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戰略決策

會議開了三天,基本上統一了意見。

在此期間,周仁康與馮承乾先後會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大使。

事實上,最大的問題不在中國高層內部,而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原因很簡單,美國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國潛艇襲擊美國戰艦爲由而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並且立即就向英國派遣了軍事代表。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肯定會向英國派遣軍隊,甚至會出動戰略航空兵轟炸德意志第二帝國。

這下,問題來了。

如果中國不向美國宣戰,那麼美國也不會急於向中國宣戰,甚至不會因爲日本戰敗而拉開太平洋戰爭的帷幕。

道理很簡單,美國也得避免兩線作戰。

雖然美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工業國,但是其主要對手,即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是工業強國,而且排名僅次於美國。更重要的是,直到羅斯福發表戰爭宣言,美國都沒有爲戰爭做任何準備。參戰的時候,尚且算得上強大的只有美國海軍,美國陸軍的總兵力在五十萬左右,陸戰隊有大約十萬官兵,空軍裝備的戰機總量不到兩千架,均遠遠低於當時主要的參戰國。

不可否認,美國的工業實力能夠彌補軍力上的差距。

問題是,把工業實力轉化爲軍事力量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直到一九四三年,美國的戰爭機器才全面啓動,進入了戰時生產的快車道。

這樣一來,如果美國從一開始就與兩個強大的國家‘交’戰,恐怕沒等其戰爭機器啓動,美軍就已戰敗。

在戰略上,美國必須避免兩線作戰。

結果就是,美國必須在日本與英國之間做出選擇。

說得直接一點,美國只能救其中的一個國家,必須拋棄另外一個國家。

戰後,就有人認爲,如果當時美國選擇的是日本,而不是英國,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很有可能是另外一個結局。

道理很簡單,中國的工業生產實力、人口數量、資源等等,都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也就是說,中國纔是美國的主要對手。

問題是,在大戰爆發之前,沒有任何人認爲中國比德意志第二帝國強大,甚至還有很多人根本就不認爲中國已經是工業強國了。

這也很好理解,即便在戰爭期間,中國依然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技術援助。

也正是如此,包括羅斯福在內的美國高層才認爲,英國比日本更加重要,必須把重點放在歐洲,首先集中力量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然後再去對付中國。如果首先對付中國,那麼英國很有可能堅持不到勝利的那一天。如果英國戰敗,美國就將失去登陸歐洲的橋頭堡,也就得爲擊敗德意志第二帝國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得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媾和。

顯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給美國高層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大陸戰場。

雖然中國已經向紅俄宣戰,而且在遠東戰場上一舉投入了數百萬兵力,還在中亞方向上集結了百萬大軍,但是對布爾什維克政權威脅最大的不是中國軍隊,而是由西往東推進的德軍。

美國參戰的時候,德軍已經越過頓河,正在向高加索地區前進。

雖然德軍的戰略意圖是攻佔高加索地區,控制巴庫油田,但是此舉也等同於從南面包圍了莫斯科。

可以說,只要德軍佔領了高加索地區就會北上,而不是進軍中亞。

對紅俄來說,能否守住莫斯科,將決定布爾什維克政權、甚至整個俄羅斯的命運。

顯然,在美國參戰的時候,局面並不樂觀。

事實上,從一九四零年底開始,紅俄就把原本集中在歐洲地區的工廠整體向烏拉爾山以東的亞洲地區搬遷。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紅俄甚至做好了遷都的準備。

在一九四一年初,紅俄當局就起草了一份遷都計劃,如果德軍在夏季到來後,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布爾什維克政權就將轉移到烏拉爾山以東地區,並且效仿沙俄時期的庫圖佐夫元帥,一把火燒掉莫斯科,讓德軍在莫斯科的殘垣斷壁間迎接下一個嚴冬,利用惡劣的自然天氣擊敗德軍。

相對而言,中國的軍事威脅還遠在天邊。

要知道,即便中國軍隊從中亞出發,也需要行進三千公里才能到達烏拉爾山,而在中國軍隊背後是更加廣袤的西伯利亞大平原。顯然,中國軍隊不可能直接向西‘挺’進,而要攻佔紅俄的整個亞洲地區,除了需要投入數以百萬計的兵力之外,還需要兩年、甚至三年,至少得度過兩個寒冬。

在總體戰略上,紅餓的價值絲毫不在英國之下。

甚至可以說,除了美國之外,紅俄是西方軸心集團中最重要的成員了。

要知道,在美國參戰的時候,紅俄總共牽制住了中德的一千多萬兵力,而且消耗掉了中德半數以上的國力。

設想一下,如果紅俄在一九四一年六月戰敗,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首先,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抽’調去大約六百萬地面部隊,而且協助的意大利、羅馬尼亞與芬蘭等國,還能提供兩百萬到三百萬地面部隊。考慮到法國已經戰敗,意大利擁有地中海最強大的艦隊,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有能力牽制住英國皇家海軍,德意聯軍肯定會在北非開闢新的戰場,以控制至關重要的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切斷英國與印度、‘波’斯灣、澳大利亞等地區的海上‘交’通。更重要的是,在紅俄戰敗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會把矛頭轉向英國,用原本生產坦克、火炮的工業力量生產更多的戰艦、潛艇與轟炸機,從而具備直接攻打英國本土的能力。可以想像,最多隻需要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能組建起一支登陸英國本土的部隊。如果德軍在一九四一年底、或者一九四二年初攻打英國本土,那麼美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阻止英國戰敗。

其次,中國將不再把重點放在陸軍上,而是會在保持一支規模相對有限的陸軍後,着重力量發展海軍與空軍,在太平洋上與美國決戰,即便不能迅速取勝,也能牽制住美國的絕大部分海軍兵力與大部分陸軍,並且迫使美國把重點放在海軍與空軍上,從而無法在短期內擴大陸軍規模,也就不可能及時援助英國。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海軍不得不在太平洋上與中國海軍決戰,也就不可能幫助英國皇家海軍在大西洋上壓制住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從而丟掉大西洋的制海權。別忘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正是英國皇家海軍丟掉了制海權,才最終戰敗。

最後,中德將由分散的兩個國家形成一個整體,中德互補的優勢將顯現出來。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缺乏人力與資源,而中國有足夠多的人力與資源,缺少的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所擁有的工業技術。如果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形成一個整體,肯定會在各個方面超越美國。

可以說,美國參戰後,首先要拯救的不是英國,而是紅俄,即幫助紅俄渡過難關。

七月初,美國就組織了第一支前往紅俄的船隊,即pq-1船隊。該船隊從美國出發,經北大西洋前往紅俄北方的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與阿爾漢格爾斯克,航線深入北冰洋,只能在夏季通航。如果在冬季,就需要由破冰船領航。

當然,這也是唯一能夠前往紅俄的航線。

顯然,如果美國把重點放在太平洋上,對拯救紅俄沒有任何意義。

毫無疑問,紅俄與英國加在一起,戰略重要‘性’肯定在日本之上。

也正是如此,美國纔會首先把重點放在歐洲,並且以只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的方式避免立即與中國開戰。

對美國來說,延遲與中國開戰的時間也是非常有利的。

不可否認,日本被拋棄了,而且是在苦苦堅持了數個月之後,在美國口口聲聲承諾要伸出援手的情況下被拋棄的。

毫無疑問,日本肯定會戰敗。

關鍵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堅持多久?

雖然美國的戰爭機器還沒啓動,但是誰都知道,只要美國開始發力,已經處於最大負荷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崩潰。

能夠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只有中國。

說白了,就是中國儘快向美國宣戰,牽制住美國海軍,迫使美國‘花’更多的力氣去建造戰艦,而不是製造轟炸機與坦克。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中國遲遲不向美國宣戰,德意志第二帝國很有可能退出戰爭。

與戰敗相比,退出戰爭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這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有可能,中德聯手擊敗美國,纔是最好的選擇。

也正是如此,帝國大使纔在三天內,先後找到了周仁康與馮承乾,並且通過馮承乾向劉伯恩轉‘交’了德皇的親筆信。

中國是否立即向美國宣戰,成爲一九四一年中期影響最大的戰略決策。

……

第34章 戰爭之門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588章 核技術第11章 最高效益第53章 倒計時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67章 打就打第505章 代價第244章 發現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30章 開打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8章 急流勇退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7章 戰略大師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498章 僵持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章 職業士兵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401章 將才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16章 以退爲進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29章 據點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604章 援助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454章 南下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5章 八國侵俄第50章 歐戰風雲第14章 戰鬥力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08章 備戰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117章 算計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4章 總統第630章 霸權第37章 出發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61章 勝利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44章 減負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434章 攻擊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5章 開拓者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600章 馬歇爾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7章 開戰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21章 拷問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61章 下馬威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422章 進攻第243章 消耗品第546章 協商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377章 好與壞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62章 勝負未定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70章 圈套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588章 核技術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458章 激戰第607章 放權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78章 鬥智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294章 有想法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12章 找事做
第34章 戰爭之門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588章 核技術第11章 最高效益第53章 倒計時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67章 打就打第505章 代價第244章 發現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30章 開打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8章 急流勇退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7章 戰略大師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498章 僵持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章 職業士兵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401章 將才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16章 以退爲進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29章 據點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604章 援助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454章 南下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5章 八國侵俄第50章 歐戰風雲第14章 戰鬥力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08章 備戰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117章 算計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4章 總統第630章 霸權第37章 出發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61章 勝利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44章 減負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434章 攻擊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5章 開拓者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600章 馬歇爾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7章 開戰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21章 拷問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61章 下馬威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422章 進攻第243章 消耗品第546章 協商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377章 好與壞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62章 勝負未定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70章 圈套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588章 核技術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458章 激戰第607章 放權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78章 鬥智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294章 有想法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88章 同胞兄弟第112章 找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