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

孫享福和李承乾等人只在渭南待了三天,就急匆匆的趕回長安了,沒辦法,李淵終於是沒有熬過這個重陽節。

李世民想給他辦一個最風光的葬禮,以顯示自己對李淵的孝順,於是,長孫無忌給他出了主意。

長安一日之內可達的州縣,學校全部停課,開始由法部官員,或者文工團的宣講員,召集百姓到學校,宣講李淵爲大唐建國立下的功勞。

當然,其中還說了李淵爲了讓大唐得到更好的發展,而選擇退位讓賢,爲如今這樣的美好盛世的奠定了基礎,等等,一系列經過美化的敏感問題。

而且,天下所有的州道,都會在李淵下葬以前,一定程度禁止娛樂活動。並且,在李淵下葬的當天,所有的地方官員,會組織當地百姓,舉行一場盛大的送葬活動。

要知道,大唐現的地盤,可是佔據整個歐亞大陸一半以上的地方,這種七八千萬人,爲一個人戴孝送葬的規模,絕對是史上最龐大的。

當然,大操大辦的主要政治目的,還是美化李世民的個人形象,很多話,李淵在世的時候,李世民不好意思說,但他死了之候,卻可以照着於自己有利的方向,憑空編撰,反正,死人是無法開口反駁的。

所以,現在,大唐幾乎所有的百姓,都相信李建成就是因爲造反才被誅殺的,而李淵,也是因爲自己的這個嫡長子造了自己的反,而感覺心力交瘁,無法處理國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禪位給了李世民。

反正那些少數的親歷者,不是死了,就是向李世民投誠了,而現在這個局面,也沒有不開眼的人跳出來說事,畢竟,大唐現在是前所未有,各方面無死角的強。

孫享福會在喪葬過程中發揮不小的作用,百姓們更加願意相信向他這樣名望較高的人的話。

所以,李淵的頭七過了之後,孫享福就被李世民派出來搞宣講了,主要是六都之地,人口比較多的地方,反正這個時代的皇帝死後,沒幾個月,是不可能下葬的,即便是李淵的陵墓早就修好了,也是如此。

而王得用,正好也藉機隨行,名爲巡視六都行宮,但其實,他身上一天到晚,都會有一些筆墨的味道,搞的孫享福在宣講的時候,都不敢說錯什麼內容。

洛陽溪村,早已不再是一個村落,即便是比十幾年前一個人口密集的縣城,也熱鬧繁華的多,在洛陽宣講了三天,快被假歷史噁心吐了的孫享福,難得的在這裡偷偷閒。

“聽說,你們溪村在河南道境內發展了三百多個多元化農場?誰給出的主意?”在王二牛家的大客廳裡落座之後,孫享福很是滿意的打量了一下他家裡的裝飾擺件道。

從他一家的生活條件,基本就可以看到所有當年從幸福村派過來,發展溪村的老鄉們的生活條件了,基本上與鉅富之家的派頭相當!

王二牛有些得意的答道,“咱村裡出來那麼多人才,當然是要支持咱村的發展了,我家二發,在農學院畢業之後,就帶了幾個同學來這邊,搞這些多元化農場,當不當官的,他並沒有在意,現在這些農場,最小的規模,都有三百戶人家,最大的,有一千多戶七八千人口的大農村,規模不下於以往一個縣。

而且到了今年,各個農場的產收,除了保障免費的醫療,教育,養老等福利之外,還能讓所有農戶家庭,都有比較豐厚的盈餘收入,總體算下來,可是十幾萬戶百姓,佔了整個河南道近三成的人口呢!”

河南道所轄,自古以來都是中原地區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貞觀元年的時候,這一地區就有三四十萬戶百姓,一百多萬人口,僅次於關中地區。

而現在,則翻了近一倍,達到了六十多萬戶,人口數量,則是超過三百五十萬,沒辦法,現在大唐百姓家庭的人口都比較多,就算沒有納胡姬小妾的家庭,都有三四個孩子,平均每戶,都有五六口人。

而溪村的農耕養殖產業,早已成爲了整個河南道的支柱,現在,養豬場裡最新的豬崽品種,六個月,就能長到百斤,一年,可以長到近兩百斤,雖然與後世肉豬每年近三百斤的體重還有些差距。

但是,這些豬,基本不吃帶有化學成份的刺激性飼料,都屬於有機豬,肉質更好,自身繁育能力很強。

至於雞鴨等,則是因爲小龍蝦殼等混合飼料的加入,使其產蛋率,蛋的品相,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足夠滿足大唐內部市場。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可不像十幾年前,百姓們難得吃一次肉的時候,現在所有百姓的餐桌上,肉菜都是比較常見的,蛋類的,則成了天天都會吃的日常食品,甚至有把炸雞肉,當主食一樣開發出來的餐廳。

這些生活上的改變,使得社會上對於這些農業產出的消耗巨量增加,可不是早些年剛起步的時候能夠比擬的,畢竟,人口都翻了好幾倍了,大家從很少吃,到經常吃,市場需求可是翻了好幾十倍,正好,以養殖和田地產出爲主的多元化農場,趁勢崛起了。

“他們都乾的不錯,我爲他們的表現感覺到高興和欣慰,當咱們整個天下的百姓,都能夠有像多元化農場的產出的時候,就很難有什麼東西能夠威脅到我們了。

還有,讓他們別隻是把目光放在河南道,要放眼天下,我覺得,他們其實能夠做的更多,更好。”孫享福拍了拍王二牛的肩膀道。

“我一定將您的話,傳達給他們的。”王二牛胸腔的熱血,也因孫享福一句簡單的鼓勵而沸騰,有些激動道。

農業,是所有行業的根基,再強也不爲過,但是,即便是在後世,百姓們也很難學習接收到最新的農耕知識,更加別提把它搞懂,由一幫有才學的人帶領他們走上一條科學正確的農耕養殖發展軌道,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同於後世的爲國家創造收益而搞集體,它是以爲百姓自身創造收益,而搞集體,在有了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強大的資本力量做支持了之後,把這些原本分散在各個小村落,產出能力不強的小老百姓,集中起來,完成了產出收益的爆發。

這是一個在當下,快速推動那些沒有資源產業的地區的百姓發展的好手段,今後,在一些新併入的比較窮困的地區,也可以大量的實行。

大家都愚昧無知,那麼,派一些聰明的人,幫他們帶路,引領他們走向富裕就行了。

王二牛招待孫享福的晚餐,依然是他最喜歡的大頭魚火鍋,九月中,可正是秋魚肥美的時候,天氣又已經轉涼,兩人圍着火鍋,邊吃邊喝,興致很高。

“照我說,要不是當年陛下沒收了您手上的產業,今天咱們大唐的首富,肯定是您。

而且,像我這樣,能夠住吃好穿好住好的人,一定會更多。

因爲,您向來都是一邊賺錢,一邊快速把產業做起來的,這些年,您手上沒有了產業來路,都沒有做出什麼新的大項目了。”喝了個六七分醉的王二牛道。

孫享福聞言,笑了笑道,“可不能這麼說,讓任何人掌握了可以動搖國家的資本,都不是好事,這些年,雖然我手上沒有什麼產業,但是,在做事的時候,朝廷基本都是全力支持的,山南道的垸田,是朝廷砸錢開發出來的吧!嶺南道,雲南道的圍屋種植園,梯田,是朝廷砸錢開發出來的吧!遼東北大倉,也是朝廷砸錢開發出來的吧!如果把這些東西,都給我私人來做,你能想象的到後果麼?”

說到這個,王二牛就不好接話了,孫享福又道,“所以,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內部的安穩團結,而且,每當陛下通過從我手上沒收的這些產業得到分紅的時候,他的心裡,都會多一份對我的感激,所以,怎麼賞賜我,其實是他最頭疼的事情。

而我,可以說是現在咱們大唐,最逍遙的人。”

“這個,我看未必吧!您這次來洛陽,身邊不是跟了一個閹宦麼?”王二牛很早以前就來了溪村,對於王得用,他可不怎麼熟悉。

聽他提及,孫享福又笑着解釋道,“咱們大唐,早就已經沒有閹宦這個職業了,他正好要幫陛下巡視各都行宮,與我結伴同行而已,可沒有什麼惡意,你不要瞎猜。”

“是麼?這我就放心了。”王二牛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還是有一些懷疑。

因爲,在溪村待了十幾年的他,別說是這裡的本地人,就是經常經過這裡的過路客,他都熟,而今天,在他從洛陽城裡將孫享福接來村裡的時候,就有好幾個陌生人跟了過來。

一頓飯聊的話題不少,吃的酒足飯飽之後,孫享福就在王二牛家的客房裡歇了下來,而心裡還有些不踏實的王二牛,決定到村裡轉轉,很快,他就發現了異樣。

那些跟着自己和孫享福來到溪村的人,並沒有離去,而是在向溪村的村民們打聽着事情,而且,都是孫享福白天來的時候,帶着他看過村裡的一些主持產業的骨幹村民。

很快,王二牛就找到了其中一個,面色嚴肅的向他道,“我不知道你們來這裡是什麼目的,但是,我是這個村的村長,哦,像你們這樣的外人,應該叫我縣令,所以,你要做什麼,必須通過我,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那人聞言笑了笑道,“我們當然知道您是這溪縣的縣令,而我們,其實是皇家密衛,本想着,等孫少師走後,再找您問些話的,既然您找過來了,那咱們就借一步說話吧!”

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336章 再起程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18章 殺倭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265章 會夷男第559章 擒王浩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770章 大結局第125章 審訊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305章 對策第721章 開工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177章 王旭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125章 審訊第146章 制海鹽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182章 見李績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714章 航海人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755章 過黑海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714章 航海人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238章 都來了第577章 追擊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139章 見韋李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71章 新作物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02章 迎新宴第273章 酒宴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467章 鏖戰第149章 歸來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534章 出手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357章 起塘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544章 偷跑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139章 見韋李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
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336章 再起程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118章 殺倭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265章 會夷男第559章 擒王浩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345章 新勞動管理和稅收制度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770章 大結局第125章 審訊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305章 對策第721章 開工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177章 王旭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125章 審訊第146章 制海鹽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182章 見李績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714章 航海人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755章 過黑海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714章 航海人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238章 都來了第577章 追擊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139章 見韋李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271章 新作物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02章 迎新宴第273章 酒宴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467章 鏖戰第149章 歸來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534章 出手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357章 起塘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544章 偷跑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139章 見韋李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