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各有心思

和平相處的首要條件,就是相互得到滿足,爲了把戲做的足,房玄齡可是把這當真事一樣在談,首先就談到了高原上緊缺的物資。

“吐蕃高原糧產不豐,製作禦寒衣物的布料,亦不足,然而這些東西,我大唐有,而且多到用不完,只要你們能夠保證不向大唐出兵,並且保證大唐商賈的安全,我可以代表朝廷,跟你簽訂一個協議,每年,提供給你們二百萬石糧食,十萬匹麻布料,五萬匹棉布料,一萬匹絲綢,還有可以幫助你們抵抗寒冷的烈酒五萬壇。”

隨着房玄齡的一系列數據報出,即便是在吐蕃身處高位的祿東贊,也不由嘴角抽了抽,吐蕃總人口數還不過百萬,房玄齡說的這些東西,基本就是他們除了牛羊肉之外,全國百姓一年內,在其它方面,所有的物資需求了,這叫他怎麼能不動心?

然而,祿東贊卻是一臉瞧不上這些東西的表情道,“長安城內擁有的東西,價值是你所說的十倍,百倍,我們自己去取來便可,何須要對你們做出什麼承諾。”

王麟聽祿東贊此言,也是難得的開口贊同了祿東贊一次道,“沒錯,別人不知道,我王麟,可是太知道長安城裡有些什麼了,拿下了長安,吐蕃不說百年,大手大腳的用幾十年,反正是沒問題的。”

其實此前王麟心裡已經想好了,只要大軍一到了長安,他便一馬當先,率領自己的本部人馬,先行殺入城中,到時候,就算祿東贊和房玄齡談妥了,想不打都不行,畢竟,現在,他可是吐蕃右相的身份,而且,只要他打開了大唐錢莊的金庫,就不相信祿東贊不動心,那裡面,可是上千萬貫的錢財。

聞言,祿東贊點了點頭,有些玩味的轉頭看向房玄齡。

其實,從這一點,房玄齡就已經看出了祿東讚的心思,所有的戰爭行爲,都是爲了壯大自身,直接白拿大唐的東西,是比跟大唐開戰,更加能夠壯大吐蕃自身的,畢竟,這個時期還沒有向西擴張的他們,人口數量也不多,經不起大消耗,祿東贊不傻,而且還有一定的政治智慧,所以,他這是在等着房玄齡加價。

“你們剛纔說的是價值,黃金的價值確實很高,但是,它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幫人抵禦寒冷,價值再高,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又有何用?

大唐給吐蕃足夠多的金錢,吐蕃最終還是要拿這些東西來跟我們換糧食,衣物,烈酒等等生活必須品,而且,王公子你要認清楚一個事實,我大唐的軍力,強於吐蕃,要是硬打,吐蕃只是白白送死而已,或許你還不知道吧!高句麗淵蓋蘇文的百萬大軍,已經被我們皇帝陛下率領的十萬唐軍打的潰不成軍,如今,不過是冢中枯骨而已。

若是陛下回軍的時候,你吐蕃如果沒有與我朝達成協議的話,只怕,陛下從此不會讓吐蕃人下高原一步。”

“呃”

高句麗百萬大軍,這麼快就敗在唐軍手上了?

這個消息,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爲李世民這樣的勁敵,太難惹了,搞到不死不休的局面,以後,吐蕃可能真的只能龜縮在高原上了。

然而,愣神了片刻之後,祿東贊卻是心裡一喜,他覺得,房玄齡越是這麼強硬,大唐想要和談的事情,就越發真實,也就是說,長安城的防禦,確實空虛,那麼,最後強不強攻不好說,至少,自己可以再讓房玄齡加些價碼。

“我吐蕃的糧食,衣料短缺,是因爲適合耕種之地較少,怎麼好全靠鄰邦供應呢!倘若大唐朝廷能割讓蜀中給我們吐蕃人耕種織布,在本相看來,這個事情就有的談了。”

“割讓蜀中?這怎麼可能,蜀中世代漢土,生活着比你們吐蕃全部人口還多的漢民,別說陛下和朝廷不會同意,就是民間的百姓,也不會同意,如果大相不想促成此事的話,就自去長安攻城吧!關中全體軍民,會與長安城共存亡。”

房玄齡說出這句決然的話,倒是讓祿東贊突然意識到了有什麼不對,大部隊都在這水泥路上走了大半個時辰了,居然沒有看到一個關中的普通百姓,道路兩側的村莊,也好像沒有人煙的樣子,看來,長安這邊早就收到了蜀中的消息,已經將附近所有的人口,全部遷到長安城裡去了。

現在離朝廷收到蕭的飛鴿傳書已經是第五天的時間了,以關中水泥道路交通之發達,就算是普通老百姓慢慢走,都已經走到長安去了,道路兩邊又怎麼會有人煙呢。

現在長安城可是聚集了關中三十來個縣的百姓,五百多萬人口,也只有在這麼大的人口基數下,孫享福,杜如晦等人,才能完成一個兩百多萬人才能佈置下來的超級大陣。

“蜀中之地不行,那玉門關以西之地,應該可以了吧!那些地,原本可都不是在唐國治下的。”

房玄齡聞言,卻是再度搖頭道,“向西的通道,事關我大唐的整個商業,同樣是不可能讓出的。”

面對房玄齡再度的拒絕,祿東贊雖然表面上一臉寒霜,但心裡,卻加確定了大唐出錢買平安的心思,畢竟,吐蕃,對於大唐來說,確實是個只能守,沒法攻的國度。

祿東贊佯怒道,“哼,你們這也不肯讓,那也不肯讓,難道非要讓我們自己出手去搶?”

房玄齡摸了摸鬍鬚道,“老夫也知道,不讓你們自己有出產之地,隨着你們人口的發展,用度肯定會再度出現不足,不若,我大唐將即將拿下的党項諸部的土地送給吐蕃,大相以爲如何?”

“党項各部的土地,可還不是你大唐的。”

“很快就是了。”

一句簡短的對話,卻是顯示出了房玄齡十足的信心,這倒是讓祿東贊更加覺得,大唐軍事實力強大,應該是實實在在的。

於是,他再度提出條件道,“再加上一個吐谷渾還差不多。”

房玄齡忙拒絕道,“吐谷渾有海量的鹽池,我大唐缺鹽”

“看來,還是等我吐蕃大軍拿下了長安,再用長安跟你們交換,你們會覺得划算一些。”

祿東贊打算了房玄齡的話,倒是叫房玄齡一愣,不過,這個愣神,有是他裝給祿東贊看的,大唐的政治家,可都是老戲骨啊!

“那,好吧!不過,吐谷渾同樣不在我大唐治下,要等我們拿下之後,纔會兌現。”

祿東贊又道,“我吐蕃可不會無限期的等下去,最多兩年,大唐必須把吐谷渾和党項各部的土地移交給我吐蕃,而且,先前你所說的東西,要加倍。”

“兩年,加倍?”

房玄齡臉上露出了一絲難色,好像真的要作出什麼很重大的決定一般,最終點頭道,“物資加倍可以,不過,今年長安恐怕沒有那麼多儲備,需要在全國徵調,你們得容許我們賒欠一部分,來年補上。

另外,我們會在鬆州通往高原的道路上,專門設一市場,每年的物資交割,都走那個市場,你們吐蕃有牛羊皮貨之類的商品要出售,也可以到哪裡與我大唐易貨。”

所有的談判條件,房玄齡都沒有打算真的兌現,之所以說的這麼詳細,甚至把後續要做的事情,都做出了安排,就是要讓祿東贊以爲這是真的。

果然,祿東贊聽了房玄齡之言,內心大喜,有如此多的物資進賬,吐蕃只需要幾年時間,就能完全將吐谷渾和党項各部的地盤穩固下來,到時候再開始擴張,就不是誰能輕易阻擋的了的了。

至於盟約,對於他們這種半野蠻的氏族部落來說,有什麼用?也只有中原人傻傻的將它當一回事而已。

“如此,我們如何簽訂盟約?”

聽到祿東贊終於同意,房玄齡也隨之露出了一個鬆了一口氣的表情道,“此等大事,自然是得由大相你親自到長安,與掌管皇帝玉璽的皇后娘娘當着關中所有百姓的面簽訂了,如此,方能保證其最終能具體實施。”

“去長安?”祿東贊再度疑惑的看向房玄齡道。

“呵呵,如果大相擔心安全的問題,大可以不入城,老夫可以請皇后娘娘,到城外來與你簽訂盟約。”房玄齡讀懂了祿東贊這個表情的意思,笑道。

本來還想再度出言阻止祿東贊與房玄齡達成協議的王麟,在聽到房玄齡說讓長孫皇后到城外來簽訂盟約的時候,頓時住嘴了。

當然,以他的智商水平,也沒有想到什麼很高明的計策,那就是趁着長孫皇后出城的時候,引兵將她斬殺,到時候,什麼盟約條件,就都是扯談了。

祿東贊點頭道,“此法,倒是可行。”

“如此,老夫這便回長安,與衆臣協商落實盟約細則,大相領着大軍到後,可在城外駐紮下來,若是老夫商議的快,或許有可能直接請皇后帶領百官出城相迎,與你簽訂盟約。”

“呵呵,大唐四面開戰,關中空虛乃是事實,本相諒你們也玩不出什麼花樣,如若一切順利,老夫不會讓你們大唐的皇室和百官難堪的。”祿東贊十分滿意房玄齡的安排,呵呵一笑道。

“如此,老夫就告辭了。”

關乎兩國的大事,就在一個多時辰的行軍路上談妥了。

要說祿東贊有多相信房玄齡,那倒未必,他是相信自己所帶領的二十多萬吐蕃騎兵在關中沒有敵手,即便是到了簽訂盟約的現場,他也隨時有推翻之前所有協商的主動權,從戰爭中走過來的他,太知道,人在面對生命威脅的時候,能做出多大的讓步了。

所以,祿東讚的心理,此刻其實是想借着簽訂盟約的機會,在城外一舉拿下長孫皇后以及朝廷百官,將他們的性命全部掌握的自己的手上後,再來逼他們簽訂霸王條款,這樣,至少他能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長安城,如果可行,他還是想先把長安城內的油水刮一遍的,一個大國的國庫有多少東西,他想想都會心動,也只有這樣,才最符合他們吐蕃人的利益。

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75章 唐奉義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543章 採紅菱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176章 風雪路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93章 去雲南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73章 酒宴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270章 戲劇院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402章 迎新宴第604章 擺鐘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761章 家事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60章 審問第463章 困惑第十章 賞錢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755章 過黑海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125章 審訊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714章 航海人第463章 困惑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287章 宴會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176章 風雪路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35章 胡商到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573章 開賽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620章 九垸夜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743章 到船廠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
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175章 唐奉義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543章 採紅菱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176章 風雪路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693章 去雲南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73章 酒宴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189章 建設封地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744章 被點亮宋小魚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270章 戲劇院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402章 迎新宴第604章 擺鐘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761章 家事第325章 馮智戴的提醒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60章 審問第463章 困惑第十章 賞錢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755章 過黑海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125章 審訊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714章 航海人第463章 困惑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287章 宴會第724章 收編大業從吐蕃開始第176章 風雪路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35章 胡商到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573章 開賽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620章 九垸夜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743章 到船廠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