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前進方向

對中國海軍而言,在覈時代初期,最主要的問題不是獲取核武器,而是獲得運載與投擲核武器的工具,特別是後者。

要知道,在覈武器誕生之後的五年裡,能夠投擲核武器的只有重型轟炸機。

這一局面,直接導致空軍成爲了唯一的戰略軍種,即只有空軍擁有對敵國進行核打擊的能力。

顯然,這種局面對中國海軍極爲不利。

一九五一年初,軍事改革邁出了最爲關鍵的一步,即陸海空三軍司令部撤消,正式組建總參謀部與參謀長會議。

這一年,馮承乾正式退役,由顧祝同出任中國海軍參謀長,以及首任參謀長會議主席。

按理說,在軍事改革之後,軍人的影響力將大幅度降低。只是,受各種因素影響,軍人依然擁有很強的影響力。

說白了,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是如此,參謀長會議主席擁有很大的權力。在顧祝同等二戰中的元勳退役前,參謀長會議不但是總參謀部的實權機構,還是國防部中最有權力的機構,而參謀長會議主席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國防部長。別的不說,在這三十年裡,參謀長會議主席能直接決定軍隊裝備的研製工程,只需要在形式上向國防部長彙報,而國防部長唯一的權力,只是在經費審覈的時候向參謀長會議主席施加壓力,控制裝備研製的總開支。至於用在裝備研製上的預算是怎麼花掉的。則只有參謀長會議主席清楚。

做爲首任參謀長會議主席,顧祝同在其兩年任期期間擁有很大權力。

當然,顧祝同知道,這是馮承乾替他爭取、或者說是替海軍爭取到的結果。

要知道,在馮承乾退役之前,吳鐵生與劉亞光都已退役,因此在軍事改革最後階段。幾乎是馮承乾說了算。馮承乾退役的時候,已經快八十五歲了。雖然大元帥的服役期限並沒有受到限制,也就是終生制。但是吳鐵生與劉亞光退役的時候都不到七十歲,比馮承乾年輕得多。按理說,馮承乾應該是第一個退役的大元帥。而他沒有第一個退役,就是要爲海軍發展做最後的貢獻。

可以說,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三年的這兩年,是最爲重要的兩年。

在這兩年裡,顧祝同親手訂下了海軍的發展戰略,並且親自參與與批准了多種重大裝備項目的研製工程。

比如,中國海軍在戰後建造的第一種大型航母就是由顧祝同親自批准的。

只是,相比與常規裝備,顧祝同在海軍覈准備上所做出的貢獻、以及所產生的影響都要巨大得多。

在當上海軍參謀長之前,顧祝同就批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研項目。

這就是。艦用型核反應堆,以及與之配套的動力系統。

在擔任了海軍參謀長之後,顧祝同加大了在覈動力項目上的科研投入,並且把核動力訂爲海軍大型戰艦的主要動力。

正是如此,中國海軍才能在數年之後開工建造第一艘核潛艇。

有趣的是。在研製核動力系統初期,中國海軍並沒打算首先用在潛艇上,而是準備用在大型航母上。

主要就是,核動力能夠賦予航母幾乎無限的續航力。

對中國海軍來說,僅此一點就有足夠的吸引力了。

要知道,大戰結束之後。中國周邊地區已經沒有敵對國家了。不管是在西太平洋上、還是在印度洋上,都沒有能夠對中國海軍構成嚴重威脅的對手,而中國海軍真正的對手,即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遠在北大西洋之上。

更重要的是,中德的戰略鬥爭主要集中在西半球,而不是東半球。

結果就是,中國海軍必須解決艦隊的續航力,讓艦隊在遠航萬里之後,依然能夠擊敗最主要的敵人。

顯然,戰艦的續航力至關重要。

雖然在研製核動力之前,中國海軍就通過其他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比如提高大型戰艦的續航力、建造更加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在主要航線上建立海軍基地、控制通往北大西洋的主要航線等等,但是這些手段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支撐艦隊遠征作戰的後勤保障系統在戰爭期間極爲脆弱,肯定是敵人的主要打擊對象,當後勤保障系統癱瘓之後,中國海軍艦隊的戰鬥力就將大幅度下降。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艦隊獲得足夠的續航力。

正是如此,顧祝同首先提出了打造全核動力艦隊的設想。

只不過,這是一個非常超前的設想。要知道,即便在顧祝同去世之後半個世紀,中國海軍也沒有實現全核動力的目標。當然,保留常規動力戰艦的主要原因不是技術不過關,而是處於成本上的考慮。

在中國海軍的衆多戰艦中,最重要的是航母,而最需要提高續航力的也是航母。

也正是如此,中國海軍在研製艦用核動力系統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是航母,而不是潛艇。

當然,這並不表示中國海軍不清楚核潛艇的價值。

事實上,在啓動核動力系統項目的時候,就有海軍將領提出,應該首先把核動力裝置應用到潛艇上。

根據對大戰期間潛艇作戰的統計結果,交戰雙方被擊沉的潛艇中,有八成是在海面航渡的時候被擊沉,或者是在航渡狀態下被發現的。也就是說,導致潛艇損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必須浮上海面爲蓄電池充電。

顯然,這很好理解。

做爲一種進攻性的伏擊武器,潛艇的武備根本算不上強大,其主要武器是魚雷,而魚雷的射程與威力顯然都不夠理想,因此潛艇根本無法與任何一種反潛力量進行正面對抗,潛艇最理想的武器就是其極佳的隱蔽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隱蔽性正是潛艇的主要價值基礎。

顯然,浮在海面上的潛艇根本不具備隱蔽性,也就很容易被擊沉了。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爲潛艇提供一種不需要空氣的動力系統,讓潛艇獲得無限的潛航能力。

顯然,核動力裝置是最爲理想、也是唯一合適的動力系統。

甚至可以說,核潛艇纔是真正的潛艇,因爲只有核潛艇能夠在絕大部分時候、甚至是出航之後始終處於潛航狀態,而常規動力潛艇,有大部分時間是浮在海面上的,與水面戰艦沒有太大的分別。

當然,中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核動力艦艇就是潛艇,而不是大型航母。

讓中國海軍把重點轉到核潛艇上的主要原因,就是核武器。

要知道,在顧祝同第一次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的時候,海軍受到了來自空軍、或者說是戰略能力上的嚴峻挑戰。在覈武器誕生之前,海軍是最重要的戰略軍種,因爲只有海軍能夠實現全球到達與全球打擊。雖然空軍擁有重型轟炸機,但是這些轟炸機需要基地,才能夠執行全球打擊任務。海軍則不然,即便沒有海外基地,也能夠通過艦隊打擊任何一個國家,而且能夠讓陸戰隊發起地面攻擊。

可惜的是,核武器出現之後,海軍的戰略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

說白了,如果沒有核武器,那麼海軍的打擊能力將遠不如空軍,而國家領導人在決定對某個敵對國進行戰略打擊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肯定是空軍的重型轟炸機,而不是海軍的艦隊。

如此一來,海軍就需要能夠與空軍匹敵的戰略打擊能力,即投擲核武器的能力。

最初時候,顧祝同把希望寄託在了海軍航空兵,特別是艦載航空兵身上。

這也可以理解,顧祝同就是從艦隊司令官的位置上發跡的,而他最值得稱道的能力就是指揮艦隊作戰。

問題是,在大戰結束後的時期,這是一個很不實際的想法。

當時,在設計戰後的第一種大型航母的時候,顧祝同就刻意強調了搭載轟炸機,至少是中型轟炸機的能力,因爲中型轟炸機是運載原子彈的最低級別的平臺。結果就是,這種航母的第一套設計方案中,爲了讓中型轟炸機起降,直接取消了艦島,飛行甲板的長度達到了三百三十米,而且在艦首配備了兩臺超大型蒸汽彈射器。只是,在正式動工建造後,顧祝同才認識到,讓轟炸機上艦是一個極端錯誤的想法。原因就是,原子彈肯定是越做越小,遲早能夠由戰術攻擊機攜帶。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中型轟炸機、還是戰術攻擊機,其作戰半徑都無法與重型轟炸機匹敵,因此就算能讓航母搭載中型轟炸機,也無法打擊位於內陸的目標,戰略打擊能力形同虛設。相反,如果強行讓中型轟炸機上艦,將不可避免的降低艦隊的戰術作戰能力。結果就是,這艘航母在開工後不到一個月就停工了,隨後就被拆毀,而中國海軍也回到了老路上,即設計與建造一種以搭載戰術飛機、執行戰術作戰任務爲主的航母,即便這也是一艘大型航母。

在做出這個選擇之後,顧祝同才認識到,潛艇也許纔是最合適的戰略打擊平臺。

當然,這與另外一項至關重要的新技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87章 生於憂患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87章 馬拉松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74章 僥倖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3章 犧牲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146章 大使第26章 只進不退第94章 混血兒第74章 僥倖第36章 狼子野心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132章 時機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25章 能打就打第162章 機會第70章 圈套第44章 你追我趕第387章 預備隊第5章 明爭暗鬥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6章 只進不退第244章 發現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77章 新局面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70章 目標出現第170章 報道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604章 援助第43章 拖累第159章 復仇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03章 餘波第41章 如釋重負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7章 重工業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70章 戰火第2章 大國角力第46章 歐陸變局第9章 奇蹟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62章 用人之道第2章 重新開始第182章 最大化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136章 守財奴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254章 下一步第70章 目標出現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176章 重頭戲第1章 新皇登基第1章 當務之急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246章 核裁軍第39章 義無返顧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419章 矛盾第57章 開戰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9章 義無返顧第422章 進攻第32章 總統特權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55章 農民軍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377章 好與壞
第87章 生於憂患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87章 馬拉松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74章 僥倖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3章 犧牲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146章 大使第26章 只進不退第94章 混血兒第74章 僥倖第36章 狼子野心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132章 時機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25章 能打就打第162章 機會第70章 圈套第44章 你追我趕第387章 預備隊第5章 明爭暗鬥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6章 只進不退第244章 發現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77章 新局面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70章 目標出現第170章 報道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604章 援助第43章 拖累第159章 復仇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03章 餘波第41章 如釋重負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370章 適得其反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7章 重工業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70章 戰火第2章 大國角力第46章 歐陸變局第9章 奇蹟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62章 用人之道第2章 重新開始第182章 最大化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136章 守財奴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254章 下一步第70章 目標出現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176章 重頭戲第1章 新皇登基第1章 當務之急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246章 核裁軍第39章 義無返顧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419章 矛盾第57章 開戰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9章 義無返顧第422章 進攻第32章 總統特權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55章 農民軍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377章 好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