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封戰書

三人離開醉香樓,慕容智本意是讓二人進府休息,二人卻堅決不允。正推辭間,只見親衛田七雄跑過來,在慕容智耳邊嘀咕了一陣。慕容智面色頓時凝重起來,對白髮老者、袁剛正道:“城門軍務緊急,本將軍不便多陪了。”

白髮老者道:“可是宋朝軍隊攻城?”

慕容智點點頭。白髮老者道:“老叫花子正想去城門一觀,不知方便否?”

慕容智面帶難色,說道:“城牆之上刀劍紛飛,稍有不慎便後悔莫及了,還望先生三思。”

白髮老者道:“普通刀劍能傷得了老叫花子麼?”

袁剛正插話道:“前輩的武功匪夷所思,出神入化,不會有什麼危險的,晚輩願陪先生一同前往。”

白髮老者笑道:“袁宮主的武功亦是天下無雙,更不會有事了。”

慕容智見二人執意要去,便帶着一干親衛向城門奔去。

離城門越近,兵士越多。只見到處是滾木、圓石、狼牙棒等城防之物。

慕容智、白髮老者、袁剛正上的城樓來,見一排排士兵搭箭挽弓,瞄準了城下。忽見一身高八尺的將軍持劍而立,眉目緊縮,見慕容智等人過來,忙快步奔過來,此人正是青州副將韓重安。

韓重安重甲在身,不便行禮,只是嚮慕容智彎身。慕容智示意韓重安起來,問道:“韓副將,城下情況如何?”

韓重安道:“宋軍昨晚到達城外,但並沒有攻城,五更之時列隊,看似像是攻城,卻又像是在示威,將軍請看。”說完指着下面。

慕容智等人向城下望去,只見城下旌旗招展,一眼望不到邊際,一隊隊騎兵鎧甲明亮,奔馬而過,蕩起層層狼煙。再往前看,只見上萬步兵正在列隊,殺氣騰騰,喊聲震天。步兵後不遠處豎起了幾十架投石機,天氣炎熱,兵卒們**着上身正在搬運石頭。慕容智見此情景,心中涼意之冒,但臉上仍是不動聲色,下令道:“傳令各門守將,靜觀其變,不可出城迎戰。”

慕容智等人站在城頭觀察一會,見宋軍只是列陣,並不攻城,不知是何意?便召集韓重安等副將,進了城上閣樓商議對策。

白髮老者、袁剛正見慕容智商議軍情,自己身爲外人不便進去,便要起身告辭,卻被慕容智拉住,說道:“我們只是商議軍情,又不是密謀什麼驚天大事,二位先生只管聽便是。”

白髮老者道:“既然慕容將軍如此大量,老叫花子和袁宮主便進去一聽,也許多兩張嘴,還能幫上將軍什麼忙。”

袁剛正點點頭,說道:“聽一聽,也許還能爲慕容將軍籌謀劃策。”

慕容智喜道:“如果二位高人能指點本將一二,那是再好不過了。”

一干人等進了閣樓,慕容智安排衆人坐下,環顧四周說道:“現在敵情大家也看到了,如何退敵,還望各位各抒己見。”問罷,衆副將只是沉默,無人應答。慕容智見衆將沉默不語,問道:“韓副將,你可有破敵之策?”

韓重安見主將點名自己,想了想說道:“城外宋軍不下十萬,而且兵鋒正盛,以我們現有的兵力,萬萬不可與其正面對敵,現在唯一之法就是死守城池,拖延時日,挫其銳氣。還有宋軍從汴梁出發,遠奔千里來攻青州,糧草運輸困難,不可持久。今晚末將願帶領一支人馬,燒了宋軍糧草,宋軍沒了糧草,肯定軍心大亂,必將不戰而退,青州之圍可解。”

慕容智聽罷,說道:“韓副將所言甚是,前些時日宋軍先鋒剛到青州地界,就殺了我青州一千運糧兵,我們依其道還治其身,就依韓將軍之策而行,記住,一粒糧食也不要留給宋軍。”韓重安領命。

袁剛正偷偷瞄了白髮老者一眼,見其眼睛微閉,臉上笑意融融,不知白髮老者心中再想什麼?

慕容智又安排了其他些事,轉頭向韓重安問道:“城中還有多少百姓尚未離開?”

韓重安道:“大概有兩千餘人,都是世代居住在青州的,末將勸說了幾番,都不肯離去。”

慕容智道:“再不肯離去,便強行驅離。”

白髮老者聽罷,說道:“本是慕容將軍商議軍情,老朽不該多言,只是老朽不解,爲何要將城中百姓強行驅離?”

慕容智皺起眉頭,看着白髮老者,說道:“青州城現在是一座孤城,被大宋十萬大軍包圍,宋朝軍隊佔了絕對的優勢,青州遲早會被攻下。到時城破,我這兩萬將士便要葬身於此了,可城中幾千百姓卻是無辜的,本將軍不忍心看着他們與我等一同陪葬。本將軍早就下令,北門不閉,便是爲了讓城中百姓自行離去。只是沒想到到今日還有兩千餘百姓不肯離去,因此只有強行驅離了。”

白髮老者聽完,臉上盡是佩服之色,說道:“慕容將軍如此高義,實在是讓老叫花子佩服。”

袁剛正亦說道:“慕容將軍愛惜百姓,真乃仁將也,但今日袁某有一言相勸,不知將軍肯聽否?”

慕容智道:“袁宮主只管說便是。”

袁剛正清清嗓子說道:“袁某本是江湖草莽人士,不懂得運勢謀勢,但今日之時局,袁某倒有些看法。”

慕容智道:“袁宮主但說無妨。”

袁剛正道:“自朱溫滅唐至今近百年,中華四分五裂,征伐不斷,人心思統之念已非常強烈。如今天下大事已經十分明朗,天下十幾國,最終必將有一國一統天下。而如今宋軍之強盛,君主之英明,必是天意所歸,還望將軍應三思啊。”

慕容智低頭沉吟一番,擡頭道:“袁宮主之意,本將軍明白。只是本將一家世受先皇周世宗恩惠,應當盡忠圖報,但趙匡胤卻篡逆了周家皇位。再者趙匡胤起兵造反,晚輩父親當時正在趙匡胤軍中,誓死不從,竟被趙匡胤砍頭祭旗,國恨家仇,晚輩怎能歸順於他?”

忽見慕容智親衛田七雄進來,說道:“將軍,宋軍主將石邊雲在城外叫陣。”

慕容智道:“石邊雲,宋朝第一猛將,能征善戰不可小窺,當年在先皇周世宗手下時,打得李煜毫無還手之力,本將軍倒要會他一會。”說完看着白髮老者、袁剛正,意在詢問二人之意。

只聽白髮老者道:“老叫花子正要去城頭瞧瞧熱鬧。”三人相視一笑,便向城頭走去。

慕容智等人來到城頭,向下望去,突然見敵軍中一隊騎兵滾滾而來,大約百騎,竟向城門奔來。領頭的是位年輕將軍。只見那將軍身跨白馬,面色紅潤,甚是威風,正是宋軍主將石邊雲。城上守軍忙搭箭彎弓。

慕容智見敵軍騎兵前來,料想不是攻城。待石邊雲等人走近,慕容智仔細觀察石邊雲,心道:此人年紀輕輕,果然是一表人才。只見石邊雲勒住戰馬,所停之地正好在城上守軍弓箭射程之外。

石邊雲望着城頭,見慕容智站在中間,威風赫赫,喊道:“城上可是青州刺史慕容將軍?”

慕容智佔領青州後,便自封青州刺史與青州將軍。見石邊雲問話,冷冷說道:“正是。”

石邊雲道:“久聞將軍大名,今日見將軍獨立城頭,果然如天神一般,威猛無比,真令人仰慕。”

慕容智知此人便是石邊雲,趙匡胤能黃袍加身,石邊雲居大功也。今日便裝作不認識他,有辱其之意,冷笑道:“趙匡胤手下不缺吹噓拍馬之人,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卻深得真傳,你是何人?報上名來。”

石邊雲並不生氣,說道:“小將乃大宋御前指揮使石邊雲,特奉大宋皇帝之命,送上聖上親手所書書信一封,望將軍親啓。”

慕容智冷冷說道:“趙匡胤乃大周之將,受柴家恩惠,不思回報也罷,卻行篡逆之事,在本將眼中不過一亂臣賊子而已。他的書信,本將拿着髒手,你回去告訴趙匡胤,要戰就痛痛快快,何必婆婆媽媽,難道宋朝十萬兵士還怕我青州兩萬守軍不成?”

石邊雲笑道:“慕容將軍此言差矣,以我大宋軍隊之威猛,踏平你這小小青州城有何難哉!只是我皇慈悲,念我等曾同在世宗麾下共過事,本是一家人,我皇實在不忍心自家人刀劍相向。慕容將軍不爲自己着想,亦應當爲這青州城兩萬將士,數萬百姓一慮。慕容將軍一直親民愛民,怎麼忍心看他們成爲你的陪葬品呢?”

慕容智聽罷,心頭一震。原來趙匡胤黃袍加身,慕容智的父親慕容忠不肯就範,被趙匡胤斬於馬下,頭顱祭旗。慕容智悲憤難耐,這才起兵反抗。而趙匡胤只覺慕容智是一位小小儒將,不看在眼裡,不然也不會殺了慕容忠。不想慕容智起兵以後,趙匡胤幾戰下來竟沒有滅了慕容智,反讓慕容智佔領了青州繼續擁兵做對,趙匡胤這次不敢大意,竟派了十萬大軍前來征討慕容智,而慕容智手中不過區區兩萬守軍。

慕容智心中知道自己與趙匡胤之仇是化解不了,城破之後自己必死無疑。而自己早有耳聞,趙匡胤說過,臥榻前豈容他人酣睡?就算趙匡胤爲了一時之利招撫自己,若歸順趙匡胤,待天下定後,自己也必不能善終。但是城中兩萬守軍,多半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多年,自己不歸降戰到底,他們絕不會偷生。只是城中幾千百姓隨自己一同葬身於此,自己真的於心不忍。想到這裡說道:“本將軍征戰十幾載,死不足惜,只是望將軍能放過城中百姓一馬了,本將願與將軍決一雌雄。”

石邊雲聽罷,搖搖頭說道:“慕容將軍如此固執,當真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枉費了我皇一片苦心,這信便是戰書,將軍早做打算。”

慕容智見石邊雲手中拿着一封戰書,知道這是最好通牒,自己就是拿到手裡,也要殺殺宋軍的威風,想到這裡說道:“石將軍有法子將信送上來,本將可以一看,但你不得再往前走半步,不然必讓你亂箭穿心。”說完從士兵手中拿過一把弓箭,搭上箭,拉滿弓,只聽‘嗖’的一聲射出一把羽箭,竟直射中了石邊雲頭盔紅纓。只聽城上一片歡呼。

袁剛正亦驚歎慕容智箭法的精準,回頭一看,不覺吃驚,已不見了站在自己身旁的白髮老者的蹤影。白髮老者何時離開?自己竟不知道,心中驚愕不已。

石邊雲被射中紅纓,身後百騎呼呼擁上來,將石邊雲圍在中間。石邊雲見慕容智箭法如此精準,心中萬般佩服,心道他若殺我,我命休矣。轉念另一個念頭閃出:此人如此威猛,若爲我大宋所用如虎添翼,若不爲我所用,這回定讓他葬身在青州城。

二十七、英雄豪氣二十三、青州歸宋十八、宋營面聖四十二、演劍遇友三十五、放驢緝盜十六、邊雲罷兵四十一、初沾武學二十三、青州歸宋三十四、落難農家三十、守城谷底四十五、蓮花落歌二十六、墜落山谷二十一、青州獻城三十八、神丐探秘二十一、青州獻城十九、後事安排四十四、初進青州二、玉衡弟子四十、回探生母十三、不爛之舌四十五、蓮花落歌三十、守城谷底四十三、後會有期十、天瘋絕學四十五、蓮花落歌十六、邊雲罷兵三十二、禍從天降十五、百姓求情七、玉宮移影二十一、青州獻城四十四、初進青州九、當年恩怨二十七、英雄豪氣三十二、禍從天降四十一、初沾武學六、一封戰書二十六、墜落山谷二十六、墜落山谷九、當年恩怨十七、龍顏震怒四十四、初進青州三十五、放驢緝盜二十六、墜落山谷二、玉衡弟子十一、武聖之論四、街上逞威四、街上逞威三十七、拜別農家六、一封戰書四十三、後會有期二十六、墜落山谷十、天瘋絕學十四、宮主獻策二十三、青州歸宋十七、龍顏震怒四十二、演劍遇友四十二、演劍遇友三十五、放驢緝盜二十六、墜落山谷三十七、拜別農家二十三、青州歸宋十八、宋營面聖三十四、落難農家十五、百姓求情四十六、涼亭夜談十五、百姓求情十六、邊雲罷兵三十一、歪心戀主九、當年恩怨三十三、忠僕身亡四、街上逞威十三、不爛之舌十七、龍顏震怒十八、宋營面聖三十六、一劍五命三十七、拜別農家十四、宮主獻策四、街上逞威四十四、初進青州二十一、青州獻城三十六、一劍五命三十七、拜別農家四、街上逞威四十三、後會有期三十、守城谷底四十三、後會有期二十三、青州歸宋二、玉衡弟子四十六、涼亭夜談二十三、青州歸宋二、玉衡弟子三十六、一劍五命四十三、後會有期三十九、往年疑雲三十、守城谷底八、麻衣道人三十九、往年疑雲
二十七、英雄豪氣二十三、青州歸宋十八、宋營面聖四十二、演劍遇友三十五、放驢緝盜十六、邊雲罷兵四十一、初沾武學二十三、青州歸宋三十四、落難農家三十、守城谷底四十五、蓮花落歌二十六、墜落山谷二十一、青州獻城三十八、神丐探秘二十一、青州獻城十九、後事安排四十四、初進青州二、玉衡弟子四十、回探生母十三、不爛之舌四十五、蓮花落歌三十、守城谷底四十三、後會有期十、天瘋絕學四十五、蓮花落歌十六、邊雲罷兵三十二、禍從天降十五、百姓求情七、玉宮移影二十一、青州獻城四十四、初進青州九、當年恩怨二十七、英雄豪氣三十二、禍從天降四十一、初沾武學六、一封戰書二十六、墜落山谷二十六、墜落山谷九、當年恩怨十七、龍顏震怒四十四、初進青州三十五、放驢緝盜二十六、墜落山谷二、玉衡弟子十一、武聖之論四、街上逞威四、街上逞威三十七、拜別農家六、一封戰書四十三、後會有期二十六、墜落山谷十、天瘋絕學十四、宮主獻策二十三、青州歸宋十七、龍顏震怒四十二、演劍遇友四十二、演劍遇友三十五、放驢緝盜二十六、墜落山谷三十七、拜別農家二十三、青州歸宋十八、宋營面聖三十四、落難農家十五、百姓求情四十六、涼亭夜談十五、百姓求情十六、邊雲罷兵三十一、歪心戀主九、當年恩怨三十三、忠僕身亡四、街上逞威十三、不爛之舌十七、龍顏震怒十八、宋營面聖三十六、一劍五命三十七、拜別農家十四、宮主獻策四、街上逞威四十四、初進青州二十一、青州獻城三十六、一劍五命三十七、拜別農家四、街上逞威四十三、後會有期三十、守城谷底四十三、後會有期二十三、青州歸宋二、玉衡弟子四十六、涼亭夜談二十三、青州歸宋二、玉衡弟子三十六、一劍五命四十三、後會有期三十九、往年疑雲三十、守城谷底八、麻衣道人三十九、往年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