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當塗城外(一)

慈湖水戰的炮聲隱隱地傳到了當塗城下,駐紮在這裡的五萬漢軍有點驚惶,陳友仁更是坐立不安。過了兩日,他接到兄長的命令,自家水師在慈湖吃了大敗仗,全軍明日早起拔回師,陳友仁的任務是組織當塗城下五萬軍隊,隨時待命,準備上船一同走。

這天夜裡,採石磯的大火也照亮了當塗城的上空,看着那紅彤彤的夜空,還有如隱如現猶如鬼哭狼嚎的呼叫聲,當塗城外漢軍大營所有的人一夜未眠。

好容易等到天亮,一場大雨突如其來,但是大隊水師的船隻卻沒有來。江南水師火燒採石磯漢軍水寨,陳友諒先跑了出來,但是他看到自家的水師化成了一片火海,大吼一聲便暈過去了,而陳友貴被架上船時幾乎成了癡呆狀態。於是這兩支一前一後的船隊趁夜駛過了當塗城江面,還算清醒的鄒普勝已經顧不上當塗城外的陳友仁和五萬將士,他更擔心江南水師的追擊和如何穿過蕪湖-池州一線,要知道這一帶還有一支江南水師偏師,雖然他們船少勢寡,在漢軍水師大隊人馬氣勢洶洶東征時夾着尾巴躲到巢湖去了。但是現在輪到漢軍落難了,難保他們不會出來痛打落水狗。

於是,陳友仁和他的五萬將士被無情地拋棄了,由於漢軍水師在採石磯佈下的水寨與當塗城相隔不遠,所以陳友諒沒有給自己的四弟留下多少船隻,不過百餘艘不大的運糧船,頂天也只能裝下一兩萬人。就在陳友仁爲帶哪些軍隊回去而煩惱時,當塗城卻開始有了動作。

趙大勇和阮智也聽到了慈湖江面上傳來的炮聲,他們比陳友仁更清楚這炮聲所包含的意義,尤其是阮智,在默聽一會便對趙大勇解釋,那是海軍主力戰艦的重炮,比長江第一艦隊的火炮威力還要大。過了一天,炮聲慢慢地冷靜下來,但是趙大勇和阮智相信,江南水師應該在這次水戰中獲得了勝利。

第三日,沿江傳來的快報證實了這一點,正當趙大勇和阮智準備策應水師動作,給陳友仁一點小教訓的時候,這天夜裡不遠處採石磯水寨的火光也照亮了他們。看着那漫天的紅光,趙大勇和阮智知道,這麼大的火勢說明漢軍水師完蛋了。

到了天明,城外的漢軍依然留在營裡,而且發生了不小的騷動,各部將領都在爭取上船的機會,連同他們的部屬也互相打起來了。

接到探子的回報,趙大勇和阮智清楚了,陳友仁所部應該被拋棄了,漢軍水師主力被滅,陳友諒應該是自身難保所以,也顧不上這支孤軍了。於是他們就把小教訓計劃改成了全殲該軍。由於凌晨下了一場大雨,城外野地泥濘不堪,因此阮智一直等到了中午過後纔開始整軍出城,而趙大勇派出了兩個步兵團助陣。

中午午時兩刻,當塗城東門大開,首先出來的是一隊身穿紅色軍服的軍士,他們沒有扛槍,而是揹着中鼓,拿着笛子、笙和壎,身上紅色軍服也更加花俏一些,多了一條金黃色穗帶。他們站立好後便在一位軍官的指揮下吹響了歡快有節奏的行軍曲。這是一首由笛子、中鼓、笙合奏的曲目,在樂曲聲中,從東門列隊走出一隊隊的大內親軍。

他們身穿紅色軍服,腳蹬牛皮靴子,帶着紅纓鐵帽,扛着亮膛膛的滑膛槍,隨着樂曲的節奏聲,整齊地走了出來。在隊伍中間,還間夾着兩支軍樂隊,他們經過城門時立即和站在一邊的軍樂隊合奏,跟上同樣的節拍,然後隨着隊伍一起繼續前進。

過了半個時辰,三個團的大內親軍全部列隊走了出來,站在那裡的軍樂隊就跟在隊伍後面一起前進。緊跟後面的是四匹馬拉着的馬車和炮車。這是最新式的杜重六甲式野炮,它們做了一些改進,採用鐵體銅芯的鑄造技術,不但堅固性提到了極大提高,重量也減輕了不少,所以口徑雖然沒變,炮管卻加長了,加上由於江南機加工工藝提高,炮管和炮彈的配合精度提高,所以杜重六甲式野炮有效射程由以前的四百一十米提高到六百米,最大射程由三千二百米提到三千八百米。而炮車由四個輪子組成了,除了野炮自身的兩個輪子外,它的後木託掛在單獨的兩個輪子上,然後再掛在四輪馬車上。

炮手分兩邊坐在馬車上,中間是一箱箱的彈藥以及各種工具。在四匹馬匹的拉動下,四十門野炮很快就駛出了東門,並從步兵隊伍旁邊疾駛而過,向設定的戰場而去。

半個時辰後,三個團的大內親軍從當塗城城東繞了一圈,趕到了漢軍軍營外東南方向五里外的野地裡,開始以隊爲單位,列成一條橫線隊形。而炮兵早就趕到了陣地,在步兵隊列前三百米的地方開始挖坑卸車,佈置野炮陣地。

隊正拔出佩劍,橫在身前,站在自己隊伍的前面,然後大聲喊道:“列隊,向右看齊!”分成三排的大內親軍立即站立筆直,滑膛槍提在右邊,頭略轉向右,以目光對齊右邊戰友的肩膀。很快,各隊便列隊完畢,排成兩條長達兩裡的橫隊。

阮智把兩個團放另一個團放在後面,組成了兩條橫線隊形。看到各部整隊完畢,而炮兵也把野炮架設好了,正在緊張地裝填彈藥。騎在馬上的他滿意地點點頭,然後轉頭對副官說道:“傳令各團,確定他們的任務。”

按照改進的大內親軍戰術,戰場上的以團爲作戰單位,每個團在開戰前就已經明確了各自的作戰任務,然後由他們的團統領指揮作戰,阮智要做的就是根據戰場上的變化進行大的調配,如任務、目標的更改,其它戰術問題就由團統領自行決定。現在根據阮智的命令,副官帶着此前確定的作戰任務,在各團跑一圈,與三個團統領再次對照作戰任務,以免出錯,也可以視爲一種督促。

大內親軍準備完畢後,軍樂聲也停了下來,只聽到呼呼的風聲和獵獵的旗動聲。九千大內親軍正在等待着開戰的那一刻。而六千由趙大勇派出的長矛兵也在右翼列好兩個大方陣,一來掩護大內親軍的側翼,二來一旦發生激戰,隨時可以向敵軍發起側擊,支援大內親軍。

陳友仁早就知道當塗城守軍列隊出陣的消息,他知道,如果這個時候自己上船奔走的話,整個軍隊都會垮掉的,光是爭搶上船的機會,五萬將士都會自己殺得頭破血流。到時說不定誰也走不掉了。媽的,不到兩萬人就敢打自己的五萬人,定遠軍還真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要知道,陳友諒留給他的也是精銳部隊。想到這裡,陳友仁熱血衝腦,一咬牙傳令三軍,全數出營迎戰,並且言明,此舉是背水一戰,只有打贏定遠軍大家纔有機會逃命,而且誰表現有加,誰就先上船回去。

軍令一出,漢軍便鼓譟而出,在軍營外列陣待戰。當然陳友仁也留了心眼,他命令最親信的親兵佔據一艘快船,隨時待命,一旦戰局不利,他就轉身回來,先跑了再說。

阮智冷冷地看着漢軍在那裡列陣,紋絲不動。自從錢清之戰後,劉浩然和阮智等人一直在檢討大內親軍的戰術。通過錢清之戰,劉浩然發現了火槍部隊的劣勢,火槍的殺傷力遠遠小於它的精神威懾力,敵我人數相當還好說,要是敵人人數遠勝自己,拼死直衝過來,而滑膛槍的射速只有那麼高,短短的距離裡打不出幾輪彈雨,無法阻擋敵人的肉搏戰。

開始的時候,劉浩然把長矛兵與火槍兵混編,但是卻發現火槍兵變成了雞肋,成了以前弓弩手輔助作戰的角色,無法體現出成本昂貴的新式武器的威力和作用。於是想來想去,劉浩然決定還是把火槍兵單獨列出來,並加強火槍兵的肉搏戰訓練。靖康滑膛槍加上刺刀,將近兩米,簡直就是一支長矛,還有厚重堅硬的槍托,拍在腦袋上至少是個中度腦震盪。於是劉浩然結合滑膛槍的特點和定遠軍長矛戰術,加強大內親軍拼刺刀和肉搏戰訓練。定遠軍原本除了注重軍紀和整體配合訓練之外,也非常注重士兵單兵作戰能力的訓練,要不然光靠一杆長矛如何取勝,所以大內親軍的新式訓練非常有效。

看到漢軍剛剛列陣完畢,阮智立即下令全線進攻。三支軍樂隊立即吹響進軍曲,而三團大內親軍在各自軍樂隊演奏的樂曲節奏聲中緩步前進。各隊的軍官持劍站在隊伍旁邊的前方,隨着隊伍前進,他隨時觀察着隊伍的整齊和節奏,並時不時向後看一眼,觀察團部信令旗的變化,以便調整隊伍。

九千大內親軍都是一個標準姿勢,他們挺直着胸膛,滑膛槍豎端在右邊,雙腿邁着距離相等的步伐,三排一隊地向前緩緩前進,各隊的隊旗在隊伍旁邊飄揚着,與無數的紅色軍服以及無數在陽光閃着銀光的鋼槍相映成輝。而長矛方陣也隨之緩緩動起來了。

阮智用單筒望遠鏡觀察着漢軍軍陣,他心裡清楚,這支漢軍表面上是背水一戰,實際上是垂死掙扎,只要一戰打掉他們的銳氣,就會自行崩潰。在這種絕境下,阮智怎麼也不相信漢軍還會有多大的頑強作戰意識。雖然自己的大內親軍人數不到一萬,遠少於漢軍,但是自己還有兩個長矛方陣做掩護。這可是血戰出來的常備步兵團,有他們壓陣,就算是自己碰了一鼻子灰,也會在他們的接應下安全回到當塗城。阮智對定遠軍長矛陣這套看家本領非常有自信,以一當十也不在話下。唯一比較麻煩的是地面還沒幹透,各處可見泥濘,不但影響行軍,也影響着野炮的發揮,要知道跳彈的殺傷力也不小。

看到定遠軍動起來了,陳友仁也隨即下令,各軍展開,一旦打起來,軍隊擠在一堆可不方便作戰,漢軍前軍在各將領的指揮下,呈四個方陣慢慢地向前靠攏。過了半個時辰,兩軍前鋒的距離終於變成了不到兩裡,不過漢軍的路走得多一些,大內親軍只是站在火炮陣地後面五十米的地方就停了下來,而漢軍看到這個情景,最後也停了下來。

“開火!”大內親軍火炮指揮官劉存義下令道。

四十門杜重六甲式野炮轟然齊射,四十發炮彈在空中劃過長長的尾音,分別衝進漢軍四個方陣中。最前面的數十位漢軍軍士立即被打得血肉橫飛,刀槍、盾牌在血色中亂飛。有十餘炮彈撲的落在地上,由於泥地溼軟,所以只是稍微彈了起來,打斷了旁邊一兩個軍士的腿就陷在泥地裡不動了。

炮聲一響,跟在步兵後面的軍樂隊立即奏響了《決戰曲》,這略帶悲傷的悠揚樂曲的確能安撫人的心理,讓臨戰將士們那顆有點悸動的心慢慢地平靜下來,能夠安心地開始裝填彈藥。

“上刺刀!”裝彈完畢後隊正們隨即又下令道。士兵紛紛從腰間皮套裡抽出三棱形的刺刀,套在槍口,然後一轉,把讓槍管前面的銷子轉到刺刀套筒的“L”形卡口處,牢牢地卡在了槍管上。刺刀是呈L形,刀身與槍口有一段距離,靖康滑膛槍射出的子彈初速和線路雖然都非常標準,但是難保不會意外,萬一刺刀靠得太近,子彈一出膛就偏到刺刀上去了,很容易使得子彈亂飛產生誤傷。

上好刺刀的士兵們把槍一收,繼續豎握在右邊,大內親軍軍陣立即現出密密麻麻的一片刺刀林。火炮還在咆哮,炮彈還在飛射,五輪炮擊下去,漢軍的四個方陣有點零亂了,數百殘缺的屍體散在地上,還有上百傷兵躺在那裡嚎叫。漢軍將士被這種炮擊打得士氣大落,已經有不少人從方陣中跑了出去。

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98章 定(二)第191章 治政第38章 戰東南(四)第二章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332章 天山(三)第292章 再亂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92章 家宴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86章 藍玉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1章 夜話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93章 張定邊(一)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52章 五德第298章 定(二)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01章 事後(三)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80章 巡視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三章第291章 鬥(二)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三章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28章 白古國第213章 新四省第十章第228章 白古國第175章 入大都第80章 餘波第191章 治政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55章 私話第295章 驚變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86章 藍玉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5章 常遇春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291章 鬥(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78章 冬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60章 劉仁本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80章 餘波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
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98章 定(二)第191章 治政第38章 戰東南(四)第二章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332章 天山(三)第292章 再亂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92章 家宴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86章 藍玉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11章 夜話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93章 張定邊(一)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52章 五德第298章 定(二)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01章 事後(三)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80章 巡視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三章第291章 鬥(二)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三章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28章 白古國第213章 新四省第十章第228章 白古國第175章 入大都第80章 餘波第191章 治政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55章 私話第295章 驚變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86章 藍玉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5章 常遇春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291章 鬥(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78章 冬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60章 劉仁本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80章 餘波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