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

天安崇義坊內。個不起眼且有此破舊的小院落前,李畦詡收帶着幾名親衛站在緊閉的門外。

李成上去敲門。好一會兒纔有人來開門。

“請問,這裡是虞國公溫相的住所嗎?”李成問道,並遞上李業詡的名刺。

門只開了半扇,露出一個腦袋來,是一箇中年男子。臉色看似不太友善,看看李成,又看看李成身後的李業詡幾人,並不接李成遞上的名刺,只是問道:“你們是誰?。不待李成回話,接着即說,“我們家老爺有令,這些天不接待來訪者。你們若有事找我家老爺,還是過幾天再來吧!”作勢欲關門。

開門的是溫府的管家,看着李業詡幾人是氣度不丹,還耐心的說,不然看到那些淌着臉說好話的人,直接就回絕把門關了。

“這位大叔,就麻煩你通報一下,說是李翼來訪,有公事找虞國公相商,他一定會接待的”李業詡上前一步,親自把李成手中的名刺交給了這名溫府家人。

溫府管家盯着李業詡看幾眼。有些被李業詡的氣勢所迫,也換了種口氣說道,“幾位稍等,我去稟告了下”。說着關上門,一路小跑着

去。

李業詡看着眼前這所有些破敗的小院,還真有些不敢相信這是大唐尚書右僕射溫彥博所住的府弟。

剛剛在這所府弟前觀察了一會。李業詡很是懷疑自己手下提供的信息是不是準確。

這是一所在長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院子,與李業詡最早購置的那個小院相比,都只有一半大小小而且看上去都有些破敗了,待確信這就是溫彥博的住所後,讓李業詡大跌眼鏡。

只可惜這時候還沒眼鏡。

這是當朝宰相的住所啊!

相比較,李業詡甚是汗顏,無論是以職位,還是功績相論,溫彥博所住的宅子都應該比自己大上許多,但如今自己住在李世民所賞賜的府裡。那宅子比眼前溫彥博的住所大了好幾倍。

看看處在右僕射之位的溫彥博。只是住這麼點大的地方,想想自己也太奢侈了。

李業詡知道溫彥博能被李世民委以尚書右僕射的重要職務,也一定有機會得到李世民賞賜宅弟的機會。但想必溫彥博肯定沒有接受。這個看似有些破舊,卻異常整潔乾淨的小院,定是溫彥博用自己的俸祿購

長安房價並不便宜,溫彥博那些俸祿不一定買得起大的房子只是即使有錢買得起,也不一定能買到好位置的房子,特別是像溫彥博這種不爲權勢謀私利的清廉官員。

正想着,剛纔那名溫府家人又跑出來開門,換了副恭敬的神色,“李將軍,我們家老爺有請”。

“多謝了!”李業詡令李成和李萬等人在外候着,他跟隨那名家人進了去。

溫府裡面的房子也挺破舊,沒幾個進落,比李業詡想象的更是耍要舊。

年紀已經不小的溫彥博已經迎了出來。“不知李將軍到訪,某有失遠迎,家僕無知,讓將軍久候了。萬請見諒!”

見溫彥博如此,李業詡大驚。忙上前行禮:“翼冒昧來訪,打擾溫相清靜,還請勿見怪!”

李業詡沒料到溫彥博會親自迎出來,這也太給自己面子了。

溫府用於待客的前廳,也是異常的整個溫府簡陋的有些過分了。李業詡覺得,若被其他人知道,特別是那些網到長安的屬國使者看到的話,會感嘆大唐是不是很窮苦。以至當朝宰相府上都是如此寒磣!

李業詡不知,溫彥博因兄溫大雅、弟溫大有早卒,所領俸祿還耍供養兩個早逝兄弟的家人,家境並不富裕,也只住在這樣的小院裡。

溫彥博爲人異常的清高,從不爲如此簡陋之室而感到慚愧,毒日忙於國事。爲官清廉,也極少會賓客。基本不接待朝中官員的來訪,自覺也不需要太大的宅弟。

皇帝李世民也知道他所居之處過於簡陋。曾幾次欲賞賜溫彥博一所府弟,都被他拒絕了。

溫彥博極少接待來訪者,與現在的李靖有得一比,這些日子察覺到朝中一些敏感事兒發生,更是嚴令家人不接待來訪者。

但如今李業詡來訪,還是接待了,並親自迎了出來。

這也讓邊上的那位溫府管家驚歎不已。要知道這些日子溫彥博連皇家人來訪,都是拒之門外的。這名溫府管家還記得,前些日子魏王李泰親自上門來拜會,溫彥博都沒接待。讓李泰吃了個閉門羹。如今這位雖然看似氣勢不凡,但明顯不是皇族子弟的年青人上門,自己的老爺卻如此接待,讓管家很是不解。

只是家人不知,李業詡不只深受李世民的器重,而且因其武略才學俱是異常不凡,向李世民提出的一些建議,都被皇帝接受了;在對外征戰中,更是十明廣數的人馬,取得了數戰的重大勝利六如此女韜武略小年齡相仿的人,不能望其項背,這也讓溫彥博異常震驚和歎服。

唯有這樣的人,纔會得到溫彥博的尊敬,更別說李業詡還有一個與溫彥博性情相近的祖父李靖。

“溫相,翼來訪,想與您討論一下陛下交付的關於兵制改革的事兒”。在家人上茶後,李業詡即開門見山地對溫彥博說道。

尚書右僕射是主管兵事的,一些事兒肯定要與其相討論,李靖也建議李業詡來向溫彥博請教,還有李業詡所提的關於鼓勵民間商業發展的事兒,更是要與當進的左右僕射都商量好。

“陛下也對溫某說過將軍所提之事。某細細思慮後,覺得李將軍所提之事甚是可行!”溫彥博也沒絲毫客套。直接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聽這話,李嶇冉大喜,“翼常聽祖父言,溫相對諸事頗爲明瞭,也常建議我多向溫相請教,只是一直忙於事兒,都不得閒,今日才上門來。這是客套話,李靖只是這次才說的,以前都沒說過。

溫彥博卻並不和李業詡說客套話,而是講起了他對這個兵制改革的一些看法。

李業詡所提的募集之法改革後。軍隊管理的方式,引起了李世民的異常重視,在朝會上與衆大臣宣佈後,也讓大臣們議,提出意見或者改進。

兵制的改革是關係到大唐命脈的事兒,李世民不可能依李業詡一家之言即定案,必須得讓諸臣們各述已見後,綜合那些有用的意見後,再製定一個可行的方案。

李世民當朝宣佈這個草案後。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重臣們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有,尚書左、右僕射房玄齡、溫彥博,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宗宗等人都是支持這樣徹底的改制,認爲此舉將大大加強大唐的軍事力量,從爾威懾周邊屬國,使其不敢造次;而特進魏徵、蕭璃,中書令楊師道,吏部尚書高士廉、秘書監虞世南等則激烈反對,認爲此舉是有違禮制,並不顧國本,一力擴軍,加重百姓的負擔;司空長孫無忌則不表意見。

溫彥博當下對李業詡談了他的一些看法,但更多的是側重軍隊與地方官府之間關於及後勤供應方面的意見,作爲對李業詡那個草案的補充。文臣與武將考慮問題的出發點總是不一樣的。

李業詡聽着,並不插言。默默的記在心裡。

“李將軍不只對軍務有着與常人不同的看法,而且對其他一些關係民生的事兒見解也是不凡,就如這個支持商業和手工業發展的提議,某看了甚是佩服,將軍心裡裝着大唐,關心的是天下百姓的生計,如之前開發南方的議案一樣,一定會惠澤千百萬黎民百姓的。我們老了。都想不出太多利國利民的事兒來。後生可畏啊”。溫彥博說完感慨道。

李業詡提出的朝廷和各級官府支持商業、手工業發展的提案,得到了包括房玄齡、長孫無忌、溫彥博等諸多大臣們的支持,但也遭到了魏徵、高士廉、諸遂良等朝臣們的反對。認爲治世之道,以農爲本,朝廷不可忘了這個本,去鼓勵百姓去操持那低賤的行商之術,即使如今天下豐足,也不可讓百姓荒廢農事去經商。

經商之道在古代一直受到打壓,多數封建王朝都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一直都是很低的,正統的儒家也是輕商的。所以提出的鼓勵經商的計戈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李業詡也沒什麼意外。

溫彥博雖然是年紀一把的老學究,但對此事卻很是支持,用他的話說。能使國家穩定強盛,百姓富裕的事兒,都是一力支持的。這與魏徵事事要合禮制的作法也完全不同的。李業詡想這是不是溫彥博常同魏徵爭論的原因之一?用後世的話說。溫彥博與魏徵是不同政見者,

幾件事都得到溫彥博的支持。李業詡心情大悅,只是溫彥博並沒和他閒聊些什麼,即起身送客了。

出了溫府後,李業詡又去了房玄齡府,走進房府時,李業詡有這樣的感覺,當朝兩位左右僕射家居環境相差太大了,房府至少比溫府矢了幾十倍。

房玄齡對他所提的幾個建言都是大力稱讚,聽房玄齡一說,李業詡這才知道,原來房宴齡也曾建議李世民鼓勵民間商業活動,但沒李業詡提的那麼詳細。

“要支撐一隻龐大的軍隊,必須要有強大的國力作保證”。李業詡說完這句話,與房玄齡相視而笑。

要打仗。必需要有強大的國家實力做後盾。

農事與商業,那是保證國家賦銳增加,百姓富足的重大事兒;兵制改革,則是提高軍隊戰力的根本之法,

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28章 無可奈何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9章 解惑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23章 初次進宮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86章 新羅王是個絕色美人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71章 心跡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268章 託孤?第151章 夠味吧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8章 高山流水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23章 很多意外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68章 分兵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56章 意外的事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6章 成爲軍人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67章 出征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27章 共餐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4章 拍板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0章 吾兒李徵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5章 論道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53章 青海道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46章 火藥第86章 有驚喜第31章 重兵出擊第34章 喝酒鬧事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64章 回到軍中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2章 意外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46章 取高昌城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37章 利器第137章 高麗生亂
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29章 西北風雲又起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28章 無可奈何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29章 解惑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23章 初次進宮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86章 新羅王是個絕色美人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71章 心跡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268章 託孤?第151章 夠味吧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8章 高山流水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07章 你說朕這主意好不好?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162章 看到希望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23章 很多意外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68章 分兵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38章 你這下可是滿意了?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07章 不一般的關懷第56章 意外的事第218章 金勝曼出現意外第36章 穿越莫賀延磧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6章 成爲軍人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255章 長安風雲四起(下)第67章 出征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27章 共餐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4章 拍板第249章 似秋風掃落葉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10章 吾兒李徵第155章 高麗人請罪,遲了第5章 論道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53章 青海道第57章 一切都很完美第30章 開戰是不二的選擇第46章 火藥第86章 有驚喜第31章 重兵出擊第34章 喝酒鬧事第111章 遲到的封賞第64章 回到軍中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137章 鬆州之戰(十一)第212章 不戰而取烏骨城第5章 平康坊頭牌紅姑的身價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76章 太子的事第22章 意外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46章 取高昌城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37章 利器第137章 高麗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