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立威下

六、立威(下)

(要去拜年,提前更新)

在這中間,每隔半時辰左右,趙與莒便會安排一柱香的時間給他們放鬆一下。十個數字加十個漢字,對於陳以誠和陳任這樣聰明的孩童而言不是什麼難題,在第一次休息之前,他們就已經認全了。第二次休息時,他們基本會寫,只是偶爾還會弄錯。就連龍十二與李鄴,也在第三次休息也就是放學之前,認齊了所有數字和漢字。

這一次,落到最後的是女童。一個才八歲的小女孩在所有女生中最爲出衆,她是第三個識全的,僅次於陳以誠和陳任,趙與莒記得她名叫耿婉,長得瘦瘦小小,泛黃的臉上一雙眼睛倒顯得分外清澈明亮。最後學會的女孩年紀最大,已經有十二歲,總愛低頭紅臉,名字叫韓妤,不過好歹也趕在完課之前能將漢字與數字描出來。

“時間到了,你們且去洗漱休息,明早日出時分(注4)會有人叫醒你們,以後每日都是如此。”趙與莒拿起小木榔頭,在一個磬上敲了一下,磬發出清脆的鳴聲,這算是下課鈴了。

這些孩童早就按捺不住,聽到吩咐禁不住歡呼出聲。趙與莒眉頭輕輕皺了下,旋即又放開,這纔是孩童真性情,象他自己這樣反倒是不正常的了。

龍十二沒有喧鬧,他心中仍然在默默回憶着趙與莒教的漢字與數字,他自知笨拙,又自幼孤苦,難得有個給飽飯還不怎麼做事的主人,自然格外珍惜。

他無意喧鬧,一直看他不順眼的李鄴卻不想放過他,藉着出門時趙與莒、趙勇還有翠兒未曾注意的機會,李鄴從背後推了龍十二一把。龍十二正要過門檻,被他推得向前趔趄,又被門檻絆着,“啊”的一聲,便伏倒在地上,頭上當即被磕破了皮。

龍十二雖然倔犟,卻不過是十歲的孩子,這一痛之下,自然免不了流淚。趙與莒回頭來看他時,看到他在抹血跡淚水,卻咬着牙沒有哭出聲來,這讓趙與莒心中一動。

一個人的才華學識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培養,而一個人的性格卻不是後天努力就可以輕易改變的。這個龍十二堅毅剛強,日後應當注意發揮他這個特長才是。

藉着火把的光芒,小翠見到龍十二頭上還在流血,慌得趕忙上去,用一塊潔白的絹帕按住了龍十二的傷處。龍十二隻覺得那絹帕上傳來淡淡的香味,他的臉立刻紅了起來,似乎額頭也不那麼痛了。

“痛不痛?”小翠柔聲問道。

龍十二何曾遇到過如此待遇,他想伸手抓着那絹帕,可小翠的手按在絹帕上,他又不敢碰。他本來就是個沉默少語的人,因此漲紅了臉,好一會兒才喃喃道:“不……不痛!”

李鄴躲在孩童之中,見小翠湊在龍十二身邊,他心裡沒來由的生起一股嫉妒,覺得這個又聾又蠢的龍十二倒是傻人有傻福。他正盤算着,一道凌厲的目光讓他心中一顫,在流浪的日子裡,他也曾幹過小偷小摸的勾當,對於別人的注視十分敏感,因此他垂下頭,將自己臉上的表情藏了起來。

“李鄴。”他低頭證實了趙與莒的猜測,因此趙與莒平靜地喊了一聲李鄴的名字。

“小人在……”李鄴身體輕輕一抖:“大少爺有何吩咐?”

“明日你沒有午飯了。”趙與莒道:“翠兒姐姐,記住,這個叫李鄴的今後三日都沒有午飯。趙勇,記住,今後七日,每日早飯之前,先當衆抽這個叫李鄴的十鞭。”

“大少爺饒我,大少爺饒我!”李鄴絕對沒有想到,自己一個惡作劇會換來如此嚴厲的懲罰,他立刻跪了下去,哭哭啼啼地向趙與莒求饒。

“我數三下,若是你還跪着對我聒噪,那麼今夜就趕你出府。”趙與莒皺了一下眉,這個李鄴身上的壞毛病極多,顯然,石抹廣彥在挑人的時候並不是十分上心的。

雖然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李鄴知道,這位大少爺是說一不二的,他第一次吩咐的兩個凡是中,便有凡是他所吩咐的便堅決去做之語。因此他嚇得收聲不語,只是跪在那磕頭。

“有錯要承認,捱打要立正。”趙與莒說了一句讓衆人覺得莫明其妙的話,自己笑了笑,然後才道:“功必賞,過必罰,李鄴,你還記得家規第五條麼?”

在下午孩童們背的家規中,第五條說得分明,同爲趙府家人應友善互助,而不可構諂生事。李鄴聽了趙與莒這話,心中又是一凜,這才明白趙與莒的懲罰並非一時心血來潮。

小翠見李鄴可憐兮兮的模樣,原本想爲他求情,但在開口之前,趙與莒的目光就掃了過來,不知爲何,小翠覺得這目光嚴厲得近乎陌生,到嘴的求情話語也嚥了回去。

其餘孩童聽他平平淡淡地便懲治了李鄴,心中都大生畏懼,李鄴一次輕率之舉,倒讓自己成了趙與莒立威的工具。

衆人都散去之後,李鄴仍舊跪在地上,心中暗暗後悔,趙與莒不曾讓他起來,他根本不敢站起。

“你起來吧。”他正又是後悔又是擔憂的時候,突然聽到有如天籟的聲音,他擡頭一看,見到的卻是龍十二那臭臭的臉。再向旁邊看去,小翠既關切又惱怒的目光映入眼中。

“你起來吧。”小翠伸手拉他道:“大少爺是天仙謫凡,心地極善的,若不是你太過頑皮,也不會受到如此懲處,你以後記着了,千萬不要胡鬧!”

這種說教,原本是李鄴最爲反感的,可是不知如何,小翠溫言細語地說出來,讓他心中暖洋洋的極是受用。他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倒是龍十二,仍然在一旁板着臉,一副不高興的模樣。

順着小翠的拉動,李鄴站了起來,垂頭喪氣地跟在後面。

這最後一進大院被一道橫牆隔成前後兩半,在前半的中曲又有一道豎牆隔開,孩童們便被分爲男女安置在這豎牆的兩邊。每邊各有六間屋子,趙與莒早就請木匠在屋子裡放上chuang架,這種他仿造後世學生寢室上下鋪製成的牀,只需擠擠每間屋子裡可以放上六張,也就意味着這些屋子可以住下男女各七十二人。現在到趙與莒手中的還只有半數,因此住房相當寬裕。這些孩童們不曾住過這種上下鋪,進來後相當興奮,就是龍十二和李鄴,也覺得極是開心。

但當二人得知他們被分在一間屋子裡後,這種開心立刻淡了許多。

注1:宋不允許工商之人蔘加科考,一些“賤民”如所謂皁隸、馬快、禁卒、門子、弓兵、忤作、長隨、奴僕等,只有改換職業,成爲四民中的一分子,並報告地方官,在改業削籍三代之後,子孫方有參與科舉的資格。

注2:《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注3:唐代科舉分常科與制科兩種,每年分期舉行的稱爲常科,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稱爲制科。

注4:漢代時將一天分爲十二時,即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對應的就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時辰。

一五六奇折廣開天下財五十二莫道巾幗遜鬚眉一一一亂七八糟亦有得第四十章一七一朕心寬厚任擇官一八五窮圖現匕摧頑虜九頑童上一一六怎如猛虎嘯山崗三三五豈曰無衣二三八仁心妙手驚杏林八十二釜底抽薪翻巨浪二四四黃金萬兩火車響十三繅車下一一四飛鳥盡後弓自藏三三四兄弟第四十一章一四九堯舜堂上置木鼓一五零朕有婦好名妙真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三二五上國四孤兒下四十二餘波上二七五勇士之亡正當所三十巧匠上二十七媒子上三三零潑皮十相識上第四十六章二四七欲使蛟龍過三峽十九算帳下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二十六拜師上一六五徐州雖治尚遺患三一五登陸二八零風雷再起會九州二一四國勢維新孰執掌二七零砍不完之韃虜頭二二七諸是使至朝萬邦十二愈勇下三十三史彌遠下三十三史彌遠下二二五山外有山計中計三零九檄文二十九巧取上九十千舟競渡欲揚帆二一三羣英會中羣英鬧二三三人心不足大食商二十七媒子下十七冬至上二三零清明上河心思宋三零九檄文八十三心中忐忑費思量三零三入套二七二安知血海壞攀籬四十七孽風凌島島欲摧二零零煌煌大宋何多士五十五白刃短兵不敢接二六一願將鐵軌致天下第四十四章三十五迎新下二四三逐鹿羣英正年少一五一肘下常備善後方三六一廢物天子與窩囊皇帝一二六豈意周公害成王三三四兄弟二六九流不盡之兄弟血六十八自有妙手破妖氛一二一雖爲虛驚亦悵惶七機械下九十五朕聞上古合天意三二一生當其時一七八振臂三呼發聾聵十三繅車上二十五孔明燈下一五三富貴豈可忘舊賢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四十弔唁下三規劃上二三二慷慨取義沈六娘一四九堯舜堂上置木鼓八十晦冥地穴誰扶將三一一大氣魄三十巧匠上三零八功勳二九二國勢飄搖雨打萍十六盜賊下四十八冷對槍尖掀血浪十一北顧上九十一我承天命降世間一燈市二十九巧取下二十胡福郎上三二三常選六十七沙中總能淘赤金二謫仙下二六九流不盡之兄弟血三二六大戰略三零六興亡二四七欲使蛟龍過三峽二零三挾威宜行練新軍
一五六奇折廣開天下財五十二莫道巾幗遜鬚眉一一一亂七八糟亦有得第四十章一七一朕心寬厚任擇官一八五窮圖現匕摧頑虜九頑童上一一六怎如猛虎嘯山崗三三五豈曰無衣二三八仁心妙手驚杏林八十二釜底抽薪翻巨浪二四四黃金萬兩火車響十三繅車下一一四飛鳥盡後弓自藏三三四兄弟第四十一章一四九堯舜堂上置木鼓一五零朕有婦好名妙真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三二五上國四孤兒下四十二餘波上二七五勇士之亡正當所三十巧匠上二十七媒子上三三零潑皮十相識上第四十六章二四七欲使蛟龍過三峽十九算帳下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二十六拜師上一六五徐州雖治尚遺患三一五登陸二八零風雷再起會九州二一四國勢維新孰執掌二七零砍不完之韃虜頭二二七諸是使至朝萬邦十二愈勇下三十三史彌遠下三十三史彌遠下二二五山外有山計中計三零九檄文二十九巧取上九十千舟競渡欲揚帆二一三羣英會中羣英鬧二三三人心不足大食商二十七媒子下十七冬至上二三零清明上河心思宋三零九檄文八十三心中忐忑費思量三零三入套二七二安知血海壞攀籬四十七孽風凌島島欲摧二零零煌煌大宋何多士五十五白刃短兵不敢接二六一願將鐵軌致天下第四十四章三十五迎新下二四三逐鹿羣英正年少一五一肘下常備善後方三六一廢物天子與窩囊皇帝一二六豈意周公害成王三三四兄弟二六九流不盡之兄弟血六十八自有妙手破妖氛一二一雖爲虛驚亦悵惶七機械下九十五朕聞上古合天意三二一生當其時一七八振臂三呼發聾聵十三繅車上二十五孔明燈下一五三富貴豈可忘舊賢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四十弔唁下三規劃上二三二慷慨取義沈六娘一四九堯舜堂上置木鼓八十晦冥地穴誰扶將三一一大氣魄三十巧匠上三零八功勳二九二國勢飄搖雨打萍十六盜賊下四十八冷對槍尖掀血浪十一北顧上九十一我承天命降世間一燈市二十九巧取下二十胡福郎上三二三常選六十七沙中總能淘赤金二謫仙下二六九流不盡之兄弟血三二六大戰略三零六興亡二四七欲使蛟龍過三峽二零三挾威宜行練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