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

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

籌劃大軍糧草轉運,這可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即便是在後世,看一眼大災大疫時各種物資上面出的問題,也能明白這活不好乾。

有人上下其手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保障運輸的糧草能夠圓滿的完成運輸,這在古代來說同樣是非常難的事情。

後世可以靠着冷鏈低溫運輸等物流技術和飛機、火車等一系列交通工具,以古代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效率運輸新鮮蔬菜水果,這在古代是難以想象的。

清朝皇帝想吃鰣魚,這在現代來說是一件並不算難的事情,即便是在北京也不是吃不到,可在古代鰣魚一出水就死,想要吃到新鮮的,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是難以想象的。

這條魚需要從南京打撈上岸,立刻就會被放入裝有豬油和冰塊的箱子,貼上南京軍政官員的封條,然後用快馬一刻不停的運送到北京城。

這一路上,從南京到北京的所有地方官員都要在路上等着,伺候運送鰣魚的騎兵,保證道路暢通,沿途不出問題。

每三十里一處的驛站更是要早早的備好快馬、食水,送魚的人到一處驛站就會換一匹快馬,以確保趕路的速度。

吃飯、喝水,甚至是解決個人衛生問題全都得在馬上,說得再直白一點,人能累死、馬能累死,皇帝要吃的魚你必須送到。

而當時滿清御膳房的規定是魚出水到御膳房把魚做熟端上康麻子的餐桌,時間不能超過二十二個時辰。

沿途光是動用的馬匹就超過三千匹,民夫更是超過上萬人。

“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斃幾人馬幾匹。”

“馬傷人死何足論,只求好魚呈至尊。”

一首《進鮮行》便充分的描繪了當時康麻子爲了吃一條魚所耗費的人力物力。

至於說糧食的話,運輸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十成糧食從南京運到北京,如果走陸路運輸的話,能有三成到北京已經算是沿途交通狀況良好,一路暢通了。

所以自從蒙元定都大都之後,蒙古人便將大運河修到了北京城,並且還積極開拓了海運路線,通過漕運和海運兩條路線,從南方向北方輸送糧食。

儘管因爲明初的時候京城定在了南京,導致漕運和海運後來停了很多年,直到朱棣遷都北京之後才逐漸恢復漕運,海運後面乾脆連船都漂沒了,但這糧食運輸的不容易卻也可見一斑。

畢竟百萬石糧食想要從南京運到北京,走京杭大運河的話,沿途也還是會影響到“百萬漕工”的衣食的。

至於說沿途的地方官員?漕運有專門的漕運衙門負責,可不需要地方官員插手,除非是漕糧在自己的轄區出了問題。

不過那都是掉腦袋的事情,管不管無所謂了已經。

而且清朝時期,不算各級地方官府的種種橫徵暴斂和巧立名目,光只是朝廷規定的漕運正糧四百萬石,還要額外徵收兩百三十萬石耗糧作爲“損耗”,這糧食運輸到底有多麻煩和多難就可想而知。

好在如今還是明初的永樂年間,大明的官員雖然有一些貪腐,但也還沒到清朝後來那麼誇張,朝廷一石正糧,地方官吏要徵收五石甚至七石的地步。

一石糧食從南京起運,經由海上運到濟州島,沿途雖然有所損耗,但大體上扣掉消耗之後還是能夠保證七成的糧食運到朱瞻埈手上的。 畢竟海運的速度和效率,以及規模都要遠勝陸運和漕運,浪費和消耗也沒有陸運和漕運那麼大。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在這個時代一船糧食從南京直接運到濟州島。

就算是在後世,國內航運和跨國航運都還是兩套東西,在這個時代就更不可能由糧船直接把糧食從南京運到濟州島了。

畢竟茫茫大海上,誰知道你是把糧食運到了濟州島,還是運去了別的什麼地方。

這麼漫長的海上路途,報一個糧食被海浪打溼損耗了,實則被貪墨了朝廷也無從查起。

再加上運糧的船隻有大有小,想要保證前往糧食供給的穩定,就需要有中轉站對運輸的糧食進行整理和轉運。

南京的糧食運到天津,在天津清點、整理,檢查是否有黴變、發芽等問題之後,裝上大船運到仁川,在這裡再裝上朝鮮提供的糧食之後再送到濟州島,這一趟纔算完。

如果是陸地運輸,那想都不要想,這糧食肯定半路就吃完了。

就算漕運,能十成運到一成就算燒高香了,更不用說根本就沒有運河能從南京運到朝鮮。

而海運在這方面就要強出許多,不僅在運量上要遠勝漕運和陸運,海船就算是從南京跑到濟州島跑完全程,也不需要一個月,沿途的消耗可以說是很低了。

南京那邊有朱高熾和夏元吉這兩個理財和內政高手看着,朱瞻埈並不擔心出問題。

他的封地也有王府屬官負責,無論是清點、整理還是進行轉運,王府的兩位長史都會把事情處理妥當。

畢竟這真要出問題了,不用朱瞻埈去砍他們的腦袋,夏元吉那個一個銅板恨不得掰開八瓣花的老摳也會剝了他們的皮。

開玩笑,這次徵倭可是關乎到好幾座年產百萬兩白銀的銀礦,戶部爲了這事上上下下眼珠子都能滴出血來,敢在這事上玩花樣,那就真的是等着抄家滅族薄皮實草了。

而國內沒有問題,朝鮮這邊就更不可能出問題了。

纔剛剛靠着大明兵變上位的李褆,除非是想大明再把他攆下去,否則在徵倭這件事上他必然不可能給大明添什麼亂子。

哪怕是手底下人鬧出事來,李褆都必須先想着討好大明,再把事情平下去。

畢竟,他要是平不了事,那大明就只能把朝鮮給平了。

所以最後反而是濟州島這似乎有些問題,徐濱不管怎麼說都只是一個靖難餘孽、建文遺孤,他雖然因爲種種原因而投靠了朱瞻埈,但卻很難保證說他沒有二心。

但朱瞻埈卻似乎很看好這個人,把大軍糧食轉運的工作交給了他負責。

至於朱瞻埈自己,則在等來了自己的天津三衛和鄭和親自率領的船隊之後,在九月的最後一天誓師出征,兵鋒直指倭國。

(本章完)

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16章 太極拳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85章 貶爲馬前卒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179章 女倭王第145章 出征第53章 義烏兵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88章 定身術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21章 朱棣的惱怒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232章 藍琪兒第168章 寧王借兵363.第360章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148章 種水稻第196章 計劃第197章 孔家之亂360.第357章 金丹九轉第20章 亡國之禍第8章 進獻朱果第99章 真龍之軀第221章 都家班第216章 大明分羊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359.第356章 七絕伐天劍陣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81章 魚和熊掌第148章 種水稻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276章 親迎禮第167章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14章 皇帝遇刺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120章 考慮將來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223章 招降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215章 榷場第64章 副將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370.第367章 火龍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41章 絕天地通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53章 義烏兵第179章 女倭王第258章 鑄九鼎第186章 我回來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123章請假條第64章 副將第251章 4K章節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96章 準備“化龍”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12章 乾元壯髓膏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15章 榷場第94章 朝堂隱憂第84章 毒過絕戶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16章 太極拳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309章 忍者爬繩子第26章 計將安出?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58章 鑄九鼎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318.第315章 鄭王黨331.第328章 借兵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273章 4K,二合一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6章 皇帝封賞
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16章 太極拳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85章 貶爲馬前卒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179章 女倭王第145章 出征第53章 義烏兵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209章 全軍衝鋒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88章 定身術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21章 朱棣的惱怒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232章 藍琪兒第168章 寧王借兵363.第360章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148章 種水稻第196章 計劃第197章 孔家之亂360.第357章 金丹九轉第20章 亡國之禍第8章 進獻朱果第99章 真龍之軀第221章 都家班第216章 大明分羊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359.第356章 七絕伐天劍陣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81章 魚和熊掌第148章 種水稻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276章 親迎禮第167章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14章 皇帝遇刺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120章 考慮將來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223章 招降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215章 榷場第64章 副將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370.第367章 火龍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41章 絕天地通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53章 義烏兵第179章 女倭王第258章 鑄九鼎第186章 我回來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123章請假條第64章 副將第251章 4K章節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96章 準備“化龍”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12章 乾元壯髓膏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215章 榷場第94章 朝堂隱憂第84章 毒過絕戶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16章 太極拳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309章 忍者爬繩子第26章 計將安出?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58章 鑄九鼎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318.第315章 鄭王黨331.第328章 借兵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273章 4K,二合一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6章 皇帝封賞