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東邊戰事

與最近賺錢賺的不亦樂乎的蕭相比,李世民顯然是有些鬱悶的,高句麗不好打,這是前隋時期就已經驗證過的問題,他在長安誓師大會上的表態,只是給遷到了長安的那些高句麗降民看到了而已,真正軍隊開到了這邊來,他才知道高句麗人對大唐的抵禦有多頑強,幾乎沒有給他表現留手和仁慈的一面的機會。

“陛下,讓將士們爬牆殺上去吧!光是用投石車和弩車,咱們的軍備消耗的太快了。”

深深知道那些箭矢造價的蘇定方在兩千多架戰車連續投射了一個多時辰之後,不得不出聲建議道。

這一個時辰,可是射出去了超過十幾萬枝箭,和上萬個石彈,光是精鐵箭頭和石彈的造價,都達到了數萬貫,而這,還只是李世民的大軍到來了之後,進攻的第三座城池而已。

新式裝備的殺傷力,初一進入戰場,果然發揮了它應有的效果,只用了半個時辰,就攻破了一處蘇定方此前多次進攻,都沒有打下來的要塞,這種勢頭讓唐軍的士氣很高昂。

不過,到了第二座要塞的時候,那種摧枯拉朽的殺傷敵軍的畫面,就很少了,高句麗人開始想各種辦法抵抗滿天的箭雨,石彈,這座要塞直打了一個多時辰,又經過了半個時辰左右的白刃戰,纔拿下。

到了第三座要塞的時候,效果就更加不明顯了,這麼大規模的箭矢,投石轟擊,城牆後方居然只是零零散散傳來慘叫聲,而當唐軍想要攀牆上城的時候,那些高句麗人就會一擁而出,用重器,攻擊唐軍的鐵甲,給唐軍的進攻帶來不少的損傷。

戰爭使人類進步,這句話是一點都不假的,高句麗當年抗擊隋朝軍隊的那些宿將尚在,他們懂得在戰場上摸索各種抵抗敵軍的辦法,這會讓處於進攻方的唐軍的裝備優勢,越來越小。

“高句麗在各個方向樹立的城寨頗多,用將士們的性命去填,太不值得了。這些武器裝備,咱們有的是,孫正明會讓人源源不斷從後方送過來,所以,不要心疼裝備,保證少死人就好,反正每次破了城,咱們不是還能收回一大半來繼續使用麼。”

李世民的話,讓蘇定方有些無言以對,他把目光看向李靖的時候,卻發現他一直端着望遠鏡在看前方的戰場,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現在,高句麗人一心就想着死守,等待剿滅高德的聯軍大部隊的到來,計謀對他們來說,可是一點用處都沒有。

“陛下,光是投彈,拋射,對守城的高句麗士兵,已經無法造成有效傷害,我軍的鐵甲和重盾,完全能夠防禦的住投石車激射出來的碎石子,只要能夠保證石彈的落點,不往我軍的頭上砸,就全可以一邊投石放箭,一邊進軍,只要在城內那些躲在地道掩體裡面的敵軍沒有出來之前,列陣堵住他們的出口,就能甕中捉鱉,一舉將他們生擒。”

“一邊投石一邊進軍?”

李靖突然做出來的建議,讓李世民有些發愣。

然而,蘇定方聞言,卻是大喜,道,“陛下,只要計算好仰角和落點,李相說的這種進攻方法,完全能夠做到。”

李世民再愣,“計算仰角和落點?”

“陛下,善陽這些戰車的製造,用料是十分標準的,仰角和石彈的重量,也能做到標準,所以,只要負責計算的校尉測算好仰角和落點,保持與大軍想通速度的列陣推進,就能一直保持石彈不會砸到我軍士兵的頭上,如此的話,李相說的這種在石彈掩護下進攻的方式,完全可行。”

在後世,進攻的時候,通常會需要火力掩護,現在,這種戰術提前千年就被李靖琢磨出來了,在戰場上摸索進步的,可不光止是高句麗人。

很快,李靖的建議得到了實施,數位拿着紙筆和標尺的校尉,開始校準投石車的仰角,以及石彈的落點,這就讓李世民看到了軍隊之中,算學起到的作用。

其實,這也就是善陽的這一批老舊投石戰車還需要這樣計算調整,渭南出產的滾珠軸承,鋼結構車轅的新式戰車,仰角位置,直接有角度標刻,並且還用孫氏代數符,寫上了不同重量標準彈,在這個仰角的落點距離,只需要認得那些數字,就能輕易的掌握落點。

不過,這些戰車大多被分配到了河北道中路大軍方向,還有一部分被分到了李績,牛進達和柴紹軍中。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城牆前所有其它的弩車和障礙都被清空,然後,手持重盾長槍的士兵開始衝擊了,整齊排列的投石戰車這時開始向城頭拋射,崩的四處飛濺的碎石彈打在唐軍的重盾和鎧甲上,鐺鐺作響,但並沒有對唐軍造成什麼損傷,被碎石壓制的不敢走出掩體巷道的高句麗士兵,只能任由唐軍登城,然後,這場攻城戰在半個時辰內輕易的結束了,而且,不同於以往,這一戰俘虜的人數極多。

“看來,咱們還得學會更加靈活的使用這些裝備,配合戰法。”

這一戰之後,李世民的感悟很多,李靖等諸多將領也是,同樣,在數百里之外的侯君集也是如此,他在接掌了中路軍的指揮權之後,已經一連攻下了好幾處要塞堡壘,遼東城已經舉目在望,如果,在高句麗的聯盟軍大部隊來到之前,能拿下這座堅城,那麼,唐軍面對高句麗大軍的反撲的時候,傷亡肯定會大大的減少。

數百里之外,淵蓋蘇文的大軍已經行進到了大行城,現在,他面臨着一個重大選擇,唐軍此次來勢洶洶,三路大軍,都已經將高句麗防線幾座軍事重地的基礎防禦撕開,上路大軍已經抵達了延津城下,中路大軍攻到了遼東城,並且,已經威脅到了安市城,卑沙城雖然堅固,但是,一直面臨着大唐水路軍的襲擊,現在,沿海碼頭早已被唐軍佔據,唐軍正在源源不斷的從碼頭登陸,城池被圍已是必然,所以,他需要分兵抗敵,而沒有了人數上面碾壓的優勢,他又沒有把握擊敗任何一路唐軍。

而且,在他的大軍身後,還有一支陰魂不散的小股軍隊,才三四千人而已,居然敢咬着他的八十萬大軍打游擊戰。

這支人馬,正是由突圍而出的張公瑾所帶領,主體是由趙龍等孫府護衛隊員和他們招募的新兵,這些士兵已經有了長達半年多的海上訓練,趙龍原本是打算把他們培育出來接替自己執行孫享福的海上任務的,但張公瑾看過他們的身體素質之後,覺得只有讓他們在戰場見見血,才能完成士兵,到精銳士兵的轉變。

新招募的人手只有三千人,在八百老隊員的帶領下,他們對於張公瑾下達的各種命令,執行的都非常到位。

游擊戰術,由於尉遲恭不遺餘力的宣傳,在大唐高級將領中,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這支人馬有海路撤退的優勢,往往打一場突襲之後,就立即遠盾海上,補給所需。

並且,交戰的時候,很少與高句麗大軍正面廝殺,通常是快弩放幾輪箭,殺傷你個幾百上千人的,就毫不猶豫的撤離,淵蓋蘇文一旦下令追,等着他屬下士兵的,就是各種埋伏襲擊,讓他們損失慘重,不追吧!本來就人心不齊的高句麗聯軍,士氣就會下降的厲害,軍心渙散。

張公瑾的戰略眼光,是大唐衆多統帥型將領中,僅次於李靖的,他自然是看到了拖住淵蓋蘇文大軍,給主力大軍爭取進攻時間的好處,即便是冒些風險,他也覺得是值得的,但是,打過幾場之後,他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這三四千人的力量,或者說,小瞧了他們配備的那些裝備的力量。

這三千多人每個人都佩有兩把以上的連弩,每一個十人小隊,還有一個望遠鏡,而且,船上各種裝備補給物資非常多,他們可以敞開了使用,通常,他們行軍起來,都不用擔心被埋伏,上百個望遠鏡,能把周邊的一切動靜,探查的清清楚楚,他們的行蹤也能隱藏的非常好。

而且,連吃喝,都是在船上早就準備好的,行軍的時候,連生火做飯這些瑣事都省了,行軍和移動的速度,比高句麗大軍快的多。

使用完了帶出來的裝備的時候,他們還能夠轉身就鑽進林子裡撤退,在預先放置了補給的位置,快速補給,那些高句麗大軍,根本不敢進林子追擊他們,想追也追擊不上,因爲這些人,都是嶺南人,在深山老林裡行走的本事,可比高句麗聯軍強的多。

自從高德大軍被擊潰,帶領着殘餘的幾千人馬撤到了萊州之後,張公瑾領着這三四千人,追在八十萬高句麗聯軍的屁股後頭打了有半個月了,大小十幾戰,至少殺死了敵軍兩三萬人,還拖慢了他們好幾天的行程,成績顯著。

面對日漸加重的損失,以及前方傳來的各種城寨被拔除的戰報,淵蓋蘇文惱火了,而此時,一個漢人文士裝扮的中年人,進到了他的帥帳。

“淵蓋蘇文將軍,咱們,又見面了。”

“你是,王浩公子的人?”

那中年文士笑了笑道,“將軍好記性,不過是一面之緣而已,居然還記得在下。”

“是王浩公子派你來的麼?”

“沒錯。”

“可是他有什麼破敵良策要教我?”淵蓋蘇文並不是傻子,他知道王浩此前幫助自己謀劃,是有他自己的目的,但是,爲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他選擇了跟王浩合作,目前看來,似乎合作很成功,他發動了政變,幹掉了榮留王,並且徹底擊潰了擁護高德的高氏軍,完整的掌握了高句麗。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王浩幫助他謀劃,圖的,可不是什麼利益,而是要滅了高句麗這個國家。

看到淵蓋蘇文一臉熱切的樣子,中年文士點了點頭答道,“當然,我不僅爲你帶來對付唐軍的利器,還給你帶來了一個重要消息。”

“利器?重要消息?還請先生細細道來。”

中年文士拍了拍手,馬上,便有他的一個隨從,將一個酒罈子一樣的東西抱了進來,放在了淵蓋蘇文的帥案上。

“此物,名曰猛火油,產自西域,此前,被突厥的突利可汗從西域帶回,用於攻城拔寨,非常有效。王公子早在一年多以前,就通過王氏商隊,將許多的猛火油送到了你們高句麗境內,你只需要如此這般,唐軍必然遭受重創,而且,你要是對延津一線的上路軍使用這些手段,那麼,其它兩路唐軍,也會不戰自潰。”

淵蓋蘇文再度不解的問道,“這是爲何?”

中年文士笑着答道,“因爲,大唐皇帝李世民,此時,正在延津上路軍中。”

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131章 去交趾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524章 藍田職業技術學院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159章 殺人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273章 酒宴第693章 去雲南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717章 到遼東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八章 加夜餐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714章 航海人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706章 開武舉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402章 迎新宴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743章 到船廠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267章 受邀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714章 航海人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149章 歸來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
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131章 去交趾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524章 藍田職業技術學院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159章 殺人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273章 酒宴第693章 去雲南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717章 到遼東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八章 加夜餐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714章 航海人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706章 開武舉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402章 迎新宴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743章 到船廠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267章 受邀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714章 航海人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149章 歸來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