第43章 白熱化(二)第30章 拓拔野第32章 失望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章 遼王成風第五十一章第73章 官學第62章 六盤山第五十三章第15章 寧王占卜第16章 風起雲涌第39章 羌族的煩惱第5章 領兵第15章 風雲突起第43章 白熱化(二)第五十六章第17章 無恥背叛第2章 西北事變第21章 朝廷決定第3章 兄弟第四十章第15章 寧王占卜第22章 覆滅第四十七章第73章 官學第10章 初戰第72章 科舉制度第13章 蘭州第30章 朝廷震動第五十一章第35章 攻城前夕第26章 憤怒第18章 路見不平第21章 朝廷決定第80章 嘉峪關第五十章第33章 寧王使者(下)第70章 西行第23章 滅族第13章 雷霆震怒第34章 長途奔襲
第25章 激烈戰鬥第35章 掠奪人口第5章 領兵第9章 馬氏家族第66章 霸道第27章 羌族第3章 毛遂自薦第27章 羌族第五十四章第63章 李先念第6章 擒賊擒王第7章 金陵秦淮第四十章第23章 易學手段第41章 朝廷爭論第33章 寧王使者(下)第26章 憤怒第44章 白熱化(三)第19章 攻克蘭州第34章 戰起第31章 寧王使者(上)第65章 窮途末路第27章 重騎顯威第62章 六盤山第61章 寧夏第五十四章第2章 陰謀第28章 皇莊(上)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7章 比殺第8章 朝野震動第13章 蘭州第51章 狄道第13章 暗流涌動第36章 城破第50章 論兵第11章 勝利第13章 雷霆震怒第18章 守軍第46章 尚福林第4章 選官制度第75章 孤軍深入第30章 拓拔野第6章 擒賊擒王第20章 慘烈第30章 論禮第27章 王樸的抉擇第33章 處置第18章 守軍第10章 目標羌族第70章 西行第34章 戰起第34章 戰起第15章 風雲突起第60章 城下之戰第52章 謝蓉蓉第68章 朝會(二)第43章 白熱化(二)第30章 拓拔野第32章 失望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章 遼王成風第五十一章第73章 官學第62章 六盤山第五十三章第15章 寧王占卜第16章 風起雲涌第39章 羌族的煩惱第5章 領兵第15章 風雲突起第43章 白熱化(二)第五十六章第17章 無恥背叛第2章 西北事變第21章 朝廷決定第3章 兄弟第四十章第15章 寧王占卜第22章 覆滅第四十七章第73章 官學第10章 初戰第72章 科舉制度第13章 蘭州第30章 朝廷震動第五十一章第35章 攻城前夕第26章 憤怒第18章 路見不平第21章 朝廷決定第80章 嘉峪關第五十章第33章 寧王使者(下)第70章 西行第23章 滅族第13章 雷霆震怒第34章 長途奔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