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金烏子

由於趙飛花的病情十分沉重,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李慧賢和李慧惜兩個人更是寸步不離趙飛花的左右。

李慧惜說道:“剛纔在宮裡,那個黑鬍子的老頭也給母親診過脈了,他說只要靜養就沒事的,朱慧姐姐,你再去請那個黑鬍子的老頭來給母親看一看吧。”

朱慧沉思着說道:“那位黑鬍子的老人不是外人,他就是當今朝廷的第一人,宰相寇準,他的話,也許是一番好意,安慰我們的,可是,看娘娘的狀況,又不似大夫所說的那樣沉重,這樣吧,我這就去請寇大人來給娘娘仔細診斷一番,再去多請幾個大夫來一起看一看,不要因爲一個庸醫的胡言亂語就亂了大家自己的陣腳。”

朱慧的話只是暫時給大家寬心的,李慧惜是趙飛花的乾女兒,年歲較大,最有主心骨,說道:“就依朱姐姐的話,我們也不要都擁擠在母后的房間裡面了,屋子裡的空氣愈發鬱悶,這樣,我和慧賢兩個輪班,各帶一個侍衛在這裡守着母后,其餘的人,散開吧,大家都很勞累了,暫時去休息,養精蓄銳,也許,以後有的忙的了。”

大家雖然都沒明言,剛纔的那個大夫的話還是在每一個人的心理上造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都認爲趙飛花一定過不了這一關,現在只是在拖延時間而已。

寇準接到朱慧的邀請,不由得吃了一驚,他的醫術不是太高明,只是略懂一些脈相,當時匆匆爲趙飛花診過之後,就回到家裡,開始籌思軍備的情況,沒想到朱慧再來,把趙飛花的病情描述的這樣沉重,當然,朱慧也是轉述那個大夫的原話,至於結果如何,趙飛花還是昏迷的,誰都很着急,如果趙飛花醒過來,還能看出一些端倪,畢竟趙飛花本人也屬粗通醫術的,對自己的身體應該比別人更加了解。

寇準對朱慧說道:“朱姑娘你先回去,我馬上就到,順路我去邀請一位名醫,這個人的醫術比我高明百倍,請他看看就好,你們也不用着急,順安天命就好。”

由於朱慧的到來,寇準再也呆不住了,他急忙吩咐人備轎,跟朱慧前後腳出了家門,寇準指揮轎伕來到城郊的一處竹林的外面,這才停下來,讓兩個帶刀護衛和四個轎伕在外面等候,他沿着一條小路走了進去。

時間不長,來到一所茅屋的外面,寇準也不進屋,站在外面高聲叫道:“金烏子,老有來訪,你可打開門扉。”

“哈哈哈……老寇,你怎麼有時間來到我的蝸居之中?”

“有一個朋友,病得沉重,想請你去看一看。”

“哦。”屋子裡的人沉吟了半晌說道:“那麼,咱們就走吧。”

金烏子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以前是皇宮裡的御醫,想當年,他是太宗皇帝的身邊信得過的御醫。

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976)十月

十九日夜,宋朝的締造者太祖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一日,晉王趙匡義即位,這就是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十九日夜,大雪飛揚,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匡義入宮。光義入宮後,太祖屏退左右,與匡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匡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好爲之,好爲之。”兩人飲酒至深夜,匡義便告辭出來,太祖解衣就寢。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駕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光義,而匡義也早已安排精於醫術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一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匡義,匡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一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三人便冒着風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匡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匡義闖入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宋皇后一見光義,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匡義,就是承認匡義做皇帝了,趙匡義也傷心流淚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於是,趙匡義便登極爲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基卻是事實。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後,太宗爲了顯示其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了其母杜太后遺命的說法,即所謂的“金匱之盟”。杜太后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遺命,據說當時太祖也在場。杜太后問太祖

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與福廕,太后卻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訓。杜太后便讓趙普將遺命寫爲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金匱之盟”的重重迷霧也未能揭開,後人推測是太宗和趙普杜撰出來以掩人耳目的。那

麼,到底太祖是否有傳位光義之意呢?據說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讓光義留守都城,而對於軍國大事光義都參與預謀和決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陽,羣臣相諫,太祖不聽,光義親自陳說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變主意。光義曾患病,太祖親自去探望,還親手爲其燒艾草治病,光義若覺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試驗以觀藥效,手足情深,頗令人感動。太祖還對人說:“光義龍行虎步,出生時有異象,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連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測太祖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弟弟光義的。但是,這樣的說法難以經得住推敲,無非是後人的臆測而已。

姑且不論太宗是否毒殺太祖,是否編造“金匱之盟”,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與傳統的父子相傳相比,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太宗繼位後首先要採取系列措施來安撫人心,鞏固帝位。

太宗一即位,就改年號爲“太平興國”,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業。對於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關鍵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他任命其弟趙廷美爲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德昭爲節度使和郡王,德芳也封爲節度使。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均稱爲皇子皇女,太祖的三個女兒還封爲國公主。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都加官晉爵,他們的兒孫也因此獲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時曾加以處罰或想要處罰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

除此之外,太宗更注重培養和提拔自己的親信。其實,太宗早在繼位前就已經緊鑼密鼓地進行佈局了。太宗任開封府尹長達15年之久,正是韜光養晦之時,他在此期間組織了一股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據統計,光晉王的幕府成員便有60人之多。與此同時,趙光義還有意結交不少文官武將。即便是太祖的舊部,諸如楚昭輔和盧多遜等掌握實權的朝中要員,太宗都着意加以結納。這兩人都與太宗關係密切,在太宗繼位後都升了官。太宗繼位後,其幕府成員如程羽、賈琰、陳從信、張平等人都陸續進入朝廷擔任要職,慢慢替換太祖朝的大臣。此外,太宗還罷黜了一批元老宿將如趙普、向拱、高懷德、馮繼業和張美等,將他們調到京師附近做官,便於控制。

不過,太宗改變太祖朝政局的最重要的措施當是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科舉使不少有才華之人都有機會入仕,況且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錄取,士子們便青雲直上,這些“天子門生”出任各種職務,無疑對太宗心存感激,心甘情願地爲新皇帝效力。這樣,即使當時朝野內外對太宗的繼位有諸多非議,太宗也能夠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而“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則成爲了後人永遠猜不透解不開的謎團。

(本章完)

第二百六十二章 真相難抑第一百七十二章 學習外語第一百六十九章 解圍第十八章 迴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獵豹第一百六十一章 背叛的警示第七十一章 孤身鬥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個宰相第六十二章 太后見招第一百七十二章 學習外語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風顯赫第一百零二章 商業改革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棵樹第一百六十三章 司馬丹方的見機行事第三十八章 齊橫奈之死第一百章 倉皇而逃第二百六十二章 真相難抑第二百五十四章 陳年舊事第七十三章 136路綠林好漢第二百八十一章 寇準受刑第二百五十四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誰會去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王傑班班師回朝第二百四十一章 家法與吃醋第二百零一章 羅什府和南天紋儀第四十四章 祁連山的強盜第九十章 決戰鬆嫩平原第六十四章 折辱耶律猛第一百一十七章 王傑班班師回朝第九十二章 尋找羅小歐第二百三十八章 語言問題第三十五章 進城和盤問第三十七章 四處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太后駕到第二百零八章 宴席第一百五十五章 石醉的想法第一百九十九章 智取藏寶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來的啓示第八十八章 軍事分析第七十八章 興奮的後果第二百三十七章 貴族第一百零三章 大軍來襲第一百六十五章 太后駕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寇準受刑第十五章 黃馨的心事第八十四章 焚燒糧草(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賭約第十章 籌謀尋根第一百零九章 夜襲客棧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慧惜的婚事第九章 認親第八十九章 三次戰役第二百一十五章 哈米爾之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神秘的火焰攻擊第六十九章 進山剿匪第六十三章 拒不認親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來的啓示第六十二章 太后見招第一百四十九章 母女成仇第五十七章 大肆採購第一百三十三章 欽犯第八十九章 三次戰役第六十四章 折辱耶律猛第一百三十二章 逼走胡一白第一百零三章 大軍來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分配與建立第六十九章 進山剿匪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婚賀禮第二百五十五章 打賭第二十四章 第一場戰役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址第二百一十五章 哈米爾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楚鴻的親情第二百一十三章 鴿子的秘密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如飛龍第二百五十二章 吐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欽犯第一百一十四章 死時方知梅高潔第二百七十章 龍覺寺進香第二百五十四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奇異的相親第一百零二章 商業改革第二百零六章 東渡第九十七章 花好月圓第三十一章 校軍場選拔第五十一章社會結構第五十七章 大肆採購第八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包圍第五十二章 間諜培養第三十三章 調兵第一百零九章 夜襲客棧第一百九十章 家規第二百三十章 要人第四章 寧玲第一百章 倉皇而逃第七十三章 136路綠林好漢第二百四十四章 美女歸來第一百二十章 美女蘇曼第二百二十七章 分配第九十九章 挾持蕭緒
第二百六十二章 真相難抑第一百七十二章 學習外語第一百六十九章 解圍第十八章 迴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獵豹第一百六十一章 背叛的警示第七十一章 孤身鬥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個宰相第六十二章 太后見招第一百七十二章 學習外語第一百四十五章 威風顯赫第一百零二章 商業改革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棵樹第一百六十三章 司馬丹方的見機行事第三十八章 齊橫奈之死第一百章 倉皇而逃第二百六十二章 真相難抑第二百五十四章 陳年舊事第七十三章 136路綠林好漢第二百八十一章 寇準受刑第二百五十四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誰會去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王傑班班師回朝第二百四十一章 家法與吃醋第二百零一章 羅什府和南天紋儀第四十四章 祁連山的強盜第九十章 決戰鬆嫩平原第六十四章 折辱耶律猛第一百一十七章 王傑班班師回朝第九十二章 尋找羅小歐第二百三十八章 語言問題第三十五章 進城和盤問第三十七章 四處殺戮第一百六十五章 太后駕到第二百零八章 宴席第一百五十五章 石醉的想法第一百九十九章 智取藏寶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來的啓示第八十八章 軍事分析第七十八章 興奮的後果第二百三十七章 貴族第一百零三章 大軍來襲第一百六十五章 太后駕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寇準受刑第十五章 黃馨的心事第八十四章 焚燒糧草(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賭約第十章 籌謀尋根第一百零九章 夜襲客棧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慧惜的婚事第九章 認親第八十九章 三次戰役第二百一十五章 哈米爾之死第一百八十二章 神秘的火焰攻擊第六十九章 進山剿匪第六十三章 拒不認親第二百七十一章 將來的啓示第六十二章 太后見招第一百四十九章 母女成仇第五十七章 大肆採購第一百三十三章 欽犯第八十九章 三次戰役第六十四章 折辱耶律猛第一百三十二章 逼走胡一白第一百零三章 大軍來襲第一百九十五章 分配與建立第六十九章 進山剿匪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婚賀禮第二百五十五章 打賭第二十四章 第一場戰役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址第二百一十五章 哈米爾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楚鴻的親情第二百一十三章 鴿子的秘密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如飛龍第二百五十二章 吐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欽犯第一百一十四章 死時方知梅高潔第二百七十章 龍覺寺進香第二百五十四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奇異的相親第一百零二章 商業改革第二百零六章 東渡第九十七章 花好月圓第三十一章 校軍場選拔第五十一章社會結構第五十七章 大肆採購第八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包圍第五十二章 間諜培養第三十三章 調兵第一百零九章 夜襲客棧第一百九十章 家規第二百三十章 要人第四章 寧玲第一百章 倉皇而逃第七十三章 136路綠林好漢第二百四十四章 美女歸來第一百二十章 美女蘇曼第二百二十七章 分配第九十九章 挾持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