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燕國自從昭王復國以後,在位三十三年,傳位給惠王;燕惠王在位七年,傳位給武成王;武成王在位十四年,傳位給孝王;孝王在位三年,傳位給燕王喜;
燕王喜即位,立兒子丹爲太子。
燕王喜繼位第四年,是秦昭王繼位的第五十六年,趙國平原君趙勝去世,廉頗接替相國職位,封爲信平君。
燕王喜因爲燕國與趙國接壤,派他的相國慄腹前往趙國弔唁平原君,贈送五百金給趙王,目的是與趙國友好相處。
慄腹是個心胸狹窄的傢伙,感覺趙國剛剛被秦國圍城,差一點被滅,在你苟延殘喘的時機,我燕國來給你弔唁是瞧得起你,你趙國應該對我高標準接待,走的時候再給我送一份大禮纔對。
可是,到了趙國,趙王用以普通禮節接待,送的時候也沒有給他搞特殊。
慄腹很不滿意,回到燕國報告燕王說:“趙國自從長平戰敗之後,壯年男子都沒有了,整個趙國不是老年人就是幼年孩童,現在相國平原君剛剛去世,廉頗已老,如果趁這個機會,我們起兵討伐趙國,就可以滅掉他。”
剛剛還想和趙國友好相處的燕王喜被慄腹的話迷惑,心動了。
有句話說得對,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燕王喜問昌國君樂閒是否可以攻打趙國。
樂閒是樂毅的兒子。
樂閒回答說:“趙國東鄰燕國,西面連接秦國,南面分別與韓、魏接壤,北邊挨着胡貊(mò),地處多國包圍之中,經常發生戰爭,趙國人全部習武,民衆習慣了打仗,全民皆兵,雖然長平兵敗,仍然不能小看,不可以輕易對趙國發起戰爭。”
燕王說:“我用三倍的兵力討伐他,怎麼樣?”
樂閒說:“不行。”
燕王曰:“五倍呢?”
樂閒閉口沒有回答。
燕王喜怒道:“你是因爲你父親的墳墓在趙國,不想攻打趙國?”
樂閒只得回答說:“大王如果不信,臣請求帶兵試試。”
出兵打仗,話談到這個份兒上,怎麼可能取得勝利。
慄腹在旁邊煽風點火,對燕王喜說:“天下那裡有五倍兵力不能取勝的道理?”
有一人站出來勸阻說:“大家先不要爭論人多人少,應該先說說事情的道理曲直,大王剛剛與趙國和好,贈送趙王五百金,使者一回來就起兵進攻趙國,這樣不講信用,不講義氣,出兵一定不會取得成功。”
大家順着聲音望去,是老大夫將渠。
燕王喜沒理將渠,對他的話不以爲然,隨即兵分兩路,派慄腹爲大將,樂乘輔佐,率兵十萬進攻鄗(hào)城;派慶秦爲副將,樂閒輔佐,率兵十萬攻代城;燕王親自率兵十萬爲中軍,隨後接應。
出征的那一天,老大夫將渠緊緊抓住燕王喜的車,掉着眼淚苦勸:“討伐趙國,希望大王不要親自去,這樣會使將士震驚和不安。”
他的意思是軍士們只顧保護你了,不能集中精神打仗了。
燕王喜很不耐煩,我去是爲了鼓舞士氣,你這個老頭子囉裡囉嗦什麼,上次說的喪氣話,看你年歲大,沒有跟你計較,現在又來廢話,一邊想一邊擡腳,去踢將渠抓住車的手。
這位將渠可好,一把把燕王喜得腳抱住,哭着說:“老臣讓大王留下,是忠心,大王如果不聽,燕國的災禍就要到了。”
正直的人大都不會說好話,他這麼一說,燕王喜更生氣了,命令士兵把老大夫拉走,押入監牢,等自己凱旋迴來再殺掉他。
上來幾個士兵,七手八腳把老大夫將渠擡走了。
燕王喜催促車伕快走。
三軍人馬陸續出發,旌旗蔽野,殺氣騰空。
燕王喜更是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一舉踏平趙國,爲大燕國開疆擴土。
趙惠文王得知燕兵來伐,召集羣臣問計。
相國廉頗說:“燕國認爲我們戰敗不久,丞相又剛剛去世,軍中缺少士卒。大王可以下令讓全國十五歲以上的人徵集入伍,我們的軍威一振,燕國的鬥志自然就會消失,再說慄腹這個人好大喜功,原本就沒有什麼帶兵征戰的經驗,慶秦更是個無名之輩,樂閒、樂乘因昌國君的事情,常來往於燕與趙國之間,不會爲燕國盡心盡力攻打我們,所以燕國的軍隊很快就會被打敗。”
同時,廉頗推薦雁門關的李牧是不得多得的將才,請趙王委以重任。
趙王任命廉頗爲大將,領兵五萬,到鄗(hào)城迎戰慄腹;任命李牧爲副將,領兵五萬,到代城迎戰慶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