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誅九族之論

第二日,俞氏一行人休息妥當之後,寒暄已敘,正事就開始提上日程了,這首先開始的,就是一場書房大討論。

這場書房大討論由沈華善住持,參加的人員是與沈家極其親密的人家,有溪山來的俞氏一行人,有沈家的姻親古家的古文瀾,當然沈家的沈則敬、沈則儒、沈餘宏和沈寧。

對於沈寧出現在書房裡,俞氏一行人都感到不解,但看到另外人的都習以爲常,便知道沈寧出現在這裡必有緣由,也就不多說了。

“現在京兆局勢如何?”這是俞謹之首先提出的問題。

他一直在溪山,雖然葉正純和沈華善都和他描述過京兆的局勢,但是瞬息事變,也不知道這京兆如今到底是怎樣的情況了。不明情況之前,他絕對不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皇子妃日前誕了皇長孫,皇上欣喜異常,對這個長孫恩寵不已,少府監往二皇子府送去的賞賜,令得後宮妃嬪和諸皇子眼紅;二皇子一系的官員正在密謀請立太子之事,估計不久京兆就會有造勢的舉動,不過我估計最早都會在皇長孫滿月之後。”

頓了頓,沈餘宏繼續說道:“五皇子和戶部尚書幼女已經完婚,增添了不少勢力。五皇子府正在加緊收攏鄭濮存的勢力,鴻臚少卿方從哲也爲五皇子帶來了不少官員。”這是五皇子那一系的情況。

“而我們支持的十二皇子,其生母晉爲容妃,極得皇上寵愛;其姨爲榮平郡主,十二皇子勢微不顯。在京兆諸官員看來,三皇子被圈禁之後,奪嫡就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之間的事情。”最後纔是十二皇子的情況。

沈餘宏一條一條地彙報,這大體,就是如今京兆的情況了。他主理如流處,對京兆的局勢最清楚不過了。

“勢微不顯。相對而已,扮豬吃老虎的事情多了去了。”俞正道點評道。他最擅長的就是算科和縱橫術,對於什麼天仙局、和門宴、紅袖招之類的事情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勢微之時韜光養晦,他認爲不是什麼壞事。

“此話也有道理,只是帝心難測。這次請你們過來。一是爲了這京兆局勢。另外主要的就是爲了帝心。鎮國公薨之後,淑和長公主深居簡出,皇上做事越發隨心。皇上去年杖死了給事中呂務厚。今春隱約的意思是,要撤掉給事中一職,大家都來說一說吧,帝心何爲?”

沈華善繼續說道。類似的問題,在去年春天呂務厚被杖死之時,沈家人也思考過的了,當時定下阻止之策,也促成沈家此後支持十二皇子的舉動。

“杖死呂務厚之後,給事中就只有三名了。三名都是皇上的親信。廷杖只是皇上獨權的第一步,這撤給事中就是第二步,去年說的事情都說中了,這第三步,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沈則儒說道。

對於長泰帝的種種舉動,他感到很失望。如今已經是皇權至上的了。皇上還做那麼多事情做什麼呢?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這給事中一撤,皇上就看到了所視之目、所指之手。太祖定下的種種限制,早就殆盡了。惠和帝對給事中倒是推崇的,是明君,可惜崩得太早了。照這樣看來,皇上對於‘獨夫’一詞已經不記得了。”

俞謹之繼續說道。讀書人的天性使然,使得他對長泰帝這種種獨夫尤其不能接受,年邁可以慎獨,但卻不能噤聲。

“皇上的第三步,應該是獨攬兵權。則思從安北都護府發回來的信中說道,自三皇子監軍之後,兵部對安北都護軍的將領輪番調動,還不斷從隴右安插將領進去,似乎要打破安北都護谷鄭軍的局面,這樣的舉動已經令得谷大祖和鄭閒心生怨懟了。”沈則敬補充道。

沈則思從安北發回的信息並不及時,這樣的局勢已經是兩個月之前的事情了。

這天下是上官皇族的天下,是皇上的天下,但是谷鄭幾代在安北的心血和犧牲,沈則敬這個文官也知道得一清二楚。現在皇上要奪了谷鄭的兵權,這令他不忍,卻也不知道說什麼纔是對的。

“皇上似乎忘記了,他的皇長孫才幾天大,能不能養活還是個問題。就算將兵權奪了過來,上官皇族又能派誰去領呢?幼王?還是膝下幾個皇子?我看這樣下去,家國危矣。”俞謹之說道,上官皇族這些年子孫凋零,何嘗不是福氣微薄?

皇上要將所有的權力握在手中,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所有的權力握在帝王手中,卻又無任何限制的時候,國家和百姓就艱難了。

所以太祖纔是定下那麼多的限制,實在是見識深遠,可惜了,二百多年過去了,上官皇族沒有一個子孫可以有此見識。

“谷大祖必反,北疆必亂。皇上長此以往,是動了大永根基。”一直沉默的沈寧說話了,沒有人比她更瞭解往後的軌跡。

其實從三皇子監軍後,北疆已經不安穩了。現在,北疆兵將已經開始亂了。

前世,長泰帝奪兵權,谷大祖在長泰四十二年舉起反旗。北疆有反,朝中有爭,長泰帝還想做獨夫,對於這樣的局面,沈寧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俞謹之和俞正時等人詫異地看向沈寧,繼而點點頭,開始明白沈華善爲什麼一定要讓她出現在書房了。

她對北疆的事情說得這麼肯定,說明她心中早就有過這樣的思考了,大永的根基都亂了,那麼怎麼辦?

“既然皇上此舉不當,那麼爲人臣子自當勸諫;勸諫無用,那麼又該怎麼辦?”俞正時說話了,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爲人臣子的本分,自是要盡忠,如何個盡忠法,這裡面的學問大了去。

先前說過,溪山俞氏不墨守成規,故每每能開拓創新,俞正時的問題,也是俞氏這種不拘泥的品性體現。不拘泥成規,就連帝王之行也敢質疑。

這,可算是大逆不道了!

“匡正之心,不在皇權;帝王無道,自當勸諫;勸諫無功。當有能者代之。”俞謹之接話了。扔下了這個晴天霹靂!

他回答了俞正時的話,而且比俞正時的不拘泥還有恐怖,他不僅僅是質疑。而且反對和替代!

這已經不是墨守成規和禮數的問題了,而是……而是夷九族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沈則敬、沈則儒和沈餘宏等人面色驚變,心裡的震動慌亂無法形容,俞家人也不例外,他們從來沒聽過父親(祖父)提到過這樣的話語!

就連最先發起問題的俞正時也不例外,他們都驚愕地看着俞謹之,久久不能言語。

取而代之,謀朝篡位,這忤逆之言。是罪夷九族的啊!

衆人之中,只有沈華善和沈寧聽了俞謹之的話還能保持平靜的心境,甚至,嘴角還含着一絲若隱若現的笑意。

這樣的言論,三十多年前,沈華善就從兄長沈從善那裡聽說過。這些年他遵從沈從善的教誨,甚至實踐沈從善的意志,這樣的話,他從來就沒有忘記過,怎麼會震驚?

而沈寧。是重生而來,前世的經歷告訴她,這樣的言論是多麼有道理!長泰帝昏庸,上官長治等人的暴戾和陰險,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這些在別人看來是罪誅九族的言論,前一世沈家已經用滿門皆滅的代價來證實是對的,她有什麼好驚異的呢?

只是,沒有想到外祖從不出仕,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那麼前世,究竟外祖有沒有和祖父說過這樣的話呢?溪山俞氏最後的結局會是怎麼樣?沈寧雖不知道,卻也能猜到了。

“外祖,這……”沈餘宏畢竟年輕,忍不住心中的慌亂。他最先說話了,卻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

“在場的都是自己人,也不用怕誅九族。不出五年,天下必亂,到時候生靈塗炭天下大亂,人如豬狗,比誅九族又好到哪裡去呢。”俞謹之接着說道,繼續發表驚人之言。

他拿過輿圖指一指北疆、西燕,再指了指京兆,示意衆人考慮這幾處地方,他對於衆人的反應也不意外。

當初他自己想到這些話語時,也驚慌不已,可是隨着歲長,這個念頭是越發清晰了。

他熟知經史,大永如今的局面,和史書中描述的改朝換代天下大亂的局面相差無幾,如今,也應該提醒衆人這一點了。

“親家的話說得在理,現今之時,就是要鋪勢,作好應對準備。若是天下太平,自然最好;若是天下有變,到時候再考慮是否誅九族、亂臣賊子的問題吧。”沈華善接過俞謹之的話說道。

鋪勢,是最重要的,將來纔有應對之力。

其實沈家派了沈則思去安北,又放了沈餘益和沈積和在西燕,已經是在爲將來鋪勢了。這些話就算沒有說破,沈家和俞氏也是有所體會。

“這話說得沒有錯。這個問題,大家都可以想一想,但不是現在就要做這樣的事情。要順勢順時而變。現在在前面的,就是阻止皇上撤給事中。”俞謹之和沈華善一言一和,試圖將書房內驚慌的氛圍平息下來。

這話語是犀利了點沒有錯,但是他們也應該回過神來了,還有幾年可以慢慢想,如今,還有不少正事要做的!

許是俞謹之和沈華善的語氣太過自然太過不當一回事了,書房衆人也很快就平息下來了。

雖然他們的心依舊跳得厲害,但臉上的表情不再驚慌了。當然,從書房退去之後,這些人心裡有怎樣的思考和領悟,這就不能一一細論了。

他們現今最應關注的,乃是接下來的國子監論道啊!

ps:

一更!推薦蕭七七的書:《醜醫》/qyqfav前世死得慘烈,這輩子“沒臉”“沒錢”但她懂醫識藥有空間逃出黑暗乞丐組織,種藥行醫發家致富卻總牽扯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她只想過自己的富足小日子,爲嘛會這麼難呢?

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252章 移勢第270章 放餌第219章 謀利第551章 出發救夫第236章 東宮屬官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322章 歸心第176章 國之動第154章 計成第122章 測帝心第356章 來了第101章 春闈案四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279章 謀兵第323章 政績第458章 關聯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95章 春闈今史第211章 露端倪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266 三代送嫁第291章 出手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7章 隨伺書房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7章 隨伺書房第408章 全殲第536章 不逃第489章 弩威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303章 救彭第122章 測帝心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124章 丫鬟失儀第309章 驅夢魘第332章 小登科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252章 移勢第358章 兵器司!第329章 世仇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99章 春闈案二第314章 垂死第117章 紅袖死第266 三代送嫁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527章 基石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367章 皇家宴第527章 基石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45章 餘緒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98章 春闈案一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458章 關聯第482章 不負梅香第322章 歸心第63章 考課進程第156章 背家譜第304章 換命第527章 基石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02章 狠手第399章 人禍第429章 死地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260章 有戲看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459章 產子第541章 遺策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337章 奪爵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464章 氣數盡第73章 太子妃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395章 拿卞家開刀第507章 監國大臣
第2章 破局之策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334章 一家登臺第252章 移勢第270章 放餌第219章 謀利第551章 出發救夫第236章 東宮屬官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322章 歸心第176章 國之動第154章 計成第122章 測帝心第356章 來了第101章 春闈案四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279章 謀兵第323章 政績第458章 關聯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95章 春闈今史第211章 露端倪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266 三代送嫁第291章 出手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7章 隨伺書房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番外三天家二三事全文完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7章 隨伺書房第408章 全殲第536章 不逃第489章 弩威第507章 監國大臣第333章 新婚悸動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303章 救彭第122章 測帝心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124章 丫鬟失儀第309章 驅夢魘第332章 小登科第193章 國子監論道第252章 移勢第358章 兵器司!第329章 世仇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99章 春闈案二第314章 垂死第117章 紅袖死第266 三代送嫁第198章 安排後路第527章 基石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367章 皇家宴第527章 基石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45章 餘緒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98章 春闈案一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458章 關聯第482章 不負梅香第322章 歸心第63章 考課進程第156章 背家譜第304章 換命第527章 基石第282章 均安樓之盟第302章 狠手第399章 人禍第429章 死地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260章 有戲看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459章 產子第541章 遺策第253章 儀服之禮第337章 奪爵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472章 蔣博文反第464章 氣數盡第73章 太子妃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395章 拿卞家開刀第507章 監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