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回 高麗棒子的由來

“看你言談舉止之間很有章法,雖然身着小兵盔甲,但是實際上卻難掩你的風采,恐怕你也非是平常人,不知道閣下是何人?居然屈尊到這裡來,勸降我等?”高延壽雙目睜的老大,望着眼前的小兵問道。言語之中,雖然沒有明確表示要歸順大唐,但是實際上,語氣上已經服軟連。只是抹不開面子而已,想找個臺階下下。

“實不相瞞,孤乃是大唐皇帝二子盧恪。”那名小兵嘴角露出苦笑之色來,拱手說道:“在軍中只是一個校尉之職。”

“蜀王盧恪?”高延壽麪色一變,接着指着盧恪哈哈大笑道:“殿下英勇,下臣十分佩服,只是殿下難道就沒有想過,若是末將以殿下爲質,不知道陛下會不會讓下臣歸去?”就是一邊的高惠真也是雙眼一亮,死死的望着盧恪。等待着對方的答覆,周圍的士兵也抽出腰間的鋼刀,等待着主帥的一聲令下,就將盧恪拿下,好作爲人質,護送自己等人離開安全的地方。

“呵呵,你拿我也沒有用。孤只是父皇身邊的十幾位兒子中的一個而已,死一個,父皇頂多是傷心一陣,不會有太多的表示,但是你們高句麗人,恐怕全國都會爲孤陪葬的。”盧恪笑呵呵的說道:“更何況,孤在大唐並不受重視,否則也不會被人暗中陷害,做這個危險的事情。所以說,將軍拿孤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哈哈,殿下說笑了。”高延壽麪色變的陰晴不定,終於與高惠真相視了一眼,說道:“陛下能有如此心思,能讓殿下親自前來勸降,果見有仁慈之心。我高延壽若是再拒絕,那就對不起陛下這片仁慈之心了,敢請殿下引薦,臣高延壽願麾下殘兵歸順大唐,永遠做大唐的臣子,永不背叛。”說着就跪倒在盧恪身前,那高惠真也緊隨其後,跪倒在盧恪身前。

盧恪見狀,趕緊上前,將高延壽兩人扶了起來,笑呵呵的說道:“兩位將軍能棄暗投明,足見兩位將軍的英明,兩位將軍乃是大才,既然歸順了大唐,大唐自然是不會虧待兩位將軍的,吾皇睿智,能知人善用,想必對兩位將軍已經做好了安排,兩位將軍不必擔心。”盧恪自然明白,自己剛纔從鬼門關前轉了一圈。他本來是不想來的,但是長孫無忌卻將招降的人物放給了劉波,讓劉波在他的麾下選取人物,去招降高延壽二人,對於長孫無忌的用心他自然是明白,他是在逼迫他自己去招降,若是勝利,自然是無關緊要,若是失敗,不但對自己的聲望有很大的打擊,就是自己也有性命之危。若是自己不去,那隻能派劉波和他的麾下將士前去,那能行嗎?最後天子怪罪下來,倒黴的還是自己和劉波二人。盧恪自然是不會讓別人代自己受過的,也如同長孫無忌算計的那樣,盧恪親自前來了。剛纔若非他盧恪機警,恐怕這個時候的他就成了高延壽的人質了,迫使大唐天子退兵的人質,如此就算自己安全回到大唐,恐怕連個親王的爵位都保不住。長孫無忌算計的很精準,可惜的是,他盧恪也不是傻子,一番交鋒下來,盧恪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讓長孫無忌的陰謀並沒有得逞。

“多謝殿下。”高延壽和高惠真二人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既然盧恪已經保證自己等人沒有性命危險,那自然也就是沒有性命之危了。

“以後大家都是同殿爲臣,不必如此。”盧恪十分大度的揮了揮手,說道:“孤先下山,兩位將軍整頓兵馬,然後自有官員引導兩位將軍前往大營拜見陛下,接受陛下封賞。”既然事情已經成功了,盧恪自然是不想呆在這裡了,十分和善的說道。

“不敢勞煩殿下。”高延壽和高惠真二人趕緊說道:“恭送殿下。”剩下的事情都是一些走過場的事情,自然不用勞煩盧恪這個親王殿下了,高延壽和高惠真二人想着自己進入大唐之後,也許還要依靠蜀王立足朝廷之上呢言語之間更是顯的恭敬無比。讓盧恪見了不由的點了點頭,然後施然然的下了清涼山。他決定回去之後,認真看看長孫無忌的那張臉,看看他此刻臉上是什麼表情。

“陛下,安市城說是懲城池,不如說是堡壘,它興建於晉朝,我等要通過安市城,首先要攻佔白崖城、蓋牟城,然後才能到安市城下。”李靖在中軍大帳內,認真的分析着安市城周圍的一切,說道:“陛下,安市城城主楊萬春,此人乃是淵蓋蘇文下的將領,深的蓋蘇文的欣賞,更爲重要的是,此人手下的兵馬盡是蓋蘇文花費了十年時間訓練出來的精銳之師,十分的驍勇善戰,其人數雖然不如高延壽的十五萬大軍,但是若是真的打起來,恐怕高延壽不是他的對手。”

“楊萬春?”盧照辭點了點頭,在野史之中,這個楊萬春很是厲害,曾經射傷了李世民的眼睛。使的李世民不得不黯然回師,就這樣的一個人物,居然能抵擋的住李世民,由此可見,此人的厲害。盧照辭眉頭也皺了起來。說起來,論及用兵才能,李世民並不比自己差,反而隱隱還要高過一頭,若非自己運氣好,若非自己有金手指在身,恐怕還鬥不過李世民,只能在他手下爲臣爲將。這樣的一個人物能抵擋的住李世民,盧照辭心中也暗自擔心起來。

“靖兄,這次你可是大軍主帥,你就下命令吧”盧照辭忽然望見下面的李靖,雙眼一亮,暗自笑道:“自己不行,並不代表着自己的臣子不行,有李靖這位用兵高手在此,哪裡還需要我來擔心的。論及用兵才能的,天下之大,能稱第一的也只有李靖了。有他在,還怕攻不破安市城不成?”

“臣領旨。”李靖點了點頭,躍躍而試。

“陛下。高延壽投降了。”就在這個時候,秦勇興高采烈的闖了進來大聲的說道。

“這麼快?”盧照辭驚訝的望着望着左右,只見旁邊漏斗之上顯示不過片刻時間而已,這麼快就結束了,真是讓人想不到,當下好奇的問長孫無忌說道:“輔機,你是派何人前往?口舌居然如此凌厲,這麼快就能勸降高延壽和高惠真二人,朕要見他。”

“這個,這個,臣奉陛下之命派人前往,途中正好碰見惡狼將軍,所以就讓惡狼將軍隨便在麾下選取了一人前去勸降。沒想到惡狼將軍麾下居然還有這麼厲害的人物,口舌是如此的凌厲,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啊臣佩服。”長孫無忌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來,在一邊淡淡的說道。

“劉惡狼的麾下?”盧照辭聞言啞然失笑道:“他的手下難道也有這樣的人物?他的手下若是論殺人放火,朕相信三軍之中,確實沒有那個比他們更在行,更厲害的人物了,若是說勸降這種高難度的事情,他的手下也能做的出來,朕可就不相信了,許是你長孫無忌欺騙朕的吧或者這廝從其他營中拉去的人物?”

“這個,這個?臣就不知道了。”長孫無忌臉色更紅了,幸虧是低着腦袋的,否則的話,衆人肯定能看的清楚他臉上的尷尬之色來。

“哦既然如此,就讓那個使者進來,哈哈,讓朕見識一下這個使者,是何等的伶牙俐齒。說的高延壽片刻之間就能歸順大唐。”盧照辭笑呵呵的擺了擺手說道。

“臣遵旨。”長孫無忌聞言面色微微一變,只得轉身朝營帳外走去,邊走邊嘆氣,臉色更加的不好了。潛意識當中,他已經猜到劉波到底是派何人前去招降的。事實上,整個劉波將軍麾下,也只有那個人纔有那個本事去招降。而當初長孫無忌也正是因爲如此,纔將任務下達給了劉波,這下好了,讓豎子成名了。

“小王見過長孫大人。”果然,在中軍大帳百步遠處,有一個身着明光鎧的小兵打扮的年輕人站在那裡,臉上正露出一絲溫和的笑容來。不是盧恪又是何人。

在長孫無忌眼中,盧恪的笑容是那樣的可惡,充斥的盡是譏諷之色,這讓長孫無忌心中說不出的難受,恨不得一拳打過去,將面前的臉孔打的粉碎,以泄心頭之恨,可惜的是,自己並不能這麼做,只能深深的吸了口氣,鐵青的臉孔上勉強浮現一絲笑容來,朝盧恪拱了拱手道:“王爺果然聰慧,又能建功立業了,讓臣十分的佩服。”

“呵呵,這也是長孫大人給的機會啊若非長孫大人給了小王這個機會,小王也不可能立下這個功勞。盧恪謝過長孫大人了。”盧恪笑呵呵的朝長孫無忌拱手說道。相對於長孫無忌的鬱悶,盧恪心中卻很是興奮。恨不得哈哈大笑。

“呵呵,殿下,陛下有命,進去吧”長孫無忌見狀,臉上忽然不見有半點生氣的模樣,反而是一臉的笑容,笑呵呵的說道。

“多謝長孫大人了。”盧恪見狀,雖然心中好奇,但是卻沒有研究,只是仰着腦袋,大踏步的走入大帳,卻沒有發現背後的長孫無忌,臉上正露着一絲陰冷之色。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哼如今倒是讓你囂張一番,依照你的性子,遲早要犯下大錯誤的,到時候,看誰來保你。”長孫無忌嘴角露出一絲陰冷之色。

“兒臣拜見父皇,父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咦怎麼是你?”盧照辭驚訝的望着眼前的小兵,沒有想到眼前的小兵居然是盧恪,當下朝一邊的秦勇望了一眼。

“回陛下的話,招降高延壽的人正是蜀王殿下。”秦勇見狀,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來,趕緊解釋道。

“恩,起來吧”盧照辭眼光一閃,掃了盧恪一眼,靜靜的坐了下來,對盧恪說道:“朕就想拿劉波麾下盡是一些殺人放火的匹夫,若是殺人放火,這些人上去倒是可以的,沒有想到居然還有人能勸降的,一見到你,纔想起來,在他的麾下,除掉你,大概也沒有別的人能夠如此本事了。”

“兒臣謝父皇誇讚。都是父皇英明睿智,纔會讓高延壽等人拱手而降,兒臣實際上只是藉着父皇的名聲而已,並沒有半點功勞。”盧恪趕緊說道。

“呵呵,你有沒有功勞,朕自然知道。你先下去將高延壽等人引進來,朕要見他們,至於你的功勞,待回京之後,朕自有封賞。”盧照辭笑呵呵的說道。言語之中卻沒有任何的異樣,神情之中更是歡悅無比,好像真的爲盧恪而高興一番,只是一邊的李靖看的分明,那貞觀天子雙目中盡是冰冷之色。當下心中微微一嘆,帝王無情,果真是無情。

李靖是何許人也能活到現在,而且是如此快樂的活着,封了王位,而且還不受帝王的猜忌,由此可見此人的厲害之處,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奧妙來,眼前的蜀王倒是沒有什麼事情,倒黴的恐怕是那長孫無忌了。雖然很聰明,可惜的是喜歡自作聰明,難道你的前任崔仁師的教訓還沒有接受嗎?當年他也是在你的算計下,被滿門抄斬的。爲了太子殿下的位置,你連王子都敢算計,這不是找死嗎?說的好聽點,你這是爲了太子殿下,可是說的難聽點,說的實際一點,你這是爲了你長孫無忌的權勢,因爲只有太子的位子保住了,你的權勢才能得到保證。可是,你難道就沒有想到,帝王家的事情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插足其中的嗎?當今天子是何等人物,難道就沒有看出來嗎?對方乃是從李淵和他幾個兒子鬥爭中取得的經驗,豈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將帝王的兒子玩於鼓掌之上,這是一個臣子能做的事情嗎?就算天子對蜀王不認可,但是那也是應該由天子來發落,而不是你長孫無忌。

“輔機倒是很聰明,很有眼光啊,一眼就看出了劉波將軍麾下有這樣的人物。真是讓朕沒有想到啊”盧照辭笑呵呵的說。只是在衆人耳中聽出來,居然是那樣的刺耳,是那樣的冰冷。衆人不由的面色一變,紛紛望着長孫無忌,那長孫無忌臉上的尷尬之色更濃了。

“臣高延壽(高惠真)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就在這個時候,帳外傳來兩聲覲見的聲音,正是高延壽和高惠真二人,這二人一來,正好解除了長孫無忌的尷尬,長孫無忌頓時鬆了一口氣,小心翼翼的站在一邊。盧照辭也沒有再追究下去了。

“兩位愛卿平身。”盧照辭笑呵呵的朝高延壽和高惠真說道:“朕這次舉大軍東征高句麗,是爲死難的中國將士報仇來的,其根是在乙支文德和淵氏身上,你二人不但是高句麗宗室,更爲重要的是的,當年你二人也曾經參與過那場戰爭,按照大唐律法,你二人的也是要被誅殺九族的,自己的腦袋會放在遼河邊作爲景觀存在的,但是既然能棄暗投明,歸順我大唐,朕決定寬恕你二人的罪過。”

“臣謝陛下不殺之恩。”那高延壽和高惠真二人聞言面色一陣大變,趕緊跪在在地說道。不說這被砍成景觀,就是這誅殺九族的罪行,兩人也是承擔不起的。幸虧天子後面還多了一句話,否則的話,這二人還真的不如現在就自殺了呢

“不過,雖然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盧照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來,笑呵呵的說道:“朕要給你一定的處罰,否則的話,那些死難的將士們會不服的,你二人以爲呢?”

“臣甘願處罰。”高延壽和高惠真二人聞言,心中一喜。只要不死,就算有一定的懲罰也沒沒有什麼。想想性命都沒有了,還要其他的幹什麼呢只有性命在,一起都還是有希望的。

“那好。”盧照辭臉上露出一絲冰冷之色,淡淡的說道:“你也知道,在本朝,被俘虜的士兵都是要去修路的,你手下的那些士兵都是要去修路的。按照以前的規矩,你二人也是應該去修路的,不過你二人既然主動歸順朝廷,就不用修路了。”

“謝陛下聖恩。”兩人聞言大喜,趕緊拜道。

“不過雖然不用修路,可是有些事情還要要做的,朕給你們每人五百士兵,你們去監視他們修路。你們看如何?”盧照辭笑呵呵的說道:“只要你們能將遼東城到平壤城的道路修築成功,朕會給你們賞賜爵位,讓你們成爲大唐官員中的一員,這可比你們一個小小的高句麗宗室要好的多啊你們以爲如何?”

“謝陛下聖恩。”兩人趕緊趴在地上大聲的說道。雖然官職丟掉了,可是性命得到了保障,更爲重要的是,只要完成了任務,爵位照樣能拿的到,大唐爵位的含金量可是比高句麗宗室的含金量要大的多啊

第30回 李靖(四)第552回 李靖病重第613回 被拋棄的韋氏第336回 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第12回 陰氏兄妹(一)第501回 潰逃第676 佛音繞樑上,佛光照長安第262回 配享太廟第359回 突利來了第167回 帝王無情第505回 就是不給你面子第23回 收羣雄(一)第31回 火燒瓦橋溝(三)第91回 父子交談第271回 二十四功臣第542回 小將秦懷玉第640回 計將安出第332回 佈局第12回 陰氏兄妹(一)第540回 離間第624回 鬥王珪第412回 打響攻佔高句麗的第一槍第163回 羣諫第30回 李靖(一)第455回 蓋蘇文殺到第689回 天子出玉門第47回 王世充(一)第20回 柴紹之死(一)第564回 小人物劉產第202回 貞觀律第29回 山洞春色(二)第127回 李淵退位第27回 離間(二)第589回 難得糊塗第665回 君心第378回 還朝第30回 李靖(四)第171回 王伏寶之死第418回 出征前的準備第235回 御駕親征第286回 君臣相悖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二)第700回 皇孫第284回 識人之明無過於朕地五百一十六回 守淮安一第214回 背後一槍第3回 此子非池中之物第49回 風聲鶴唳(二)第391回 追第486回 大唐福爾摩斯第708回 火燒巨尺谷(二)第590回 盧恪也害怕了第268回 朝議第317回 澤州之事第703回 波斯來客第275回 突厥公主阿史那雲第16回 父子兄弟(三)第607回 圍剿第27回 離間(二)第447回 進軍第326回 請君入甕第589回 難得糊塗第314回 汝選何人第679回 洛陽迦葉寺第209回 闞陵屈死第312回 訓弟第151回 大勝與落幕第400回 從根本上瓦解第611回 招供第64回 雙雄聯手(二)第282回 薛仁貴第123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382回 虎狼之師第163回 羣諫第58回 最毒婦人心第15回 奪糧(二)第138回 引蛇出洞第680回 洛陽迦葉寺(二)第483回 太子當家第67回 囂張狂妄的李元吉第60回 西秦霸王第307回 崔仁師的毒計第417回 民心可用第245回 清華觀觀主李秀寧第498回 楊胄第641回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373回 寧可殺錯,不能放過第79回 劫殺第293回 棄子啊第379回 功臣第109回 玄武門之變(一)第263回 突厥俘虜第693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604回 天子在哪裡第639回 薛仁貴初嘗敗績第163回 羣諫第622回 惶恐不安第504回 范陽盧氏第386回 大決戰(四)第702回 西域各國
第30回 李靖(四)第552回 李靖病重第613回 被拋棄的韋氏第336回 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第12回 陰氏兄妹(一)第501回 潰逃第676 佛音繞樑上,佛光照長安第262回 配享太廟第359回 突利來了第167回 帝王無情第505回 就是不給你面子第23回 收羣雄(一)第31回 火燒瓦橋溝(三)第91回 父子交談第271回 二十四功臣第542回 小將秦懷玉第640回 計將安出第332回 佈局第12回 陰氏兄妹(一)第540回 離間第624回 鬥王珪第412回 打響攻佔高句麗的第一槍第163回 羣諫第30回 李靖(一)第455回 蓋蘇文殺到第689回 天子出玉門第47回 王世充(一)第20回 柴紹之死(一)第564回 小人物劉產第202回 貞觀律第29回 山洞春色(二)第127回 李淵退位第27回 離間(二)第589回 難得糊塗第665回 君心第378回 還朝第30回 李靖(四)第171回 王伏寶之死第418回 出征前的準備第235回 御駕親征第286回 君臣相悖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二)第700回 皇孫第284回 識人之明無過於朕地五百一十六回 守淮安一第214回 背後一槍第3回 此子非池中之物第49回 風聲鶴唳(二)第391回 追第486回 大唐福爾摩斯第708回 火燒巨尺谷(二)第590回 盧恪也害怕了第268回 朝議第317回 澤州之事第703回 波斯來客第275回 突厥公主阿史那雲第16回 父子兄弟(三)第607回 圍剿第27回 離間(二)第447回 進軍第326回 請君入甕第589回 難得糊塗第314回 汝選何人第679回 洛陽迦葉寺第209回 闞陵屈死第312回 訓弟第151回 大勝與落幕第400回 從根本上瓦解第611回 招供第64回 雙雄聯手(二)第282回 薛仁貴第123回 處羅可汗之死第382回 虎狼之師第163回 羣諫第58回 最毒婦人心第15回 奪糧(二)第138回 引蛇出洞第680回 洛陽迦葉寺(二)第483回 太子當家第67回 囂張狂妄的李元吉第60回 西秦霸王第307回 崔仁師的毒計第417回 民心可用第245回 清華觀觀主李秀寧第498回 楊胄第641回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373回 寧可殺錯,不能放過第79回 劫殺第293回 棄子啊第379回 功臣第109回 玄武門之變(一)第263回 突厥俘虜第693回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604回 天子在哪裡第639回 薛仁貴初嘗敗績第163回 羣諫第622回 惶恐不安第504回 范陽盧氏第386回 大決戰(四)第702回 西域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