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陣法

威勝軍和太原府交匯邊境,趙檉將手下十二萬軍隊分成了三路。

這十二萬軍隊有自家十萬,剩下兩萬則是折家帶來的人馬。

折家就算再地頭蛇,這兩萬人究其根本也是大宋軍隊,趙檉自然拿過來使用。

其中一路人馬八萬,他自己率領,四猛跟隨,軍內還有一千鐵浮屠。

一千鐵浮屠是臨時組建的,女真的萬人鐵甲全軍覆沒,鎖鎧兵器都成了戰利被趙檉納入囊中。

裡面可用的重甲共六千餘副,馬匹能使的具裝三千多套。

雖然依據這些裝備,理論上可至少配出三千名鐵浮屠騎兵,但是東西雖有,符合重甲的人和馬卻湊不齊。

重甲對騎兵身材體格有着極高的要求,戰馬也一樣,兩兩都須符合,以現在軍中狀況,實在無法完成。

人倒還在其次,主要是戰馬,當初在河西組建鐵鷂子,萬事俱備,最後便是被戰馬一項給卡住,實在湊不夠只好去打可敦城奪取馬匹,至今楊志還在那邊鎮守。

而鐵浮屠原本的戰馬,無一能用,死的死,傷的傷,鉤鐮槍下哪裡還能完整無礙。

最後四處挑撿,才選出一千匹來,組建了這支鐵浮屠。

這支只有千人的重甲,他分成四隊,給四猛分別帶領,魯達、秦明、索超、李逵,四人各自領二百五十名鐵浮屠騎兵。

趙檉覺得這個數字很不錯,聽着也很猛,挺適合四人。

另外一路三萬兵馬,則交給張憲,再將朱武配給了他,張憲這幾年歷練得差不多,可總歸年歲還輕,一些老謀深算差些火候,就把朱武這個擅於計策的與他驅遣。

最後一路叫徐寧領着,給他呼延灼和花榮爲副,沒有步兵,正好一萬精騎。

趙檉率主力八萬直撲太原,張憲的三萬人馬則繞到太原以北的嵐州忻州等地埋伏,防備府州、麟州等處駐守的金兵回援,同時切斷太原金軍退路。

按照折寒梅的說法,太原城內原本大約有三萬軍,但是守城軍民齊上,算上民兵工夫之類,怕不下十萬,具備內外夾擊的條件。

到時只要城外殺起,打出旗號,城內王稟必然出城配合。

太原不比東京,人多嘴雜,道君皇帝猶豫武斷,大臣膽小怕死,難以把握戰況時機。

太原這裡是王稟自家說了算,王稟大將之姿,又曾經是他手下,行事果斷,見是他的旗號,九成九會直接殺出夾攻,所以不須特殊派人送信約定。

徐寧的一萬軍則去匯合折家人馬,拿着他手諭,調遣河東路所有在野軍隊,對太原府進行撒網式包抄。

這也是他給徐寧全是精騎的原因,一方面叫折家人和在野的其他軍隊看看,自家兵馬一個頂他們十個,另外一方面這種事情需要來往迅速,必須快馬才能行事。

此刻入夏,不過河東路因爲太行山橫亙原因,天氣還算涼爽。

趙檉將前方的斥候分爲十級,每三十里一級,最遠三百里,行至規定路程就回來報告,不得多前進一分。

他這邊軍馬向太原推進,東側張憲帶着三萬人繞路而走。

這支隊伍除了張憲和朱武之外,下面大將還有樊瑞、項充、李袞、黃信和郭盛幾個。

這三萬人都是隴右老兵,不是在京畿整合的軍隊,參加過西夏之戰,回鶻之戰,東喀喇汗之戰,是趙檉特意撥給他的。

臨出發之前,趙檉把張憲和朱武叫到營帳細細囑託了一番,張憲這路軍是三路里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最重的。

他要負責將河東路戰場切割開來,把太原女真軍和邊境女真軍隔離,阻止兩軍匯合,斷了太原女真軍退路。

能堅持到徐寧那邊匯合折家軍隊、在野軍隊往中間包抄,纔算此行成功。

張憲這時騎在馬上,對旁邊朱武道:“軍師,昨夜你聽王爺言那完顏婁室善兵,有何見解?”

朱武聞言微微一笑,他此刻頗有些心曠神怡感覺,看着兩邊山山水水,風景秀麗,天高雲闊,胸臆開張。

好久沒這麼舒暢過了,五年?亦或十年?總之自打上了少華山後就再沒輕鬆過,後來又上了梁山,則更是沉重壓抑,彷彿每時每刻都有塊大石蓋在心頭,說話處處小心,行事節節謹慎。

如今陰霾煙消雲散不說,更迎來了陛下給與的第一個軍中職務。

自前歲同宋江投奔河西,他只彷彿幕僚一般賦閒,陛下什麼也沒叫他幹,沒叫他做,包括吳用這個對頭也一樣,只是呆着。

他平日與安道全,皇甫端等人下下棋聊聊天,雖然自在了,可又有些不甘。

一身所學於少華山落草後便耽擱,再入梁山更是無用,本來思索已經放下心中重擔,若就這麼逍遙一生也罷,沒想到此次出征竟然被陛下帶上,而且還任了這麼個重要職位。

確實是個重要職位,他昨日一聽陛下派張憲的差事,就明白此位之重,這是要以此支軍隊爲中心,然後南北協同,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河東會戰啊!

他們這支軍隊既要承南接北,又得抵南抗北,南擋圍困太原的女真軍逃跑,北抗邊境女真軍下來支援,捱到徐寧那邊匯合本地散落在外的兵馬形成大網,往中間兜抄纔算完成任務。

這是很艱鉅的事情,而張憲是陛下的小舅哥兒,派自己輔助對方,可見陛下看他也重,不然怎麼會叫他坐了軍師位置。

莫非真有身起的機會?搏一個封侯拜相,蔭子封妻!

這時聽到張憲詢問,心念轉了又轉,朱武開口道:“少將軍,兵無常勢,戰無常規,而人力卻有時窮,那完顏婁室就算再善兵知兵,可總得四方身邊配合,可他卻未在太原軍中,反而駐守府州,可見不得粘罕之心。”

張憲想了想,確實如此,如果按照陛下的說法,簡直將此人說成金國第一名將,可卻爲何沒有在太原參與攻城,反而駐紮後方?

“軍師的意思是,就算他本領再大,但沒人使用,一己之力,也是徒勞?”

朱武點頭:“正是如此,想諸葛武侯草船借箭,沒有魯子敬配合,縱神機妙算又有何用?赤壁之戰周公瑾沒有孫仲謀信任,又焉能成功?”

張憲道:“軍師所言不錯,陛下雖然特意提點此人厲害,但怕是沒慮過這些,我等自是該小心翼翼,仔細對待,但卻也不用過於把這人放到心中。”

朱武看着張憲,微微一笑搖頭:“少將軍,你並未明白陛下的真正意思啊。”

“陛下的真正意思?”張憲愣了愣:“陛下還有什麼意思?”朱武伸手摸了摸鬍鬚,道:“陛下意思其一自然是叫少將軍小心這個人,其二便是趁着這個人此刻受排擠不用,看能不能將他……永遠留在河東!”

“永遠留在河東?”張憲聞言雙眉一揚,不錯,這人既然本領這般大,那麼還不趁其此刻不受重用,想辦法要了其命!

“正是,看陛下的意思,這完顏婁室的軍戰本領該強於粘罕、兀朮等人,此刻乃不得勢,就要想辦法滅亡他。”

張憲點了點頭,又道:“折姑娘說府麟兩州大概有萬人,一個是這完顏婁室鎮守,一個是完顏拔離速,若這兩人真如陛下推測會拋棄城池,帶兵南下,而南面太原十五六萬女真軍再北歸,就算戰敗折半也有八萬兵馬,加上這一萬,足足九萬,是我軍三倍,卻該如何卻敵?”

朱武聞言不由沉思,這也是他從昨晚就開始琢磨的事情,難不難?很難!但正因爲難,所以倘若能夠做到,纔是潑天大功一件。

他緩緩道:“示敵以弱,誘敵深入,佈下埋伏,打其不備,少將軍,我們現在最大勝算就是賭雙方不會同時到來。”

“若是同時到來呢?”張憲神色嚴肅。

“若是同時到來……”朱武微闔一下雙眼:“那就要提前干預,叫他們不能一起來!”

張憲深吸口氣:“我倒是有一個主意。”

“少將軍請說。”

“我年少時曾與陛下學過兵書,書中有陣篇,各種古陣皆有,我也曾因時就勢,按當下戰法自創了些大陣,曾於西夏之戰用過,我看這河東地勢有山有水,倒適合佈陣……”

“陣法?少將軍竟然會布大陣?”朱武聞言雙眼綻放神采,排布軍陣正是他的擅長,沒料到張憲竟然也會。

“略會皮毛而已。”張憲疑惑道:“軍師爲何此種語氣?”

朱武撫掌大笑:“少將軍不知,屬下也好列陣,半生浸淫陣道,廢寢忘食,沉迷此中不能自拔。”

“軍師竟然也好陣法?”張憲聞言不由喜上眉梢,這些年他雖然一直軍中,卻還沒碰上一個與他同會佈陣之人。

實在是自古以來時間久遠,很多東西都已經遺失,而當今之世戰場打法改變,不像古時還以陣爲主,所以難逢一知己討論。

朱武重重點頭,心中自然也是欣喜,何嘗不與張憲一樣,多年都未遇到過懂陣之人,此刻激動之下,兩人立刻討論起來……

趙檉軍馬向前推進速度並沒有張憲隊伍快,更比不上徐寧,幾乎是每走一段就要停一停,聽斥候報告之後再決定繼續前進,還是改變路線。

之前在東京城外和女真軍隊硬碰硬了兩次,一次是四猛帶隊,與對方兵力彷彿,取了勝仗。

另外一次兵力是對方二倍,對方有鐵浮屠,也勝過對方。

但眼下卻是自家這裡只有八萬軍,對方太原城下十五六萬,於己兩倍了,想要繼續取勝看起來會有些艱難。

折寒梅在馬側問道:“殿下在想什麼?”

知武知剛二兄弟隨徐寧去招折家軍,折寒梅沒有跟去,一直留在這邊。

趙檉輕吐一口氣,笑道:“還是這個稱呼聽起來順耳一些,這些時日個個都喚陛下,簡直煩都煩死了。”

折寒梅莞爾道:“可不就該稱呼陛下,民女這般叫已經是欺君罔上了。”

“什麼君不君的。”趙檉擺了擺手:“你以爲我真想當這個君?”

折寒梅抿嘴看他,她還不瞭解小趙檉嗎,又要擺譜拿架子了。

趙檉沒注意折寒梅的表情,一副顯擺樣子道:“若是天下太平,世道安定,朝堂清廉,黎民富足,百姓吃得飽穿得暖,居有所出有車,我纔不稀罕做什麼君呢,做君有什麼好的?勞累不說,還把身子固死京畿,哪裡比得上當個閒散王爺,甚或浪跡江湖,縱情山水,嘯傲雲霞,也要比做君強上百倍。”

折寒梅聞言掩嘴,一雙細眉彎呀彎。

趙檉虎住臉:“你笑什麼?”

“沒,沒笑什麼……”折寒梅扭過頭,肩膀微微顫抖。

趙檉立刻臉黑:“你不相信?”

“信,信,殿下說的話我什麼時候不信過?”折寒梅轉過臉頰,一副認真模樣:“自小殿下所言,哪裡有未實現,殿下不稀罕這個位置,民女自然是深信不疑。”

趙檉狐疑地看她神情,好半天才道:“此間事了,帶我去見見老將軍。”

“嗯?”折寒梅聞言一愣:“殿下去見家父何事?”

“老將軍國之棟樑,戎馬半生,十幾年未見,該是問候一下,順便……”趙檉摸了摸下巴。

“順便什麼?”折寒梅不知道爲什麼忽然有些緊張。

“順便,順便提個親。”趙檉嘴角露出一絲得意笑容。

“啊,殿下……”折寒梅雙頰飛紅,一臉驚慌,頓時不敢再瞅趙檉,輕夾馬腹,那馬便朝前面竄去。

趙檉看着她的背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都老大不小了,有什麼可害羞的,若非本王提親,怕是都要嫁不出去了。”

這時前方軍馬慢慢停下,又有斥候趕回來報告。

趙檉喚到近前,那斥候一臉風塵,在馬上半禮道:“陛下,屬下三百里斥候,前來回稟探查到的消息。”

“三百里斥候……”趙檉點了點頭,之前三百里斥候也回報了幾次,但這次該是不同,因爲按照距離來算,這次的斥候應該探查到太原百里左右的地方了……

第144章 大事第485章 戰西涼第149章 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第106章 一劍如雪,佳人似夢第314章 誥命,明教,梁山第486章 調兵,來人第238章 李助的劍術第1章 東京風華第397章 先斬後奏,師門來歷第540章 登頂,夜殺第607章 官家覺得哪個稱號好?第268章 第十一劍第222章 誓言許第611章 奇功第323章 秘密人人有,不漏是好手第20章 見戴宗第449章 風驟起,天下煙雲漸紛亂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號第662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四)第246章 一朝權在手第247章 便把令來行第406章 練兵第354章 七佛圍城,秦王留人第126章 海岸遇襲,霸主嚶嚶第233章 趙檉,你要幹什麼?第514章 暗夜經第499章 悽情小箭第366章 瞞天過海,兵發杭州第396章 滄浪主人第64章 楊志獻刀第24章 殺人江心中第71章 開擂第429章 宮內辯鬥第265章 丈夫志四海第461章 湟州風雲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248章 馬上一招第51章 動手第444章 山門前的比試第584章 大光明王阿里巴巴第24章 殺人江心中第613章 滅殺第121章 登州籌謀第602章 折家軍第561章 追蹤索跡探離形第410章 寺內衝突第184章 出手第670章 疊翠山第43章 莫遮攔揀選第27章 龍衛與捧日第196章 孔雀翎第310章 往昔不知何爲曲,今朝初聞曲中人第602章 折家軍第620章 大宗師下第一人第539章 飛嶺,越關第386章 英雄島第355章 秀娘羞忿,聖軍攻城第15章 小侯爺第233章 趙檉,你要幹什麼?第293章 繼續接引第94章 古原南面的王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644章 鵬行九天第655章 形勢,下城第233章 趙檉,你要幹什麼?第304章 太學詩會第157章 生裂虎豹,瀝血南行第348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585章 勢如破竹第336章 彩雲之南,藤甲價值第544章 匯聚第159章 海襲第389章 節外生枝第287章 繼續懲治第77章 刑部來人第325章 停車楓林晚,玉人何處教第389章 節外生枝第628章 天人三境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342章 坐鎮錢宮,定略朝上第471章 楔子手,三巨頭第539章 飛嶺,越關第514章 暗夜經第291章 謀算,分寶,猜測第29章 一路追查第309章 世無大才,遂使庸人成名第110章 皇城說是非第237章 高深莫測第641章 大仙知第161章 桃花島上第9章 帝與太子第501章 對策第493章 兵不厭詐,瞞天過海第322章 八面玲瓏,諸般樂品第5章 前堂會客第590章 學事,武藝第38章 殿前司第75章 虛晃一槍第492章 援兵,大水第666章 飛鳴鏑,大佛寺
第144章 大事第485章 戰西涼第149章 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第106章 一劍如雪,佳人似夢第314章 誥命,明教,梁山第486章 調兵,來人第238章 李助的劍術第1章 東京風華第397章 先斬後奏,師門來歷第540章 登頂,夜殺第607章 官家覺得哪個稱號好?第268章 第十一劍第222章 誓言許第611章 奇功第323章 秘密人人有,不漏是好手第20章 見戴宗第449章 風驟起,天下煙雲漸紛亂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號第662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四)第246章 一朝權在手第247章 便把令來行第406章 練兵第354章 七佛圍城,秦王留人第126章 海岸遇襲,霸主嚶嚶第233章 趙檉,你要幹什麼?第514章 暗夜經第499章 悽情小箭第366章 瞞天過海,兵發杭州第396章 滄浪主人第64章 楊志獻刀第24章 殺人江心中第71章 開擂第429章 宮內辯鬥第265章 丈夫志四海第461章 湟州風雲第123章 白龍魚服,君臨七海第248章 馬上一招第51章 動手第444章 山門前的比試第584章 大光明王阿里巴巴第24章 殺人江心中第613章 滅殺第121章 登州籌謀第602章 折家軍第561章 追蹤索跡探離形第410章 寺內衝突第184章 出手第670章 疊翠山第43章 莫遮攔揀選第27章 龍衛與捧日第196章 孔雀翎第310章 往昔不知何爲曲,今朝初聞曲中人第602章 折家軍第620章 大宗師下第一人第539章 飛嶺,越關第386章 英雄島第355章 秀娘羞忿,聖軍攻城第15章 小侯爺第233章 趙檉,你要幹什麼?第293章 繼續接引第94章 古原南面的王第162章 梁山之中第644章 鵬行九天第655章 形勢,下城第233章 趙檉,你要幹什麼?第304章 太學詩會第157章 生裂虎豹,瀝血南行第348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585章 勢如破竹第336章 彩雲之南,藤甲價值第544章 匯聚第159章 海襲第389章 節外生枝第287章 繼續懲治第77章 刑部來人第325章 停車楓林晚,玉人何處教第389章 節外生枝第628章 天人三境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342章 坐鎮錢宮,定略朝上第471章 楔子手,三巨頭第539章 飛嶺,越關第514章 暗夜經第291章 謀算,分寶,猜測第29章 一路追查第309章 世無大才,遂使庸人成名第110章 皇城說是非第237章 高深莫測第641章 大仙知第161章 桃花島上第9章 帝與太子第501章 對策第493章 兵不厭詐,瞞天過海第322章 八面玲瓏,諸般樂品第5章 前堂會客第590章 學事,武藝第38章 殿前司第75章 虛晃一槍第492章 援兵,大水第666章 飛鳴鏑,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