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

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

興慶殿。

聖人還未入殿前,諸臣在殿中小聲私語。

“左相臉色不太好啊!”

韋堅見李適之神情憔悴,忍不住說道。

“呵呵……韋尚書,你的時機到了。”

李適之答非所問,他向韋堅暗示一句。

“相公難道要薦我爲吏部?”

韋堅心中一喜,趕緊湊上前,耳語道。

在尚書省權柄被架空以後。中書省的右相(中書令),門下省的左相(侍中),是固定的兩個宰相位置。

尤其是“政事堂”改爲中書門下堂,在中書門下堂又設立吏房、兵房、戶房、樞機房、刑禮房後,直接讓六部尚書的職事官變得幾乎沒有權力。

如韋堅是刑部尚書,雖然他權力很大,很強勢。但厲害的不是“刑部尚書”,而是韋堅兼任刑禮房的差遣官。

如果哪個尚書沒有兼職中書門下五房差遣,那基本上和養老差不多。

但現在政局還未大變,李隆基一般在任命尚書的時候,必加五房差遣。

在韋堅的念想中,他只要當吏部尚書,領中書門下堂吏部差遣。入相之勢更爲明顯。

說不定哪天李隆基一高興,就給他加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等着吧!”

李適之拍了拍韋堅的肩膀。

這時,監禮官唱禮:“陛下至!”

“拜見陛下!”

文武百官整着恢復姿態,向李隆基一拜。

只有韋堅心不在焉。

人這一生,爲了名利而追逐,哪怕知道佈滿荊棘,哪怕知道會付出生命。

朝堂上,樞機議事、日常事務、地方事務先後回稟、處理。

其中樞機議事,是宰相和皇帝提前在中書門下堂商量,然後才告知諸臣。

無臣子再稟告事宜,就在李隆基準備宣佈退朝的時候,李適之上前向李隆基一拜,緩緩說道:“啓稟陛下,臣近日處理政務時迷幻出錯,心力憔悴,上請移病。”

移病,是辭職的委婉說法。

一石激起千層浪。

文武百官無一不震動,他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望着李適之。

不明白,實在不明白。左相如日中天,正是仕途巔峰求進之時。再邁出一步,就可以問鼎首席。

而且左相的身體一向不錯,以酒名動長安,怎麼能甘心辭官呢?

設身處地,即便生病,只要不是病入膏肓,就一定不會離開這個位置。

權力一旦到手裡,哪怕是賢明、清正的人,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放手。

韋堅此刻也懵了,他以爲左相會推薦他爲吏部尚書。沒想到左相竟辭去相職。

他苦苦追逐的權力,左相竟這麼輕易放棄。他與左相接觸頗多,沒感覺到左相身體有什麼不對。

不過他心中又突然涌來驚喜,因爲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同。左相空缺,會立刻推舉出新的宰相,主持門下省事務,位列兩班。

聽李適之剛纔的意思,像是要臨走前推舉他爲左相,這比夢中還要美好,簡直是喜從天降。

同樣的,右相李林甫眉頭一下凝起來。

工於權術的他,連吃飯睡覺的時候,都想去算計人。

起初他也愣了一下,不過他可是策劃了“楊璹事件”那樣的陰招。

再結合他一直期待的“父相子帥”,立刻明白李適之這老匹夫以退爲進,準備給李瑄讓道。

李適之一旦離開權力中心,聖人便不會猜忌掌兵的李瑄。

這一刻,李林甫不得不佩服李適之的決心與果斷。

識破這種的兇險困境,不是去壓制兒子,而是自己挺身罷相。

李林甫一向看不起李適之,但此時此刻他對李適之刮目相看,他覺得自己沒有這樣的魄力。

越想心中越亂,李林甫微微閉上眼睛,等待聖人的決斷。

“古代陶淵明仕途不得志,歸隱山林,卿已至宰相,又不像賀監那樣年邁,爲何要主動請辭?如果真需要養病,朕準你一個月假期。辭相之事,你還是好好考慮考慮吧!”

李隆基一聽李適之要辭職很不開心。他最想的事情,是朝堂穩定,這樣他就能安心享樂。

每一次換相,都會有不穩定期。

只有主動犯下錯誤,纔會提出罷相。

所以李隆基並不同意李適之請辭。

李隆基覺得李適之未有過錯,甚得他心,爲什麼要罷相呢?有病養幾日不行嗎?

“臣蒙聖恩,無以爲報,只能兢兢業業,夙興夜寐,不敢有絲毫懈怠。自成宰相,明白國家社稷之重,明白百名蒼生的期盼,然迫於疾病,不能再負重位。臣自知疏忽糊塗,握筆常現錯字,若是因臣的小過而釀成大錯,臣將負國負君,罪己罪民。臣愛惜相位,不忍放下權力,但臣更知曉無能的人爲國家帶來禍患,爲陛下帶來憂慮。趁着臣還未犯下張嘉貞、宇文融那樣的錯誤之前,離開宰位,讓更賢明的人,來繼承宰相的位置……”

“臣多麼希望君與臣之間,能夠像高宗皇帝和薛元超那樣,能一同走向白首。臣只是恨自己聰明的時間太短暫了,陛下您英明神武,像古之聖君一樣,在危難之際,解決內憂外患。愚鈍的臣子比不上您,這時候罷相,也是爲了報答陛下與國家……”

“君臣之間,沒有什麼可以掩飾,因而直陳愚情,這些都是臣的肺腑之言,希望陛下能夠答應。”

李適之說着上前,他脫下自己的帽子,並將自己的魚符摘下放在案上。

以表示自己的堅決!

他一番娓娓動情的陳述,讓文武百官都以爲李適之吊着一口氣,要交待遺言一樣。

那些平時與李適之交好的臣子,抹了抹眼淚,左相突然辭職,對他們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卿爲何病,修養一下不好嘛!”

李隆基頗爲感慨,不捨得李適之離開。

“臣自及冠起,先後在金州、湖州、郎州、唐州、通州、梓州、秦州、陝州、洛陽、幽州等地任職,又常年嗜酒,現眼花繚亂,記憶糊塗,這是老病,估計修養不好了。”

李適之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把自己的“病”歸結於常年奔波,身體垮了。

事實上,李適之年輕的時候,基本一年左右,都會被調離一個地方,不讓李適之在一個地方滿任期。

“事已至此,朝後入勤政樓再議。”

李隆基說完,吩咐退朝。他要在興慶宮中私下問詢李適之。

文武百官朝拜後落朝,還未出殿,就開始議論不休。

每一次相位動,都是天大的事情。羣臣下朝後,當天就能傳遍長安,五天內必傳至東都洛陽。

許多大臣圍在李適之面前,有是真關心李適之身體的,有是想知道一些事情。

韋堅表現地更加親近,對李適之噓寒問暖。

在這關鍵時刻,李適之的一句話對他太重要了。

“想將李瑄拔爲上將,沒那麼容易。”李林甫在心中冷哼。

不過當李林甫看到韋堅後,眉頭又皺起來。李適之八成要推薦這白眼狼爲宰相。

可是他剛從吏部大案中脫身,加上韋堅就是吏部大案的負責人。

他要是阻止韋堅拜相,不就跟當初張九齡阻止牛仙客罷相,招聖人厭惡嗎?

想到此,李林甫咬牙切齒。

韋堅拜相,似乎勢不可擋。

勤政務本樓。

李適之來拜見李隆基後,相談許久,他表現地十分堅決。

李隆基明白他要失去一名良相。

他也沒多責怪,李適之上任後強幹、務實,除了盡職盡責處理政務外,監察郡縣、整飭吏治、懲治腐敗、改元爲載、發掘金礦、富裕國庫,算得上國家的功臣。

另外,李適之的兒子李瑄,文采斐然,驍勇善戰,爲君分憂,頗得他心。

一上任隴右節度副使,就立下大功,讓李隆基計劃着給予李瑄軍權,讓李瑄儘快去進攻吐蕃,收復失地,爲他開疆擴土。

“卿離開後,覺得誰能繼承重任呢?”

李隆基詢問李適之。

“宰相是聖人所拜,臣沒有這樣的權限。”

李適之向李隆基回答。表達不輕易再幹涉政務。

“卿不在門下省,總有人要繼承大任,總不能讓詔令沒有人審覈吧?卿推薦幾個人,我會好好考慮考慮!”

李隆基一定要李適之推薦繼承左相的人選。 “從集賢院事務上,能看出工部尚書的博學與威望;從吏部大案與廣運潭集會上,可以看到刑部尚書的剛正和統籌;從治軍治河南尹上,能看出禮部尚書的文韜武略俱全;從滅突厥的功績上,能看出御史大夫的果斷與堅決。臣爲陛下推薦這幾位,誰更適合,還要讓陛下判斷。當然,這只是臣的芻蕘之見,或許陛下心中還有房謀杜斷那樣的名臣。”

按照李瑄的提示,李適之舉例論證,告訴李隆基。

工部尚書、集賢院大學士陳希烈。一直在集賢院,勤勤懇懇支持日常事務十幾年,深得李隆基信任。

禮部尚書,裴寬。剛從范陽節度使任上回來,李隆基認爲裴寬有“九齡風度”,非常欣賞裴寬的品德和能力。

御史大夫,王忠嗣。僅僅在天寶年間,先擊奚、契丹,三戰三捷;再擊突厥右廂;去年擊破突厥左廂,覆滅突厥。這種功勳盛唐第一,無與倫比。

韋堅更不用說,是李隆基最近最得寵的人。

雖然只列舉這四個人,但李瑄早就猜透李隆基的心思。

“卿所列皆爲宰相之才,然回紇新立,忠嗣需要坐鎮北境;裴尚書差些火候;陳尚書雖然博學,但在治國經驗和治吏經驗上欠缺;其餘朝廷諸公,比他們皆差一籌。”

李隆基想了想,向李適之回答到。

“聖人英明!”

李適之向李隆基拜禮的時候,將心放下。

“我覺得七郎可爲上將,卿覺得如何啊?”

李隆基鄭重向李適之說道。

“父親不會不解兒子,臣也認爲七郎有上將的才能。”

李適之沒有虛僞的推脫。

“朕相信這是文武百官可以看到的。可皇甫將軍怎麼安排呢?”

李隆基又詢問李適之的意見。

皇甫惟明久經沙場,只有今年一場敗仗。

不能因此就剝奪其官職,那樣會寒邊將的心。

況李瑄在積石軍立功,離不開皇甫惟明的支持,所以李隆基想善待他。以後還可以再啓用爲上將。

“臣離開後,不僅多出左相的位置,還空兵部尚書。這個位置,本就是爲文武雙全的人準備。”

李適之意有所指地答覆李隆基。

皇甫惟明有十幾年文官經歷,最高任司農卿。

又是大唐少數出使過吐蕃的將領。

“這樣的話,就沒什麼好議論了。”

李隆基讓李適之來案前,並抓住李適之的手說道:“三郎養好身體,以後可再輔佐我。”

“臣只要身體無恙,哪怕是當太守也要爲國效力。如果還是糊塗,成爲縣令,亦是愧對百姓。”

李適之說話的時候眼睛通紅,淚流不止。

“即使養病,也當有尊位!”

李隆基感慨地說一句。

隨後,邀李適之一起就食。

完罷,李隆基令羽林軍駕車,將李適之送回左相府。

下午時,召李林甫入宮,商議樞機。

“現在國家只剩下伱了,你心中有沒有像李縣公一樣的人才。”

李隆基問李林甫。

李適之辭去所有職事官,使職差譴,散官,勳。但李適之爵位是縣公,此爵位伴隨至死,然後削一級,由李霅繼承。

“工部陳尚書是爲人才!”

李林甫上午時都想好了,如果聖人讓他推薦,他就推薦威望足的陳希烈。不論是否可成。

在李林甫心裡,陳希烈性情謙柔,容易控制。以陳希烈爲相,一定能重回他和牛仙客一起執政的時代。

“李縣公向我推薦四個大臣,其中也包括陳尚書。但我認爲陳尚書不是最合適的。”

李隆基微微搖頭,向李林甫問:“右相覺得刑部韋尚書如何?”

果然是這白眼狼。

刑部大案讓這個白眼狼在朝野獲得巨大聲望。這是踩着他的頭上位!

“聖人聖明,臣……覺得合適!”

李林甫縱然心中不痛快,但表面沒有任何不滿。

難道讓他拿韋堅外戚的身份說事嗎?

他可是宗室!

“十事要說”上不僅約束李隆基不用外戚,也不可用宗室任重要職務。

開元二十四年,牛仙客拜相前,李林甫曾經向李隆基說過一句話:“只要有才識,何必滿腹經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如果去反駁,就是打他自己臉。

……

右相府。

韋堅即將拜相,讓李林甫心煩意亂,怒氣填胸。

換成誰,也比韋堅這個背叛他的白眼狼好!

哪怕是二五仔楊璹,以及彈劾他那些所謂清流拜相,也比韋堅好無數倍。

因爲韋堅是他親戚,和其他二五仔不同。

即便李岫來勸說李林甫也無濟於事。

這一夜,李林甫月堂靜坐,水米不進。

……

兩日後,李適之以太子太師致仕,晉爵爲宋國公。

太子太師在信安王李禕去世後就一直空缺,爲從一品。

大唐只有天策上將、太師、太傅、太尉、太保、司徒、司空,爲正一品。

天策上將不用談。

其他的太師、太尉等,李隆基除了給自己的親兄弟和兒子們,只會用以追贈逝去的功臣,讓他們在下面養老。如去年李禕去世,追贈太尉;張說去世追贈司徒等。

李適之告病養老。

韋堅上位,他被拜爲左相,兼刑部尚書,授銀青光祿大夫。

除了之外,又兼任數使職。

“多謝太師推薦!”

當天下午,滿面紅光的韋堅來拜訪李適之。

正當壯年拜相,他喜難自抑。

他很感激李適之的推薦,如果李適之和李林甫一起反對,他定難以入相。

而且入相的功績,吏部大案,是李適之父子一手策劃。

“老夫現在身份特殊,左相今後不要在私下會見我。逢年過節也無需派人送我禮物,我是不會收的。”

李適之向韋堅直說道。

“太師您已以致仕,有何不可見的?”

韋堅不理解。

“左相是外戚、宰相,吾家七郎爲宗室、邊將。我們走得太近,聖人一定會懷疑,如果有心之人誣告我們謀反,那我們必死無葬身之地。有的事情,左相還需三思而後行!”

李適之向韋堅坦白。

聖人可是連着兩次政變,才登上九五之位。

他心裡敏感的很,正因爲如此,才一日殺三子。

外戚、宗室、宰相、邊帥,這些詞語聯合在一起,絕對會觸動李隆基敏感的弦。

李瑄吸取歷史上“韋堅皇甫惟明上元遊玩”的教訓,提前向李適之陳述其間的厲害。請他致仕期間與重臣們保持距離。

李適之今後就找汝陽王等無權王公,或者找同樣致仕的老臣吟詩作賦,下棋喝酒。

他會在宴席上故意寫錯幾個字,讓世人認爲他真的“恍惚”,不適合再入朝。

他聽從李瑄的意見,在李瑄掌握軍權的時候,不再見任何實權官職。

“太師深謀遠慮,您的一席話,讓我豁然開朗。只是不知如何報答太師的恩情。”

韋堅心中一驚,當今聖人有自己的處事方法。一旦他們被誣告,就算沒有證據,也會被聖人猜忌。

想到自己與皇甫惟明的關係,韋堅心中一陣後怕。

五千字大章,還有一章晚點。

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29章 軍中訓練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6章 王維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57章 甲騎衝陣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55章 頗黎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30章 建立威勢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41章 豐安令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9章 王忠嗣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
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29章 軍中訓練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361章 兇殘叛軍,華清宮歌舞停,李隆基的惶恐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6章 王維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57章 甲騎衝陣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94章 真正的大盜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55章 頗黎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30章 建立威勢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29章 軍中訓練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41章 豐安令第20章 皇帝問策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9章 王忠嗣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