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

“天水王,聖人令你在咸陽驛站歇息,明日右相和左相會帶你入長安,聖人在花萼相輝樓,擺好酒宴,要清洗乾淨,以免讓聖人掃興。”

李瑄到達咸陽驛站後,中官袁思藝向李瑄等人宣詔。

和之前的中官宣詔不同,袁思藝面白無鬚,長相陰柔,說話的時候眉毛上挑,趾高氣揚,像是不將李瑄放在眼裡一樣。

連之前的邊令誠,都不敢用這種表情對李瑄說話。

以往的內常侍林招隱、黎敬仁等,一直對李瑄必恭必敬。

“你怎麼敢用這種語氣對天水王說話?”

車神塞見袁思藝目中無人,陡然大怒。

邊令誠已經讓他們很不滿了,現又有這麼一個貨色。

“你是何人,爲什麼敢對聖人使者無禮?”

袁思藝瞪着車神塞,就欲大怒。

他現在可是能和高力士平分秋色。

以前見李瑄對高力士恭恭敬敬的模樣,他也想體驗一把。

正是目睹過李瑄恭敬對待高力士的事情,才讓袁思藝產生一種“他行我也行”的錯覺。

“我名……”

“請中官稟告聖人,我等已知曉!”

車神塞剛想自報姓名,就被李瑄伸手打斷,李瑄猜出袁思藝是誰了,沒必要這種人一般見識,以免在關鍵時刻被咬一口。

歷史上在天寶末年,宦官中發生變動,一名出生於華陰郡的宦官逐漸進入李隆基視野中。

這人就是袁思藝。

由於年輕美姿容,深諳阿諛奉承之道,非常受李隆基寵信,在天寶十四載,李隆基重分內侍省,設兩位內侍監,正三品。

之前一直是高力士“知內侍省事”,掌管內侍省。

自此以後,高力士只是兩名內侍監中的一位,另外一個自然是袁思藝。

李隆基寵信一個人的時候,是毫無道理可言的,這個疑心重的皇帝,總是做一些老糊塗事情。

宦官得勢便猖狂,現在的袁思藝是這樣,歷史上的魚朝恩、李輔國之流更是如此。

雖然袁思藝成了大宦官,擁有高力士一樣的地位,但高力士乖巧謹慎,人皆喜歡;袁思藝驕狂倨傲,人皆疏遠懼怕。

歷史已經證明,袁思藝是徹頭徹尾的小人。潼關被攻破的時候,高力士隨着李隆基到成都侍奉,不離不棄。

袁思藝見勢不對,以爲安祿山能成爲開國太祖,立刻跑去投靠安祿山。

“我會向聖人稟告的。”

見李瑄對待他和對待高力士的態度不一樣,袁思藝非常不滿,他一定會添油加醋告訴聖人李瑄失禮。

說完,袁思藝一甩浮塵,扭身離開。

“袁公且慢……”

就在這時,邊令誠立刻追上去,明明他年歲大得多,卻自稱袁思藝爲“袁公”。

因爲他知道現在袁思藝是聖人面前炙手可熱的人物。

兩人湊到一起到時候,邊令誠還回頭小心看一眼李瑄。

同時,邊令誠從袖口取出一枚品色極佳的玉龜,交到袁思藝手中。

而袁思藝不動聲色地將烏龜收下,對邊令誠的上道很滿意。

“天水王一向鄙視我們這樣的人,不過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他計較。”

邊令誠在袁思藝耳邊煽風點火。

他心裡恨極了李瑄,因爲李瑄在安西處處限制他。

甚至許多閱兵、宴會,都不通知他去參加,他這個監軍已經沒有威嚴了。

奈何李瑄握着他的把柄。

“如果他不尊重聖人,儘管寫信告訴我。”

袁思藝淡淡地說了一聲。

大英雄沒有屈服於他,讓他十分不滿。

“屬下明白。”

邊令誠笑着點頭,然後追着恭維袁思藝,送他到馬上。

“李帥,您是功臣,怎麼能容忍宦官這種態度?”

另一邊,車神塞憤懣地說道。

“他們是天子近臣,我遠在邊疆,不能忤逆。否則王忠嗣的結局就是我的結局。”

李瑄搖頭嘆息道。

“竟何如此!”

李嗣業、車神塞、張興等將沉悶的心情更甚。

此次回來領英雄勳章,心中無比難受。

他們總覺得李帥受到不公平待遇,連一個沒聽說過的年輕太監,都能給李帥臉色看,還要王法嗎?

李瑄只是站在咸陽原上,緊緊盯着東方長安城的方向。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他遲早會以一種世人無法想象的姿態,席捲長安。

連高力士的權力都能被袁思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太監分走,晚年的李隆基是非常可怕的。

李瑄的職散勳爵,都已至最高,如太尉太師太保這種,在李隆基執政下,只會追封給死人。

這一次李隆基沒有像之前一樣親自迎接李瑄,除了殆政以外,還有之前李瑄變法失敗的情緒在內。

如果一直持續下去,遲早有一日,會削弱李瑄的權力和影響力。

袁思藝回到興慶宮後,到南薰殿侍奉李隆基。

此時高力士已經下班休息了。

曾經李隆基揚言“力士當上,我寢乃安”,那是李隆基勤於政務的時候。

現在不論誰執勤,李隆基都能睡個好覺。

此時李隆基正在飲酒,楊玉環在彈奏琵琶。

在玉指撥弄下,如山澗溪流,輕柔而悠揚,彷彿能撫平人心中的煩亂。

李隆基醉生夢死,如癡如醉。

“拜見聖人,娘子。奴已經傳召天水王,等待右相明日相迎。”

袁思藝見到南薰殿的李隆基和楊玉環後,立刻又換了一番臉色。

“好!明日我要大宴天水王,慶賀他開疆萬里的功績。”

李隆基臉上露出滿意之色。

只要天水王不變法煩他,就是一個好七郎。

“只是天水王頗有不悅的樣子,想來是聖人您沒有親自去迎接他。”

袁思藝突然話鋒一轉,向李隆基說道。

“噔……”

正在彈奏琵琶的楊玉環也陡然鬆開手指。

殿中一瞬安靜。

“天水王的功績是很大,但自古有君王迎接臣子的道理嗎?”

果然,李隆基的臉色僵住。

上次他迎接李瑄,是因爲戰勝他的死對頭吐蕃,收復九曲,一雪前恥,曠世功績。

現他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迎接?

“七郎謙謙君子,忠君愛國,從未人前失禮。之前三郎迎接七郎時,七郎爲聖人威望,拒不與三郎同龍輦,而以騎相伴。怎麼會突然做出這麼失禮的舉動呢?”

“袁思藝,這是不是你的臆斷?”

楊貴妃見李隆基要發怒,放下琵琶,來到李隆基面前輕聲說道。然後又向袁思藝質問道。

被楊玉環一提醒,李隆基怒氣漸消。

確實!

李七郎只會在一些國家大事的時候據理力爭,平時謙恭有禮,不太像會是這樣的人。

有的將領是非常傲。但李七郎是大詩人、填詞者,又拜過宰相,心胸和城府絕對不會缺少。

袁思藝第一次見楊玉環生氣地呵斥他,有點懵逼。

他雖然倨傲,與高力士針鋒相對,但他知道楊貴妃是他最不能惹的人。

他再受寵信也比不過楊貴妃啊!

就在袁思藝手足無措的時候,李隆基又問袁思藝道:“天水王說過那樣的話嗎?”

“沒有……奴看天水王不高興,只是猜測。”

面對李隆基的威勢,袁思藝吞吞吐吐地道。

“三郎,袁思藝驕縱,一定是他對七郎無禮,才使七郎不高興,挑撥離間!”

楊玉環趁機向李隆基說道。

平時她很少管內侍省的事情,但現在她看袁思藝非常不順眼。

“袁思藝,我這麼信任你,還將內侍省大事分由一部分給你,你這麼回報我的嗎?”

李隆基一拍玉案,勃然大怒。

他想都不想就聽信了楊玉環的話,認爲是袁思藝的不對。

“聖人饒命,是奴妄言?”

袁思藝臉色發白,撲通一聲趕緊跪下,瑟瑟發抖。

怎麼會這樣呢?

聖人剛纔還很高興,突然間就要問罪他。

“爲什麼如此?”

李隆基瞪着袁思藝,像是不給我一個解釋,就將你打死一樣。

“是邊令誠給我一個玉龜,讓我說天水王壞話。奴利慾薰心,奴該死!”

袁思藝覺得死道友不死貧道,連忙從袖口中掏出一枚玉龜。

他總不能說是他先挑釁李瑄的吧!

正好邊令誠賄賂他一個玉龜,將邊令誠抖出去。

“邊令誠是天水王的監軍,他爲什麼這樣?”

李隆基眉頭一皺。

“奴也不知!”

袁思藝伏地。

“將邊令誠抓起來,交給力士嚴加審問。”

李隆基吩咐侍從。

“遵命!”

侍從領命後跑出南薰殿。

“念你初犯,今日就饒恕你,不過內侍省的事物,你就不要執掌了。今後你爲安西、北庭的監軍,將功折罪。”

李隆基非常看好袁思藝,只是認爲他太浮躁了。

實際上貪污在李隆基這裡不算什麼大事,五楊貪得更多,他心知肚明。

只是厭惡袁思藝欺騙他,挑撥君臣關係。

就算是高力士如此,李隆基也一樣不能忍受。

幸虧袁思藝被寵信,否則李隆基絕對宰了他。

“謝聖人!謝聖人!”

袁思藝連連磕頭,欲哭無淚。

到手的權力飛了,還要去鳥不拉屎的西域,他很想抽自己一巴掌。

一切是他咎由自取,但袁思藝突然間把過錯歸咎於李瑄,發誓一定要給李瑄使絆子。

據他所知,監軍的權力非常大,比節度使有過之而無不及。

“退出去!”

李隆基將袁思藝呵斥走。

楊玉環見此,也不好再說什麼。

袁思藝明顯比不上高力士,她也不知道聖人看上袁思藝哪裡。

想到此,楊玉環心中重重一嘆,她的兄弟姐妹,比袁思藝還要胡作非爲。

她能讓聖人責罰袁思藝,卻不忍責罰五楊。

幾個人的跋扈,應該不會危害國家根本。

說到底,楊玉環只是小女人觀念。

不久後,南薰殿中又響起琵琶音。

音韻悽清,飄如雲外。

……

黃昏的時候,一隊羽林軍闖入咸陽驛站。

在榻上歇息的邊令誠被拉下來。

邊令誠大喊大叫中,將李瑄驚動。

“將軍爲何捉拿我監軍?”

李瑄整理着裝出門後,向羽林將軍詢問。

“迴天水王,我等奉命緝拿,並不知情。”

羽林將軍不敢怠慢,拱手向李瑄回道。

他們確實什麼都不知道。

“冤枉!我要見聖人。”

邊令誠大喊大叫,他不服氣,沒意識到自己賄賂袁思藝後,轉頭就被袁思藝賣了。

縱橫內侍省數十年,沒見過這麼不講武德的。

李瑄默然。

他也看邊令誠不爽,但這打亂了他的計劃。

將邊令誠帶回長安的主要目的,是不想讓邊令誠在他離開後興風作浪。

李瑄離開後,如果邊令誠檢查安西都護府的倉庫,顏真卿無法阻攔。

這樣裡面的金銀財寶、絹錢數量就露餡了。

而且李瑄選擇離開安西后,再將獻給李隆基的金銀珠寶進行轉運,也有避開邊令誠的意思。

另外,讓李隆基最後見一次邊令誠,心中放心。

等李瑄回安西后,就會控制邊令誠,讓邊令誠時不時向李隆基寫一封密奏,稟告李瑄的忠心耿耿。

此時,安西到玉門關、陽關的所有驛站,都被換成李瑄的人,他也會逐漸控制道路。

以防止消息泄密。

“不論今後誰是安西北庭的監軍,一入龜茲,我就將其控制。”

李瑄看着邊令誠被帶走後,默默想道。

他不認爲邊令誠被抓走,他會有危險。

就算李隆基懷疑他,也不可能去捉邊令誠,打草驚蛇。

李瑄懷疑是有人舉報邊令誠貪污受賄之類。

翌日天明。

右相楊國忠和左相陳希烈,帶着文武百官和羽林衛倚仗來迎接李瑄。

作爲首席宰相的楊國忠,覺得自己很沒面子。

說到底李瑄是曾經的宰相,他現在如日中天。

顯得李瑄壓制他一頭。

但聖人有令,楊國忠不得不遵從。

在楊國忠到達咸陽驛站之前,高力士向李瑄送信,告知邊令誠被逮捕的情況。

原來是這死太監作死,袁思藝太狂妄自大。

幸虧楊玉環爲他說好話,否則李隆基肯定不會給他好臉色。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楊玉環,是李瑄心中挺矛盾的一個人物。

和對待李隆基一樣矛盾。

總是有人說,把“禍國殃民”“紅顏禍水”推到一個女人頭上,是推卸責任。

楊玉環是沒有像別的強勢女人一樣干政,但楊玉環對“五楊”和楊國忠的縱容,是她不可推卸的。

楊國忠和五楊就這幾個人,對國家的傷害,古今少有。

沒有楊玉環,或者楊玉環再強硬一點,他們不可能到達這樣的地步。

大唐由盛轉衰,李隆基是第一責任,楊玉環也許能排在第二了。

其他才輪到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五楊、宦官集團、豪強大族分擔責任。

但是,楊玉環對李瑄的多次幫助,李瑄記在心裡。

如果有可能,他會報答的……

就像他認爲李隆基一路提拔倚重獎賞他,一定會留李隆基“安享晚年”一樣。

碧波如洗,萬里無雲。

黃旗飛滿天,絲竹卷蒼穹。

騎兵分列兩旁,倚仗在中心,還有宮廷的女官,整個隊伍有兩千餘人組成。

文武百官到達咸陽驛站之前,李瑄就在驛站下面等候,沒有擺架子。

“天水王西征之功,萬古流芳,縱衛霍在世,亦不能相比。我等祝賀天水王旗開得勝!今奉聖人之命,中書門下率領文武百官,迎接天水王入宴花萼相輝樓……”

楊國忠帶着文武百官上前,向李瑄一拱手。

曾經,他是跟在李瑄屁股後面,阿諛奉承的馬仔。

右相兼文部尚書,又有四十多個使職加身,毫無疑問的百官之首。

可在李瑄面前,楊國忠感覺很不自在。

“右相,左相。勞煩你們親自相迎!”

李瑄向楊國忠和陳希烈一禮,迴應道。

楊國忠爲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

他絕不會因爲曾經是李瑄下屬,就放過打擊李瑄的機會。

再見楊國忠的時候,李瑄以平常心態。

自作孽,不可活。

他不會憐憫楊國忠這樣的人。

“迎接天水王,是我等的榮幸!”

楊國忠似乎繼承了李林甫的口蜜腹劍,很會說話。

“天水王飲馬裡海,將來太公廟中,您必爲首!”

相比之下,在陳希烈眼中李瑄是攪局者,他巴不得李瑄早點離開長安。

就像這次一樣,一走就是近三年,讓天下安靜安靜。

“過譽了!”

李瑄笑了笑。

然後李瑄按照規矩,與其他三品大臣問禮。

罷相以後,李瑄仍然堅挺,在西域秋風掃落葉般地西征,讓聖人龍顏大悅,大加賞賜。

許多官吏都覺得,李瑄遲早會二度拜相,去與楊國忠爭權力。

前提是李瑄能向李隆基妥協一些事情,不要再想着變法。

現在聖人在頤養天年,不想聽到煩心事。

李瑄在文武大臣的隊伍中,看到李峴、裴遵慶、張鎬、韋見素等人,他們自有生存之道。

還有李瑄的親兄弟李霅、李季卿等,他的岳父姜度、裴泛,這些楊國忠不敢動。

王維不在行列,他守孝歸來後,心灰意冷,大多數時間都在稱病歸隱。

至於杜甫、杜璡、趙豐章等比較剛的,早就被罷官,貶官。

在上洛郡當太守的王昌齡,也遭到大貶。

“朝廷的變化有些大啊!右相舉薦了不少賢才,我都不認識了。”

李瑄沒有第一時間上馬,而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向楊國忠說道。

此次回長安,他已經想好他要幹什麼了。

對抗一下楊氏,即便沒有用處,也要讓長安看到他的決心。

“優勝略汰,天下能人何其多也?”

爲了自己的面子,楊國忠這樣回答道。

“聽說南詔擾亂,大軍第一次平叛失利了?”

李瑄又問出這個敏感的問題。

“天水王休要聽那些風言風語,初次南征小勝,南蠻狡猾,需要更多兵馬。大軍已經出發劍南,待訓練完畢,必擒閣羅鳳面見聖人。”

楊國忠立刻反駁道。他害怕李瑄將這個消息告訴李隆基。

現在滿朝文武,只有李瑄能向聖人傳遞近話。

“南面多瘴氣,不要冒進。”

李瑄不打算拆穿楊國忠指鹿爲馬,只是警告他一聲。

閣羅鳳很有能力,楊國忠想一口吃個大胖子,還要看有沒有那個胃口。

“這是劍南的事情,不勞天水王了。”

見李瑄故意讓他難堪,楊國忠話語也強硬起來,爲了防止李瑄在文武百官面前繼續說,他又催促道:“聖人在花萼相輝樓等待,請天水王上馬,不要讓聖人久等。”

李瑄不再多說,他向文武百官一禮後,坐上一匹銀白色的汗血寶馬。

這是拔汗那王贈送李瑄的年輕寶馬。

拔汗那國在漢代的時候,叫“大宛”,那裡自古以來盛產名馬。

車神塞、李嗣業等將領也紛紛上馬跟隨着李瑄。

一行人浩浩蕩蕩,駛向明德門,朱雀大街。

這個門,李瑄已經以“加冕榮耀”的方式,通過四五次。

每一次都是天功!

有唐以來,無一將領能和李瑄一樣,多次萬衆矚目下在朱雀大街通過。

從朔方到隴右、河西,再到西域、河中、波斯。

從突厥,到吐蕃,再到大食。

這些都是大國,特別是吐蕃和大食,在鼎盛時期,卻大敗在李瑄手中。

變法罷相,使李瑄變得更悲情。

憂國憂民、大英雄、大詩人,在武風極盛,詩歌飛揚的大唐,每一個標籤,都足以享受榮耀。

常平糧倉,雖然已經變質,但解許多百姓的倒懸之急。

慈幼堂、濟生堂等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只是被楊國忠減少開支,並沒有被拋棄。

變化失敗,種子卻留下。

包括一條鞭法、考公法,在仁人志士心中,已經有新的概念。

他們在等待“春風吹又生”的時候,那個男子,再度“入相”。

正午的時候,在萬衆期待中,李瑄又一次進入明德門。

許多長安人見過李瑄,但依舊翹首以盼。

他們受夠了平白無故加賦稅,受夠了強行徵兵,受夠了五楊的奴僕。

一家數百奴僕,五楊、楊國忠、其他楊氏,加起來數千奴僕,像瘋狗一樣。

他們回憶小相公當宰相的時候,大戶約束子弟、無賴不敢過市、楊氏夾着尾巴,無比美好。

短短三年,卻變成這樣。

“小相公!”

“小相公……小相公……”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整個朱雀大街,齊聲重複。

沒有以前那樣的議論紛紛,只有這不斷重複的三個字,驚空遏雲。

相公,在這個時代是宰相的專稱。

罷相之人,不可再稱相公。

而小相公,一直是李瑄的稱號。

縱楊國忠騎在馬上,百姓也將他當空氣。

本來李瑄想像往常一樣,對沿途百姓揮手。

莫名聽到小相公後,鼻子一酸,潸然淚下。

他立刻用左手擦拭眼淚。

百姓見此,無不哽咽,莫能仰視。

一場迎接英雄歸長安的場景,卻充滿複雜的情緒。

只有不懂唐人情緒的胡人,用敬仰的眼神看着威名赫赫的天將軍。

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51章 火雲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133章 龍駒島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79章 回到長安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10章 詠柳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42章 把柄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7章 豐安軍城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06章 積石軍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35章 斬將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17章 楊玉環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6章 王維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
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31章 進軍兩河,經略軍 長城軍出動第51章 火雲第16章 皇帝召見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133章 龍駒島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79章 回到長安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10章 詠柳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42章 把柄第77章 升官,忠武將軍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7章 豐安軍城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06章 積石軍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47章 大戰將起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58章 頭破血流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35章 斬將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88章 李林甫卸任吏部尚書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17章 楊玉環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6章 王維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