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干卿何事(上)

長孫無忌裝聾作啞了許久,就在這關鍵時刻,他一句“臣有罪,臣認罪。”氣壞了殿內的衆人,半天的爭辯不休做的都是白工,輕飄飄的一句話讓衆人無可奈何,總不能真的治罪吧。衆臣可以說,卻不敢做。上邊還一個李世民在看着呢,沒人相信李世民會放棄長孫無忌。

殿中高坐的李世民也是一肚子氣,心說,你早不認罪晚不認罪,偏偏已經有了周旋之地的時候認罪,李世民可不相信長孫無忌看不出來這個拖字訣。責怪的眼神掃過俯身認罪的長孫無忌。

李世民是生氣,李承乾卻是開始發傻了,李泰和他之間的耳語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攪合,只要達到拖延時間的目的就可以了。監門校尉不會上殿在李泰的意料中,長孫無忌的俯首認罪卻出乎李泰的意料之外。

按照李泰教給李承乾的說法是長孫無忌不認,然後李承乾在其中胡亂攪合,擺明話語偏幫自己的舅舅,這樣一來給李世民一個緩衝的時間,衆位大臣對着年幼的儲君也不好說的過分,這樣一來,最會很容易終達到“拖”的目的。

而此時長孫無忌沒有等到李承乾偏幫他的時候,就開始俯首認罪,面前的一幕讓李承乾無計可施,這個情形太像是李承乾在逼迫長孫無忌認罪一樣。李承乾心理也明白,得罪這個朝中最有權勢又深得李世民信任的舅舅,對自己沒有絲毫好處,心中開始暗自責怪李泰,面色陰沉不愉。

李世民雖然不知道背後出謀劃策的是李泰,但卻注意到李承乾的懊惱,以爲是爲長孫無忌的誤解而懊惱,所以對李承乾輕輕點點頭,以示安慰。

李承乾的擔心是多餘的,以長孫無忌的精明豈能看不出李家父子是想用拖字訣?又豈能不知道李承乾是在想辦法偏幫自己?只不過他對此事還有別的想法,不能被衆人理解罷了。

若是再晚十年,長孫無忌肯定會順着李氏父子的安排進行下去,此刻長孫無忌還沒有那份奸詐,一時被仇怨矇蔽,圓滑之心也就少了。

若是李泰在此,一定能明白長孫無忌的用心。

長孫無忌心中清楚,自己認罪之後,監門校尉和長孫安業都會受到牽連。小小的周姓監門校尉生死還不放在他眼裡,他最終的目的在幼年時期欺凌他們母子的長孫安業,將長孫安業拉下馬來,也能稍減他的心頭只恨。

這樣一來可以在低級官員和百姓心中對他留下公正無私的印象,二來一個御史都可以讓大唐僕射俯首認罪,又有利於朝廷律法的實施。他到不太在意李世民的生氣,事後小心解釋,將以上理由詳細對李世民訴說,很有可能感動李世民,將這份怨氣轉化成讚賞。不得不說長孫無忌的算盤打得極其精明。

雖然長孫無忌是衝着報復那位同父異母的哥哥去的,但他的認罪卻成就了一舉數得之功,至於代表各自利益的朝臣此刻騎虎難下卻不在他的考慮之內了。

現在的李承乾看不出長孫無忌行爲背後隱藏的算計,正在心裡埋怨李泰爲他出了個餿主意。

在李承乾離開梧桐苑不久,李泰也坐不住了,略一思考就徑自來到了麗正殿,想試探長孫皇后對此事的反應。

麗正殿什麼時候給李泰的感覺都是溫馨,如果說梧桐苑給李泰的是存在感,那麼麗正殿給予李泰的就是歸宿感,一種家的歸宿感,而這種感覺就是眼前這位端莊典雅的婦人長孫皇后給予的。

看着李泰微笑着走進殿內,長孫皇后迴應他的同樣是和藹的微笑,不同於往日的是這份微笑在眉宇之間多了一份沉重。

“青雀來了。”長孫皇后簡短的招呼卻十分自然平和。

“向母后問安。”李泰行了一個很不標準的禮,笑嘻嘻的坐在長孫皇后的身邊。

“母后想什麼呢?”

“青雀又是爲什麼而來呢?”長孫皇后微笑着反問。

“沒事就不能來看看母后了嗎?”李泰依舊是笑嘻嘻的問道。

長孫皇后笑而不語,愛憐的看着李泰,半響母子二人相視一笑,無言的默契在大殿中迴盪。

“母后知道了?”

“嗯。”

“想好怎麼做了嗎?”

長孫皇后搖搖頭,嘆息一聲。

看着長孫皇后美麗的面孔展露着擔憂,李泰故作輕鬆的寬慰道:“母后不必擔心,父皇會處理好的,何況大哥承乾也過去了。”

長孫皇后聽李泰提及李承乾,眉頭一皺問道:“是你讓承乾過去的?又給他出了什麼主意?”

“母后放心。”李泰笑着沾起一顆身旁几案上的蜜餞,扔到嘴裡,含糊不清的說道:“我只是讓大哥去拖住衆人,拖過一段時間就會不了了之了。”

長孫皇后爲李泰擦去嘴角的殘渣,笑道“這次怎麼不自己去了,我的小青雀學會躲在身後當謀士了?”

李泰嘿嘿一笑,卻不搭言。李承乾是同樣是長孫皇后的兒子,李泰可不想因爲說錯話被長孫皇后訓斥。

長孫皇后對自己的同胞兄長了解要深於李泰,嘆道:“青雀的想法是好的,母后十分欣慰,不過這事恐怕拖不了啊。”

拖不了?雖然李泰沒有身處明德殿,但長孫皇后的提示卻讓李泰清楚的判斷出明德殿的情況啊,絲毫未加考慮的脫口而出:“母后,莫非舅舅真的會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

長孫皇后對李泰的反應十分驚訝,上下打量李泰片刻,才幽幽的道:“青雀也想到了?”

“是的。”

長孫皇后起身揮手示意,片刻大殿內的宮女內侍全數退出,寬闊的大殿中只留下這對母子。

長孫皇后凝視着緊閉的殿門,嘆道:“青雀,我不知道你從哪裡聽到那段陳年往事,不過外人說來恐怕有失偏頗,今天閒來無事,我就對你說說吧。

李泰可不敢說“我是從歷史上看到的”,即便此刻長孫皇后要說出那段往事在歷史上都有記載的故事,仍然讓李泰興奮不已。

…………

這是第一章,第二章馬上就送上,各位書友稍等。

第55章 初見長孫衝第121章 規勸第4章 太宗試子第204章 送禮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88章 人禍第5章 宴前歡愉第59章 母子唱和第201章 未雨綢繆(0)第40章 貞觀討論第149章 房府賀壽第237章 腳傷第94章 享受親情第139章 告誡第209章 高潮(下)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205章 序曲第126章 楊妃忠告第64章 何人猖狂第204章 送禮第75章 麗正殿(下)第42章 威逼利誘第9章 心魔難度第155章 問策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65章 多情的曖昧第179章 千金買馬骨..第90章 離別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159章 開端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54章 擔憂與醒悟第62章 閉門羹第43章 繞來繞去第206章 開端第91章 找茬生事第183章 初到河南第63章 親人團圓第39章 討論伊始第16章 事變前夜第150章 魚龍混雜第129章 諉過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168章 喬崢受傷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69章 安頓喬家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13章 盧國公有請(0)第160章 衝突第136章 雷霆之怒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231章 診治第127章 墨蘭當家第38章 將來如何第209章 高潮(下)第226章 定論第79章 升官(上)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98章 春日遊第4章 太宗試子第155章 問策第213章 血色彩虹第65章 要債和要命第204章 送禮第27章 誰錯了第163章 砸的就是你第99章 初次打探第222章 落幕第13章 東宮應對第89章 兩難(下)第3章 承乾受屈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90章 到達洛陽第34章 承乾算計第162章 又見李元昌第162章 又見李元昌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41章 爲何而笑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59章 母子唱和第21章 陰險李泰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67章 爛好人第54章 擔憂與醒悟第9章 心魔難度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47章 漢王多心第167章 侯君集的應對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143章 練字練心第186章 天災第151章 羣魔亂舞(上)第43章 繞來繞去第131章 李元昌第99章 初次打探第100章 小小警告
第55章 初見長孫衝第121章 規勸第4章 太宗試子第204章 送禮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88章 人禍第5章 宴前歡愉第59章 母子唱和第201章 未雨綢繆(0)第40章 貞觀討論第149章 房府賀壽第237章 腳傷第94章 享受親情第139章 告誡第209章 高潮(下)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205章 序曲第126章 楊妃忠告第64章 何人猖狂第204章 送禮第75章 麗正殿(下)第42章 威逼利誘第9章 心魔難度第155章 問策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65章 多情的曖昧第179章 千金買馬骨..第90章 離別第46章 點撥李承乾第159章 開端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54章 擔憂與醒悟第62章 閉門羹第43章 繞來繞去第206章 開端第91章 找茬生事第183章 初到河南第63章 親人團圓第39章 討論伊始第16章 事變前夜第150章 魚龍混雜第129章 諉過第48章 孔穎達告狀第168章 喬崢受傷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69章 安頓喬家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13章 盧國公有請(0)第160章 衝突第136章 雷霆之怒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231章 診治第127章 墨蘭當家第38章 將來如何第209章 高潮(下)第226章 定論第79章 升官(上)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98章 春日遊第4章 太宗試子第155章 問策第213章 血色彩虹第65章 要債和要命第204章 送禮第27章 誰錯了第163章 砸的就是你第99章 初次打探第222章 落幕第13章 東宮應對第89章 兩難(下)第3章 承乾受屈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90章 到達洛陽第34章 承乾算計第162章 又見李元昌第162章 又見李元昌第81章 書法與收禮第41章 爲何而笑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59章 母子唱和第21章 陰險李泰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67章 爛好人第54章 擔憂與醒悟第9章 心魔難度第41章 爲何而笑第147章 漢王多心第167章 侯君集的應對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143章 練字練心第186章 天災第151章 羣魔亂舞(上)第43章 繞來繞去第131章 李元昌第99章 初次打探第100章 小小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