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安頓喬家

李泰不停的提問讓趙志澤無奈的搖頭,說道:“這是宮裡特製的,用處就是讓貴人賞賜用的,得到賞賜是福分,怎麼還會有人想着怎麼花?再者說,能得到賞賜的人根本不會在乎這幾兩金子,也就你和別人不同。”

趙志澤又掂量下手中的金子,說道:“衛王,還真別說,你在宮裡還真受寵,即便是宮裡的人,得到賞賜的也不多。每年內宮製造多少都是有數的,能一次拿出來十幾個特賞的也就你了。”

李泰沒有想到手中的金錁子還有這麼多講究,十幾個不過是李泰順手抓出來的,若是仔細數,梧桐苑的櫃字裡估計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李泰這次出來只抓了這十幾個金錁子,銀子和銅錢櫃子裡也有,但根本就沒帶出來,想了半天,李泰厚着臉皮對趙志澤說道:“趙校尉,你看我也沒帶銀子出來,你能否借我點,等回到宮裡,我雙倍奉還?”

看着李泰的窘相,趙志澤從衣袖裡掏出大約十幾個銀餅子,和一大把銅錢,放在李泰面前說道:“你也不用還我了,我留下兩個金錁子回頭給家人打兩個簪子,我用銀子換你金子,誰也不虧。”

趙志澤說着挑出兩個梅花形的金錁子揣在懷裡,將剩下的交給一旁的蕙蘭。

趙志澤的行爲讓墨蘭不解,拽着趙志澤的衣袖問道:“你都說了我們帶出來的金錁子不能用,你怎麼還留下兩個,你不怕惹禍嗎?”

趙志澤不想和墨蘭糾纏,解釋道:“喬老是民,拿着宮裡的東西惹人嫌疑。我是官,自然不會有事。再者說,我要給別人打首飾,金子改成首飾了,誰知道會是宮裡的東西?”

趙志澤的話語可以說是變相的提示。

李泰將手中的銀子和銅錢交到嫣兒手中,對於喬家的困境,嫣兒也是看在眼裡的,苦於沒有辦法,李泰的堅持讓嫣兒也順水推舟接受了李泰的贈送。只是嫣兒對李泰越發的感激了。

這也是李泰實在不願和嫣兒家人撕扯。由嫣兒代他轉贈也能讓喬老接受。雖然是同一份銀子,李泰賞賜和嫣兒的孝敬,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喬家接受了這十幾兩銀子,雖然能改善一些生活,但要想徹底讓喬家生活發生變化,還是不夠的。這些銀子已經是趙志澤帶在身上的所有了,誰都不會揣着幾百兩,幾十斤銀子四處亂晃,恐怕這十幾兩銀子還是趙志澤爲了李泰特意多帶的。

要知道唐初銀子是很值錢的,一兩銀子大約能買到二百鬥米,唐朝一斗大約是現在的十二斤。雖然現在剛剛進入貞觀年間,物質還不是那麼豐富,但一兩銀子買上百鬥米是不成問題的,可見一兩銀子在唐初的購買力如何恐怖了。

李泰的金錁子就更恐怖了,一個金錁子淨重一兩,大約能換十一兩銀子,也就是說李泰現在手中是這十幾個金錁子按照唐初的物價能買到上百噸的糧食,估計夠喬家老小吃幾代人。

李泰鬧出來的笑話是因爲他不瞭解時下的物價,拿出來十幾個金錁子確實嚇壞了喬家衆人。

雖然如此,李泰仍然在琢磨着手中的金錁子,趙志澤做首飾的想法提醒了李泰,說到底金子都是可以用的,只不過是因爲金子上的銘文罷了。

李泰悄聲對墨蘭低語幾聲,賽給她兩個金錁子,墨蘭連連點頭,將金錁子反握在手中,悄悄的趁大家不注意走出房子。

外邊兩聲敲擊聲傳來後,只見墨蘭連蹦帶跳的跑到李泰身前說道:“殿下,你想的方法真的好用。”

墨蘭將兩隻緊緊攥着的手伸到李泰眼前,手指展開,兩塊金餅子靜靜的躺在一雙潔白的素手中。李泰拿起一塊仔細的辨認,再也找不到銘文,更看不出來形狀。

墨蘭嘰嘰喳喳的說道:“殿下,我用力的砸了兩下,就變成這個樣子了,這樣根本看不出是宮裡的東西,金子都是一樣的,喬老伯就可以放心的用了。”

李泰點點頭,誇獎完墨蘭後,將金餅子遞到喬老面前,勸道:“喬老,這只是一點心意,不過是讓嫣兒放心而已,或許對於你們來說是很多,但對於我來說算不得什麼,這也是嫣兒伺候我這麼多年應得的,你老無需介懷。”

感受到李泰的堅決,喬老有點不知所以,用目光詢問嫣兒,直到嫣兒輕輕點點頭,喬老才如釋重負的接過金餅子,大禮跪謝李泰。

喬老給李泰的印象就是一個忠厚老實本本分分的老人,一身鄉土氣息,根本看不出來曾經在萬年縣衙做過小吏。身上絲毫沒有官員的圓滑與勢利,就是一位十分純樸的老實農民的樣子。

倒是喬老的兒子喬崢,還有幾分年輕人的銳氣。李泰叫過喬崢,問道:“今天有人登門欺凌,有我爲你家解決,異日若再有類似情況,你當如何?”

喬崢低頭沉思,沒有出聲,倒是喬老接過話去,說道:“小門小戶過日子,鄰里之間難免有些磕碰,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有‘欺凌’一說的。”

李泰就像沒有聽到喬老說話一樣,盯着喬崢不放,半響,考慮好的喬崢才說道:“若我有理,就將他打出去。若是我錯了,就給人道歉。”

喬崢的回答很對李泰的胃口,李泰想了想後,對喬崢說:“不卑不亢的態度很好,但有的時候避免不了會遇到你解決不了的事。若有那麼一天,你可以到東宮找我。”

李泰伸手將腰中繫着的燕型玉佩摘下,這塊玉佩就是長孫衝贈送李泰的那塊。

李泰將玉佩遞給喬崢,囑咐道:“若有事,可拿這塊玉佩到崇仁坊的長孫府找長孫衝,將事情告訴他,他自然能找到我。若是事情萬分緊急,也可拿玉佩求助長孫衝,一般的事情他都會對你施以援手。”

李泰此舉是爲了萬一喬家有不測之時,也可以有緩和的機會,長孫府的衆人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也會對喬家照顧一二。做這些不過是李泰爲了嫣兒的愛屋及烏。

李泰這裡對喬家殷殷囑咐,生怕喬家有事之時喬老固執不向自己求助。

第14章 秦王危機第160章 衝突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85章 干卿何事(上)第121章 規勸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59章 開端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205章 序曲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138章 受罰第14章 秦王危機第173章 願賭服輸第230章 苦肉計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00章 小小警告第128章 偶遇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87章 請教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42章 威逼利誘第156章 青樓第103章 要人第61章 李泰出宮第17章 引蛇出洞第131章 李元昌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134章 立政殿嬉鬧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08章 挖坑第33章 嫣兒心事第85章 干卿何事(上)第184章 喊冤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28章 纏綿病榻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20章 王府備戰第99章 初次打探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168章 喬崢受傷第13章 東宮應對第240章 舊事第140章 弟弟妹妹第148章 猜疑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103章 要人第7章 太宗中毒第154章 逃脫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第196章 固執的杜正倫第216章 謀劃第40章 貞觀討論第28章 纏綿病榻第223章 驚聞第160章 衝突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28章 纏綿病榻第33章 嫣兒心事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108章 挖坑第3章 承乾受屈第229章 病重第133章 心甘情願的竹槓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67章 爛好人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19章 李泰當家第155章 問策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70章 回到長安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64章 收尾第226章 定論第11章 皇上駕到第57章 李泰問策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97章 謀反餘波..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78章 初步結論第33章 嫣兒心事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第152章 羣魔亂舞(下)第34章 承乾算計第69章 安頓喬家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33章 嫣兒心事第131章 李元昌第179章 千金買馬骨..第216章 謀劃第93章 李泰病倒第35章 拜師前奏
第14章 秦王危機第160章 衝突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85章 干卿何事(上)第121章 規勸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59章 開端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205章 序曲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138章 受罰第14章 秦王危機第173章 願賭服輸第230章 苦肉計第74章 麗正殿(中)第100章 小小警告第128章 偶遇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87章 請教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42章 威逼利誘第156章 青樓第103章 要人第61章 李泰出宮第17章 引蛇出洞第131章 李元昌第145章 長孫府(中)第134章 立政殿嬉鬧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08章 挖坑第33章 嫣兒心事第85章 干卿何事(上)第184章 喊冤第146章 長孫府(下)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28章 纏綿病榻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20章 王府備戰第99章 初次打探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168章 喬崢受傷第13章 東宮應對第240章 舊事第140章 弟弟妹妹第148章 猜疑第96章 長孫安業謀反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103章 要人第7章 太宗中毒第154章 逃脫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第196章 固執的杜正倫第216章 謀劃第40章 貞觀討論第28章 纏綿病榻第223章 驚聞第160章 衝突第26章 智擒薛萬徹第118章 明達出場第28章 纏綿病榻第33章 嫣兒心事第91章 李世民的縱容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108章 挖坑第3章 承乾受屈第229章 病重第133章 心甘情願的竹槓第53章 長孫皇后規勸(下)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67章 爛好人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19章 李泰當家第155章 問策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70章 回到長安第82章 風乍起(上)第164章 收尾第226章 定論第11章 皇上駕到第57章 李泰問策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97章 謀反餘波..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78章 初步結論第33章 嫣兒心事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102章 河南府刺史(上)第152章 羣魔亂舞(下)第34章 承乾算計第69章 安頓喬家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33章 嫣兒心事第131章 李元昌第179章 千金買馬骨..第216章 謀劃第93章 李泰病倒第35章 拜師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