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各方(四)

貴州東部的天柱山,春夏之交,草木繁盛。綠意盎然之間,明軍營盤林立,操練的喊殺聲此起彼伏,間或更有馬嘶、象吼,好不熱鬧。此處於湖廣南部的戰局之中,正是如其名一般,充當着辰州、寶慶一線明軍背後的擎天柱石。

在這裡,有六萬大軍駐防於此,勢力頗爲雄厚。不過,這支部隊在此存在的意義並不僅限於作爲辰州、寶慶一線明軍的後勁,他們更加重要的任務卻是進攻,只是大概被這支大軍的統帥給拋之腦後了罷了。

去年年初,孫可望決定重新啓用因永曆六年保寧慘敗而被解除兵權的撫南王劉文秀,寄希望於劉文秀能夠打開湖廣局面,進而攻陷武漢,順江而下,配合南直隸的義軍以及北上的張名振、張煌言奪取南京。

楸枰三局,並非只有張名振、張煌言以及錢謙益、賀王盛那批人物上心了,其實孫可望也對此是真的寄予了莫大的希望。然而,劉文秀那邊先是不斷推脫,隨後倒是接受了孫可望的那個大招討的任命,但是抵達天柱山大營後卻並沒有立刻展開行動,反倒是不斷的向孫可望表示諸如軍士訓練不足、軍需不夠充足、當前湖廣戰局不利於出兵之類的藉口,說什麼也不肯動哪怕一下子。

劉文秀不動如山,奈何孫可望那邊卻是早早的就與錢謙益約定好了永曆八年的大舉,哪裡見得這般憊懶。於是乎,催促和解釋的書信在貴陽與天柱山大營之間頻繁往來,一直從永曆八年的年初耗到了永曆九年的四月,足足折騰了一年多的時間,信使的腿兒都跑細了,可是劉文秀就依舊是那不動如山。

四月,這支坐擁六萬步騎、四十餘頭戰象的大軍繼續保持着訓練,周遭的鳥獸早已習慣了這羣可憐到了沒有皮毛、羽毛遮體,不得不將植物套在身上來取暖的怪物們的嘈雜,彷彿與之前的一年多沒有什麼區別來着。

營盤森林的最中心處,這裡是劉文秀的主營。中軍大帳之中,此刻孫可望分派給他的兩個大帥馮雙禮和盧明臣皆不在此,倒是劉文秀的兒子,也就是撫南王世子劉震卻在此處。這一對父子,就這麼坐在空蕩蕩,連親兵都被屏退的大帳之中,彼此發出的聲音卻遠遠低於平日裡在家中時的那般,其中刻意的成份可謂是顯而易見。

“父親,這就要出兵了嗎?”

“是啊,已經實在拖不下去了啊。”

一聲嘆息,劉震自然是最明白其父爲什麼一拖就是一年多的緣故。早前,孫可望解除了劉文秀的兵權,劉文秀廢居昆明時“益循循,謹訓子讀書爲儒者風,欲入雞足山學道”,可謂是心灰意冷。這樣的狀態從永曆六年的保寧之戰後一直持續到永曆八年年初,長達一年多的時間,等到孫可望再想要啓用劉文秀的時候,劉文秀先是百般推脫,結果很快就爆發了十八先生之獄,劉文秀乾脆便接受了任命,前往天柱山大營主持軍務。

是怕那孫可望慾求不滿而對他下手,那卻不至於的。他並非是李定國那等政治白癡,也沒有其人那等耿直慣了的性子,對於孫可望來說從來不是一個優先級最高的威脅,起碼李定國尚在的情況下,孫可望是不會貿貿然去動他這個大西四大王子的。

但是,十八先生之獄將永曆朝廷和秦王府之間的矛盾推到了極致,孫可望的篡位野心可謂是昭然若揭,劉文秀在這一點上從來沒打算與孫可望穿一條褲子,心思上反倒是與李定國相彷彿,只是行事沒有那麼激烈,在西南明軍中的威望亦是大有不及而已。

這一番政治鬥爭結束,劉文秀名義上接掌了帥印,準備赴那一場楸枰三局,但實際上卻是要將出徵的軍隊控扼在手上,以免孫可望不得不親自領兵出征,那樣秦王府的勢力就很難控制得了了。

“可是,若父親就是不肯輕動,孫伯父就一定有膽量領兵出戰嗎?”

劉震的言下之意很是明白,經過了周家鋪那一戰,孫可望對於其自身的軍事才能的評斷已經徹底跌入了谷底。其實這也正常,一場雙方力量懸殊,幾乎穩贏的戰鬥,最後竟然給打輸了,短時間內恐怕孫可望是再沒膽量領兵作戰了。也恰恰是因爲這個緣故,孫可望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劉文秀的託詞。

“沒有你孫伯父,不是還有馮雙禮和白文選嗎?他們也是幹大的義子,無非是比我等四人地位稍低些罷了。前些日子傳來消息,說是你李伯父與漳國公的謀主陳凱聯手,拿下了廣東一省。眼看着你李伯父再立新功,實力大增,還有了得力的盟友,怕是你孫伯父是再也耐不住性子了。”

劉震早前已經聽說了孫可望在秦王府大罵陳凱多管閒事的段子,更是對於其將李定國視作是其謀朝篡位的最大絆腳石知之甚詳。

如今,孫可望看着這塊兒最大的絆腳石越來越風光,理所當然的是百爪撓心一般,哪裡還能再忍得下去——從那消息傳到貴陽開始,孫可望寫給劉文秀的書信,其措辭就一封比一封嚴厲。拖了這麼長的時間了,劉文秀自問也已經實在找不到理由了,只得向貴陽方面表示軍隊恢復和訓練完畢,可以出征了。

“而且,就細作回報,說是洪承疇那老狗從陝西抽調了大量的精銳綠營,不出意外的話,這幾個月也就到了。再不動手的話,怕是就再也趕不上這等湖廣空虛的局面了。”

這是劉文秀早早就知道的,只是軍事從來都是要服從於政治而已。只不過,到了這個時候,無論是孫可望,還是劉文秀,他們都不清楚,在他們的最終目的地南直隸那邊,已經沒有什麼接應的明軍了。張名振、張煌言的三入長江結束不說,就連賀王盛那羣在地方上很有影響力的抗清人士們也多有被清廷順藤摸瓜的,一場賀王盛、平一統復明案,可是結結實實的將南直隸的抗清勢力打了個吐血三升,哪裡還有膽量繼續串聯。

所幸,之於那楸枰三局,南直隸的義軍和鄭成功派遣北上的張名振、張煌言大軍從來都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的,真正的主力只有一個,那就是秦王府的駕前軍。沒有西南明軍的主力打穿湖廣,而後順流而下,在鄭氏集團的配合下截斷長江,哪裡有機會將長江以南的清軍包了餃子,再慢慢吃下口的可能。

軍令下達,大軍在馮雙禮、盧明臣二帥的統領下分水、陸兩部分順着沅江而下,直撲常德府城。

這是劉文秀早在去年就已經做好的計劃,只等着實在拖不下去了再行拿出來。此間,大軍以盧明臣統領水師,劉文秀和馮雙禮二人統領陸師前進,水陸並舉,便浩浩蕩蕩的破繭而出了。

目標,常德府,那裡位於湖廣南北分割點洞庭湖的西部,只要奪佔了此處,同時利用當下明軍水師的優勢來控制洞庭湖,進而攻佔洞庭湖東部的嶽州府城一線,依託贛西的羣山,那麼湖廣清軍就可以被明軍一截爲二,進而實現先南後北的各個擊破。

這樣的計劃堪稱恢弘,劉文秀歷次用兵也素來是熱衷於大手筆的。這位被吳三桂嘆息於“生平未嘗見”過的勁敵在如今的西南明軍之中亦是能力僅次於李定國的大軍統帥,一旦出手,自然是雷霆萬鈞。

水陸兩師同時出發,先期趕往辰州府城。抵達後,水陸兩師正式分兵。四月,正值沅江漲水季節,盧明臣率領的那由一百餘艘大小戰艦組成的艦隊順着江水的流動,飛速的消失在了明軍陸師的視線之外,猶如是一根離了弦的利箭似的,射向那常德府。

四月十七,盧明臣的艦隊如神兵天將一般出現在了距離常德府城只有十幾裡地外的桃源縣城。這裡素來是常德府城的西面門戶,盧明臣的艦隊突如其來,守衛此地的清軍當即就是一片慌亂。與此同時,盧明臣立刻組織部隊下船,並且對桃源縣城發動突襲,結果只是一個衝鋒就將這座縣城收入囊中,活捉桃源知縣李瑢。

對比盧明臣那邊的順風順水,劉文秀和馮雙禮率領的主力部隊卻顯然是被前者把好運氣都借走了。明軍的水陸兩部剛剛分開,湘西的羣山之中就下起了連日的大雨。湘西的山區,道路不似那些大城市的城裡青石板鋪地,更沒有後世的柏油馬路伴隨着某個光着屁股的時光旅人一同穿梭時空而來,本就是泥土夯實的路面在大雨的磅礴之下,更是迅速的泥濘不堪起來。

大軍在泥濘中前行,劉文秀很慶幸,這段時間的拖延,孫可望爲了堵他的嘴對於軍需物資的補充從來都是隻有多的,沒有少的。此時此刻,明軍的將士們身披着蓑衣、頭戴着斗笠,杵着長槍蹣跚而行,再加上那些已經在下一站進行準備的薑湯、藥材什麼的,倒也降低了些感染風寒的機率。但是,軍隊的前進速度依舊是如同烏龜爬似的,尤其是看着盧明臣那隻“兔子”一路絕塵而去。

龜兔賽跑的戲碼在沅江沿岸上演着,劉文秀率領着大軍苦苦前行,數日之後,大概是老天爺也看不下去了,收了這份神通。終於不用繼續看着那蓑衣、斗笠遍路的壯觀,劉文秀和馮雙禮稍微鬆了口氣,可是道路的泥濘卻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恢復的,就這麼深一腳淺一腳的繼續走下去,一直走到了五月二十三還沒有來得及趕到桃源縣城。

這時候,距離盧明臣收復此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大軍還在路上磨磨蹭蹭,倒是盧明臣還真的在桃源縣城裡一直等着陸師跟進。就這麼一直等到了五月二十三,水師再度出發,並於當夜便抵達了常德府城的左近。

常德府城古稱武陵,就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後劉備奪荊州四郡的第三站,拿下了此間大軍就直奔長沙,殺韓玄,收黃忠、魏延二將。

這一處得名,說起來卻還是北宋時在此設置常德軍,因而纔有了常德一稱。盧明臣率領水師抵達時已經晚上了,這時候發動進攻也顯得有些太晚,於是艦隊便轉而在碼頭停靠,等待天亮後發動進攻,力爭如進攻桃源縣城時那般一戰奪下這處府城。

艦隊停靠,部分明軍下了船,開始進行必要的防禦。然而就在這時候,左近喊殺聲暴起,大隊的清軍從四面八方殺來,那火光處招展的旗幟更絕非是綠營的綠旗,而是一面面八旗軍的旗幟!

原來,四月十七,盧明臣突襲桃源縣城得手,早前八旗軍主力北返,同時清廷派來接手防線的寧南靖寇大將軍陳泰便得到了消息。這支八旗軍在規模上難以與尼堪、屯齊率領的那一支相比,但卻也有兩個固山額真外加上一個叫做蘇克薩哈的巴牙喇纛章京統領。接到戰報,陳泰當時已經染病不能動身,便由那蘇克薩哈統領一部分八旗軍南下增援常德府。

蘇克薩哈是在五月初十抵達常德的,這時候盧明臣還在桃源縣城那邊沉浸於龜兔賽跑的劇情中不能自拔。等到盧明臣玩膩了,水師再度出征,探知消息的蘇克薩哈便連忙帶着所部八旗軍在城外設伏,恰好打了盧明臣一個措手不及。

戰鬥突然爆發,在這五月下旬的夜裡,雙方舉火而戰,尤其是明軍那邊更有戰艦的存在,將此間照得是一個燈火通明。雙方在碼頭拼死惡戰,一時間也很難分出個勝負手來。很快的,清軍那邊也出動了些小船,火攻的戰術在木製戰艦時代是最尋常不過的,戰鬥當即就從碼頭蔓延到了沅江之上。

火燒、刀砍、炮擊、槍刺,戰鬥以着最激烈的場面展開。然而,由於明軍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清軍設伏,倒是清軍更清楚些明軍的規模,雙方處於情報的不對等狀態,明軍遇伏,更顯慌亂幾分。

爲了激勵士氣,作爲偏師主帥的盧明臣當即便站了出來,將自身置於最顯眼的所在。眼見着主帥如斯,明軍的士氣陡然爲之一振,針對清軍的反擊更加猛烈了起來。

戰鬥還在持續着,時間也一點點的推移着,開始時已是夜,距離天亮越來越近,戰鬥卻依舊沒有一個休止,好似雙方要攻殺到那天光放亮。這樣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了一根利箭從一個刁鑽的角度射向盧明臣,才總算是有了一聲完結的哨音。

第一百二十四章 秋風(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上)第四十四章 無恥之尤(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一)第二十一章 微瀾(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遠方(二)第三十五章 聯結(下)第二十三章 禮尚往來(上)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七十四章 理由第一百三十六章 冬月(下)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六十六章 初見(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良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九十八章 季孫之憂(一)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七十五章 盛宴第二百零四章 定心第九十七章 謎局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退(三)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二百二十一章 狗咬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飆(三)第七十一章 螳螂與黃雀(完)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四章 交融第十七章 壓榨(三)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六十二章 內憂外患(二)第二百零三章 爆發(下)第二百一十章 文官守城法(六)第一百零二章 再見(一)第九十八章 高估(五)第二十二章 打蛇七寸(下)第十二章 關門打狗(上)第二十一章 暗流(下)第七十六章 烈火烹油(中)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驅狼吞虎(一)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七十二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掙扎(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二進宮(中)第三章 分贓(下)第七十二章 鎮撫(上)第四十七章 除夕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第十九章 壓榨(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岔口(七)第四十六章 定策(下)第二十八章 農工商(上)第六十八章 螳螂與黃雀(四)第七十九章 分水(下)第三十四章 一場戲(一)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飆(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三十八章 進寶(下)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二十章 壓榨(六)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八十三章 會獵第八十八章 落子無悔(三)第九十八章 季孫之憂(一)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默契(上)第九十八章 驚變第三十一章 底牌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驅狼吞虎(四)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四十六章 漸變(一)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五十三章 圖窮匕見(三)第五十九章 歸來(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進宮(下)第十七章 順治十四年(四)第二百一十章 文官守城法(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九章 揚帆第五十六章 奪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遠方(四)(二合一大章)第八十六章 落子無悔(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
第一百二十四章 秋風(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上)第四十四章 無恥之尤(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九十四章 高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串聯(一)第二十一章 微瀾(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舊局(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遠方(二)第三十五章 聯結(下)第二十三章 禮尚往來(上)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七十四章 理由第一百三十六章 冬月(下)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六十六章 初見(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良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九十八章 季孫之憂(一)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七十五章 盛宴第二百零四章 定心第九十七章 謎局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退(三)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二百二十一章 狗咬狗(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飆(三)第七十一章 螳螂與黃雀(完)第五十章 追魂(三)第四章 交融第十七章 壓榨(三)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六十二章 內憂外患(二)第二百零三章 爆發(下)第二百一十章 文官守城法(六)第一百零二章 再見(一)第九十八章 高估(五)第二十二章 打蛇七寸(下)第十二章 關門打狗(上)第二十一章 暗流(下)第七十六章 烈火烹油(中)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驅狼吞虎(一)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七十二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掙扎(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二進宮(中)第三章 分贓(下)第七十二章 鎮撫(上)第四十七章 除夕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第十九章 壓榨(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岔口(七)第四十六章 定策(下)第二十八章 農工商(上)第六十八章 螳螂與黃雀(四)第七十九章 分水(下)第三十四章 一場戲(一)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三十六章 無恥之尤(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狂飆(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三十八章 進寶(下)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二十章 壓榨(六)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八十三章 會獵第八十八章 落子無悔(三)第九十八章 季孫之憂(一)第二十一章 打蛇七寸(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蝴蝶(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默契(上)第九十八章 驚變第三十一章 底牌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驅狼吞虎(四)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四十六章 漸變(一)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五十三章 圖窮匕見(三)第五十九章 歸來(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進宮(下)第十七章 順治十四年(四)第二百一十章 文官守城法(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九章 揚帆第五十六章 奪城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遠方(四)(二合一大章)第八十六章 落子無悔(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