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春闈案二

沈寧雖然說不用管流言源頭了,卻還是派蚍蜉盯緊了姜家,同時也讓宮中的蚍蜉密切注意春熙宮有什麼異動——她確信上官長治既然設了此局,就必有後手!只是,不知道這個局,終點在哪裡?

前世並沒有這些事情發生,無法準確地作出預警和反應。因此,沈寧的心情無比凝重了,現在只能根據蚍蜉和如流處傳來的消息,和秋歌等人抽絲剝繭地進行分析,意圖推出事情的脈絡和走向。

流言的勢頭完全沒有絲毫減弱,京兆百姓已經完全相信姜選將這些春闈試題透露給了徐、唐二人,還收受了兩人的重金賄賂,因此,這兩個人定會在春榜上有名的!

流言如洪水如大火,席捲了整個京兆的輿論,二皇子府根本就想不出有效應對流言的辦法。這種境況,和當初慈寧宮刺殺的流言傳播極爲相似,可是上官承佑卻感覺這次危機比上次嚴重得多,這次涉及是春闈啊,涉及整個大永近萬個舉子啊!更重要的,涉及的是大永將來的官吏格局,能那麼輕易被平息嗎?

話說魏晉度和姜出了貢院,馬上就有禮部的官員向他們彙報貢院外發生的事情了!一聽到這個消息,他們兩個人的臉色就墨黑了,心裡都想到:這下事情大!

涉及春闈,分分鐘都是人頭落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個流言,已經猛火燎原的態勢,他們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應對時機。那該如何是好呢?

魏晉度急得嘴上冒泡,多次詢問姜選是否有其事,姜選指天指地發誓,否認了這個事情。

“卑職的爲人怎麼樣,尚書大人您也是知道的!卑職根本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別人誣陷是!卑職根本就不認識什麼徐世進和唐安淮!”

“你準備好自辯摺子吧。按照這等架勢下去,恐怕會有朝堂官員彈劾你。早作準備爲好。這事,很難說。”魏晉度緊皺眉頭,語氣無奈。

姜選出了事。雖然不一定會連累他這個主考,但是禮部必定受到極大影響的。再說了。春闈的事情,還不知道怎麼收場。原先他是打算等皇上定了前十個名次,就可以填榜公佈的,這春闈就可以平安度過的了,現在所有的事情都亂了,魏晉度心憂如焚。

他還有一點擔憂沒有說出來,這次的流言。會不會演變成一場科場冤案,就像長泰十六年一樣?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天下的舉子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魏晉度不敢再想下去了。

就在姜選和二皇子府焦頭爛額的時候,隨着朝堂官員對流言的不同反應。以及順着這些反應做出的舉動,使得朝廷也風起雲涌,也使春闈流言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事情的走勢完全超出了衆人所預料的範圍。

三月初三,京兆百官早朝。魏晉度和姜選等人當然都在朝。吏部郎中華英卓上書彈劾禮部侍郎即本屆春闈副主考姜選,彈劾他私下泄露春闈試題給江南舉子徐世進和唐安淮,彈劾他收受徐、唐兩人的重金賄賂,將流言一事直接在朝堂上捅了出來!

華英卓此彈劾之舉,就是在表明了一種態度。那就是他認爲此前在京兆傳播的姜選泄密的情況屬實!不僅如此,華英卓的彈劾上書,矛頭直指二皇子,認爲“姜選侍郎職爾,恐無此膽,或他人授意,中亂春闈,以收漁利……”

由此,本來只是“風聞”只是“流言”的所謂春闈泄題,從民間討論轉移到朝廷上書之上!這引起了朝廷諸官的猜疑攻訐,牽涉着朝廷各派的勢力,相互爭鬥角力,最終,釀成了震驚朝野的春闈弊案!

姜選是禮部侍郎,誰能授意他?最大的可能就是二皇子了!擾亂春闈,提前市恩,獲取重金,這些好處難道真的是二皇子府得了去嗎?這是支持華英卓的官員心中想到的。

可是二皇子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啊,他系出名門,母族妻族都是得力的,何必要冒這樣的風險?!春闈關乎着天下舉子,關乎着大永將來,二皇子如果真的是這樣做,那未免太輕率太不可思議了,怎麼可能呢?看來事情不會如此簡單。這是某些冷靜的官員的想法。

華英卓的彈劾如同一顆大石頭,激盪起朝堂的水花。一時朝堂官員都噤聲,不少官員面色凝重,他們都想起了長泰十六年的科場冤案,難道,這又是一場冤案嗎?皇上,又要以血腥清洗的手段來平息這一場流言嗎?

他們都低下了頭,不敢看向宣政殿上高高端坐着的帝王。

聽了華英卓的彈劾,長泰帝震怒不已,下令將徐世進、唐安淮兩人下獄!

長泰帝平生最恨作弊和官員私相授受,處理起來是毫不手軟的,甚至可以說是殘酷的!所以在長泰十六年,盛怒之下的他用雷霆手段處理了春闈之事。雖然那一年的春闈事件,被官員稱之爲科場冤案,可是長泰帝認爲他們一點都不冤!膽敢拿春闈來耍手段,就要承擔被揭發的嚴重後果!

如今才過二十來年,春闈又出了事,這些人都不怕死的?當年那場震懾還不夠嗎?看來,天下百姓似乎忘記了,天子一怒,代表着怎樣的含義了!——這纔是長泰帝最爲震怒的事情!

未幾,姜選就上了自辯摺子,自陳他並不認識徐世進和唐安淮兩人,那徐世進和唐安淮身高几許容貌怎樣,他概不知道;又詳說了出題閱卷的嚴格程序;表明自己根本沒有泄題的可能,也沒有泄題的理由;針對指向二皇子授意一事,他認爲是攻訐之言,認爲正是有人看中了二皇子和他的關係,才故意設了這個局!

最後,摺子上說道:“這等污衊帝裔離間天家骨肉的險惡用心,罪可當誅!”,將流言轉了個方向,指向離間天家骨肉之上,這令長泰帝沉默不語!

長泰帝看了姜選的自辯摺子。沒有說誰對誰錯,也沒有下明旨,所有人都感到官場氣氛壓抑沉悶。

很快。禮部尚書魏晉度和禮部郎中戚金鉦等上疏:經禮部諸官員共同審議後商定,爲了平息流言。爲了查清真相,決定複覈姜選所閱的卷子,請長泰帝准許!

這樣的請求,長泰帝自然准奏,令魏晉度、龔如熙會同五經義、四書義同考官十餘人,複覈姜選所閱的卷子,再將情況具錄!

魏晉度等人一一複覈了姜選所閱的卷子。確實有徐、唐二人的卷子,再細核兩人作答的四書義、五經義,寫得也算不錯!特別是唐安淮,引據有度。切蘩就簡,可以算得上優秀。

這兩個人能進入前二百名,是正常的,完全看不出有什麼作弊的地方。因此禮部裁定“前後閱卷去取之間及查二人硃卷未審有弊”,將結果上報了長泰帝。

同時。徐世進在大理寺獄中申辯,自陳他來到京兆之後雖然和唐安淮同住一間客棧,卻並無多少聯繫,更不可能結伴向姜選行賄!徐世進說他根本就不認識姜選,倒是認識華英卓。還曾與他有齟齬,供詞直稱華英卓“挾私誣指”,認爲華英卓是爲了報復他,才製造了這起所謂春闈泄題的流言。

徐世進的狀詞一出,諸官就迷惑了,怎麼又牽出華英卓和徐世進有隙之事來了?有不少官員記得了華英卓也是江陰人,也是來自江南,難道徐世進所言屬實嗎?如果是真的,那華英卓之前的彈劾就很有問題了!

一個吏部郎中敢意指皇子,意圖離間天家骨肉,不會是其他皇子授意的吧?!這麼說,這春闈泄題其實是皇子之間互相爭鬥的結果?諸官員面色驚變,不敢想得再深,就等長泰帝裁決了。

於是華英卓下獄,那徐、唐兩人也還在獄中,尚未放出來。本來諸官認爲事情到此,就應該告一段落的了,沒想到,華英卓下獄才第二天,就又翻波瀾。

第二天,本屆春闈同考官戶部郎中張段上書彈劾姜選,指出姜選在任禮部侍郎期間,兩次春闈出題閱必定存在舞弊行爲!因爲他發現兩次春闈中疑義的六個人,都和姜選有着間接或直接的關係,其中就包括了姜選的外甥,即現任二皇子府主薄魏通。因此,他奏請長泰帝釋放華英卓,逮捕姜選,以正視聽!

張段這一上書,使得事情又折回原點,還是說姜選泄題舞弊,兜兜轉轉,再次把姜選和二皇子府圈了進去。

因爲張段的彈劾,姜選又得上自辯摺子。短短几日,就有人兩次彈劾姜選,一時間,諸官員的心思似乎都被煽動了,事情似乎更加撲朔迷離。支持姜選的官員有之,認爲華英卓沒錯的官員有之,各執一詞,朝堂之上鬧得沸沸揚揚。

沈則敬看着兩方意見的官員爭吵得面紅耳赤,心裡嘆了一聲。果然這個事情像滾雪球一樣,越鬧越大了。

他再看看葉正純和江成海的神色也好不到哪裡去,華英卓和張段是吏部和戶部的人,這下好了,本來只是禮部和御史臺的事情,現在吏部、戶部和大理寺的人都有份了!好在工部的人沒涉其中,不然正在臺前的工部尚書沈華善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退朝之後,葉正純喚了沈則敬過去,商量的,正是華、姜的事情,在場的,還有沈靜華。因爲沈餘宏的婚事,沈靜華和沈則敬的關係很不錯,葉正純想聽聽他對華英卓的看法——他和華英卓同爲吏部郎中,在同一處任職,對華的瞭解應該葉正純和沈則敬還要清楚。

沈靜華和華英卓相交的時間很短,之前華英卓是在劍南道任職的,他調來吏部之後,沈靜華和他接觸得也少,說不出什麼來。沈靜華只覺得這個人平日裡笑呵呵的,是好相處的人,倒不知道他還有這樣的膽量了。——對這一點,沈則敬也贊同。

“華英卓纔來吏部沒多久,就鬧出這樣的事情,估計溫珪章都恨死他了!才上任就給他攤上了這樣的破事!”葉正純的語氣倒沒有幸災樂禍,只是照直了說,估計那溫珪章正在急得跳腳呢,本來禮部的春闈關他球事啊!

“那華英卓身後肯定有哪位大人物在支持的,不然他沒那等膽量!家裡有人蔘加這次春闈的,也不必擔心,這次肯定不會和十六年一樣。你沒看韋景耀、申科都神色老定嗎?!”葉正純知道沈則敬憂心什麼,這樣勸慰他。

韋景曜和申科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對皇上心思的體察,沒有人比這兩個人更準確的了!若真有大事,早就透出風來了,如今他們的神色平靜,看來皇上是打算將此事捂在最小範圍內了,又怎麼會再有一次科場冤案呢?

所以他就吩咐沈則敬不用太擔心,這段時間沉默是金就最正確不過了!

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337章 削爵第259章 西風近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156章 背家譜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149章 封宮第112章 國有喪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342章 帝視朝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188章 內情第22章 人才儲備第53章 出西燕記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89章 過年交底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368章 殘害第177 陡生變故第68章 結果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438章 這個局有點大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219章 謀利第195章 奇怪的調令第9章 新生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73章 見太后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156章 背家譜第80章 棋局之後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77章 救應南圖(三)第73章 太子妃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508章 專權狠毒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395章 拿卞家開刀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6章 鋪勢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170章 棲月殿之變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436章 宮闈波瀾第500章 荒謬的爭論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236章 東宮屬官第364章 埋伏第497章 災星第28章 北疆之局第203章 大難臨頭第291章 出手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296章 保住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06章 平步第186章 貴人謀第141章 廷杖(一)第219章 圍絕第186章 貴人謀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320章 差一點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364章 埋伏第356章 來了第386章 靜養第22章 人才儲備第317章 覺醒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538章 偷天第459章 產子第304章 換命第132章 人哪裡去了?第232章 草場案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254章 妄動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502章 抹黑第286章 局勢第396章 道不同
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337章 削爵第259章 西風近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13章 二叔家的“神棍”第156章 背家譜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149章 封宮第112章 國有喪第231章 點閱之災!第342章 帝視朝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188章 內情第22章 人才儲備第53章 出西燕記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555章 打開生路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89章 過年交底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113章 哭靈小產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368章 殘害第177 陡生變故第68章 結果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438章 這個局有點大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219章 謀利第195章 奇怪的調令第9章 新生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73章 見太后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156章 背家譜第80章 棋局之後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77章 救應南圖(三)第73章 太子妃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508章 專權狠毒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395章 拿卞家開刀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6章 鋪勢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170章 棲月殿之變第475章 提前出兵吧!第436章 宮闈波瀾第500章 荒謬的爭論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236章 東宮屬官第364章 埋伏第497章 災星第28章 北疆之局第203章 大難臨頭第291章 出手第230章 乘雲騅現世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296章 保住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06章 平步第186章 貴人謀第141章 廷杖(一)第219章 圍絕第186章 貴人謀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320章 差一點第171章 誰在設局?第364章 埋伏第356章 來了第386章 靜養第22章 人才儲備第317章 覺醒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538章 偷天第459章 產子第304章 換命第132章 人哪裡去了?第232章 草場案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254章 妄動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502章 抹黑第286章 局勢第396章 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