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雙贏

“一千四百六十二杆長槍、一百一十八把腰刀、一千四百二十六面藤牌、一百零八張步弓以及若干箭矢!”

鄭成功目瞪口呆的念着武庫送上來的文書上的數據,仔細回想一番,今次出兵,交戰數次,還有一場斬獲上千的圍殲戰,並且破了一個寨子,卻也只是收穫了七八百件武器,其中還不乏老舊殘次。按照他的記憶,出征之時,武庫早已是掏了個空的,豈料再回來時竟然多出了那麼多的武器,估摸着就算是擴軍也差不多夠用了,差的無非是調整兵種結構而已。

“是的,國姓,武庫的庫存和賬簿是末將昨天親自帶人檢驗過的,絕無錯漏。而且,其實還不只是這些,南澳鎮的那七百新卒也早已全副武裝。若是把那批也算上,武庫放得下與否都很難說。”

洪旭如是說來,陳豹在鄭成功的目光下亦是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武器不會是憑空冒出來的,據鄭成功所知,陳豹在他出徵期間也只是在抓緊訓練這批南澳鎮的新兵,沒有過任何軍事行動,而貿易方面,無論在哪裡,武器的對外流通都是會受到極大管制的,更何況還是這麼多。

就現在看來,這些武器的來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軍器工坊的產出,而鄭成功也清楚的記得,這招討大將軍行轅下屬軍器工坊的負責人正是個能夠創造奇蹟的人物!

“陳參軍那邊,這幾個月看來是沒有閒着啊。”

想到陳凱,鄭成功卻是難得的笑了起來。這個讀書人自稱是投效隆武皇帝纔來到福建的,現在在他的麾下,亦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具,總讓他有一種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感覺。

出征前,他也曾不止一次的想過,陳凱不遠萬里南下,能夠平平安安的來到南澳島,未嘗不會是大明的列祖列宗在明裡暗裡的庇佑着。而現在,短短三、四個來月的功夫,陳凱已經準備好了他即將展開的新一輪擴軍的兵器,與此前稱得上是截然不同。而且更大的問題在於,他手中真的就只有那麼爲數不多的工匠,在這樣的基礎上達成如此成績,更顯尤爲可貴。

“陳參軍每日督促工匠打造兵器,總有奇思妙想。末將以爲,此人才華橫溢,實堪大用。不過也有一點不好的,那就是一個月前,庫房裡的鐵料都被軍器工坊耗用乾淨了,還是當時不得以停工了兩天,等待海船抵達才能重新開工。”

南澳島不是礦產儲量豐富的南澳大利亞,鐵礦並非沒有,但也僅僅是零星分佈,儲量低的可憐。鄭成功自起兵以來,原材料中只要是南澳滿足不了的,都是要依靠海貿獲取。原本福建在明時冶鐵業極其發達,閩鐵的質量也是享譽國內外。可是如今兵荒馬亂,產量不可避免的銳減,就算是其他地區,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

然而即便是如此狀況,就憑着那十來個鐵匠,陳凱就能把庫房囤積的鐵料盡數打造成武器,而且還出現了由於原材料不足所導致的產能過剩現象,卻也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洪旭笑着說出了這番話,鄭成功的面色就更是不同。不光是對陳凱的能力的重新估量,這其中更少不了對洪旭如此盛讚陳凱的驚奇。

“嗯,看來我等是得把陳參軍請來,或許他還會其他的一些想法也說不定呢。”

鄭成功如是說來,卻將目光投注於陳豹的身上。陳豹對陳凱不滿,這是出征前招討大將軍行轅里人盡皆知的事情,如今陳凱得到了洪旭的稱讚,鄭成功亦是表示了肯定,倒是陳豹,不僅沒有表示反對,似乎面上還有着隱隱贊同之色,只是沒有付諸於口罷了。

出征近四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變化卻已經開始顯露在鄭成功的眼前。對陳凱的好奇,也更是再加了一層。

“末將以爲,國姓還當親自到軍器工坊看看,那裡的情況,已經不是通過描述就能說得清楚的了。”

“哦?”

………………

隆武三年十月二十一,上午的時候,鄭成功的大軍凱旋而歸,陳凱比平日裡晚了不到兩個時辰上值。不過,大軍凱旋對軍器工坊的影響也就到此爲止,一切還是井然有序的按照平日裡的工作流程,少的只是早點名的時候,這一遭並非是陳凱主持罷了。

一上午的工作按部就班的進行完畢,到了用飯的時辰,工匠們從新廠區裡出來,回到了舊廠區新建的食堂,先是在門口的水池子那裡,由雜役舀着水洗了洗手,而後排隊從與食堂連在一起的廚房的窗口裡領取飯菜,到食堂的那幾張長條桌上大快朵頤起來。

今天的菜譜裡又是豆腐,大抵是與那家豆腐坊的合作關係還沒有結束的緣故。所幸現在伙房裡的那三個負責的廚娘可不似尤洪氏那般蠻橫,即便十天裡有七八天是豆腐,起碼還知道變着法的換菜色,今天紅燒,明天就炒豆腐乾,總能變出花樣來。工匠們也不願意爲了這等小事開罪那三個監工,更不願意爲了些許小事去讓陳凱心煩,能吃飽也就過得去了。至少,續碗可是天經地義的,這在別處卻是沒有的規矩。

用了午飯,他們可以在食堂裡休息片刻,甚至可以趴在長條桌上小憩片刻。等到了上工的時辰,自有監工敲鑼提示,屆時再離開食堂,回返到新廠區那些新建的工棚、鋪子裡面,重新開始工作。

軍器工坊裡鐵錘擊打鐵氈、斧鋸分離木料的聲音此起彼伏,時而還有監工的吆喝聲,卻也不似陳凱第一次與鄭成功來此視察時那般。那一次的視察,於鄭成功而言便是上一次來到軍器工坊,算算時日,已經快半年的時間了。然而今次再到此處,莫說是別的,只是看到此處的第一眼就已經讓他有了彷彿幾十年沒有過來的感覺了。

由於需要節省開支,新的軍器工坊的外牆依舊是夯土結構的,與早先無甚差別。尚在遠處之時,鄭成功已經看到了大門前支着的拒馬,軍器工坊透着的軍中氣象還是讓他點了點頭,待到走到近前,守門士卒站得筆挺,目光炯炯的掃視着過往的人們。

“柯宸梅之帶兵,不讓乃兄啊。”

士卒的精氣神很很好,警惕和威武更是讓鄭成功滿意非常。待他們走到近前,親兵上前亮出了腰牌,守門的士卒連忙向鄭成功行禮,隨後更有一個正在門口的軍官趕來爲鄭成功引路。

“你們守你們的門,無需管我等。”

軍官領命而去,但卻還是吩咐了一個士卒趕去公事房通知陳凱。而聞聽了鄭成功趕來,陳凱亦是整理了下衣衫,連忙出來迎候。

“下官陳凱,見過國姓。”

“陳參軍免禮,吾與陳侯爺、洪伯爺今番只是來觀摩一二。”

拜見了鄭成功,與陳豹和洪旭見了禮,陳凱便在前引路。軍器工坊今非昔比,陳凱引着鄭成功等人循着大門走,左手邊是伙房、食堂以及澡堂子,右手邊則是那原本的小院以及一座庫房。

舊廠區現在被陳凱改造成了生活區和行政區,不復原本出了公事房,尚在小院中就能看見鐵匠打鐵的情狀。而軍器工坊的工作職能,則全部被安置在了新廠區。

鄭成功步入其間,左右兩排的房舍分列於平整、乾淨的大道兩旁。此刻工匠們都在新廠區裡勞作,舊廠區只有零星的廚娘、庫丁、雜役之流出出入入,有的忙着搬動原料,有的則將製成的武器從新廠區運往庫房,還有的則是在廚娘的指揮下挑水、提米,不足而一。但是不提旁人,只說那些服徭役的雜役們,一個個的都是幹勁十足,全無他在別的地方看到那般懈怠。

徭役本就是官府強行的攤派,服徭役之人能夠得到溫飽多是奢望,自然是理所當然的尋機偷懶,就算是賣力幹活也須得監工的皮鞭在側。如眼前這樣的場景莫說是在別處,就算是在大明這兩百多年也是極其少見的,概率上甚至比出海瑞那樣的清官都要低。

看到此處,鄭成功正要詢問陳凱是如何將這些雜役調教出來的,豈料這一轉頭的功夫,卻登時被公事房小院院門兩側書着的那寫白漆字吸引了注意力。

“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鄭成功默唸着這些文字,其中沒有慷慨激昂,沒有熱血沸騰,有的只是平鋪直敘。但是設身處地,在那些工匠們看來,這十四個大字不正是他們內心渴求的寫照嗎?

“陳參軍這字寫的,嗯,很有新意。”

微微一笑,鄭成功未在說什麼。是滿意,還是不屑,至少在那面上沒有表露出來。對此,陳凱也沒有興致去揣測,在他看來,這十四個字可比什麼救國救民的大口號對工匠們的工作熱情的提升來得更加有效,就算是鄭成功不喜歡,他也沒打算去換,更別說鄭成功也沒有說些什麼其他的。

鄭成功、陳豹、洪旭這一衆大人物來視察,陳凱也要在前引路,即便是不認識他,看到陳凱如此,那些軍器工坊的廚娘、庫丁、士卒、雜役們無不是行禮如儀,目送着陳凱引着這些大人物進入到了新廠區之中。

新舊廠區,專門用了一道圍牆作爲劃分,牆上設有大門,庫存和人員可以從中來去自如。陳凱一邊講解新舊廠區的功能區分,一邊引着他們進入到了新廠區之中。不過進了新廠區,他卻率先對衆人示意,讓他們繼續工作,無需行那些繁文縟節。而鄭成功等人,對此亦是表示了默認的態度。

新廠區的佔地面積遠勝於舊廠區,不過與現在的舊廠區一般,內部各處分區的職能劃分很是分明。

陳凱帶着鄭成功等人過了大門,先是左轉,兩排鐵匠鋪子隔着一條石子路相望,敲擊鐵料的聲響此起彼伏。待進入小道,每隔一段距離擺放着一個大水缸,乃是用來防止走水的,鐵匠們按照組別分據於各自的鋪子裡面,每個鋪子的佈局盡皆相同——鐵氈、風向、火爐,案子上的長鉗、短鉗、大錘、小錘、邊錘、扳手、銼子、鏟子亦是整齊排列,工匠們需用時便隨手抄起,甚是方便。

“井然有序,就算是軍中也大有不如,陳參軍用心了。”

“下官只是一得之愚。”

按照慣例,工匠們打造完成一件鐵器,就可以稍作休息片刻。只是此間上官視察,他們也不至沒眼眉到當面休息的地步,一個個的即便是打造完成一件,也只是喝口水便開始下一件的製造工作,更有甚者就連喝水時工具都沒有放下,完全是一副隨時準備着敲擊鐵料的架勢。

陳凱帶着鄭成功等人轉過了鐵家鋪子,這裡其實還有不少的空鋪子,暫且還沒有鐵匠入主,不過鄭成功此番倒是帶回了一些,只等着他們安置了家小便會過來上工,而在此之前陳凱亦是預估了這些,纔在建造之初留下了如許多的空房子來。

鐵匠鋪子過後,再轉彎就是木匠們的工棚。此時此刻,木匠們大多都是在安裝長槍,也有在製造刀鞘的,得了陳凱的授意,他們也就是點了點頭便繼續忙碌着。經他們的手,鄭成功接過了一把剛剛安裝完畢的長槍,示意衆人退散開來,長槍在鄭成功的手中挑扎揮刺,虎虎生風,俱是軍中技法,尤是其進退之間,深有章法,就算是如陳凱這般的“武盲”也能看出其武藝之高。

“國姓武藝高強,下官佩服之至。”

鄭成功收槍立定,面不紅,氣不喘,倒是陳凱這句馬屁拍過,卻難得的有些不太好意思起來:“陳參軍過譽了,吾的槍法,比之定國叔,比之陳侯爺,都是不值一提的。”

定國叔自是鄭鴻逵,這個陳凱是知道的,鄭鴻逵早年是考中過武舉的,和鄭芝龍那等海商出身不同,武藝上定是不俗。這一點,陳凱沒有見過鄭鴻逵,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但是陳豹就在眼前,這幾個月也是多有往還,按着陳凱的思路,以着陳豹這“三尺六”的體型來看,腰身大、底盤低,還是個海盜,那就應當是赤腳站在甲板,拿着把破刀片子砍人才符合形象。可若照着鄭成功的說法,卻還真的是人不可貌相。

“國姓過謙了,定國公的武藝高超,乃是中過武舉的。末將的那點兒手段都是些野路子,纔是真正的不值一提。”

陳豹甕聲甕氣的謙虛着,陳凱也不知改信哪個,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這羣人中,數他的武藝最是稀鬆,因爲他壓根就不會任何武藝,最多是比他們多看了些年武俠片和武俠小說罷了。

“這槍,當還需上漆,是吧。”

“回國姓的話,確實如此。早前沒有漆匠,出征時只得如此了,前番洪伯爺招來了漆匠,武器該上漆的都是要送過去的,上漆晾乾後再行入庫封存。”

“嗯,陳參軍用心了,洪伯爺亦是,嗯,很好。”鄭成功點了點頭,看樣子似乎也不打算繼續看下去了,乾脆對衆人言道:“大軍出征四月,南澳將校官吏恪盡職守,凡是皆出於公心,吾甚是欣喜。”

做出了總結,鄭成功看上去很是開心。軍器工坊的鉅變,這裡不只是陳凱的努力,更少不了洪旭的大力支持,這些都是他看在眼中的。

當年在南京,鄭成功目睹弘光朝亂象,就曾有過“我朝委實無人,文臣弄權”的感嘆。現在洪旭負責南澳政務,陳凱掌管軍器工坊,二人此前因尤二一案是有嫌隙存在的,甚至陳豹、陳輝等人還暗地裡給陳凱使過絆子,但是現在看來,二人這期間不光是從無弄權之惡,更能融洽相處,將全部的精力都投注於發展的大事上,實在是難能可貴。

再看時,鄭成功於洪旭和陳凱的目光已是於旁人有了極大的區別。尤其是洪旭,其中或許還摻雜了一些對於氣度恢弘的敬佩之意。

第五十章 擠壓(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三十五章 一場戲(二)第五十六章 藏頭露尾(一)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驅狼吞虎(四)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中)第一百零四章 季孫之憂(七)第二章 漣漪(下)第三十三章 栽花插柳(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良第八十七章 追亡(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三十八章 無恥之尤(三)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五十四章 蓄力(四)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十五章 瓊州府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二百零二章 爆發(上)第十五章 站隊第四章 交融第二十三章 禮尚往來(上)第一百零六章 與民爭利第十一章 永曆十一年(十)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九十二章 舊事(四)第五十二章 圖窮匕見(二)第二十四章 禮尚往來(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展望(五)第一百零五章 建設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五十四章 恣意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十八章 肇慶之戰(下)第一百六十章 串聯(二)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一百零六章 季孫之憂(完)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挑唆(一)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九十一章 舊事(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見面禮(下)第十九章 思歸第一百四十四章 試水(一)第九十六章 高估(三)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九章 效馬骨(四)第七十三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完)第一百一十五章 霧盡花開(二)第一百八十章 怒吼(二)第一百一十章 鷗汀寨(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五十三章 擠壓(九)第七十六章 定計第五十九章 歸來(三)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第二十四章 錢山之戰(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掙扎(三)第八十九章 意義第二十章 打蛇七寸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八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下)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三章 求生路(下)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九十七章 謎局第五十一章 追魂(四)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八十九章 意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三十八章 進寶(下)第二百零三章 爆發(下)第八十章 英德(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開裂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家(中)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一百零四章 季孫之憂(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斷(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2/4)第十二章 隱患(上)第四章 交融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牌餉
第五十章 擠壓(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三十五章 一場戲(二)第五十六章 藏頭露尾(一)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二十八章 栽花插柳(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驅狼吞虎(四)第八十五章 堅城(下)第七十七章 遲到(一)第九十六章 落子無悔(完)第一百三十一章 陷阱(中)第一百零四章 季孫之憂(七)第二章 漣漪(下)第三十三章 栽花插柳(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忠良第八十七章 追亡(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驅狼吞虎(二)第三十八章 無恥之尤(三)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五十四章 蓄力(四)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十五章 瓊州府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二百零二章 爆發(上)第十五章 站隊第四章 交融第二十三章 禮尚往來(上)第一百零六章 與民爭利第十一章 永曆十一年(十)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十四章 順治十四年(一)第九十二章 舊事(四)第五十二章 圖窮匕見(二)第二十四章 禮尚往來(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第一百零二章 季孫之憂(五)第九十一章 恍如昨夜(中)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展望(五)第一百零五章 建設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五十四章 恣意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十八章 肇慶之戰(下)第一百六十章 串聯(二)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一百零六章 季孫之憂(完)第十一章 放狂言(下)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挑唆(一)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九十一章 舊事(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見面禮(下)第十九章 思歸第一百四十四章 試水(一)第九十六章 高估(三)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九章 效馬骨(四)第七十三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完)第一百一十五章 霧盡花開(二)第一百八十章 怒吼(二)第一百一十章 鷗汀寨(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五十三章 擠壓(九)第七十六章 定計第五十九章 歸來(三)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第二十四章 錢山之戰(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掙扎(三)第八十九章 意義第二十章 打蛇七寸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八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下)第九十九章 轉折第三章 求生路(下)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第六章 從保寧到衡陽第九十七章 謎局第五十一章 追魂(四)第六十六章 螳螂與黃雀(二)第八十九章 意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三十八章 進寶(下)第二百零三章 爆發(下)第八十章 英德(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開裂第二百一十三章 家與國(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家(中)第三十三章 聯結(上)第一百零四章 季孫之憂(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恩斷(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2/4)第十二章 隱患(上)第四章 交融第四十六章 加塞(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牌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