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門打狗(上)

戰鬥在正午時分已然結束,清軍被當成殺死的數量少得可憐,餘下的則幾乎全部被明軍俘獲了,只有極少數的逃進了山林之中。但是這些清軍的命運估計也難逃一個死字,哪怕是明軍不入山進剿的情況下,碰上了那些沾火就着的黎人,其結果可想而知。

俘虜已經臨時拘押了起來,由那三千泉州兵看守。武器已經都被收繳了,也不怕他們想不開作死。陳凱和杜輝帶着中衝鎮抵達龍貢灣,驃騎鎮也已經完成了對清軍騎兵的控制,騎兵被串綁了起來,戰馬則被集中到了另一邊去吃草,算是真真切切的落到手裡了。

一戰繳獲了大批的武器、輜重,尤其是那兩百多匹的戰馬,實在是此戰最大的收穫,明軍憑藉着山行走勢以及河流實現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甕中捉鱉,這樣的勝利甚至可以說是難以複製的。

陳凱抵達此處,那邊的清軍聞聽是陳凱來了,一個個的連忙跪倒在地,叩頭如搗蒜,口稱死罪。

陳凱本也沒打算宰了他們,無論北地江南,處處都殺得屍山血海,人力是最寶貴的資源,這一點是陳凱素來最堅信的原則。此刻拘押在此,不過是暫時的,後面自然會再行發落,也並不急於一時。

見了李建捷,陳凱對於這個騎將倒是甚爲放心,早前已經聞聽了此人擊殺劉伯祿的消息。誅殺對方主將,尤其還是瓊州府的軍務一把手,這對接下來的戰事必然會有着極佳的影響。只是未待勉力,那李建捷卻已經表現得很是激動了,陳凱自然明白這是對於他的諾言在步步成真,使得李建捷看到了希望使然。

“如果在這裡弄一條陷馬溝的話,是不是會更省事了?”

指着地上,陳凱隨口說道,倒是李建捷卻還顯得有些過於認真了,明確的向陳凱指出了更遠的一些地方,在那裡設置陷馬溝效果會更好。

“好吧,你是騎將,作戰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

陳凱笑着拍了拍李建捷的肩膀,後者也很快便放鬆了下來。這一戰能夠如此完美的實現了對進剿清軍的覆滅,並非是那些清軍乃至是絕大多數明軍所想的那般,由陳凱一人設計的圈套。

事實上,進軍瓊州府的大主意是陳凱拿的,由於他並不打算在府城與清軍打攻防戰,也決定了引誘清軍的大致意見。

接下來,對廣東地理走勢有所瞭解的前廣東總兵林察建議到陵水縣設伏,因爲那裡距離府城夠遠,而且有牛嶺的地理阻隔,無論是真實情況的泄露概率,還是設伏的選擇,都是更加有利於明軍的。等到了陵水縣,杜輝和李建捷迅速的觀察了周邊的地理環境,一人負責步兵,一人負責騎兵,設伏的具體方案也就有了。

至於陳凱,僅僅是在最後編了一個故事出來,然後有模有樣的表演了一番,結果劉伯祿就真的被這羣“大宋復國軍”給誆了出來。

“這才只是一個開始而已,瓊州一府三州十縣,論佔地面積三倍於潮州。我軍這一次是藉着西寧王猛攻肇慶的東風過來的,實在沒有當初掃蕩潮州羣寇時的功夫了,一切皆以速戰速決爲行動基準。”

抵達瓊州府前夕,陳凱就已經定下了方略。此刻戰鬥已然結束,就着正午,大軍埋鍋造飯,進行必要的休整,倒是陳凱這邊卻依舊不能就此停下來。

“俘虜,鑑別完畢了嗎?”

“回撫軍的話,已經鑑別完畢了,末將將虜師瓊州鎮戰兵和輔兵分別開來,不算此處,計有戰兵一千零四十一,輔兵兩千三百有餘,其中有三四百人是虜師從萬州強徵的,現在全部都拘押在交戰之地。”

蔡元匆匆趕來,陳凱已經預料到了大致的情狀。出言問及,這個潮州土寇出身的明軍將領當即做出了回答,口中的崇敬、敬仰之色溢於言表。

“那就按照原定計劃,蔡副將你帶着一千泉州兵押解着那些戰兵回陵水縣城。在大軍收取瓊州各縣完畢之前,看住了俘虜,守住了城池,便是大功一件。”

“末將遵命!”

陵水縣城就是明初時修建的南山千戶所城,正統元年當時的陵水知縣遷縣治到此,便一直延續了下去。

由於是衛所城池,更多的兼顧了軍事上的作用,其城池不大,只有三百四十四丈的周圍。但是,其高度則已經超過了七米,再加上雉堞、鋪舍多有設置,門開三座,且皆修有城樓,況且城外還有一條護城河包圍其間,對於一座僅僅是用以面對內部的黎人作亂,以及可能存在的南洋海盜的威脅,則已然是足夠用的了。

按照命令,正午過後,蔡元帶着那一千多人的清軍戰兵返回陵水縣城。不給他們吃飽了,是最基礎的,蔡元自接到任務分配至今就已經想過了太多關於拘押俘虜的事情,當也不會出什麼差子來。

趕在蔡元之前回去的,是明軍的傳令騎兵。林察的艦隊現在就在陵水縣的港口待命。騎兵將戰鬥的報告帶回,林察也會盡快拔錨起航,配合明軍步兵來一個水陸並進,也算是反向的完成一下劉伯祿的遺志。

不過,計劃按部就班的執行的同時,陳凱也送回去了一份剛剛打探到的情報。只是林察看過了情報,神色卻變得怪異了起來,最後更是憋不住,自顧自的哈哈大笑了起來。

“萬州,韃子的水師竟然在萬州。這又是一隻王八,唯一的區別就是,這隻王八是要淹死在水池子裡面了!”

………………

萬州,位於海南島東部,樂會以南、陵水之東北方向,即爲後世之萬寧。

唐貞觀五年,以平昌縣拆置萬安,是爲設縣之始。隨後,萬安縣、萬安州、萬安軍、萬寧縣、萬安軍,行政級別和稱謂屢有更迭,直至明洪武三年方更爲萬州,作爲瓊州府下轄的州一級行政單位。

萬州州城始建於宋大觀年間,起初只是座土城,後來歷朝屢有增建。尤其是有明一朝,增建多次,甚至到了崇禎十五年,大明王朝已經即將被內憂外患徹底壓垮之際,還重修了東、西、南城門的月城和門樓。

值此時,萬州州城周長四百二十六丈,高二丈,寬一丈五尺。開四門,東門朝陽,南門鎮南,西門德化,北門拱北,東、西、南三門修有月城和門樓。城外掘有一條護城河,長四百九十七丈,寬二丈五尺,深七尺,河上甚至還修了一座石橋連同內外。

若是算起來,這座萬州州城雖非如陵水那般是佔了原本的千戶所城,但是在規模、堅固以及城守建築設置上卻要更勝一籌。

州城之內,八街二市九巷,縱橫交錯,將整個州城的州衙、學宮、城隍廟、關帝廟等重要建築分隔開來。在其間,萬州百姓時代生息繁衍,無論漢人,還是熟黎,所慮者無非是那些動不動就要出來鬧上一鬧的生黎作亂。反倒是這幾年,對比此前的兩百多年倒是多了不少變化,只是這些變化不太讓人舒服罷了。

瓊州一府,北部漢化程度高,範圍大,是故其統治中心自然是在北部。北部在於誰手,瓊州就是哪一方的。這幾年,城頭變化大王旗,瓊州府乃是廣州承宣布政使司下屬的一個府一級行政單位,自然也免不了如省城那般來回來去的變更歸屬。幾次下來,直至去年的時候,繼李成棟反正而今,此間的百姓又一次的把辮子留了起來。倒是那前些天,南面陵水縣的突變,卻是給了此間渾渾噩噩之中填了些許談資。

協守的水師總兵吳文獻自朝陽街直出東門,視線掠過的便是東門市的所在。耳畔,無非是叫賣以及討價還價,其中倒也有幾句或壓低了聲音,或旁若無人,卻盡實在討論着陵水縣那邊的那支“大宋復國軍”的事情。

他不是萬州守將,更管不着萬州州衙的事務,尤其是他這等協守降將的身份素來是最尷尬的,多一句、少一句,多做些、少做些,都是容易引人非議的。哪怕即便不說這個,那件天下奇聞,就算是在他的營中也總能聽到,就好像是戲文裡的故事似的,引人注目。

但是,作爲降了清廷的舊明軍,吳文獻怎麼想都覺着他在那些“宋人”眼裡都得是個新附軍的身份,這就更讓他感到煩躁不已。倒是能有這樣的覺悟,還得說是人家彭道臺博學多聞,哪怕是沒有見過大宋是什麼模樣的,但是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這一點在人家的身上是表現得那叫一個淋漓盡致,早前的與會衆人無不是受益良多,在其中給吳文獻帶來些煩躁自然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無傷大雅。

軍中已經被勒令停止議論此事了,吳文獻不想自家的部下們沒事兒就將自身的定位往反派的身上套——這不光是在於會影響士氣,更要命的是一旦真的套上了,自暴自棄還好說,要是出了些不甘心做反派的,再把他這個大帥給宰了,起兵反正,那可就不美了。

剛剛進城,是州衙那邊有請,無非是麾下軍士騷擾民間的事情。若是普通小老百姓也就罷了,州衙犯不着在這麼個用兵的時候跟他一個武將爲難,哪怕他只是個協守的降將,連正經的差遣也無。但是這一次,卻是麾下將士偷了本地鄉紳家的東西,甚至在被發現時還動手打了那鄉紳的護院,已經到了州衙不出頭說道說道都不行了的地步。

南面的陵水縣還有亂子沒能平復,知州懼怕那些鄉紳一個不滿,站出來“響應大宋王師”,但也害怕把他惹急了縱兵作亂,乾脆實現派了親信前來說項,無非是做一齣戲給那些鄉紳看看,平復了一下鄉紳們的情緒,彼此也都好向上峰交代。

吳文獻也不想把事情鬧大了,乾脆去州衙,當着那些鄉紳的面兒捱了知州一頓數落,然後勒令他回去管教士卒。不過,鑑於“軍中將士於這大戰在即,不免有些心理波動”,知州決定調撥一些雞鴨魚肉的犒勞一下,也是爲了接下來吳文獻更好的配合劉伯祿作戰。

戲碼,無非就是這麼回事,可是走在路上,吳文獻越是琢磨就越是覺着憋屈。他在大明那邊好歹也是個伯爵,李成棟麾下的水師的大將,確實比不過杜永和、黃應傑、楊大甫、郝尚久之流一反正就封了伯爵的,但是怎麼說也是手握兵權的,哪裡受過這等窩囊氣。越想就越是窩火,可他又能怎麼樣呢,難不成還跳反回去做明軍,反正他是已經不太相信明軍能夠翻盤的了,與其跳來跳去,落下個反覆小人的名聲,還不如在清軍這邊先混着,混個富家翁也是好的。

混,不代表他能嚥下這口氣。沒辦法從那些清廷官員和鄉紳們的身上出,就得回去拿犯兵撒氣。待他回到營中,雞鴨魚肉什麼的還在路上,吳文獻在碼頭的兵營聚兵,當即便下令賞將那些犯兵拉出來杖責。

“大帥,實在是日子不好過,咱們纔會出此下策的。看在咱們追隨大帥多年,鞍前馬後的,就饒了我等一會吧。”

帶頭的犯兵大聲叫苦,在場的軍官士卒們無不側目。

再度降了清軍,如他們這些二進宮的“反覆無常”之輩,清軍自然也不會信得過了。在瓊山縣的時候,劉伯祿就是格外的提防着他們,軍餉、軍糧乃至是武器添置和艦船修繕、補充,在這些費用上面無不是卡得甚緊,雖說還不至於餓肚皮吧,但是緊巴巴的日子過得實在難受。

正是因爲如此,去年尚可喜手招,他們便立刻跟着杜永和奔廣州去,哪怕是路上可能會碰到林察和陳凱,他們也沒有打算回頭。無他,到了廣州,尚可喜是要用他們的,日子總會好過些,更別說若是賣力氣,讓那位老王爺重拾了信任,那就更別說了。起碼,總比在瓊州繼續這樣強吧。

然而,路上遭遇了陳奇策的突襲,業餘碰上了專業,當即便被打得抱頭鼠竄。憑着夜色擺脫了追兵,但是也和杜永和的艦隊失卻了聯絡。吳文獻琢磨着,再走下去還要面對林察和陳凱,十有八九是一條死路,乾脆一咬牙一跺腳就又帶着船隊直接北上,在沿岸搶了一波百姓,便又調頭回了瓊州島。

並非是想起了劉伯祿的好處,只是不想反正,天下之大,除了此地他們是實在沒地方可去了。而待他們回到瓊州府,比之出發前縮水了一半拐彎的艦隊就更加的不遭清軍和官府待見了,剋扣乃是平常事,艦船和兵員也不進行補充,反倒是劉伯祿得了尚可喜的授意,自行搞了個瓊州鎮下屬的水營,對他們完全是暫且將就養着罷了。

這樣的日子過着,麾下的將士難免要騷擾百姓。在府城那邊,兩千瓊州鎮綠營雲集,他們是不敢的,但是到了萬州,哪怕是劉伯祿其實就在不遠的陵水方向,他們也實在耐不住了。做出擾民的事情爲數不少,不過是這一次是捅在馬蜂窩上面罷了。

犯兵求饒,麾下的衆將士們也紛紛爲其向吳文獻討饒。這與吳文獻先懲處了犯兵,再用知州贈送的雞鴨魚肉安撫麾下將士的劇本有了些許出入。但是出入了也就出入了,吳文獻早前窩得火也再沒辦法壓得住了,當即喝罵了一番那些討饒的部下,直接讓親兵對犯兵施以杖責,全無半點兒留情。

一棍棍打下去,那些早前爲犯兵討饒的軍官士卒們無不心有慼慼。今天是這幾個,下一次沒準兒就是他們,這樣的日子實在難受得緊。

杖責的數量不多,片刻之後,便已結束,吳文獻重新申明瞭軍紀,這時候知州派人送來的雞鴨魚肉也到了,時間恰到好處。一切盡在掌握,哪怕是出了些許出入,吳文獻也按部就班的藉着那些雞鴨魚肉來安撫了一番軍心。豈料,就在這時候,遠處的一艘小船駛來,上面的清軍倉皇趕來,直接叫出了一個讓他無法相信的消息來。

“大,大帥,港門那裡被明軍艦隊堵了,是林察,林察!”

吳文獻的水師在萬州,具體艦船停泊點卻是在萬州東北的小海。那裡是一處內海瀉湖,面積約49平方公里。湖算不得多深,最淺處才一米深,最深的地方也就是五六米的樣子,原本這裡是就是停泊些漁船的,奈何吳文獻的艦隊幾近打擊,剩下的吃水都不是很深,有這一由陸地包圍的湖泊保護,反倒是對那支不知底細的“大宋艦隊”多了重保險。

然而,現在這重保險卻成了把他的囚籠。小海與大海連同的港門一旦被堵,他便再難以出去了。更何況,堵在港門處的艦隊還是明軍,輔明侯林察的艦隊,吳文獻一旦聽到這個名字,腦海裡的那件“大宋復國軍”的事情便立刻跳了出來,連帶着將一個名字直接頂出了他的口來。

“陳凱!”

第一百一十五章 蝴蝶(完)(二合一大章)第三十六章 力從地起(六)第二十八章 加速(八)第九十四章 落子無悔(九)第三章 永曆十一年(二)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六十一章 逐龍鎮虎(中)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五十三章 圖窮匕見(三)第六十四章 內憂外患(四)第四十五章 加塞(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六十五章 相見(中)第三十二章 栽花插柳(七)第十五章 壓榨(一)寫在卷尾的話第四十四章 求變(五)第三十章 永曆七年的夏(上)第一百零五章 建設第五十七章 爆發(下)第三十二章 栽花插柳(七)第一章 期限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八十六章 崩潰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六十九章 暗度陳倉(下)第十三章 波及(完)第八章 波及(三)第三十章 加速(十)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六章 波及(一)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五十四章 奪魄(三)第二十章 竊取第一百二十二章 默契(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霧盡花開(五)第二章 求生路(中)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第八十九章 舊事(一)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織霧(五)第六十二章 吉兆第四十一章 力從地起(十一)第七十八章 遲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季孫之憂(六)第五十二章 蓄力(二)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織霧(七)第二十三章 加速(三)第九十八章 季孫之憂(一)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七十四章 崩壞第五十五章 隱憂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三十三章 各方(一)第六章 永曆十一年(五)第十一章 永曆十一年(十)第十八章 肇慶之戰(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行者(下)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六十四章 得失(下)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二百零七章 文官守城法(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飆(三)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四十八章 併購(下)第七十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步爲營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先行者(上)第三十八章 無恥之尤(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軍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霧盡花開(八)第七十四章 築基(六)第九十五章 永曆六年的夏(上)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三)第三十一章 力從地起(一)第二章 分贓(中)第十六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第五十一章 漸變(六)第八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一章 求生路(上)第十五章 順治十四年(二)第一百五十章 定情第二十四章 孤忠第六十七章 初見(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與國(三)
第一百一十五章 蝴蝶(完)(二合一大章)第三十六章 力從地起(六)第二十八章 加速(八)第九十四章 落子無悔(九)第三章 永曆十一年(二)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八十一章 對攻(上)第六十一章 逐龍鎮虎(中)第四十九章 味道(上)第五十三章 圖窮匕見(三)第六十四章 內憂外患(四)第四十五章 加塞(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蝴蝶(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序幕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六十五章 相見(中)第三十二章 栽花插柳(七)第十五章 壓榨(一)寫在卷尾的話第四十四章 求變(五)第三十章 永曆七年的夏(上)第一百零五章 建設第五十七章 爆發(下)第三十二章 栽花插柳(七)第一章 期限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八十六章 崩潰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六十九章 暗度陳倉(下)第十三章 波及(完)第八章 波及(三)第三十章 加速(十)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六章 波及(一)第八十二章 遲到(完)第五十四章 奪魄(三)第二十章 竊取第一百二十二章 默契(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霧盡花開(五)第二章 求生路(中)第一百一十章 先行者(中)第八十九章 舊事(一)第四十七章 早春時節(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織霧(五)第六十二章 吉兆第四十一章 力從地起(十一)第七十八章 遲到(二)第一百零三章 季孫之憂(六)第五十二章 蓄力(二)第十六章 佈局(上)第十四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織霧(七)第二十三章 加速(三)第九十八章 季孫之憂(一)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七十四章 崩壞第五十五章 隱憂第十章 遠來之人第三十三章 各方(一)第六章 永曆十一年(五)第十一章 永曆十一年(十)第十八章 肇慶之戰(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行者(下)第二十一章 加速(一)第六十四章 得失(下)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二百零七章 文官守城法(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狂飆(三)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四十八章 併購(下)第七十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步爲營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七十四章 小盈嶺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先行者(上)第三十八章 無恥之尤(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奪軍第八章 在江西(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霧盡花開(八)第七十四章 築基(六)第九十五章 永曆六年的夏(上)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三)第三十一章 力從地起(一)第二章 分贓(中)第十六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試水(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清算第五十一章 漸變(六)第八章 當局者與旁觀者(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一章 求生路(上)第十五章 順治十四年(二)第一百五十章 定情第二十四章 孤忠第六十七章 初見(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家與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