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

等長孫無忌將這組數據說完,孫享福再說的東西,大家就好理解了。x23us.com更新最快

“可能在有的大臣看來,關中稅收結餘多出三成,主要是來自於農業改革,是因爲田地裡種植了更多經濟作物而產生的,這並不能算成是官俸制度改革帶來的好處,應該算作是農業技術改革帶來的好處。

但其實則不然,農業技術改革雖然給關中的稅收帶來了一定的增幅,卻未必有那麼大,陛下,臣還想請長孫尚書,將關中今年的稅收結構也說一說。”

“可。”

得了李世民同意,長孫無忌再度組織了一下語言道,“關中的稅收,主要來源於農稅,商稅,往昔的農稅差不多剛好負擔起官員俸祿和皇宮的開支,結餘的部分,大致來自商稅。

由於今年官俸制度改革,朝廷給官員,地方吏員,雜役的薪俸,以及皇室的供給,在以往的基礎上,整體增加了三成以上,全部折算成了現錢,這個諸位大臣心裡也都清楚。

而由於建造渭南新城,朝廷徵調了比較貧瘠地方的數十萬百姓前往勞作,使得關中今年退耕了超過三百萬畝的田地。這就導致了今年關中農稅的徵收總田畝數,少了兩成左右。

所以,雖然大部分田地,因爲使用了新的種植技術和更具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創造了不少的稅收,但農稅的總稅額,想比於以往的豐年,卻並沒有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因此,根本不足以支撐突然增高了三成以上的各方面開支。

然而,朝廷卻並沒有縮減官員的俸祿,按照制定好的增幅標準,全部,足額發放了。

發放完之後,之所以會有結餘,其實是因爲今年關中在商稅方面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了,截止目前爲止,朝廷差不多有一百萬貫的開支,都是從今年的商稅中支出的。”

拿一百萬貫出來幫補開支,還能有一百萬貫結餘,這豈不是說,關中地區今年的商稅已經超過了兩百萬貫,比以往增加了三倍左右?

大多數非戶部官員,在聽到這個數據的時候是有些發懵的,他們不知道,當這個地區所有的富人階級的日常所需,都需要通過交易購買才能得到的時候,會對這個地區的商業起到多大的促進作用。

富人們或許只是花出去了幾百萬貫,但這幾百萬貫,會不斷的在市場上轉手,創造交易量,每輪動一回,都會給朝廷創造至少幾萬貫的稅收,光一座長安城,就是七十多萬貫的稅收結餘,加上關中所有其它地區,兩百萬貫,其實並不算多。

因爲,光是今年剛開建的渭南新城就已經給朝廷創造了幾十萬貫的稅收,幸福村各項產業,包括各地豪族投入在渭南新城建廠的資金,總體高達上千萬貫,現在,還是因爲有一大部分資金沒有到位,項目還沒有開建,不然,光是三十稅一的抽那些建築材料方面的稅,都能抽出過百萬貫來。

幾乎都不用孫享福解釋什麼,事實已經告訴大家,官俸制度改革帶來的好處,他再度出班道,“朝廷實行官俸制度改革,大大的刺激了市場上的交易量,使得商業稅收暴增這是必然的,這一塊收入的增加,足以補充官員俸祿增加帶來的開支,還能使稅收結餘增加三成。

可見,在全國實行官俸制度改革,刺激全國的交易市場,是有必要的,至少會給朝廷的稅收結餘總額,帶來一定的增加。

當然,就算全國各地的稅收盈餘都增加一兩成,加起來也不過是幾十萬貫而已,並不算什麼,也不是張侍郎剛纔提到的問題的重點,那麼臣再說說,不敢苟同他說的其它幾點原因。

首先,兩三年以後,朝廷的稅賦,是足以支撐新增加出來的,大約每年五百萬貫官俸的開支的。

雖然明年仍然會有超過千萬畝的下田退耕,然而,也會新增超過五十萬戶以上的百姓爲朝廷納稅,光是北地,新拿到安北大都護府幾座郡級城池的戶籍的百姓,就會多出十幾萬戶。

還有從東北高句麗那邊遷往關中的十幾萬戶百姓,以及東北新歸降的四部,共計約十萬戶左右的百姓。

當然,還有原本在窮山惡水里居住,基本不給朝廷交稅的各個少數民族百姓,他們明年被遷出來後,將會得到大唐境內產出比較高的上田耕種,開始爲朝廷創稅。

依照我大唐總人口戶數做比例來算,這五十萬戶百姓,就算初期會給予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但也絕對能讓總稅收增加一兩成以上。

不過,這也還是幾十萬貫的小錢,不值一提。

真正的大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嶺南越國公今年已經奏報,並且開始落實的編丁成戶,讓嶺南百姓和中原百姓一樣向朝廷納稅的事,明年初,基本就能在嶺南十二州全面實施。

以嶺南的人口,田地產出,以及商業產出,一旦像中原地區一樣,爲朝廷提供稅賦,那麼,每年至少是百萬貫起步。”

以往,整個大唐的稅收才三百萬貫左右,可孫享福現在卻說,光是偏僻的嶺南的稅收,就會有一百萬貫以上,然而,卻沒有任何人出來反對,因爲這是事實。

去年關中大旱的時候,嶺南就白白送給了朝廷幾百萬石糧食,以當時的市價算,那至少都是好幾百萬貫,而如今,糧食產出,都已經算不得他們的收入大頭了,因爲他們還有糖,有精製海鹽,有即將大批量製造的水果罐頭,海上貿易等等,加在一起,創稅一百萬貫,那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所以,當知道鹽糖之利的大臣們聽到孫享福說這個的時候,都紛紛點了點頭,繼續將目光匯聚到他這裡,等待他的下文。

“第二,是渭南新城,明年,新城的建設力度,將會比今年還要大些,而且,有部分產業,將會大量出貨,諸位知道,這意味着朝廷的稅收將會增加多少嗎?”

衆多朝臣下意識的搖了搖頭,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則是抑制不住的想要挪動一下自己的腳,握一握自己砂鍋大的拳頭,顯然,他內心裡,是無比興奮的,只是儘量在保持克制而已。

“我還是用比較具體的數據來說話,大家的感官才直接一些,免得別人說我胡編亂造。

就拿幾年就會開始出貨的冶煉廠來說,目前爲止,它就已經接到了朝廷超過一千萬貫的軍事裝備訂單,也就是說,按照朝廷三十稅一的標準來算,光是冶煉廠的這一張軍購訂單,就將爲朝廷創造三十幾萬貫以上的稅收,而,冶煉廠,只有這一張訂單嗎?”

孫享福的問話沒有人答,他自己搖了搖頭道,“肯定不止。”

“明年,由長孫氏組織衆多長安勳貴投資建設的四處商業廣場,將會在冶煉廠採購超過兩百萬貫以上的鋼筋。

由幸福村投資的各項工廠,造車廠,也將會大量採購鋼鐵製品,還有冶煉廠本身要鍛造,對外出售的民用鋼鐵製品,總額加起來,比起朝廷的軍購訂單,至少高出兩倍,也就是說,光是一個冶煉廠就能爲朝廷創造百萬貫以上的稅收。

還有如水泥,木料,磚瓦,琉璃,傢俱裝飾用品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商品,全部都會有人大量採購,這些交易,也全部都會爲朝廷創造稅收,最最保守估計,這些商品也將會爲朝廷創造三百萬貫以上的稅收。

而且,還有另外一項稅收大頭,那便是新的稅法實施後,對於勞工徵收的個人所得稅。

諸位大人可別以爲每個人每個月幾十百把文的稅收不算什麼,要是關中各地的勞工數量突破一兩百萬,那麼,它每個月至少要爲朝廷創造幾十萬貫的稅收,一年下來,也是幾百萬貫。”

孫享福說到這裡,朝廷上就只剩下大臣們抽冷氣的聲音了,他說的這些稅收,可都是新增的啊!也就是說,將會是未來朝廷結餘下來的。

國家一旦開始進入工業化,那麼,產值跟以往的農業社會,就完全是兩個層次,他所說的每一項,都是言之有物,確確實實能爲朝廷帶來稅收的點,沒有人能反駁。

而且,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話,一般是放在最後說,那麼,孫享福還有第三個方面沒有說呢!

“數百萬勞工,創造的,不僅僅是渭南的稅收,隨着渭南的工廠開業,製造出來的大量的商品在市面上面流通,就會刺激整個大唐市面上的交易,隨着各個商業廣場的開設,會讓大唐的整個商業交易環境更加便利,使得市場交易量大幅增加,更多的錢在市面上面滾動了,所有的金錢滾動,朝廷都能在交易環節徵到稅收,到底能收多少錢,你們自己想吧!我反正給不出一個具體數字來了。”

大工程一起做起來的效果,就像是一**的經濟刺激計劃,對於國家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的,孫享福用自己的農耕技術,逐漸的補齊了大唐的原始產出短板,那麼,現在,再將工商業的短板補齊,那麼,最後還差那一塊短板?

士人,管理階層的短板。

沒有足夠的管理人才,那麼,他所描述的這些場景,就沒那麼容易實現,所以,像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這樣慣於政治的智者,稍微一琢磨,就吃透了其中要害。

攤子鋪開了,就必須要有管理攤子的人手,如果這個安排人手的過程中,還能瓦解世家系官員對於地方的控制,那就更加完美了。

就像善陽一樣,雖然孫享福大量的任用了王氏子弟爲官,但是,王氏並不能對孫享福的管理指手畫腳,因爲孫享福借鑑後世的一些分權制度,和管理體系,讓官員即便是想作惡,也作不了大惡。

“陛下,臣以爲,孫都督說的有理,官員體系更加全面,管理的就會更加細緻,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未來越發複雜的局面。

而以往的稅收,只能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像今年,朝廷的稅收結餘,不是比去年多了一倍以上麼?安知明年不能繼續增加?

而且,朝廷如果供養不起那麼多的官員,大可以讓這些實習生轉正的時間推後,用更多的時間學習實踐,對於他們將來主政一地,總是有好處的。”

房玄齡作爲宰相,出來定了調子,頓時朝堂上便有一大羣附和者出言附議,而有一些大臣,卻是在懊惱自家居然沒有搭上大唐這趟發展的快車,至少,長孫氏弄的商業廣場,他們沒有將最多的錢拿出來入股。

此時,面沉如水的張說,已經低着頭不敢讓別人看到他的臉了,那些世家子的反擊,果然無力,害得他衝出來跳了坑。

而身爲吏部主官,同樣感覺顏面無光的溫彥博冷哼一聲,瞪了瞪不太聽自己使喚的副手張說一眼,出班奏道,“陛下,既然已經證明了官奉制度改革對於大唐的財稅發展有重要作用,那麼,老臣建議,將其在全國範圍鋪開。”

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51章 發動第210章 回朔州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770章 大結局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282章 談心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287章 宴會第113章 溪村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177章 王旭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466章 大戰起第317章 逛夜市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265章 會夷男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549章 北上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621章 公告欄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149章 歸來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67章 起塘第365章 戰報來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620章 九垸夜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
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751章 發動第210章 回朔州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770章 大結局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282章 談心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287章 宴會第113章 溪村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177章 王旭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466章 大戰起第317章 逛夜市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70章 農門建立第265章 會夷男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549章 北上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621章 公告欄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435章 任務艱鉅第149章 歸來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343章 藍莓的坑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367章 起塘第365章 戰報來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620章 九垸夜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