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二)

還在帝國時,帝國軍有四相軍團中,風軍團的飛行機,水軍團的螺舟,火軍團的神龍炮,還有地軍團五德營的鐵甲戰車,號稱四大神兵。後來共和軍出現了神威炮,凌駕於神龍炮之上,也有了飛艇,足以與飛行機匹敵。水軍團全軍投降,螺舟之秘盡歸共和軍,但鐵甲車仍然是五德營的獨得之秘。朗月省由於地形崎嶇不區,鐵甲車無法使用,西原卻是平原地帶,鐵甲車更能一展所長。在西原,金鐵難得,像地軍團時期那樣全部由鋼鐵鑄成的鐵甲車已不可能,薛庭軒將鐵甲車改造成了廂車,使之更爲輕便。威力雖然不及當初的鐵甲車,可用來防守卻是無往而不利。要佈置廂車其實並不方便,一旦有缺口,廂車的威力就會大減。現在南北兩軍已經合流,廂車也已佈置完全,西邊已不再是疑兵,共和軍現在想突擊,等如撞上了銅牆鐵壁。

畢煒,你徹底敗了。

如果畢煒就在面前的話,薛庭軒一定會這樣對他說。看着這個給五德營帶來滅頂之災的敵人在自己手下完敗,實在是說不出的快意。如果提着他的腦袋回去祭奠星楚和五德營戰死的英靈,那纔是大快人心。

想到此處,薛庭軒更是意氣風發。

突擊的五德營接到命令,已在且戰且退。四部胡騎沒有五德營那樣嚴明的紀律,在共和軍的反擊中有一些損失,卻也並不很大。兩千胡騎,一千七百五德營,現在的損失頂多只有三百人以下,而且大多損失的是胡騎,而敵人的損失大概已有己方的七倍以上。這一戰就算在此結束,也是一場輝煌的勝利,定義可汗和思然可汗從現在起,一定會對五德營刮目相看,而西原之上從此也將崛起楚都城這第三大勢力。這不僅僅是一場勝利,帶來的更是五德營在西原的霸主地位。這一戰後,前來依附的小部落更會增多,要超越思然可汗已不會太遙遠。然後,再聯合思然可汗向定義可汗下手,掃滅了阿史那氏後,對思然可汗的僕固氏發動攻擊,帝國重光也並不是不可想像。

將來,會有一個薛氏大楚王朝麼?薛庭軒不敢再想下去,可是這念頭就如同一杯誘人的毒酒,讓他難以放棄。

一切,就從現在開始。一個新時代,必將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誕生,眼前的五千共和軍的鮮血,將是這新時代的第一件祭品。

薛庭軒的雙眼已是灼灼發亮,停在他肩頭的那頭名叫“風刀”的蒼鶻也不時從喉頭髮出“咕咕”的低鳴,似一柄在鞘中躍動鳴響的寶刀。

反擊過來的共和軍前鋒已經在二十幾步以外了。薛庭軒把大槍猛地一舉,喝道:“出擊!”

掩在前排的騎兵忽地左右閃開,在後排待命的廂車立時上前。“喀喀”連聲,幾十輛廂車的鐵鏈已連在一起,行成一條長長的防線。

西原的鋼鐵十分珍貴,廂車已放棄了整體鋼鐵的設定,只在前面裝設鐵甲。這鐵甲可以翻平,平時就變成獨輪車,一旦停下將鐵甲翻起,就成爲一排連在一起的盾牆。共和軍已在準備一場大戰,沒想到面前突然出現一堵高達六尺的鐵牆,他們吃了一驚,不待反應過來,廂車後已是萬箭齊發。

廂車都是由義字營執掌。地軍團時期,廉字營的箭術爲全軍之冠,但現在的弓箭手都已集中在了義字營。廂車的車身也十分簡單,其實是一把可以連射的巨弩。義字營統領名叫羊叔奮,是個屈指可數的神箭手,在他統率之下,義軍營的箭術更是遠超其它諸營。

這一排快箭放出,共和軍措手不及,衝在最前的騎兵紛紛倒地。巨弩射程可達千步,現在只有這幾十步,力量更是能穿透鐵甲。那些衝在前面的共和軍被利箭穿透,紛紛摔落馬下,不住慘叫,可後面的共和軍仍然衝了上來。巨弩雖然可能連射,要裝填還是要時間,而箭支也是有限,因此並不能多放,趁這時候,那些共和軍也已開始放箭。

騎射,本是畢煒一軍的強項,衝鋒弓隊的騎射更是強中之強。可是他們的箭雖然不比五德營放出的慢,射在那些鐵盾上卻紛紛彈開,只有零星幾人躲閃不夠好被射中。只是這支共和軍竟然在廂車的攻擊之下還沒有散亂,尚能反擊,出乎意料的強悍也讓薛庭軒有些吃驚。他將大槍一舉,喝道:“再放!”

廂車利守不利攻,箭帶得也不多,主要還是用來作爲防禦工事。薛庭軒見共和軍攻勢絲毫不慢,心知先前設想的迭次射擊已不能成立,索性將箭全部放出,省得混戰後無法再用。

箭如雨下,又有近百個共和軍落馬。一時間,空氣裡瀰漫的也盡是鮮血的味道,耳邊響着未死之人的慘叫。

用廂車擋住敵軍攻勢,敵人勢弱後,騎軍再度出擊,這正是薛庭軒的構想。當這一波進攻結束,戰鼓忽然擂響,總攻開始了。

共和軍被廂車攔住,已無法前進,而五德營卻可能隨時衝出,傷者也能及時回來醫治休養,所以兩軍的損失實在不成比例。共和軍的戰意仍然頗盛,在這等攻勢下還是無法抵擋。在擋住了兩次進攻後,五德營的第三波攻勢直如雷霆萬鈞。不論是五德營還是胡騎,全都一往無前,共和軍連退卻的時間都快沒有了。

看着士兵一層層倒下,五德營的戰旗越來越近,耳邊那種“三清在上”、“急急如律令”的吼叫也越來越響,畢煒閉上了眼,不忍再看。

這支勇猛的精兵,失敗來臨時竟也如此慘不忍睹麼?五德營竟然真如傳說中一般,就算斬去頭顱,四肢仍能奮戰。只道他們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可是強弩畢竟是強弩,現在還會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

地軍團天下至強,信不虛也。

這話是丁亨利曾經說過的。在共和軍,談論前帝國本是件犯忌的事,但丁亨利作爲共和軍第一戰將,與地軍團交戰多年,當時誰也不會認爲他說這話是爲地軍團張目,只是心有同感。畢煒雖然對這話一直不服氣,可這時卻也想說出同樣的字句來了。

地軍團五德營,不愧是天下至強。可是,你們別以爲勝利就已經唾手可得。

他舉起長槍,喝道:“共和國的勇士們,隨我來最後一戰!”

年輕時,他也曾身先士卒,可後來就一直沒有過這種機會。此時少年時的熱血卻像再一次沸騰起來。上將軍畢煒,縱然有過“三姓家奴”的罵名,死也要死得像個共和國的勇士,讓此道不會因爲自己而擡不起頭來。

上將軍衝鋒陷陣!這個消息讓已在崩潰邊緣的共和軍精神爲之一振。現在已走投無路,唯一的希望就是殺開一條血路。共和軍的“畢”字大旗依然未倒,跟着畢煒向南轉戰而去。

東、西、北都已有重兵把守,只有南方相對較弱,這一條生路也只能在南方。共和軍這最後一擊卻也讓董長壽有些難以應付。此時已是短兵相接,共和軍此時殘餘的兵力還有兩千餘人,以他這七百人實在有點難以抵擋。好在共和軍雖衆,卻是腹背受敵,能與他交戰的不過只有七八百人,一時間也鬥了個旗鼓相當。

亂軍中,商君廣帶着幾個人搶到了畢煒跟前。他向來是畢煒心腹,此時更是緊緊靠在畢煒周圍。他擊退了兩個攔路的胡騎,叫道:“上將軍,你快走,末將在後掩護!”

畢煒手握長槍,身邊也圍着幾個親兵。見商君廣過來,高聲道:“商將軍,衝鋒弓隊還有多少人?”

“大約兩百。洪將軍正在抵禦。”

洪修光與一些衝鋒弓隊正在與一些追殺過來的敵軍交戰,其中有五德營士兵,也有一些胡騎。這些胡騎出手極狠,衝鋒弓隊已無睱用箭,只能以刀槍廝殺。畢煒喝道:“商將軍,你速與洪將軍開路,會同廖將軍帶領諸軍向南突圍,我在此斷後。諸事由廖將軍決斷。”

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5)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一)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5)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二)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一)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3)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5)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6)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5)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5)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5)(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二)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
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3)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3)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5)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一)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5)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二)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一)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3)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5)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6)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5)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2)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5)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5)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5)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5)(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4)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二)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4)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5)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一)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1)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