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

經過這些年的溝通往來,以及各國留學生的一些講述,西域諸國即便是不知道大唐的全貌,但對其版圖和行政體系也知道了個大概,十多個縣,在大唐最多不過兩三州之地而已,而大唐本土現在可一共有三百多個州,也就是說,四億石糧,不過是大唐百分之一不到的地盤的產出而已。

越是對比,就越感覺到傷害,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感覺到傷害,那些一門心思想要向大唐臣服的王國就不一樣,這個時期的大多數野蠻文明,都是有強者爲尊的思想的,李承乾沿途而來刻意向所有人展現出來的強大,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不僅讓其中大部分人內心裡對大唐更加恭敬了,潛意識裡,已經將大唐當成了世界之主了,他們覺得,只有像大唐這樣強大的帝國,纔夠資格做所有國家的宗主國。

那麼,在他們有了這個潛意識之後,在他們本土受到戰爭打擊的時候,肯定會優先選擇向大唐臣服,請求庇護,大唐都富成這樣了,跟着大唐,總不至於活不下去吧!

看看人家康國,石國,吐火羅國等這些早先臣服於大唐的西域國家,現在過的什麼日子,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而且有屋有田之後,還不用繳什麼稅賦,這句是巨大的誘惑了,聽那些留學生說,大唐今年就會實現全國農業稅全免,明年,還要實現牧業稅全免,在一個不用交稅,不用擔心戰爭威脅到生命的國家治下,無憂無慮的生活,何其幸福也!哪怕讓他們拋棄王位,做一個普通貴族也好啊!實際上,做一個小王國做國王,根本沒有在大唐做一個州刺史拉風。

對於他們來說,臣服誰不是臣服,何必要臣服拜占庭,大食,波斯這些剝削自己的帝國呢!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李承乾讓他們看到了什麼是利,什麼是害,所以,一旦西域真的引爆了大規模戰亂,那麼,這些無力爭霸的王國,向大唐臣服尋求庇護,幾乎會成爲一種必然趨勢。

“今年的稻穀,即將進入收割期,各位可以沿着大路觀看,勿要靠近踩踏,另外,先前我已經派人通知了商會,相信他們很快就會調集人手過來,今天的午飯,大家就在我們紀南縣吃吧!”李恪指了指不遠處,一條筆直的通往大堤的水泥路道。

大家這才注意到,這條筆直的水泥路,便是垸田中央的民戶通往大堤的道路,它的兩邊有整排整排護路的白楊樹,水沙樹,而這條道路的左側,還有一條筆直的,寬達十幾丈,水量十分充沛的河道,靠近堤坡水閘的位置,有用水泥修建的階梯,和供車輛推行的斜坡通道,這便是那些垸內河道的船舶停靠位了,此時,那邊已經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船隻停靠在了這裡,更多的船,也真正水道上,向這裡快速划過來。

而船上,大多裝着兩輛,甚至三輛插着九垸商會,九垸魚丸粉,九垸鴨脖子之類的箱體木車,在船靠岸之後,這些車子會被船伕四人一組,抓住四角的把手擡下來,到了岸上的斜坡之後,這些船伕就不管了,由一個穿着白圍裙,帶着白帽子的婦人推着,慢慢往大堤上走。

這是什麼情況,所以人一時間都沒有看懂,他們只知道,這些車子越來越多,就像約定好過來集合的大軍一樣,不斷的從水泥道路,或者水道碼頭上面向大堤這邊匯聚,不一會,就達到了兩三百輛,還在源源不斷的來。

當這些在大堤上排列在一起的車子上,冒起了騰騰的熱氣之後,李承乾才知道,李恪剛剛所說的,‘大家今天就在我們紀南縣吃吧!’是什麼意思。

他這是要就地安排大家的伙食,要知道,船隊加上沿途跟過來的本土參賽團隊,這一行人可是有將近二十萬人,李恪要就地安排這麼多人吃飯?

不過,很快,當李承乾遠遠的看到每個餐車周邊擺出了十張以上,至少可供四人吃飯用的摺疊桌,小凳子,他覺得,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然後,細思之下,他才知道了要做到這些,有多大的難度。

即便是碼頭上修建了瞭望塔,安排了瞭望手,但從發現他們的船隊,到他們在碼頭停靠,上岸參觀,整個時間,也不超過半個時辰,從李恪也是在李承乾他們上岸了之後才趕到,就可以看出。

半個時辰內,集合數百個這種在長安俗稱夜市擺攤餐車的東西,讓他們趕到碼頭,這得多麼恐怖的組織效率?

他們現在,即便是用望遠鏡,也沒有看到紀南縣城的影子,也就是說,紀南縣城,距離碼頭的距離,起碼是十里以上,難道這些是李恪早有準備的嗎?

西域各國的首腦們,現在關注的點,都在那些稻田,稻穗上,他們一門心思想的,就是在自己的國家,也開闢出這樣的田地,引進大唐的水稻稻種,種出這麼高產的水稻。

李承乾,便也不多跟他們廢話,很親熱的與李恪走到了一邊,指了指大堤上現在已經不知道有幾百輛餐車,排成了好長一條的座凳道,“咱們船隊,可是有近二十萬人到來,你這邊,安排的過來嗎?”

李恪笑了笑道,“大哥請放心,別說是二十萬人,前段時間,五十多萬耽摩道的勞工過來,商會都能安排的過來,你可能不知道,光是咱們碼頭山上的幾十間餐飲店面,每天就要招待上萬來往過路的客人吃飯,而這些商會準備的流動餐車攤位,光是紀南縣城周邊,就有一千多個,他們這些人之後可是要提供運動大會期間,江陵城數百萬看客的飲食所需的。”

兩人私下裡聊天,李恪也不需要按照規定,跟李承乾來什麼君臣那一套了,這一聲大哥,倒是喊的李承乾更加舒服了一些,紀南縣的地盤和人口比九垸縣大的多,又是郢州治所,李恪這邊從一開始,就引進了九垸商會合作開發產業。

而以紀南縣四萬多戶百姓來計算,一千多個餐車攤位可不算多,因爲平均算下來,四十多戶,纔有一戶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也就是說,一個兩三百戶的大村子,也就幾戶人家,是做這個的,比例比荊州治下的幾個縣,要低的多,不過,李承乾聽到這個數據,還是感覺很嚇人。

這也是他從來沒有來過山南道的原因,這些餐車攤位,在冬季的時候,不僅要滿足城內一百多萬建築工人的餐飲,還要滿足北方兩百多萬冬季過來築垸趕工的民工的餐飲,二十萬人,只是他們平時招待的一個零頭而已,根本不需要出動所有人,縣城和臨近碼頭的幾個集鎮的人手出動,就足夠了。因爲,現在北方的民工早就北返了,這些餐車大部分都處於閒散待命期,而隨着運動大會即將召開,他們已經把各方面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動,就等運動大會期間,狠狠的賺一筆呢!

不一會,大堤上的攤位,就已經長達好幾裡,桌子凳子,把整個碼頭周邊包圍了個嚴嚴實實,餐車數量,沒有一千輛,也有八百輛,那些婦人們殺魚的殺魚,煲豬骨湯的煲豬骨湯,還有很多直接開大滷鍋的,定量的調味料包和殺好的雞鴨,切好的豆皮海帶之類的食材,往碳爐子上的大鍋裡一放,不一會就煮出了香味。

在幾年的經營中,他們已經摸索出了整套簡便快捷的經營方法,只是半個時辰左右,他們就基本就將食材煮出來,準備就緒了,而西域諸國的代表,還在稻田那邊意猶未盡的觀看這垸田的灌溉溝渠,進出水設計等東西呢!

又是近半個時辰之後,所有的餐車全部都準備好了,商會管事的便直接喊船上的人都下來開吃,並且通知了那些仍然在稻田邊討論不休的人前去用餐。

這一個時辰裡,李恪可沒少說話,先是跟李承乾講了一些郢州的情況,又跟西域諸國代表,講起了水稻的事情。

“諸位可別以爲,向我們購買了這些田裡的稻穀回去,你們就能種出同樣高產的水稻,這些水稻,直接做稻種,可未必有多高產,需要特定培育挑選出來的高產稻種,才能種植出這麼高產的水稻來。

而且,即便是本王,也是在這裡學習了足足四年,才搞懂如何種植它,你們想要在自己的國家,將水稻種出這裡種植出來的這般高產,除了需要買專門的稻種以外,還涉及到氣候條件,地裡環境,種植技巧等等非常之多的因素,非常之繁雜。

當然,你們如果能在本國找到完全合適種植這種水稻的地方,我們是不介意向你們出售這種高產稻種的,只是,這些稻種即便是在我大唐來說,也很珍貴,所以,價格會很高。”

好吧!李恪直接把之前孫享福就免費向大唐百姓贈送的稻種,說成了天上有,地下無的珍貴之物,可見學習了孫享福的那套經營思想之後,他已經變壞了。

可這些西域諸國的首腦們,卻毫不猶豫的信了他的話,在他們看來,如果種子真的很多的話,那大唐爲什麼不多種一點呢!他們對農業知識的缺乏,以及對這些高產作物的價值觀,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所以,他們認爲這麼高產水稻的種子昂貴一些,是理所應當的。

“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要買一些回去試種一下的。”希拉剋略率先開口之後,其餘諸國的代表,也紛紛出言表示,不管種不種的成,他們都是要買一些回去試一試,而且,李恪說出來的價格,也並非是他們想象的那麼難以接受嘛!十貫錢一石,一石就能種植十畝以上,平均每畝的種子價格還不到一貫錢而已。

如果能像大唐的水稻田一樣,產出十石糧食的話,那麼他們可就賺大了,要知道,他們採購大唐糧食的價格,最低都是兩三百文一石,還要支付高額的運輸損耗費用,十石糧食,在他們本國的價值,是超過四貫錢以上的,這麼算下來,買種子自己種,可比直接找大唐買糧食划算的多了。

李承乾全程只能憋着笑,看着李恪坑人,十貫錢的價格,那些人居然滿口答應了,而且,還爲了自己能多買一點,而開始巴結起李恪來,就是不知道那些新作物的種子如果對外出售的話,會引起他們怎樣的爭搶。

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729章 說服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357章 起塘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113章 溪村第282章 談心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130章 計策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197章 獻策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761章 家事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421章 又上朝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176章 風雪路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267章 受邀第175章 唐奉義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714章 航海人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05章 對策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212章 驚覺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421章 又上朝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700章 歸家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543章 採紅菱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42章 封爵與否
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729章 說服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357章 起塘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113章 溪村第282章 談心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130章 計策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197章 獻策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761章 家事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421章 又上朝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176章 風雪路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267章 受邀第175章 唐奉義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714章 航海人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05章 對策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212章 驚覺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421章 又上朝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700章 歸家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543章 採紅菱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42章 封爵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